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正德的凱旋典禮
  卯正時牌,聽得西山大營三聲炮響,一隊隊憲兵頭戴白盔,身背著步槍順序出營,沿張家灣驛道布防,每隔二十丈一道彩坊,中間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彩坊兩邊各站一名軍官,按劍挺立分段指揮,所有的軍士都是一色簇新的軍禮服,煞是威武森嚴。

  過了一會兒便見幾個錦衣衛軍士由西南官道打馬飛奔入城,料是正德軍中派人入城聯絡。不一時,便聽城中拱辰台鳴炮三聲,鍾鼓樓齊撞響了,各個寺院大鍾立刻相互遙遙相和。幾乎同時,張家灣那邊畫角齊鳴,軍樂高奏,前頭五百名校尉頭戴大簷帽,身著筆挺的新式軍禮服,帶著白色手套的雙手整齊劃一,甩步而出。

  這五百儀仗隊猶如一人,抬腿甩手動作如一,”誇誇誇”的整齊步伐把個柏油馬路踩得一震一顫,五百人竟然走出了千軍萬馬的氣勢。緊接著是一聲嘹亮的銅號過後,“咚……咚……咚”有節奏的鼓點響起。

  一百八十匹健馬拖著三十去門野戰炮炮車隆隆而過,也真虧了那些駕車的馭手,這些高大的安德魯西亞馱馬連馬蹄子都齊刷刷踩著鼓點子上,動作劃一,煞是好看。

  如此恢弘的氣勢,道旁的人們已經看怔了,鄭紀、林俊等人一個個伸長了脖子,臉上都是興奮,好奇地看著眼前難得一見的場景。又一聲悠揚的銅號響起,這表明皇帝的儀仗已出,轉頭看向西山軍營,隻見前頭是八十麵龍旗,由八十名平均身高八尺的大漢將軍排成六列縱隊擎著過去。

  緊接著是八十一乘九龍曲蓋,一色米黃色,隻最後兩個一翠一紫,為“翠華紫蓋相承”。華蓋後兩長隊禁軍軍士走得很從容,由八麵門旗導引,八麵金鼓旗,八麵翠華旗,八麵銷金小旗,出警入蹕旗各一隨後,一百二十名軍士舉著金鉞、臥瓜、立瓜、鉞斧、大刀、紅鐙、黃鐙源源不斷開過。

  鄭紀等人已經等了一個多時辰,巴巴地望眼欲穿,眼見五花八門的儀仗徐徐開過又足有一刻,還不見正德皇帝的影子。正發急間,便見八十一名身著錦衣衛軍服的軍士護著纛車過來。

  纛車是一輛六輪馬車改造的,造得異常寬大,由十六匹如大象般的夏爾馬牽引,車上四角站著四名護纛將軍,都是軍中將軍級別的軍官,隻見他們昂首瞋目按劍,活似中嶽廟裏的四大金剛,車中纛旗旗杆有兩丈餘高,赤紅流蘇明黃鑲邊,血紅底色的纛旗足有丈二長短,上寫著三行鬥大的黃字

  大明帝國至尊無上

  天下兵馬三軍統帥

  正德皇帝陛下禦駕

  在燦爛的陽光下熠熠生輝。纛車後才是正德皇帝的中軍儀仗,卻是三十六名穿著校級軍官軍服的禦前侍衛統一騎著黑色的阿拉伯馬先行,後邊幾十名中軍護衛抬著天子尚方劍,擎著明黃節鉞,簇擁著坐在禦榻上威風凜凜的正德皇帝朱厚照,隻見這位皇帝陛下雙手撐在一把天子劍上,神情剛毅,表情嚴肅。他雙目凝視著前方,旁邊卻並沒有別人陪著。

