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穩如泰山的朱標
  姚廣孝在城門樓上扔鐵球這件事由於被太多人圍觀,再加上真正的始作俑者朱棣在幕後推波助瀾,這件事很快就在北平城內引起了熱議。

  有些沒有親眼所見的人並不相信這件事,認為無非就是有人故意散播謠言罷了。但是看自己周圍的人說的那麽言之鑿鑿,他們又有些懷疑自己。

  別人又告訴他們,如果不信的話就自己試一試,嚐試的結果當然又是收割了一群人的下巴。

  在百姓議論的同時,北平學府裏則炸開了鍋。當天下午這件事就被傳了個遍,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跑來問姚廣孝這到底是什麽原理。對此,姚廣孝隻能以世外高人的神態對學生們說:

  “這事要靠你們自己去尋找答案。”

  但實際上姚廣孝已經多次去找朱棣,想要問明白這背後的真相,可惜都被朱棣推說自己也不清楚而拒絕了。

  導致這個在外人眼中無比睿智的大師,在背地裏瘋狂地查找資料,這要是被他的學生們先於自己把這件事搞明白豈不是太尷尬了。

  這次做實驗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學生們聽課的時候變得更認真了,明顯能看得出他們那渴望求知的大眼睛比之前更明亮了。

  下課之後討論最多的話題也從隔壁村的王二傻變成了有關學術的討論,讓人不得不感歎環境對於一個人的影響是多麽重要。

  北平城裏熱火朝天的討論還沒有傳播到其他地區,南京城裏還像往常一樣水波不驚。

  之前北平都指揮使陳亨呈上去的有關懷柔政策的題本已經被送到了朱元璋那裏。朱元璋看了以後還挺開心,心想終於有一個武官腦子裏不全都是肌肉了。

  對於陳亨是什麽樣的人,朱元璋是有所了解的。

  陳亨給他留下的印象是相當穩健,擅長防守,不過從來沒聽說過他還有腦子去思考除了打仗以外的事。

  “這次這個題本的內容多半不是陳亨自己想出來的。”朱元璋是這麽猜測的。

  對於信裏所說的提議,朱元璋還是比較讚同,畢竟曆史早就已經證明了單純使用武力是征服不了那片草原的。

  不過雖然可以使用懷柔政策,但一定要先把北元打疼了才行。現如今北元在遼東、漠北等地還保有很龐大的勢力,一旦鬆懈下來就等於是放虎歸山,至少也要把北元政權滅了才行。

  朱元璋心裏已經有了打算,不過一想到北平這兩個字,就想到了自己那個最近不安分的四兒子。

  再聯想到有密探匯報,陳亨最近去過朱棣那裏,之後還安排很多軍官去朱棣那裏參觀訓練,朱元璋就得出了陳亨的這份題本背後大概還有朱棣在摻和的結論。

  之前朱元璋派人去仔細查了朱棣的情報,驚奇地發現朱棣在北上的過程中身邊並沒有多出什麽奇奇怪怪的人,沒有人能給他提出類似的建議。

  唯一比較可疑的就是道衍,這個和尚突然就出現在了北平,聽侍衛說道衍還和燕王相談甚歡。不過問題是道衍是在朱棣就藩北平之後才到的,時間對不上。

  “難道真的是他突然開了竅?”

  朱元璋對自己這個四兒子一直比較喜歡,不因為別的,就因為朱棣各方麵都比較像他。

  想到這兒,朱元璋決定把太子叫過來考較一番,想把他們倆在心中做一番比較。

  另一邊,朱標突然受到傳喚,並不知道他老爹是想要幹什麽。趕緊向傳話的太監加以詢問。

  “公公可知父皇召我是有何事?”

  “回太子殿下,老奴不知。不過聖上剛才在批閱奏本,看起來心情不錯,召殿下過去應該不是什麽壞事。”

  朱標聽了之後心下稍安,又回憶了一遍自己最近的所作所為,似乎也沒犯什麽錯誤,看來多半是想拿奏本裏的事考一考我了。

  對於父皇時不時的考較,朱標早已習慣了。

  當太子或許是這個世界上最累的工作,主要是心累。明明自己有著僅次於父皇的地位,自己卻不能隨心所欲地做那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從他被立為東宮太子的那一刻起,就有無數隻蒼蠅圍著他轉,告訴他這個能做,那個不能做。

  也沒有人會在乎朱標自己的想法,畢竟他是太子,他就應該做到這些,他沒有選擇的權力。

  為了以後繼承皇位,朱標不得不選擇隱忍,他有時候真的羨慕自己的那些弟弟們,羨慕他們可以在自己的封地上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盡管如此,朱標並不怨恨任何人,這都是命運的安排。自己既然身為大哥,就得擔起當大哥的責任。

