第二十五章 拋玉引磚
  當然朱棣很清楚,如果自己不推動一下的話,很有可能他這一輩子都不一定有運氣能見到那些劃時代的發明。

  說不得朱棣這次就要做一回千金買馬骨這事了,又當裁判又當選手這事說出來還有些羞恥。

  讓人去把府上管事的福伯喚了過來:

  “北平現在有沒有比較落魄的製陶作坊?”

  “有一間,不過好像已經停工很久了。”

  “主人性格怎麽樣?”

  “這個老仆不太了解,不過據說是挺老實的,落魄的原因就是被其它作坊給打壓了。”

  “那你去確認一下,如果他家的窯爐還能用,而且家主比較樸實的話,就把人給我帶過來。”

  福伯辦事效率是相當的高,沒讓朱棣等太久,第二天上午就見到了自己想見的這個人。

  “小人袁誌見過王爺。”

  被突然叫過來的作坊主顯得很拘謹,低垂著頭不敢直視朱棣。

  “別害怕,本王送你過來是要送你一場富貴。”

  “富...富貴?”

  “聽說你是因為被其它作坊聯手打壓才做不下去了的?”

  被提起傷心事之後,袁誌垂著的腦袋又低了幾分:“是的。”

  “官府不管這事?”

  “官府說他們沒有違反大明律,管不了。王爺是想幫草民出頭?”

  朱棣搖了搖頭:“這些事跟本王沒什麽關係,本王也不會為此出手。不過本王卻可以讓你有一次重新開始的機會,並且未來你有可能能踩在那些曾經欺壓你的人頭上,你想不想做?”

  袁誌聽到這話,第一次把頭抬了起來,看向朱棣的眼神中充滿了渴望。

  “小人願為王爺赴湯蹈火也再錯不辭。”

  “沒那麽嚴重,本王也不是要你去做什麽壞事。”

  “請王爺直說。”

  “要你去做的是一種建築材料,我稱之為水泥。水泥與石灰砂漿類似,可以用來做黏合磚頭之間的黏劑,但是比它效果要好得多。”

  “小人從未聽過水泥這個事物,不知該如何製得?”

  “你去買集市上購買石灰石、粘土和石膏。其中石灰石砸碎,然後混合著粘土用磨盤研磨成麵。再把這些東西送到窯爐裏煆燒兩個時辰,就得到我們想要的熟料了。最後隻需要在熟料中加入適量的石膏和礦渣,再共同研磨成粉就可以了。”

  朱棣用機關槍般的語速說了一遍製備水泥的流程,然後又轉頭看向福伯:“直接把咱們煉鐵場裏的礦渣給他送過去。”

  “老仆明白。”

  袁誌聽了一遍還沒記住,隻得請求朱棣再講了一遍。

  “最後得到的是水泥粉末。等到要用的時候,隻需要加水攪拌,然後等待水泥凝固就行了。還有什麽不明白的地方嗎?”

  “小人還有一事不明,這到底應該是用多少石灰石加幾成粘土和幾成石膏呢?”

  朱棣聽到這個問題笑了笑:“石灰石為主料,至於剩下的應該怎麽配比就需要你自己去嚐試了。”

  “小人明白了。”

  朱棣滿意地拍了拍袁誌的肩膀:“配比不同會使最後水泥的效果發生變化,所以你得多嚐試,直到找出那個最佳配比為止。這個事你也不用太著急,但有一件事你一定要記住了。”

  朱棣突然加重了語氣:“做水泥這件事,是你突發奇想自己要去做的,跟本王沒有一點關係。不管未來有任何人在你這裏問到這件事,都不能提及本王。”

  袁誌雖然不知道這是為什麽,但對他來說這麽做沒有半點壞處,自然一口應承了下來。

  “你今天為什麽去燕王府了?”朱棣問道。

  袁誌試探著回答道:“小人今日是特地來把自家燒製的陶器獻給燕王的。”

  “記住這句話。”接著朱棣轉頭對福伯問道:“袁誌獻上來的陶器哪去了?”

  福伯也是聰明人,回答道:“王爺您當時把它賞給下人了,後來被下人不小心失手打碎。”

  朱棣這才放下心來:

  “本王撥給你五十兩作為資金,錢會在今夜送過去的,你想好怎麽解釋這筆錢是從哪來的就行。下一期的北平時報上會刊登本王懸賞稀奇古怪的事物這件事,你就借著這個名義,把水泥成品拿過來吧。都記住了嗎?”

