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地陷山崩震九州
  ”長安知府薛侃五月初五辰時急電(正德)二十九年五月初一寅時初刻,山西、陝西同時地震,聲如雷。渭南、華州、朝邑、三原、蒲州等處尤甚。或地裂泉湧,中有魚物,或城郭房屋,陷入地中,或平地突成山阜,或一日數震,或累日震不止。河、渭大泛,華嶽、終南山鳴,河清數日。災區通訊道路皆中斷,今日寅時三刻華陰衙役冒死翻山越嶺,陸續傳出信息,據聞官吏、軍民壓死無數。”

  拿著這份電報,朱厚煒的手在顫抖,表情凝重。一路跑來,嚴嵩已經是滿頭大汗,他聲音有些發顫,小心翼翼問道“殿下,消息尚未傳出去。臣擔心有人以訛傳訛,引起天下恐慌,因此,臣將消息嚴密封鎖就趕過來了,下一步該怎麽做,請您指示。”

  “惟中,你處理的很好!不過這種事瞞是瞞不住的,我們要做好宣傳工作。輿論引導很重要,”朱厚煒沉吟了一下,又吩咐“天大地大,救人最大。咱們的老百姓在受災,一刻也不能耽誤。咱們倆人分頭行動。你立刻去一趟費府通知費首輔,召集所有軍機大臣午時之前趕到乾清宮,千萬不要走漏消息,引起恐慌。我親自去找皇上。”兩人邊走邊說已經走到了齊王府門口,事情緊急,兩人也不廢話,分頭開始行動。

  嚴嵩從齊王府出來以後,向站崗的侍衛處借了一匹馬,也不帶從人,加鞭直奔琉璃胡同西街,來見首輔大臣費宏。待到費府門首,踏石下馬,嚴嵩掏出懷表看時,剛到巳時正牌。門子早已迎出來,恭恭敬敬過來,哈腰作揖行禮,一邊吩咐仆役“給嚴閣老的馬遛遛,喂點料水”,一邊對嚴嵩道“老爺說了,嚴先生來了,不必通報。小人陪您進去。我們老爺夜來還說起來著……”

  這門子是個嘴碎的,嚴嵩此刻心急如焚,表麵上還得裝作鎮定。哪有心情聽他絮絮叨叨,耐著性子隨著往會客的西花廳而來。是時萬裏晴爽,驕陽似火,但見滿院修篁森森濃綠似染,夾道花籬斑駁陸離,潔淨得纖塵不染的卵石甬道,被樹影花陰遮得幾乎不見陽光,石上苔蘚茵茵如毯。

  偌大費府府邸綠瓦粉牆、亭榭閣房俱都隱在煙柳老木婆娑之中。嚴嵩剛從驕陽蒸地裏奔馬而來,一身燥汗頓時化盡。一路進來,逶迤行間,但聞樹陰間鳥聲啾啾,草中蟲鳴唧唧,月季、石榴,還有多少不知名的花香清芬彌漫,真是說不出的適意受用。

  見到這樣的排場,嚴嵩心中有些羨慕和嫉妒。心中不禁慨歎這費首輔到底是簪纓世勳之家出生,自己這樣的窮措大寒窗十年,就是做到極品之官,哪裏討這份富貴?正自胡思亂想,費宏一身蜀錦的鵝月道袍,帶著幾分酒意從裏間走了出來,看樣子昨晚喝了不少,今早還有些宿醉。進門見到嚴嵩有些狼狽的樣子,先”咦”了一聲,問“惟中,今日你不是當值嗎?怎的弄得滿頭是汗,來來來!先坐下喝杯茶。有事嗎?”

  “費老,下官剛從齊王府來,有急事。”

  “哦!什麽事,這麽著急?”

  “急事!”

  嚴嵩再次答應一聲,行完禮卻不說下文,遞過去一個眼色。費宏立刻從迷離中醒悟過來。這肯定是出了大事,神情也嚴肅起來。他屏退左右,沉聲問道“惟中,出了什麽事?”嚴嵩也不廢話,直接從懷中掏出電報,雙手遞了過去。費宏接過來隻看了幾眼,就駭得從座位上跳了起來。

  他顫聲問“這是真的!?”

  “是!”嚴嵩語氣沉重。

  “皇上知道了嗎?齊王怎麽說?”

