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王爺務農
  第一局推演最終以朱棣比較艱難的勝利而告終,朱棣對於這個結果並不是十分滿意。

  打一個在曆史上沒怎麽留下名字的陳亨都這麽費勁,這要是自己真遇到了那些名將得敗的多慘啊?

  至於陳亨那邊,雖然表麵上在奉承著朱棣的指揮部署,心裏卻是不服氣的。他認為要不是因為兵力相差懸殊,自己是不會輸給這個完全沒有過帶兵經驗的王爺的。

  於是雙方都把自己的不甘心帶進了第二局推演,這也使得這局的過程異常的波折。

  陳亨經過一番試探之後發現朱棣並沒有在通州布置重兵防守,於是便沒費什麽力氣地先拿下了通州。然而陳亨沒想到的是,朱棣在城中擺滿了易燃物,還安排了一些士兵扮成普通百姓。隻等陳亨的部隊進入通州城內後,便點火燒城了。

  陳亨打了一個冷顫,這才意識到麵前這位王爺的狠辣。因為一般若是要燒城,必定會提前遷走城中百姓,但自己兵臨城下,可沒得到朱棣疏散百姓的消息。城中那麽多活生生的人,他就這麽一起都給燒了?

  盡管這隻是推演,但此人當真恐怖如斯啊。

  趁著火勢,朱棣的騎兵從大都城內出來衝殺了一波。好在陳亨進城的隻是一部分先鋒部隊,真正的大部隊還在城外沒有受到太大影響,因此朱棣的騎兵見敵方陣腳沒亂,隻能無功而返。

  這回合的交鋒雙方算是不勝不敗打了個平手,隻不過士氣受到打擊的明軍放緩了繼續進攻的腳步,選擇在原地休整數日,同時開始製作攻城器械。

  就在朱棣以為明軍準備慢下來,依靠兵力優勢強攻大都的時候,就遭到了意料之外的偷襲。偷襲的強度雖然不大,卻保證了在這幾天夜裏接連不斷地進行,讓朱棣不勝其煩。陳亨就是打定了主意以這一小部分士兵為代價換取元軍心理上的疲憊。

  同時朱棣也不敢出城把這部分明軍吃掉,他敢保證外麵一定有埋伏,就等著他沉不住氣出城呢。

  陳亨的襲擾戰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守軍的士氣和精力也被消耗了一番。不久後攻城器具終於製作完畢,雙方圍繞大都的城牆展開了一係列的拉鋸戰。戰況異常激烈,明軍幾度登上了城牆,但都被朱棣的增援部隊打了回去。

  最終在推演進行到第二十天時,大都告破,導致朱棣打不下去了的原因是部隊士氣被判定為打空了。

  “不過是紙上談兵罷了。”陳亨這麽安慰自己。雖然最後還是把大都啃下來了,但他對於自己拿下大都的消耗比朱棣的還大這件事耿耿於懷。

  不過當他想到剛才腦補自己統帥三軍的感覺時,心裏充滿著一股滿足感。砸吧砸吧了嘴想道:“倒也不是沒有可取之處。”

  底下一圈在剛才推演的時候充當參謀的將官此時也是意猶未盡,看向朱棣的眼神裏寫著四個字。

  再來一局

  朱棣自然知道他們那種眼神意味著什麽,大學時候的基友叫他打遊戲也是用這種眼神看他的。

  其實朱棣也沒玩過癮呢,但是看了看外麵快要落山的太陽,在他不知不覺間一個下午已經過去了。

  於是轉頭對陳亨說道:“陳大人若是覺得這個沙盤還算不錯的話,我可以叫人再去指揮使司安一個一模一樣的。或者可以再大一點,把整個燕山全囊括進去。”

  對於這種好事陳亨當然沒什麽拒絕的理由,便在連聲道謝後同意了。

  隨後接連幾天,陳亨隻要有空就愛往燕王府裏鑽。朱棣也是來者不拒,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到了六月底。

  北平的麥子終於黃了,驕陽吞吐著火舌直射在地上,晃得人們紛紛把頭低了下去。

  朱棣這天沒有像往常一樣宅在府裏,或是去學院視察,而是點了一些人陪他出了城。

  作為燕王親衛的張武有些不解地看著正在田地裏用著不太嫻熟的動作割麥子的朱棣,他不知道以朱棣貴為燕王的身份為何要來做這農事。

  張武在朱棣給麥子打捆的時候適時地遞上了擦汗用的長巾。

  朱棣順手接了過來,用它在臉上呼嚕了一把,同時把身子直了起來,用拳頭錘了錘自己的腰。在朱棣的記憶中,小時候自己曾在朱元璋的老家鳳陽跟幾個兄弟一起學習過務農。隻不過因為當時貪玩,再加上隔了這麽久,學的那點東西已經不剩多少了。

