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北平學府
  終於等到了學府開學的日子。

  朱棣看眼前大大小小的學生們的眼神,宛如看著自家菜地的老農,期待著這些孩子們能夠在未來開花結果。

  學府坐落在西山腳下,並且在附近給批了十幾畝田。雖說學府不能憑借著這些田自給自足,但在未來也可以分擔一部分朱棣給他們供應糧食的壓力。

  布政使李彧對朱棣新辦學府這件事很是上心,不僅吩咐北平知府把在府學庫房中落灰的《四書》《五經》等教材交到了朱棣手裏,更是由他出麵召集了那些因為府學停辦而不得不去私塾教書的講師們。

  還在北平府裏號召各級官員共同為新建的學府捐款,在對於如何把人們的利益捆綁到一起這件事上他特別擅長。這擺明了就是告訴手底下所有人要同進同退,誰也別想跑。

  都察院的一個監察禦史本來還對挪用公家課本這事頗有異議,結果被按察使趙全德給勸了回去:“給燕王用那和是給外人能一樣嗎?再說了,那書放在庫房裏頭等著被蟲蛀嗎?”

  雖然官府給了不少幫助,但朱棣在開學前還是忙的焦頭爛額。

  他野心很大,絕不僅僅隻是想辦一個普通的學校就敷衍了事,他想把自己的學校打造成領先全世界好幾百年的人才搖籃。

  想法很美好,現實很殘酷。

  朱棣很快發現就算與姚廣孝合力,窮盡自己的腦袋,也隻能編寫出一套數學教材。

  至於對於生產力發展有直接影響的物理和化學,朱棣雖然知道零星幾個公式,但他當時學的時候可沒記得有教過這些公式是怎麽得出來的。

  “那也不能跳過推導過程直接寫答案吧。”朱棣對此頗為頭疼。

  按照朱棣的設想,學院在最開始會設文、理兩個係,未來還要把工科加入進來。

  文科主要接收那些已經接受過封建教育洗禮的學生,倒不是朱棣歧視他們,主要是在一張白紙上寫寫畫會更加的容易。況且這些人都是奔著考取功名去的,那些新知識你就算想教他們也未必願意學。

  理科這邊孩子則是招那些從零基礎開始的孩子們,他們需要用一半的時間跟文科生學一樣的知識,另一半時間則是學那些所謂的“雜學”。

  朱棣從來都不敢小覷古人的智慧,這幾日在和姚廣孝交談的時候朱棣發現有好多古人的知識是自己聞所未聞的。因此朱棣認為隻要給這棵幼苗定好一個大方向,再小心地保護著它,它自然而然地就會成長為一棵參天大樹了。

  講師們一字排開地站在姚廣孝身後,穿著統一的藏青色長袍。底下的學生大都是普通人,也有一些富戶和官員的子弟,在人群中十分顯眼。

  顯然他們並不想和普通的學生們站在一起,便自行湊了一堆,眼神中帶了一絲厭惡。

  普通的孩子們對此倒是不敢有什麽意見,他們低著頭,目不斜視。對於他們來說,能夠站在這裏已經是他們最大的幸福了,除此之外再無他求。

  幾十個人同時拜孔子的場麵還是很少能見到的,附近的一些百姓也前來圍觀,他們看向這些孩子的眼神中有羨慕、有敬畏,不一而足。

  知識改變命運,這個道理從古至今都是通用的。但是過去的統治者並不希望他的子民人人都充滿知識,因為總要有人去種田,去從事生產,所以很多人隻能一輩子與學習無緣了。

  拜完孔子之後就是剪彩揭牌的儀式,學府的名字是朱棣定的。在一陣喝彩聲中,覆蓋在牌匾上的紅布緩緩落下。

  北平學府

  這四個字蘊含著朱棣對這裏美好的期盼。

  也不知道是從什麽時候開始就有了領導講話這種東西,總之朱棣現在看站在台子上的李彧侃侃而談的時候,隻想上去踹他兩腳。不過好歹人家也是給學府掏了錢的,便隻能把心中的這股火壓了下來。

  等到朱棣上台的時候,底下的學生已經頗為不耐煩了,朱棣也不想再長篇大論說那些不著邊際的廢話,不過他一定要把這座學府的基調給定好,不然他以後做的所有努力都是無用功。

  “各位學生們,你們中有的人認識本王,有的人可能不認識,但這都不重要。”

  “你們到這裏來,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目標。有的人隻是為了在這裏填飽肚子;有的人立誌為官,想要改變自己的家庭;有的人心懷遠大的理想,想要做出一番功績。”

  “學府對你們的任何想法都表示支持,這裏就是你們的家。”

  “本王對你們隻有一點要求,那就是永遠保持自己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好奇心會驅使你不斷進步。在這裏你們不要擔心自己說錯了什麽或者做錯了什麽,不懂就問,把你們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學業之中。”

  “天下之事,聞者不如見者知之為詳,見者不如居者知之為盡。”

  “如果有人敢在這裏虛度光陰,那你們可得小心了。如果讓本王知道了,可不隻是把你們踢出學府這麽簡單。”