  嚴嵩趕緊把齊王的話轉述了一遍,費宏聽完之後點點頭,想了想,吩咐道“惟中,這件事你處理的很好。這可是滔天的大事啊!這樣吧。你我分頭去通知其他人,大家不要一起進宮,進宮時,各自都帶上一些禮物掩人耳目,大過節的,這麽些大臣突然湧進皇宮,會引起有心人注意的。就怕有人利用這件事興風作浪啊!”

  “下官明白!”

  嚴嵩揖手答道。兩個人又計較了一番,然後一前一後出了費府,臨近午時,內閣成員以及軍機處大臣三三兩兩帶著各式各樣的節日禮物,非常低調的進了紫禁城。此時,正德皇帝和齊王已經等候多時。等眾人到齊後,大門隨即緊閉,一場前所未有的抗震救災會議在乾清宮緊急召開。

  ……

  正德二十九年端午前夕的這場關中大地震,是華夏曆史記載中是災害最嚴重的一次,也是死亡人口最多的一次。地震時正值夜裏三點多鍾,人們正在熟睡中,逃生者寥寥無幾,導致三十九萬人喪生,倒塌的房屋無數。朱厚煒並不知道十六世紀上半葉,原始空也發生了關中大地震,當時正是嘉靖年間,損失更加慘烈。

  嘉靖年間的關中大地震更加的慘烈,共造成了八十三萬人喪生,這還是有案可查的,沒有記錄在案的還不知道有多少。十六世紀的關中大地震是華夏史上最嚴重的一次災難。原時空嘉靖三十二年的進士秦可大是此次地震的親曆者,他用文字記載了自己在這次地震中的經曆,讓人讀來仿佛身臨其境

  “是夜,予自夢中搖撼驚惺,身反複不能貼褥,聞近榻器具若人推墮,屋瓦暴響,有萬馬奔騰之狀。初疑盜,繼疑妖祟,俄頃間,頭所觸牆,劃然倒矣,始悟之,此地震也……家南有空地,從牆隙中疾走,比至其處,見母暨兄及弟侄鹹先至,無恙,曰‘急號汝,汝不聞耶?’蓋其時萬家房舍一時摧裂,聲雜然塞耳,都不聞也,矧號呼哉!”

  這位秦可大是個僥幸生還者,他形容當的陝西很多城鎮鄉村十室九空,盜匪蜂起,更是加重了這才災難。朱厚煒根本沒想到他這輩子會遇到如此慘烈的災難。時空雖然改變了,但是災難依舊。本時空這場災難比原時空提前了十四年,位置完全相同,強度也一樣大都超過了八級,而且此後一年裏,陸陸續續發生一百多次餘震。根據後來戶部統計,此次地震期間,整個災區共有一百零一個縣遭受了破壞,分布於陝、甘、寧、晉、豫五省約二十八萬多平方公裏的範圍。地震使當地民房、官署、廟宇、書院淪為廢墟,較堅固的高大建築物如城樓、寶塔、宮殿全部倒塌。

  據長安知府薛侃報告,位於長安的小雁塔為唐朝時修建,在此次地震中被震裂,塔身從十五層減少為十三層。此外,陝西渭南縣境內曾有一座五指山,“如人指然,迥抱關門,地震後毀削無存矣”。由於地震時正值下半夜,人們都在睡夢中,造成的死者無數可計。伴隨著地震,山崩、滑坡、地裂縫、地陷、地隆、水患、火災等次生災害也相繼發生,真可謂“自古災傷無此慘也”。

  地震發生後,由於通訊交通全部中斷,包括軍隊在內,所有的電力設施和電報站全部垮塌。無法向外傳遞消息。以至於四天後,消息才傳遞出來。所幸的是為了重建長安,陝西等地的地方官員大部分都是這些年提拔起來的新銳,這些官員第一時間便展開了自救。

  災區的駐軍駐軍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損失。大量的營房倒塌,據事後統計,共有三千一百一十九名官兵在睡夢中遇難,受傷的人更多。從弘治年開始到現在,大明軍隊曆次作戰中都沒有遭遇過如此大的損失,這也開了非戰鬥減員的先例。所幸的是部隊沒有亂,官兵們在基層軍官的帶領下,積極展開自救,同時還要參與支援地方上的自救和治安,自始至終表現出嚴明的軍紀和戰鬥力。