  “小人都記住了。”

  “那就趕緊回去吧,獻個禮不能停留太長時間。”

  當天夜裏,送錢的人如期而至。袁誌撫摸著白花花的銀子,這才確認白天發生的一切不是一場夢境。雖然他也不知道朱棣看上了他哪一點,但他現在隻需要照著朱棣的吩咐去做就好了。

  袁誌恨不得馬上行動起來,不過他得先等這一夜過去。讓他煩躁的是,這一夜變得格外漫長。

  好不容易挨到了天亮,袁誌趕到集市上買回了朱棣所說的原料。由於購買的量很大,還專門雇了驢車送貨上門。

  等待的過程中還把自家塵封許久的窯爐重新開了窯。“財大氣粗”的袁誌還特地在自家附近找了三個閑著的漢子過來幫他推磨盤。

  就這樣折騰了一天,袁誌終於得到了一堆灰不拉幾的粉末。從其中分出了一小堆水泥粉並將之移入盆中,並往裏加水然後開始不斷攪拌起來,不一會就得到了糊狀的水泥。

  “這就是水泥了?名字還挺貼切的,加水就變成泥了。”

  袁誌拿了根木棍戳了戳水泥表麵,木棍出乎他的意料的陷了下去。

  “這玩意也不結實啊,是不是得等他幹了才行?”

  耐心地等到天都快黑了,這時再用棍子戳下去,就隻能留下一個凹坑了。袁誌感覺自己找對了方向,又開始鼓搗了起來,他相信自己很快就能拿出讓朱棣滿意的東西。

  伴隨著農忙時節的結束,之前北平布政使李彧計劃的疏通北運河和通惠河的計劃終於可以開始了。有關這項工程所需的預算李彧早就給朱棣看過了,朱棣看到的時候即使已經做好了心裏準備,卻還是不免心髒有一些痛。

  通惠河這段運河在元朝的時候由於臨近大都,所以被保養的還不錯,隻需要清理一下淤泥就可以了,花不了多少錢。

  北運河可就麻煩很多了,因為不僅要清理淤泥,還需要補充運河裏的水量。

  現在還沒有後世的密雲水庫這種東西,主要靠潮白河和溫榆河為北運河提供水源。但是北京降雨集中在夏季這樣的氣候條件就導致僅靠這兩條河是不夠的,必須把另一條流量更大的永定河給引過來。

  但是有一個問題,永定河在城西,北運河在城東,兩條河並沒有挨上。元朝的時候曾經通過修建水利設施把永定河引到了後世的玉淵潭,然後將之一分為二,形成了北平城現在的南北護城河。不過現在由於常年沒有保養而導致了河道堵塞,因此這段引水渠的水量就變得很少了。

  除此之外,如果想讓北運河直接與大海相連,那麽從直沽到海裏這段還需要借用海河的河道。海河是出了名的容易泛濫,不僅河流泥沙含量大,夏季的暴雨還經常雪上加霜。因此使得修繕這段河道所花資金占了總數的大半。

  十萬兩白銀,這就是最後的數字。

  雖然如果跟史書上那些拿著一兩百萬兩去修河的情況一比的話,朱棣甚至覺得十萬兩並不多。但是考慮到要修的這段運河連四百裏可能都沒有,朱棣還是覺得挺肉痛的。

  當然,這十萬兩不都是朱棣一個人出,就算打死他他也拿不出這麽多銀子來。朱棣每年的俸祿折算成銀子以後也就五千兩,再加上田產和一些七七八八的產業,一年收入大概是八千兩左右。

  之前還在南京的時候開銷不大,這才攢下了一筆錢,為了這次修河,朱棣掏了三萬兩出來。

  剩下的七萬兩中,官府負擔了五萬兩,然後又向北平城中的商賈富戶“借”了兩萬兩。

  說來這些商人也是真的慘,朱棣掏錢好歹還能撈回一點東西,而他們借錢不僅毫無利息可賺,而且作為補償就隻得到了在未來通航以後減免運河稅費的承諾,這筆錢什麽時候能還給他們還不一定呢。

  開工儀式上並沒有朱棣的身影,李彧本來想邀請朱棣參加一下,結果被朱棣拒絕了。

  開玩笑,這種剝削勞動人民的事怎麽能讓他朱棣出麵,而且李彧這條老狐狸一定是又打著什麽鬼算盤呢。

  果不其然,李彧見朱棣拒絕,便退而求其次問道:

  “王爺可否在下一期北平時報中加上修運河這件事呢?”

  朱棣在幕後指揮趙、李兩家辦報紙這件事瞞不過李彧,李彧知道這事是朱棣的手筆,現在他也想搭一搭這個“便車”。

  朱棣也沒裝傻,直接回答道:“北平時報本就為了記錄北平發生的事,像修運河這種大事自然也不會落下。”

  “那下官就先謝過王爺了。”

  “不過這麽好的東西,李大人不打算讓你的同僚們都買上一份嗎?”

  全北平有那麽多官員,如果人人都看報紙的話,這將會形成一股不可忽視的影響力。

  “下官回去之後這就安排,保證人手一份。”

  “諸位大人們都是有才學的人,如果有什麽高論政見的話,也可以發在報紙上,讓全北平的百姓一塊看一看,政通才能人和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