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沙盤推演
  李洛和羅貫中剛坐下沒多久,小二就把飯菜送過來了。

  “您要的東坡肉。”

  紅燒肉的香味充斥著李洛的鼻腔,他感覺他現在能吃下三大碗飯。

  剛準備動筷子,李洛突然叫道:

  “哎呦壞了!”

  羅貫中還以為李洛突然想起了什麽重要的事,趕緊問道:

  “歸之可是想到了有什麽不妥的地方?”

  李洛有些尷尬地對著羅貫中說:

  “還得麻煩貫中兄再加一雙筷子,與我隨行的那位燕王護衛還在外邊等著呢。”

  羅貫中笑道:“好說,好說。”

  ——————————————————

  朱棣現在有些興奮,因為他期盼已久的“大玩具”終於做好了。

  他安排工匠把自己府上的一處偏殿給改造了一番,把原來的家具擺件都給拆走了,現在在大殿正中擺著的是一個長寬各為一丈的大沙盤,沙盤兩側各有一張大桌子。

  其實使用沙盤進行推演這個方法自古就有,隻不過朱棣安排人製作的這副沙盤比例尺較大。僅僅隻是囊括了北平周圍的一些重要戰略要地,最北邊隻到古北口,最南邊也隻是到了大興。

  不是朱棣不想做的再詳細一點,隻是這個年頭沒有衛星測繪,隻能靠地圖冊和人們口中的描述進行製作。

  跟古人相比朱棣唯一的優勢,是他還有記憶中北京的大概輪廓,這就保證了這個沙盤中的每一個細節在大體的方位上是絕對錯不了的。先把架子搭好了,然後再往裏填充細節,最終做成了這麽一個沙盤。

  既然是要玩沙盤推演那肯定就得有對手才行,所以他就硬生生地把陳亨拉了過來陪他玩。

  陳亨一開始還頗為不情願,可他剛一看這個沙盤的時候就被驚訝到了。他之前從來沒見過沙盤這種東西,沙盤上有起伏的地形、有河流、有樹林、還有連接各個城鎮之間的道路,製作極為精巧。站在旁邊就如同像一隻雄鷹一樣從高空俯瞰整個北平。

  朱棣看所有人都到齊了,清了清嗓子,抑製住自己心中的激動說道:

  “諸位也都看到麵前的沙盤了,想必也都知道我們要做什麽,接下來由陳珪為所有人說明一下本次推演的背景。”

  陳珪已經把提前信息背了下來,上前一步對著說有人說道:“本次推演的時間為洪武元年七月,時值大將軍徐達、副將軍常遇春等人帥20萬明軍由河西務沿北運河北上,兵鋒直抵通州城外。”

  “此時通州城內尚有三萬元軍,其中有一萬餘騎騎兵。另外大都內存有五萬元軍,其中有皇室精銳衛隊八千人,騎兵五千騎。”

  “明軍勞師遠征,士兵較為疲憊,但一路北上俘獲眾多,糧草供應充足。元軍雖然是主場作戰,但最大的問題是士氣低落,如果通州失守則有可能導致大都內軍心潰散。以上就是本次推演的基本情報。接下來第一局由王爺作為明軍統帥先攻,陳指揮使這把作為元軍先守。第一局結束之後兩邊交換,再進行推演第二局。”

  “推演的方式為,雙方把接下來的三個時辰內的行動方案在紙上寫出來,由末將代為在沙盤上執行,另外如果是想要埋設伏兵的話,請提前在紙上標注好。”

  聽陳珪說完,朱棣又開口補充道:“再加上幾個補充條件,第一個是從推演開始後的三十日內,如果明軍沒能攻克大都,元軍將會獲得來自居庸關方向擴廓帖木兒的五萬援軍支持。第二個是由於雙方初始兵力相差過於懸殊,因此給元軍一方增補三萬的機動兵力,其中有一萬騎精銳騎兵。這三萬機動兵力可以在推演開始前由指揮官任意部署在任何元軍據點內,作為兵力的補充。”

  “此外不考慮明軍會獲得援軍的可能,且明軍兵力下降至十萬時即判定為失敗。”

  環視四周一圈之後,朱棣繼續說道:

  “如果沒有什麽問題的話就準備開始吧。”

  周圍的將士們聽了這麽半天已經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了。這幫軍中漢子哪見過這種玩法,他們早就苦於沒有自己打仗的機會,手都癢癢了。

  這次推演是以人盡皆知的北伐戰爭作為背景,大家也都好奇如果換做是自己來打這場仗會是怎麽樣的一個結果。

  第一局由朱棣這邊代表明軍先攻,二十萬明軍分為兩部分,分別駐紮在北運河的東西兩岸,北運河河道不寬,而且水深較淺。朱棣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命令東岸的部隊就地伐木填土,搭設連接東西兩岸的通道。西岸的部隊派出兩萬步卒西進大興,於此同時向西北方向散出一千人作為警戒,其餘部隊原地休整。