  可以這樣說,多年的軍事改革取得了輝煌的成果。朱厚煒花了近三十年,終於把大明的軍隊打造成了他心中的模樣。這場災難中讓他最欣慰的就是明軍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這也是讓他這輩子最驕傲的地方,正是他,開創了這個時空獨一無二的軍隊模式。

  五月初五下午,災區的電報不斷向朝廷發來,各地損失超乎想象的嚴重,這些數據讓人看了心痛,與會的人員即使是鐵石心腸,此時此刻也悲傷不已。這些數據絕對不敢造假。按照朝廷政務改革考成法的規定,一旦出現隱瞞災情不報的情況,該省督撫是要被追責,被判刑的,如果延誤上報時間超過七天,地方官就會被革職。

  因此,各個地方都是派出衙役翻山越嶺才把消息送出來,很多人都是九死一生。如果按照以前官圾的效率,隻怕幾個月以後,朝廷才會得到消息。也的確是如此,原時空的嘉靖關中大地震,朝廷是整整五個月以後才得知情況,由於屍體腐爛,災區發生了嚴重的瘟疫,死亡的人都無法統計,一直到三年以後,關中才基本恢複正常的秩序。

  這個時空因為有電報,再加上官員得力,所以朝廷的救災前所未有的快捷。接到災情通報後,擔任救災總指揮的齊王朱厚煒當即立斷,他立刻調動臨近災區幾個省的駐軍就近前往災區救災,同時從全國各地調運物資前往災區。

  作為一個穿越者,朱厚煒很明白”大災之後必有大疫”這個道理。他通電全國,調集包括海外領地在內的一百零八個知州醫院六千多名醫生前往災區救災,所有的電報中語氣異常的嚴厲,每份電報最後都有一句話”地不分南北,全國一盤棋,救災如救火,任何人敢陰奉陽違,敢遲滯不前者,殺無赦!”

  大明現有的三十二艘各類型的飛艇都被集中起來,全部加入了救災工作,就連為西征軍補給物質的飛艇部隊也撤回了一大半。那段日子,災區老百姓成天可以看到天空中飛來飛去的大型飛艇。這些飛艇的到來,這不僅穩定了災民人心,知道朝廷沒忘記他們。還在救災工作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尤其是那些道路被完全封閉的地方。

  言歸正傳,正德二十九年五月初五,連夜布置完所有的工作後,五月初六上午,齊王就不顧眾人勸阻,登上飛艇前往震中長安,他要親自到達前線指揮救災工作。正德皇帝和齊王兄弟兩人分工明確,齊王赴前線指揮,正德皇帝坐鎮北京調撥物質。正德皇帝根據與齊王商議好的救災方案,調動全國的力量支援災區。

  朱厚照第一次如此勤勉,他命令東廠、錦衣衛、軍情司以及警察部門加大對散布謠言、趁火打劫、囤積救災物資不法之徒的打擊,軍機處宣傳部門加大輿論宣傳,各大報紙報刊積極號召“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積極組織募捐活動,弘揚社會的正能量,募捐活動首先是在東北和外東北地區發起,當地各族人民紛紛響應,漸漸地,這種活動向外輻射,北直隸南直隸江南等地紛紛響應。一時間,全國人民空前的團結。這是華夏曆史上規模空前有組織的救災行動。

  中華民族堅韌不拔的個性在這場災難中也表現的淋漓盡致。災區老百姓湧現出不少可歌可泣的平民英雄。經過幾十年的政務改革,官員的素質提高了很多,官府的效率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大部分的地方官員和當地善良縉紳便成為災後救助的中流砥柱。為了抗震救災,有些縉紳不僅拿出自己的資金捐款賑災,還組織民間力量修繕建築,配合地方政府維護治安。

  陝西華陰縣知縣何祥時一邊出力幫助百姓“疏渠築堰”,一邊掏出自己的俸祿銀子修繕“學宮”;華州知縣楊彩見地震後當地糧庫被大火焚毀,一些受災的老百姓“蜂起掠食”,便以當地政府的名義“借富家粟,以賑窮乏”,通過果斷的措施解決了災民的生活問題,為後續救援工作的順利開展做好了鋪墊。