  稍作休息之後,朱棣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戰鬥。

  張武有些無奈,幾次想開口勸阻,卻又都憋了回去。因為他知道自己不需要管那麽多事,既然王爺都決定了,那一定是有他的道理的。

  其實這片田以及它附近的幾千畝土地都是屬於朱棣的封田,隻不過這是朱棣來北平以後第一次到這裏而已。

  “你們別光站著看啊,趕緊動起來。”朱棣對於這些親衛隻是站在一旁看自己勞動有些不滿,於是這片麥田裏很快多了一群揮舞著鐮刀的精壯漢子。

  這個場景把本來租種這片田地的佃戶嚇壞了,準確的說,他在朱棣出現的時候就已經嚇壞了。

  今年年景不錯,這家佃戶主事的老王估摸著把租子交齊之後甚至能餘下給自己大兒子蓋個新房的錢。因此老王帶著自家的婆娘和兩個兒子從天還沒亮就開始收割了,老王並不想讓不期而至的大雨把他在豐年美好的夢想打碎。

  人有了盼頭,身體裏就充滿了力量。勞作了一上午的老王依舊覺得自己現在幹勁十足,恨不得馬上吃完午飯繼續收割。

  可是接下來發生的事卻超出了他的想象。剛回到田邊,就看見一個衣著樸素,卻十分幹淨整齊的年青人帶著一隊官兵向自己這個方向走來。

  老王左右扭頭看了看,發現自己身邊除了自家人以外就沒別人了,看來這些人是衝著自己來的。隨即他惡狠狠地瞪了兩個兒子一眼,他以為是他倆中的某一個在外麵惹了事,被人家找上門了。

  兩個兒子回以茫然的眼神,示意跟自己沒什麽關係。

  朱棣個高步子大,很快就走到了老王一家身邊。他擔心自己突如其來的到訪會嚇到麵前這些人,便用十分溫和的語氣做了一番自我介紹。

  這不說不要緊,一說就把老王嚇得跪在了地上,然後又趕緊拉了拉旁邊兩個還不明所以的兒子。

  說實話朱棣穿越過來這麽久之後,還是不太習慣接受別人的跪拜,但他對此也沒什麽辦法,現在他還沒有能力去改變這些禮法。

  老王磕磕巴巴地問道:“那個...不知王爺大駕光臨...有失遠迎...還請王爺責備。”

  這一套是他之前跟著隔壁村的酸秀才學的,也不知道自己說的是不是得體。

  朱棣笑了笑,示意手下趕緊把人扶了起來。

  “老丈不要擔心,本王這次前來隻是聽了一首詩,這詩說的本王甚是羞愧,所以特意過來看一看田裏的情況。”

  朱棣沒管老王有沒有追問的打算,便自顧自地開口吟道:

  “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

  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

  這詩表達的意思甚是直白,老王一聽就嚇傻了:

  “這這這這這...這詩跟草民沒有關係啊。”

  “當然不會有關係,況且本王又豈是不能明辨是非之人,這次來真的隻是想看一看百姓們的真實情況。老丈一家生活可有什麽難處啊?”

  朱棣一邊問著,一邊示意後麵的人準備把回答記錄下來。

  他這次來其實主要還是為了作秀,恰好報紙的架子已經搭起來了,便決定在第一期報紙就刊登上自己體恤民情有關的新聞,因此還特意讓趙文燾安排了記錄員隨行。

  老王嘴巴一張一合,卻沒有發出一點聲音。他有什麽難處?關於這點他也不知道。曾經讓他感到為難的事是怎麽在亂世中活下去,再之後是希望可以填飽肚子。至於現在,或許最為難的事是他大兒子已經過了婚配的年齡,自己卻拿不出兒子的聘禮錢。

  可是這點破事怎麽向王爺開得了口呢?看著朱棣帶有鼓勵的眼神,老王陷入了糾結。

  “沒關係的,有什麽難處就對本王說出來就好了。”

  即使這樣這麽說,老王還是沒能張得了口。

  朱棣稍微思考了一下,往上了兩步,彎腰撿起了老王在行禮時扔下的鐮刀。

  “這大太陽曬得,老丈你們就在一旁歇息吧,這片麥子本王來割。”朱棣說這話的時候充滿了豪氣,不知道的還以為他要幹什麽驚天動地的大事去了。

  也沒等別人同意,朱棣已經走下了麥田,後來就有了一開始的那一幕。

  其實也不能說朱棣完全是在作秀,他不光是為了積累自己的政治資本去做這件事。在朱棣心裏由衷地可憐這些貧民。

  他們從一出生下來就沒有選擇自己未來的權力,絕大部分人終其一生都會被束縛在自己的土地上,過著麵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他們可能永遠也沒機會見識到這大千世界是有多麽美麗,多麽地讓人沉醉。

  朱棣不是一個聖母,前世他對社會最大的貢獻就是可以自食其力,不是社會前進的拖累。但是當他來到明朝之後,一種不知道從哪來的使命感壓在了他的身上。

  他腦海中有一個聲音不斷地在告訴他,他有能力讓這些可憐的人少遭受一些苦痛。

  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還是縱身一躍擔起自己的責任,這都是朱棣自己的選擇。

  至少現在,朱棣想幫這些百姓做一些事,至於能不能解決根本問題,那就以後再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