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銀河星係 第一百一十二章 發現生命星球
  旗艦飛船中控室。

  申天奇把家人召集過來,開始對納米裝甲進行改造升級。

  這次加入的,微型重力控製設備,可以讓納米裝甲實現反重力,也能加強重力,讓家人們進行類似負重訓練的效果。

  這種微型重力控製器,可以做到增強上千個大氣壓。

  也就是最多,相當於負重兩萬斤。

  這可不是背兩萬斤這麽簡單,而是每一平方厘米範圍,就會承受兩萬斤的力。成人的體表麵積按照最低1.5平方米算,相當於承受三十多萬斤的力啊。

  按照家人目前的身體素質,是常人的六百多倍算,最多能適應五十多倍的重力環境。

  再重,五髒六腑會不適應,會出現問題。

  隻有經過長時間的訓練,才能適應更高的重力環境,根據申天奇的推算,六百多倍的身體素質,最高可以承受上百倍的重力環境。

  這也是需要慢慢訓練適應,才能達到的程度。

  申天奇自己,就沒必要在重力室訓練了,一個是他的身體素質太強大了,上萬倍的重力完全不夠看,他可以輕鬆應對,行動自如。

  加上他的各種能力,就是小點的白矮星,他都有心去測試一下,看看自己的極限在哪裏。

  當然了,那種中子星、脈衝星之類的,還是算了,現在他還不敢太過靠近。

  那種僅次於黑洞的超級天體,引力太過強大,就算是加上他的重力控製跟念力,再配合電磁超控能力,用中子星或者脈衝星的超強磁場,轉化成能量護罩幫助自己抵擋強大的引力,也不夠看。

  那種引力作用的力,數量級太高了。

  把家人的納米裝甲,全部進行了改造升級後,開始給他們講解升級後的功能。

  “我在納米裝甲內,加上了我剛研發成功的微型重力控製儀,最大可以達到上千個大氣壓,也能反向運用,做到真正的反重力,這也算是反重力裝甲了,不過,以後在利用增加重力訓練時,要一點一點的加,慢慢適應,一下加多了容易受傷,一定要小心謹慎使用。”

  眾人一聽都是眼睛一亮。

  “終於可以擺脫那些負重裝備了,每次穿戴那些裝備訓練,就感覺渾身不舒服。”楊慧蘭道。

  “對啊……對啊……,最煩那些麻煩的東西了,現在好了,平時一直開著納米裝甲的重力,可以無形中就能達到訓練效果了,可以解放嘍,哈哈哈……”申轉轉一臉興奮的道。

  申轉轉這個年齡,正是天真爛漫充滿活力的年紀,那裏受得了枯燥乏味的長期訓練啊。

  “哥,我們一家人去山裏野炊吧,我們都三年多沒有野炊過了,好不好嘛……”

  一家人都有點意動。

  離開地球,已將三年了,光對太陽係防禦係統進行改造,就用了兩年多,加上中間的亂七八糟,還有這段時間的研發新的技術,還真的有三年多了啊。

  “行,我們現在就去,我都好久沒有敞開吃了,這次也要吃個痛快,哈哈哈……”申天奇道。

  一家人說完,就向著飛船內的大山裏麵行去,直接來到一個湖泊旁邊,在岸邊開始了野炊。飛船內部環境,比地球要好很多,沒有一點汙染物。經過三年的發展,樹木鬱鬱蔥蔥,各種動植物齊全,水裏魚類成群結隊。

  申天奇用原子操控能力感應了一下,發現飛船內的自然環境,需要補充一下必要的元素了。

  經過三年多的演化,大量無機物都轉化成了有

  機物,而有機物在短時間死亡回歸自然肯定不現實,這個還要經過好多年,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循環係統。

  這在這個閉環循環係統形成前,都需要自己對其進行適當的物質元素補充。

  不然時間久了,很多生物體內,會缺少必要的微量元素,導致生長不良或者病變。那就會引起連鎖反應,造成嚴重後果。

  輕者部分動植物滅絕,重者生態係統崩潰。

  這都不是自己想看到的結果。

  飛船出了太陽係,已經航行了上百億公裏,飛船全速前進,一天就2.4億公裏,三個多月,就是兩百多億公裏了,這個數值看起來很嚇人,對比一下整個銀河係的大小,跟烏龜爬一樣慢。

  一家人,開心的在湖邊,進行野炊。

  現在每個人,都是大胃王,食量大的嚇人,這一次野炊,進行了整整十幾個小時才結束。

  幾天前,智腦已經完成了對整個銀河係恒星的觀測記錄,形成了一副完整的大型星係級星圖。

  整個銀河係,是一個巨大的漩渦狀星係,呈現橢圓盤狀,共有四條旋臂。懸臂相聚近五千光年距離,太陽係就位於其中一個懸臂上,地球上早就命名為獵戶臂。

  太陽係,距離銀河係中央接近2.7萬光年。

  太陽自轉速度約220千米/秒,經過詳細計算,太陽繞銀河係中心一周要2.5億年。

  經過飛船監測係統的監測,銀河係中心,盤踞著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天體,質量大約是太陽的430萬倍以上。整個銀河係所有星體,都在它超強的引力作用下,繞著它運轉。