  陝西地區地震後又遭水災,許多房屋被淹沒。渭南縣縉紳張羽毫不猶豫地將自己一所空置的宅院騰出來,讓所有受災的鄰居有了暫時的安身之所;表現最為出色的是韓城縣的黨孟輈,他是當地有名的富商和企業家,擁有關中最大的火柴廠。地震發生後,他不僅慷慨的捐款捐物,還組織家中子弟在廢墟中尋找幸存者,僅僅是他本人就搶救出二十三條生命。要知道,這一年黨孟輈已經六十三歲。

  他的事跡齊王得知後,朱厚煒親自揮毫寫下“良善人家”,並賜予他的牌匾,正德皇帝得到齊王的匯報後,又賜予黨孟輈子爵的爵位,軍機處宣傳部門把他的事跡當做了典型進行大肆宣傳。經過各大報紙報道以後,黨孟輈義商的名聲在全國商人中引起了的轟動,各地商人和企業家紛紛效仿,他們不僅慷慨的捐錢捐物,還組織義賣活動,整個社會都在向災區獻愛心。事後,不少表現突出的商人還因此獲得了皇帝親手頒發的勳章,以示表彰並讓其光宗耀祖,這為後來中國商人積極參與公益事業,熱衷於慈善事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形成了華夏人的傳統。

  有陽光就有陰霾,有英雄也會有狗熊!無論是哪個時代,哪個民族,哪個國家,都有好人,也從不缺壞人。大地震發生之後,很多地方都先後出現了“乘變起亂,訛言可畏”的情況。

  陝西渭南縣由於縣令在地震中死亡,地方失去了主事者,一時間“惡少肆掠,大亂”。齊王抵達長安後,立刻下令新組建的防暴部隊緝捕盜賊,同時當眾斬殺了幾個帶頭搶劫的流氓,才平息了一場混亂。

  向災區發放朝廷的專項救濟款也被某些利欲熏心者盯上了。這些救濟款並不是平均給予廣大災民,而是根據年齡、性別、受災程度等的不同來進行分配。但朝廷的用心良苦,卻被有心人利用。一些有頭腦有私心的地方小吏則火中取栗,結果一些地方的災民受益者寥寥。此時廉政公署及時出手,明察暗訪,收集證據。對這種中飽私囊發國難財的貪官汙吏,齊王絕不容情,一經查實,基本上公審公判,當眾槍斃。非常時期,使用非常手段,齊王朱厚煒如此強硬的手段,極大地震懾了宵小之徒。

  與此同時,一些不甘寂寞的舊儒也開始興風作浪。大家都知道,在古代社會,人們常常將災害歸結為上天的懲罰。所以每次地震發生後,在位的天子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下“罪己詔”,檢討自己的過失,祈求上天的原諒。在禮部侍郎張辟為首的一些舊儒朝臣的鼓吹下,正德皇帝腦子一熱,也打算發表“罪己詔”來表達內心的不安,甚至連文告都已經親筆寫好了

  “朕禦極以來,孜孜以求,期於上合天心,下安黎庶……地忽大震,皆因朕功不德,政治未協,大小臣工弗能恪共職業,以致陰陽不和,災異示儆。”

  首輔費宏及時製止了這份罪己詔的發表。齊王得知這個消息後,非常憤怒,他對張辟為首的一些舊儒趁火打劫的行為十分不齒。在給正德皇帝的電文中明確指出“此乃天災,並非”,指出提出這種建議的人居心叵測,企圖以天意要挾皇帝。他們不顧全大局不以救災為重,反而蠱惑皇上,企圖妖言惑眾。如果讓他們得逞,會破壞正德皇帝在老百姓心中的正麵形象。同時罪己詔一旦發表,把災難歸咎於天意。不僅不利於全國凝聚一心,齊心協力抗震救災,反而會讓人心惶惶,官員的思想混亂,這無疑是在拖救災的後腿,其心可誅!