  坐在禦榻上的朱厚照並不像眾人看到那麽平靜。他此刻的心情是心潮澎湃,思緒萬千,無比激動的!齊王朱厚煒在賀電中祝賀說他開創了一個新時代,並且強調曆史將在這一刻銘記他的豐功偉績,鑒於此,留守的朝廷官員一致通過決議,將為他安排一次史無前例的盛典。一句話,今天皇帝將與民同樂!這將載入史冊。

  這無疑滿足了正德的虛榮心。朱厚照想想都覺得激動,史無前例的盛典啊!朱厚煒昨夜趕到軍營詳細向他匯報了整個慶祝活動的安排,兩年不見的皇太子也趕來陪他講了一夜的話。對於即將開始的大典讓朱厚照很期待,為此,他幾乎激動得一夜都沒有睡好,寅時就醒了坐在榻上,一直等到現在。

  此刻他努力把身體挺得筆直,一動不動保持著皇帝的威嚴。他要把最好的形象留給他的子民,讓那些明聯邦朝貢使節看一看,這才叫大國氣象!三月初他從錫蘭王國班師回朝。進入馬六甲後正德皇帝就開始視察沿途城市。

  每到一處都是黃土墊道,香燭鮮花迎送。艦隊一路停靠蘇門答臘、淡馬錫、巨港、呂宋、納土納、廣州、廈門、亭林、連雲港、最後直抵天津。從入境到出境都是當地國王、總督或巡撫親迎親送、行跪拜禮吃禦膳,禮敬如對神明。

  從南亞到東南亞,行程萬裏。沿途各國饋贈的儀程貢品堆山積海盈庭積屋,總計價值數百萬銀元,各種奇珍異寶堆積如山,隨行的馬車根本無法全部攜帶,目前都暫存各地藩庫,有專人看守。齊王已經派專人去清點以後再帶回來。

  此刻千乘萬騎簇擁著他,金碧輝煌的禦用馬車左右,論千論萬的百姓香花醴酒望塵舞拜,走到哪裏,人們都像倒伏的麥田一樣五體投地不敢仰視,每過一處,“萬歲”的歡呼聲如同山崩海嘯……這風光,這排場,這榮耀自古以來,哪一位皇帝享受過如此盛大的排場?

  正德皇帝掃一眼前頭,隻見龍旗蔽日,環顧左右,金戈輝煌,全都因為自己的蓋世功勳,得勝回朝來了!正德皇帝努力緊繃著臉,保持著嚴肅的表情。否則的話,按照他的個性,肯定會大笑出來,如果那樣的話,那就有些不合時宜了。

  他盡力抑製著內心的激動和沉醉,龍袍外套著金燦燦的黃金鎧甲,明黃絲絛束著黑紗戰袍和金色頭盔上的孔雀花翎在微微的熏風中飄動,目光炯炯凝視著愈來愈近的那熟悉又陌生的北京城。

  整修一新的西直門大廣場,到處花團錦簇,裝扮得美輪美奐。城門前三百餘名禮部司官,遠遠望見纛旗,待到禦駕靠近金水橋,從齊王、皇太子開始,內閣閣臣、六部尚書侍郎到文武百官,整齊劃一黑鴉鴉跪了一片,隨著司禮太監李榮的指揮齊聲高呼

  “恭迎吾皇得勝還朝!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不管是城裏城外,城上城下,還是廣場四周,大街小巷,所有人都呼啦啦的拜倒在地,近十萬人一同高呼,“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的聲音響徹雲霄,這聲浪如山崩海嘯,震得城門樓上的玻璃窗都嗡嗡作響。

  馬車在離城門口一箭之地停了下來,朱厚照慢慢的站起身來,他高舉右手朝四下揮動,然後輕咳一聲,說道“眾愛卿免禮,眾百姓平身”,他的聲音隨著安裝在馬車上的高音喇叭,遠遠的向四周傳了出去,這是登萊科學院剛剛投產的高科技設備——擴音設備,為了今天的大典,特意趕製出來的。

  通過大功率的喇叭,這聲音猶同龍呤聲震四野,宛若一道霹靂,既然蓋過了所有人的歡呼聲。每個人清晰的聽到了皇帝的聲音,眾人一愣,然後大聲歡呼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大明萬歲萬歲萬萬歲!”