  朱棣說完,台下響起了稀稀落落的掌聲。有些孩子是因為年齡太小聽不明白,有些人是因為朱棣說的這一切跟他們關係不大,就有點不屑一顧了。

  反而是站在後麵的講師們聽了之後,把手拍的呱呱響,不知道是想給領導們留下好印象還是真的認同這些話。

  後麵一些雜事有姚廣孝看場子就和朱棣沒什麽關係了,在拒絕了去李彧府上吃飯的邀請之後,朱棣終於可以回家休息休息,這段時間可真是太累了。

  “回家幹點什麽呢?”這個問題朱棣思考了一路。

  這個世界生活太乏味了,沒有遊戲玩,沒有電視看,因此朱棣隻能不斷地工作來填充自己。但一根弦繃得太久了就會斷掉,這個道理朱棣還是懂的。

  好在,自己不是孤家寡人。

  邁進府門之後,朱棣就聽見自己大女兒朱玉英咯咯的笑聲回蕩在府裏。三歲左右的孩子正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年紀,頭頂上插著一株紅花,在院子裏瘋跑著。

  她身後跟著的是小朱高熾。朱高熾還不太會跑,有些害怕自己跟不上姐姐,便在嘴裏不停地小聲說:“姐姐,慢一點。”

  朱棣饒有興趣的在旁邊看著孩子們的自娛自樂,想著自己怎麽才能加入其中。

  很快他便想到了一個好點子,喚仆人取來兩條紅布掛在自己的腰間,向著孩子們走了過去。兩人看到父親過來趕緊行禮,朱棣笑嗬嗬地問他們要不要跟自己玩好玩的遊戲。

  小孩畢竟是小孩,想都不想就答應了,在他們眼裏沒有比玩更重要的事。

  “看到爸爸腰間這兩條紅布了嗎,這就是兩條小魚,你們現在就是捕魚人,看你們誰能用最短的時間抓到魚。”

  朱玉英顯得很興奮,躍躍欲試。她弟弟朱高熾還不太能理解捕魚人和小魚這種比喻,不過看到姐姐樂嗬嗬地向著父親衝了過去,他也有樣學樣,跟著跑了過去。

  朱棣沒打算一開始就把遊戲設的特別難,因此玉英跑過來的時候他並沒有躲,而是讓她十分簡單地就把紅布抓了下來。玉英抓下來一條紅布之後還想伸手去抓另一條,卻發現自己地手被父親擋了下來。

  “把這條小魚留給高熾好嗎?”朱棣溫柔地說道。

  玉英點了點頭,當家長主動請求這個年齡的孩子做些什麽事的時候,一般都不會被拒絕。

  朱高熾很聰明,他看著姐姐把父親腰上的紅布抓了下來,他便知道這個遊戲是要做什麽了。但是自己跑得慢,跑了半天才跑到父親跟前,兩隻手用力一抓把紅布抓了下來。

  “現在知道這遊戲怎麽玩了吧,下麵可要提升難度了啊。”

  第二局遊戲朱棣並不是在原地站著不動了,每當玉英衝過來的時候,他都會往旁邊一閃,讓她抓了個空。玉英性子也急,把雙手揮舞了起來,張牙舞爪地撲了過去。

  高熾的胳膊跟姐姐一比還太短了,垂下來的紅布姐姐能輕鬆地抓到,自己卻隻能勉強夠到。父親一開始躲閃之後,高熾根本就碰不到紅布了。

  沒過多久,玉英率先抓到了紅布。高熾看姐姐抓到了,不由得著急了起來,但朱棣就是死活不讓孩子抓到。

  最終,高熾因為腳下拌蒜摔在了地上。抬起頭來剛準備要哭,就聽見父親說:

  “你要是哭鼻子,以後爸爸可就不陪你玩了。”

  這句話對高熾殺傷力還是很大的,以前父親從來沒有陪自己玩過遊戲,自己一直都隻能跟姐姐玩。再加上朱高熾本身性格也要強,是以也就把淚水吞了回去,站起身來繼續嚐試。

  “這樣就對了。”

  朱棣很滿意自己的孩子,也就沒有再為難,一番掙紮之後就讓他把紅布扯了下來。

  旁邊的仆人們都很驚訝,他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陪孩子玩的王爺。他們有些羨慕,羨慕這倆孩子有這樣的童年。

  妙妙不知道什麽時候也來到了旁邊,她的肚子此時已經有一些規模了。看著一大兩小三個孩子在前麵玩得開心,她的嘴角也不由自主地上揚。

  朱棣也注意到自己的王妃在遠處看著,便衝她笑了笑。

  “剛才你們抓我,現在該我抓你們了,你們快跑。”

  兩個孩子一邊笑著,一邊尖叫,開始往遠處跑了起來。但是他們跑得再遠也沒什麽用,很快便被朱棣一手拎一個地帶到了妙妙身前。

  “本王抓到兩條大魚,今天晚上就吃他們了。”朱棣衝著妙妙得瑟,結果被妙妙嗔了一眼,朱棣連忙把孩子放了下來。

  一家人其樂融融,朱棣也漸漸放下了自己剛穿越時候的抵觸心理。

  人,不管在哪,還是要有個家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