  齊王最後建議正德皇帝對於這種不幹正事,隻會拖後腿的官員應當給予嚴厲的處置。想明白了其中的利害關係,本來就注重麵子的正德皇帝立刻收回了“罪己詔”,將上疏提議的張辟為首的一些舊儒官員給予了嚴厲的處罰,張辟直接下了詔獄。其他官員或免職或罰俸,分別受到了不同的處罰。統一了朝廷上下各級官員的思想。

  ……

  整個正德二十九年,齊王朱厚煒全身心撲在了關中救災工作上,他不顧危險,深入走訪各個災區了解實際情況,並與當地官員以及救災部隊將領協商,針對冬地的實際情況,製定相應的策略方案,不敢有一點懈怠。

  朱厚煒兩輩子都沒見到過如此重大的災害,災難現場那種屍積如山,滿城都是瓦礫廢墟的慘狀,對給朱厚煒心靈的衝擊是無比震撼的。當時他下了飛艇在現場看到那一幕幕,竟然忍不住不顧形象的嚎啕大哭,我們的民族真是一個苦難的民族,幾千年來,華夏人承受了多少苦難?不能再這樣下去了!事後,朱厚煒隻有靠忘我的工作來麻痹自己,說實話,他真的受不了這種淒慘的場麵。

  各地統計的數據逐步報了上來,一個個數字驚心動魄。此次地震死亡人數有姓名記載的三十九萬多人,不知名的死者以及未經奏報的死者更是不計其數。大體上,潼關、蒲阪的死亡人數約為當地人數的十分之五,同州、華州為十分之三,渭南為十分之五,臨潼為十分之四,陝西長安城中為十分之三。其他州縣因為位置不同,距離震中有遠有近,死亡人數也不同。

  地震時有許多人家全家同時遇難。比如居民米仲良全家八十三人同時遇難,居民陳朝元全家一百一十九人同時遇難,對於這些家庭來說幾乎就是滅族。其他全家死亡人數達百人的尚有許多。這場空前的大地震也產生了大批的孤兒,麵對著災區的滿目蒼夷和那些流離失所的孩子。齊王再次淒然淚下。

  朱厚煒迅速派出他的衛隊前往各個災區收攏災民中的孤兒。同時給管家何鼎、葉良輔下令,命令他們在登萊各地成立雛鷹學校,由他將出資將孩子們集中起來,撫養他們長大成人。根據事後統計,這次災後,齊王一共收攏了七萬多名孤兒,這些孩子不分男女,全部都送到了登萊新建的二十所雛鷹學校,從此過上了集體生活。後來陸陸續續又從全國各地接收了不少喪失雙親的孤兒。這些學校又多次擴建,逐漸在大明形成了一種製度。

  在朱厚煒的關懷下,這些孩子們都得到了很好的照顧,而且還受到良好的教育,這個時代的孩子們非常懂事,也懂得感恩。他們努力學習,渴望將來回報自己的恩公。十幾年後,這些孩子不少人成長為各行各業的翹楚,大部分的男孩子都成為了一名優秀的軍人。齊王非常關心這些孩子,每年都要抽空去學校看望他們,親自給他們授課。因此,這些孩子被人戲稱作“齊王的孩子們”,孩子們也以此為榮,感到無比的驕傲。

  災難不會因為你的身份而不降臨到你的頭上。死者當中有一些朝廷官員,其中有祭酒王維楨,郎中薛祖學、員外郎賀承光、主事王尚禮、進士白大用、禦史楊九澤等。戶部侍郎韓邦奇死狀最慘。地震時,他所在房子垮塌起了大火,其人被壓在房梁下活活燒死,最後燒成焦炭和灰燼。災難中,王陽明被派到長安的弟子也遭受了損失,其中薛祖學在地震時落入一丈多深的被淹死。馬理則被深深地埋入土窟,屍骨無存。

  這次大地震後,連續三個多月餘震不斷,給救災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地震造成華陰縣城西駐馬橋斷裂,城北大員村地裂數丈,水湧數尺。大荔縣南的紫微觀和朝邑西南的太白池在震後幹涸。死亡人口上萬的縣,西起徑陽,東至安邑;死亡人口上千的縣,西起平涼,北至慶陽,東至降縣。

  同時關中的地表出現大規模形變,如山崩、滑坡、地裂縫、地陷、地隆、噴水、冒砂等。華陰縣地震之所以造成巨大損失,還與震中區位於河穀盆地和衝積平原,鬆散沉積物厚,地下水位高,地基失效,黃土窯洞極易倒塌;且地震發生在午夜時分,人們沒有絲毫準備有關。關中連續三年大旱,這場災難無異於是雪上加霜。