  銀河係,還有兩個小的伴星係,也叫河外星係。

  整個銀河係,恒星數量超過五千億顆,比人類之前估計的還要多很多。

  越靠近銀河係中心,恒星數量越多,密度越大。僅靠近銀河係中心四光年以內,就有超過五千萬顆恒星,恒星密度是太陽係周圍的7300萬倍以上。

  之前,地球人類已經發現,超過兩千億個大型星係,每一個星係中最少有兩千億顆星球,但是申天奇用過飛船上更先進的設備,已經發現了幾百萬億個大型星係,更遠的地方還有更多的星係,根本沒有發現宇宙有邊緣的跡象。

  這個數量跟距離,讓人心生無奈啊。

  現在飛船上的星體監測係統,隻是把每一個大型星係,當一個單位進行編號記錄,形成更龐大的宇宙星空地圖。

  主要的工作,還是對銀河係,進行詳細的觀測記錄,現在已經把附近幾十光年內的小行星,都進行了詳細的測算跟記錄。

  還是先把眼前急需的一部分星空圖,給完成了,再考慮別的。

  根據申天奇的推算,銀河係的四條懸臂,靠近銀河係中心的第一條懸臂,根本不適合有機生命體生存,那裏太靠近銀河係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了,而且第一懸臂內部的恒星、中子星、脈衝星、白矮星這些天體也太過密集了。隨便一個超新星爆炸,就能掃清幾十億光年內的任何生命。也就是說,銀河係如果存在類似地球的生命,隻會在外圍的三個懸臂上。

  我們的太陽係,就處在第二根第三懸臂中間,更接近第二懸臂,這區間也是適合生命生存的宜居帶。

  光現在飛船星圖記錄完成的,上千光年以內類地行星,就有不下幾億顆,根據各種已知條件進行計算,能達到出現生命條件的星球,更是有有幾萬顆之多,這麽多的生命星球,出現智慧生命的概率,還是有的。

  之前人類在地球內部,通過天文觀測設備,觀測到的

  大多數都是恒星跟更大的星係,小型恒星係統內部的類地行星,能進行觀測的沒幾個,隻有靠近太陽係的才有可能觀測到。

  主要是行星都太暗了,太遠了就很難發現它們。

  恰恰靠近我們太陽係的,那些恒星係,卻沒有出現生命星球。

  這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

  現在,離申天奇最近的一顆,疑似生命星球的行星,也有將近十五光年距離。按照他現在的速度,要全速航行一千五百年之久,才能到達。

  這個距離也是夠遠的,簡直讓人絕望啊。

  那個類地行星所在的恒星係,是雙生恒星係統,比太陽係要大很多,那兩顆恒星的質量,每顆都是太陽的十倍以上,這個質量以後最少都會演變成中子星脈衝星之類,甚至有可能成為黑洞。

  這個恒星係,光類地行星,就有五顆,全部都有自己的大氣層,能確定存在有機體的就有三顆,其中一顆,已經確定存在生命。

  因為那顆類地行星,上麵有大量植物存在,這就為生物生存提供了條件。

  這也是距離我們太陽係,最近的生命星球。

  在這顆類地生命行星,沒有監測到人造電磁信號,也就意味著這顆星球,沒有智慧生命,或者上麵的智慧生命還處於原始社會,根本沒有進入電氣時代。

  但是,這也是一個驚人的發現。

  人類一直尋找的外星生命,沒想到這麽近就找到了。

  人類從幾十年前,就開始建造大型的射電望遠鏡陣列,希望能收到外星文明的信號,這麽近的地方就有外星生命,他們確隻是沒有智慧或者還處於原始社會,那是多麽尷尬的一件事啊。

  想要到達這顆生命星球,卻沒有那麽容易。

  以現在申天奇的速度,需要一千五百多年,要橫跨幾個恒星係,才能到達。

  考慮了一下,申天奇決定,在前麵的一個荒蕪恒星係,停留一段時間,建造更多的宇宙飛船,同時也要對曲速航線,進行實驗,希望能在短時間內取得突破,一旦可以進行曲速航行,飛船航行速度就會得到很大提升。

  也能在更短時間到達那顆生命星球。

  有人就說了,剛剛離開人類社會,幹嘛為了到達一個生命星球,費這麽大的勁,這不是瞎折騰嗎?

  有這種想法,那就完全錯了,如果不對更多的生命形式,進行深入研究,怎麽能知道生命的意義,怎麽能做到大大延長壽命?

  申天奇的家人,現在是有了幾百年將近千年的生命,但是這對於宇宙動輒就是多少億年,那就不值一提。能發現未知的生命,對它們進行研究,說不定會有什麽意外收獲。

  不同世界的物種,肯定會有巨大差異的。

  說不定,那顆生命星球上的生物,本身生命周期就很長,或者有什麽特殊能力,研究清楚它們的基因信息,也能開發符合人類的基因的藥劑。

  這對於申天奇很重要。

  這也是高等文明,對低等文明唯一感興趣的地方了,別的對於高等文明,根本沒有什麽吸引力。

  這也是申天奇之前想的,不希望在地球上看到外星人。

  申天奇如果到了那顆生命星球,不會對它們怎麽樣,隻會了解下它們星球的情況,研究下它們的基因信息,看看對自己的生物技術有什麽啟發。

  如果是別的文明,有沒有他這麽友好,那就難說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