  歡呼聲中,齊王率眾而出,在他的先導之下,李東陽、費宏伴隨左右,他們踩著軍樂隊有節奏的鼓點,走到禦駕前,三人單膝跪地,朱厚煒高舉雙手,朝著正德皇帝大聲唱道“臣弟齊王朱厚煒,率文武百官為皇帝陛下賀!恭請吾皇登車檢閱三軍儀仗!”

  “齊王監國辛苦,眾愛卿保障大軍辛苦!此次立功者,朕將不吝封賞!宣齊王、首輔登車,陪侍左右,隨朕一起檢閱我大明雄師。”

  “謝皇上!”

  隨著城門樓上一百零八支整齊劃一地吹出禮號,正德皇帝在齊王朱厚煒和首輔李東陽的陪同下,登上檢閱車,這是一輛敞篷馬車,由八匹夏爾馬拉動,正德皇帝站在最前端話筒的後麵,齊王和李東陽分立左右稍後的位置。

  馬車向左邊駛出金水橋幾十步,然後在兩百多米寬的西直大道起點停下,隻見皇太子一身戎裝,騎著一匹雪白的阿拉伯馬從檢閱部隊方陣前駛過,一路打馬如飛,身手矯健,馬術嫻熟。看得正德的嘴角微微翹起,他很滿意皇太子的表現。朱載康來到馬車前十步外,一伸手勒住韁繩,戰馬前蹄騰空而起,隨即穩穩地停了下來。

  皇太子端坐在馬背上,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然後手持儀劍,在空中挽了一個劍花,豎在胸前一拳之外,用最大聲音請示“兒臣朱載康啟奏大明皇帝陛下大明三軍儀仗隊,大明南征軍將士,已經列隊完畢,請您檢閱!”

  “開始!”正德皇帝鄭重地還了一個軍禮,鏗鏘有力答道。

  “遵旨!”朱載康再次用最大聲音回答。

  隻見他撥轉馬頭,讓馬繞過車頭,停在檢閱車的右後側,然後他舉起儀劍向前一指,隨著一陣急促的鼓點聲,八百人組成的軍樂隊奏起了《大明皇帝進行曲》,二十多個方陣整整齊齊列在西直門左側道旁,檢閱車路過每一個方陣,正德皇帝都要大聲問候

  “將士們好!”

  “皇上萬歲!”方陣眾軍士齊聲應答。

  “將士們辛苦了!”

  “戰無不勝!”

  這種皇帝和軍隊一問一答的互動,讓正德皇帝非常的享受。他隻要靠近一個方陣,各個方陣應答聲時起彼伏,如此莊重和氣勢的校閱,打破了那些明聯邦小國使節原先對大明軍隊的印象,原來這才是真正的天下強軍。更不要說大明的老百姓,現場所有人看的如癡如醉,一種天朝上國的驕傲油然而生。

  正德皇帝檢閱完三軍方陣後,馬車又回到西直城門樓下。激昂的音樂聲中,在文武百官的簇擁下,正德皇帝踩著紅地毯,率先登上設在城門樓上的檢閱台。待到眾人坐定,設在城門樓上的高音喇叭立刻傳出禮部尚書蔣冕鏗鏘有力的聲音

  “凱旋郊迎慶典正式開幕,慶典進入下一項,請全體肅立,恭迎大明國旗入場!”

  又是一陣激揚的銅號響起,隨著急促的鼓點聲,整個廣場全部安靜了下來,在憲兵的指揮下,不管是文武百官,還是平民老百姓紛紛起立,大部分人有些莫名其妙,懵逼地東張西望,啥叫國旗?那又是個什麽東東?