  怪不得原時空會使八十三多萬人喪生,在那種條件下,朝廷也的確無力救災。所幸的是,這個時代有了朱厚煒這個穿越者,他竭盡全力降低災害中的損失。一些不再適合居住的縣鄉,朱厚煒直接選擇了放棄重建,向外移民。也幸虧如今的大明地大物博,幅員遼闊。交通也比原時空方便,陝西地段的鐵路搶通以後,大批的移民開始就近向西域、外蒙等地方分流,加大邊疆的建設。

  齊王仿照後世的做法,將這些移民變成一個個建設兵團,國家在前期給予大量的財政補貼,同時訓練青壯,平時為民,戰時為兵。救災的同時不忘加強國防建設,齊王也算是做到了鞠躬盡瘁!無愧於他後來“聖王”的稱號。

  ……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轉眼到了正德三十年的正月。過去的一年大明真是多災多難,剛剛遭遇大地震的關中大地又迎來了百年難得一見的雪災。

  說也奇怪,不光是關中地區,整個北方大地都是白雪皚皚。正德二十九年的冬天陰寒潮濕,自立冬過後,大雪幾乎就沒停過。以京師直隸為中心,東起沈陽,北至熱河,由山東河南連綿向西,直至山西甘陝等地,時而羽花淆亂,時而輕羅搖粉,或片片飄墜,或崩騰而降,白皚皚、迷茫茫,沒頭沒腦隻是個下。

  遠村近廓,長林凍河上下,飆風卷起萬丈雪塵,在蒼暗微絳的雲層下瘋狂地旋舞著,把個世界攪得繽繽紛紛,渾渾眊眊,把所有的溝、渠、塘、坎一鼓蕩平,連井口都被封得嚴嚴實實。偶爾雪住,慘淡蒼白的太陽像一粒冰丸子在凍雲中緩慢地移動,天色透光,似乎要放晴了,但不過半日,大塊厚重鉛暗的雲層又壓過來,一切便又複舊觀,仍是混沌沌的雪世界。

  朱厚煒留在長安整整十個多月了,他借這次抗震救災經驗,完善了大明的《緊急救援法》,製定了包括地震、雪災、水災、火災、瘟疫和其它自然災害六項緊急救援方案和工作手冊。

  事實上,中國位於全球兩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和歐亞地震帶的交匯部位,所以地震活動十分頻繁。發生在中國的大陸性地震在全球陸地破壞性地震中所占的比例為1/3。中國古代雖然也有救災的製度,但手段實在落後,新的救災法案更加完備,也符合國情更便於實施。

  新年剛過,正德三十年正月初五巳時,朱厚照在北京火車站登上前往長安的專列,他將前往災區視察。也許是心境的關係,坐在車廂裏的正德皇帝凝視著窗外向後退去的沿途風景,隻覺得索然無味。一路冬景蕭索,放眼一望滿目淒涼,野蒿荒草、枯楊殘柳在沙灘上稀稀落落,被風吹得東搖西擺。

  看著窗外的風景,正德皇帝心中暗自思量剛剛過去的一年,可真是不平靜的一年啊!正德二十九年關中大地震後,全國各地災害接踵而至。首先是南方也遭遇了百年不見的洪澇災害,緊接著呂宋、台灣遭遇風災,兩廣地區遇到百年不遇的旱災。這還不算晚,到了年底,一艘運送移民去美洲的三千五百噸客船途中觸礁沉沒,二千八百移民和水手遇難,獲救的僅僅隻有七十三人,如今又遇到了百年不遇的大雪,正德二十九年,還真是多災多難啊!

  朱厚照現在有些不自信了!想想那些民間的傳言,他心裏就忐忑不安,難道這真是天意?難道真像禮部侍郎張辟和道士邵元節、陶仲文描繪的那樣,這是上天在示警!否則還會有災難降下。胡思亂想間,火車正好經過黃河大橋。窗外的雪下得越發大了,天地間白茫茫一片,隻是河裏的水夾雜著冰淩,向東南緩緩流去……

  與此同時,身在長安的齊王忙的不可開交。他正忙著帶著衛戍長安的龍騎兵在幫助雪災最嚴重的藍田縣搶險救災。整個縣城都是忙忙碌碌的士兵和老百姓。街口一角,龍騎兵的團長馬芳站在朱厚煒身旁,指著正在忙碌的人群說“校長,您看!藍田縣的老百姓在給弟兄們送熱水呢。”馬芳是登萊軍校第三期畢業生,因此這樣稱呼齊王,這也是他們的驕傲。