  不過這次自己老爹的考題有些出人意料,之前大多都隻會考一考自己有關國計民生的問題,還很少把跟戰事有關的奏本給自己看。

  仔細閱讀了幾遍,朱標對朱元璋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兒臣認為陳指揮使的想法頗有意義,尤其是在以柔克剛這塊的想法上更是令人拍案叫絕。但是陳指揮使恐怕有一點疏漏,那就是那些胡人未必會老老實實聽我們的話。”

  朱標想問題的思路和朱元璋完全就不一樣。對於一個政策,朱元璋先想的是這個政策能不能實施,而朱標先想的是如果實施了這個政策會有什麽樣的效果。

  朱元璋示意朱標繼續說下去。

  “兒臣知道有一種說法是,胡人無百年之運,這是因為他們來我中原,想要統治這片土地就勢必要學習我漢人的文化。就像陳指揮使所說,學了漢人文化後胡人就不再是胡人了。”

  “但是現在問題反了過來,陳指揮使想要去草原上傳播漢人文化,可那些胡人有什麽理由去接受我們的文化呢?他們生長在那片土地上,有著他們自己的傳統,想讓他們移風易俗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說的不錯。”對於自己立的這個太子,朱元璋一直都比較滿意。單從這件事上就能看出來朱標治國理政的能力絕對不差。

  朱標想了想,又繼續補充道:“兒臣有一計。”

  “說來聽聽。”

  “我們可以通過給胡人分地分田,誘導部分胡人內遷。”

  朱元璋搖了搖頭:“不可,漢人與胡人世代為敵,我大明的大好江山又豈能分給敵人一絲一毫?此事休要再提。”

  朱元璋拒絕這個提議當然是因為自己曾經被元朝統治者壓迫的太慘了,他和北元絕對是勢不兩立的關係。

  朱標見自己的提議不出意外地被否決了,也不沮喪。自己之所以說這個想法就是看今天他老爹心情還不錯,才敢說這種別人聽來有些大逆不道的話。

  朱標和他老爹不一樣,因為沒經曆過元朝的統治,所以他對蒙元的仇恨沒有那麽深。對於他來說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些因為連年戰爭而無家可歸的人們。

  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因此他很懼怕戰爭,如果有任何方法能避免戰爭,他都覺得可以去嚐試。

  “若是如此,則隻能派精通禮教之人深入漠北,行教化之事。”

  朱標也沒想到什麽其它好辦法,大漠土壤貧瘠,糧食作物無法生長。如果讓他們一直生活在那裏,未來必定還會因為生存問題南下侵略的。

  對於今天的考較其實到這裏就算已經結束了,朱元璋並不指望朱標能給出一個完全之策。在朱元璋的設想中,自己會把一切問題都處理清楚,而自己的接任者隻需要按照自己已經畫好的道路一直走下去就可以了。

  看朱標實在想不出什麽了,朱元璋便開口說道:

  “首先,你要學會分化敵人。現在北元雖然被我們打回了漠北但它對各個部落之間仍有很強的掌控力。那我們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把北元的主力消滅掉,讓他無力再掌控每一個部落。”

  朱標聽明白了,趕緊接著說:“接下來就是扶持其中部分小部落,讓他們彼此互相牽製。可這和懷柔政策有什麽關係?”

  “你不是擔心說出去的話沒人聽嗎,那些小部落如果想要得到我們的幫助,就必須要學習我們漢人的東西。他們想要糧,想要武器,這些我們都可以交易給他們。他們就成為了我們手中的矛,我們隻需要坐在一旁看他們互相打就好了。”

  朱標眼睛漸漸亮了起來,父親的眼界果然是比自己要寬廣許多。

  “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要讓那些小部落在我們的幫助下做大做強,不然他們隨時有可能反咬我們一口。”朱元璋補充道。

  “謝父皇指點。”

  從他老爹那裏出來,朱標心情十分愉悅。不光是因為他學到了一些治國的手段,更是因為朱元璋對自己這個太子的信任。

  看來自己這個太子的位置坐的是無比的踏實。

  他這邊是挺高興的,朱棣那邊可就未必了。

  誰想到自己忙活了那麽半天,反而還幫太子把自己的位置坐的更穩了。

  不過朱棣從一開始也沒對朱標有什麽想法,朱棣的眼睛一直瞄在朱標的兒子朱允炆身上呢。朱允炆是朱標的次子,本來無緣皇位的他運氣爆棚。自己的大哥因病早逝,自己的父親居然在朱元璋死之前也生病去世了。自己直接成了在朱元璋之後,明朝的第二個皇帝。

  但可能因為前麵把運氣用的太多,自己的皇位沒坐多久就被曆史上的朱棣給踹了下來。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現在的朱允炆才不到三歲,跟朱棣他兒子差不多大。可憐的孩子恐怕不會想到自己在還不識字的時候就被一頭惡狼給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