  第一回合布置結束後,朱棣得到的反饋是,自己散出去的警戒部隊折損十數人,並且發現從通州城西南方向出來大股元軍騎兵在向南移動。

  朱棣隨即判斷陳亨是打算進行繞後,截斷自己的補給線。

  “陳亨還真是舍得啊,這寶貝騎兵就敢這麽扔出來用了。”朱棣搖了搖頭,此時模擬的時間為深夜,因此這一回合他打算讓部隊繼續原地休整,隻要他的大部隊不動,陳亨憑借那點騎兵是拿他的主力是沒辦法的。

  第二回合結束,時間來到了第二天早上,天氣是大霧彌漫。對於朱棣來說有一個不利的消息是,他已經失去對出城的那隊騎兵的情報。不過朱棣心裏認為問題不大,還是按部就班的派出了三萬人作為先鋒,其中兩萬人設為伏兵埋伏在沿路,一萬名騎兵抵近了通州城下。

  可惜遺憾的是陳亨並沒有像曆史中的卜顏帖木兒那樣被誘敵而出,朱棣一時間並不知道陳亨是因為把騎兵都派出來了之後無兵可用,還是打定主意要死守通州。

  於是便決定改伏兵為正師,於當天下午開始對通州城正式進攻。與此同時大興那邊也傳來消息,因為元軍在那裏幾乎沒有設置防守,所以大興已經被很輕鬆的拿了下來。

  不過朱棣的好消息也就到此為止了,對通州城的第一波試探進攻以數百人的折損而告終。同時自己的探子偵察到大都方向的元軍殺了出來,目標直指通州城下的明軍。

  陳亨這一步算是有點陰險,因為這是推演所以不用考慮實際情況背後的政治因素。陳亨認為大都城高且厚,就算是被明軍偷襲一時半會也不會淪陷,這是他敢於分兵的底氣。但當時實際的情況是元順帝滿腦子都是要逃命的念頭,隻想著自己保命,恐怕是沒心思往外派兵支援了。

  雖然大都方向的援軍有些出乎意料,但朱棣認為一切都還在掌握之中。他隨即下令,增派兩萬援軍聯合通州城下的三萬部隊迎擊來自大都方向的元軍,同時再通知駐紮在大興的部隊立馬北上,夾斷這股元軍的退路。

  讓朱棣沒想到的是,之前消失在南邊的那支元軍騎兵居然沒有去截斷自己的補給線,而是突然截擊了自己從大興方向趕去增援的部隊。

  陳珪給出的結論是,自己這股部隊由於連夜趕路十分疲勞,加之被元軍騎兵突然從側後方襲擊,短短時間之內戰死數千人,剩餘的萬餘部隊隻得重新退回到大興城內以做整頓,暫時算告別了戰場。並且這股騎兵一觸即走,朱棣擔心這股騎兵趕去增援通州城下,趕緊再派出了自己的一萬騎兵從戰場的側翼進行掩護。

  正麵戰場上,雖然明軍占據了人數優勢,但由於得分出一部分兵力來防備通州城內的守軍殺出來,因此也打得異常艱難。此回合結束之後,第二天的夜幕即將降臨。

  朱棣不想把戰鬥變為拉鋸戰,於是當機立斷,大部隊直接拔營分兩路北上,希望通過兵力優勢直接畢其功於一役。因為他推算大都內此時守軍一定空虛,而且此時陳亨的注意力應該都放在了通州的戰場上,如果自己動作夠快的話是絕對能趁著夜色的掩護,突襲拿下某一個城門的。

  他斷定東側城牆和南側城牆一定會有重兵把守,於是便決定安排主力部隊從東麵和南麵佯攻,而真正的主攻方向在西側,務求在短時間之內就突破防守。

  朱棣知道這個回合將會是決定整個戰局走向的一回合了。大軍開拔沒多久,通州城內的守軍像是得到了消息一樣,直接從城內殺了出來。幸好明軍早有防備,一直在側翼策應的那一萬名騎兵此時抓住機會反向衝殺了一波,打退了元軍的攻勢。

  然而還沒輕鬆多一會,一直在外流竄的那股元軍騎兵從南側殺了過來,數量竟是有近兩萬人,原來是陳亨把所有能機動的騎兵全化整為零地放了出來。此時通州城下的明軍正處於舊力已盡,新力未生的時候。元軍騎兵的加入打破了戰場上的平衡,明軍逐漸出現頹勢。

  到目前為止陳亨算是底牌盡出了,他選擇了把額外的機動兵力中的兩萬步卒都安排在了大都裏,加上大都內本就剩餘的兩萬守軍,如果他能憑借這四萬人在今晚守住大都城,那局勢就將會被逆轉。

  陳亨看著沙盤中的情況,臉上浮現了略帶得意的神色,因為他在城內布置了足足有一萬人機動部隊,負責支援四個方向的守軍。這樣不論朱棣從哪個方向進攻他都能及時增援,不過很快他就笑不出來了。

  攻城作戰就打響之後,如預期的一樣,陳亨把主力防守部隊放到了東麵。明軍在東麵城牆遇到了激烈的抵抗,陳亨立馬把機動部隊也調往了東側。可於此同時他就得到了消息,西麵的肅清門和南麵的順承門也遭到了明軍的猛攻。

  就在他判斷究竟哪邊是主攻方向之際,肅清門就告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