  “嗯,馬團長,這就是本王說的軍民魚水情,要好好把這個道理說給下麵的弟兄們聽,幫他們理解這個道理,要讓士兵們知道他們保家衛國不是句空話。“齊王臉上露出回憶,喃喃自語,”知道嗎?本王聽說有一支這樣的軍隊,他們沒有軍餉,軍官與士兵之間沒有待遇的區分,最困難的時候,他們一起啃草根樹皮,什麽能吃的都吃,卻無怨無悔。在敵人的重重圍困之下,他們堅忍不拔地行軍作戰,每到戰時軍官都衝鋒在前,團長在營裏,營長在連裏,連長在排裏,排長在班裏,班長在全班最前頭。直到他們衝出重圍,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這才是本王心中的軍隊!”

  “校長,真有這樣的軍隊嗎?末將咋從沒聽說過?”馬芳仔細地想了想,他脫下厚厚的大棉軍帽,撓撓頭,露出狐疑的表情。

  “嗬嗬,肯定有的,你隻是以孤陋寡聞罷了!“朱厚煒臉上帶著微笑,又補充了一句,”馬芳,相信本王,也許有一天你會看到。”心中又暗自嘀咕了一句“本王曾經也是這支英雄部隊的一員”。

  朱厚煒一身便裝,外麵披著一件龍騎兵穿的棉大衣,外表跟其他的軍人沒什麽兩樣。見到一個給士兵送熱湯麵的老大媽險些跌倒,趕緊上去一把攙住,噓寒問暖“大娘你好,我姓朱,是新來的地方官,跟您打聽一下,這場大雪家裏麵怎麽樣?家裏麵有什麽困難嗎?”

  “喲,您就是新來的青天大老爺啊!還是當今的天子好啊!您瞅瞅,從古至今,啥時候官府管過咱們小老百姓啊!哎,俺們去年遭了大災了!得虧是皇上派兵把俺們從廢墟裏救出來,又把門蓋房子,還給俺們吃的,俺們真是遇到了活菩薩啦!現在您這位青天大老爺又來了,您一來就讓軍隊幫俺們清雪修房子。俺們這把老百姓太有福氣了,這天子聖明,就連官府都變得好人多了啊!”這老太太很有眼力勁,挺會說話的。

  “大娘,“朱厚煒扶住這老太太,笑道,”我可當不起青天大老爺,幫助你們這是我份內之事,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家裏現在生活怎麽樣?”

  “還行,地震咱們都抗住了,哪會怕這雪災!這場大雪,不過是把房頂給壓塌了,沒傷到人。前兩天俺在姑爺家住著,您瞅瞅,這不是當兵的來幫著把房頂修好了,俺一個老太太,幫不上啥忙,就去附近那個安置點,幫忙做個飯啥的。也算是一番心意。”

  “好啊,咱們這是互相幫助!“朱厚煒笑眯眯的說道,”不過呀!大娘你年紀大了,要注意身體,別累著嘍,當兵的都是咱們家鄉的子弟兵,幫咱們老百姓度過這個難關,就跟孩子幫家裏一樣。”

  “就是,就是!“老太太頭點的像雞啄米,唏噓迫,”看著這些娃喲!一個個的凍得夠嗆,俺這心裏頭怪不落忍的!都是好娃子啊。等俺還活首兒子大些,改日也送他去當兵,現在的軍隊好啊!”

  “當兵就應該這樣啊!大明軍隊那就是保護大明老百姓的軍隊,不幫老百姓幫誰?”

  “那是,那是!以前的兵可不這樣喲!俺們這些老百姓有福氣呀!碰到了聖君再世,隻要有皇上在,就是遇到再大的困難,俺們這幫老百姓也撐得住……”

  朱厚煒和老太太一句一句的聊著,漸漸周圍圍起了一圈老百姓。他沒有注意到正德皇帝也是一身便裝,擠在人群裏,笑眯眯的聽著齊王和老百姓的對話。尤其在老百姓稱他為聖君的時候,路上那些困惑早就丟到了九霄雲外……

  (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