  一支兩百四十八名大漢將軍組成的儀仗隊,邁著整齊的步伐,護送一麵鮮紅的大明國旗從城門樓魚貫而出,他們走過城門,來到西直門廣場。廣場上有個九級台階的國旗升降台,上麵高高豎著一根十幾丈高、被刷成銀白色的金屬旗杆。

  隊首的大漢將軍一聲令下,整個方隊走出了整齊的正步,緩慢而有節奏。隻聽“嘩、嘩、嘩”的踏步聲,那每一步異常的沉重,仿佛踏在人們的心坎上,人們也隨著這個節奏心跳。

  每個人都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每一次腳步聲響,好像電流一樣傳遍每一個觀眾的全身。接下來就是升國旗,奏國歌,唱國歌,莊嚴而肅穆。

  大明的國旗是一麵整體為大紅色,中央寫著“明”字的金龍旗,一條栩栩如生的金色盤龍圍繞著黑色的“明”字,紅旗的四角用麥穗和祥雲點綴,很是引人矚目,等音樂結束的時候,那麵鮮紅的國旗恰好升上了旗杆頂端,它在風中獵獵作響,每一個看到它的人都有一種異樣的感覺,從今天開始,老百姓第一次聽到了大明帝國的國歌

  我們雄居亞細亞,

  炎黃祖先篳路藍縷,

  鑄成金甌般的國土,

  承上天的護佑,

  吾等繼承了這片榮耀的土地。

  民眾萬物皆欣喜歡悅。

  喜見大眾同袍,

  大明有幸開創太平盛世,

  真謂怡然自得。

  帝國蒙上蒼保佑。

  青天高高在上,

  大海川流不息。

  國歌采用的是大白話,主要的目的是要朗朗上口,讓老百姓很容易學會,由華亭徐霖領銜譜曲,經過太學院音樂係的專家多次修改,經齊王審核,這才定了下來。大明國歌旋律優美,節奏輕快,讓人聽了有一種愉悅和奮進的感覺,是這些年來難得一見的好作品。因此,徐霖還獲得了朝廷正式授予大明帝國音樂博士的稱號,享受國士待遇。讓人羨慕不已。

  接下來不用問,就是閱兵式最吸引人的一項——分列式,隨著皇太子宣布分列式開始!立時,一陣鼓點和銅號過後,城下丹陛之樂大作,西直門下三百六十名暢音閣供奉在黃鍾編磬的撞擊樂中,嘴唇一張一翕,念念有詞地唱道

  慶溢朝端,靄祥雲,河山清晏,鈴旗迢遞送歸鞍。赫元戎,忠良翰,靖獻寸誠丹。載於戈、和佩鸞。功成萬裏勒銘還,遐邇共騰歡……

  隨著這歌聲,一支支方隊整齊的通過檢閱台,台上台下相互呼應,每一個方陣都走出了磅礴的氣勢,滾滾洪流,勢不可擋!分列式完畢後,有組織的京城百姓花車遊行更是把典禮推向了……

  很多年後,無論後來每十年一度的慶典儀式有多麽的壯觀,展示的武器多麽的先進,人們津津樂道的還是正德十年五月初十這一天的大典,這一刻成為了經典!

  從正德十年開始,以後每年的農曆五月初十,被定為大明帝國國慶日,也被稱作勝利凱旋日。北京城外的西直門從此也改名為——凱旋門,一直延續到千年以後。

  也是從這天起,華夏的曆史邁向新的起點,一個全新的大明帝國漸漸拉開了帷幕,沒有人知道,正是因為這次慶典,朱厚照終於以偉光正的形象被載入了曆史,他被稱為新時代的奠基人,大明史上功勳卓著的武皇帝!

  是的!正德皇帝有資格獲得這份榮耀,這是屬於他的光榮時刻,曆史將見證在他的領導下,大明帝國一改正統之後的頹勢,變得朝氣蓬勃。在齊王的輔佐下,正德皇帝開創了輝煌的新時代!

  ……

  時光荏苒,光陰似箭。轉眼到了正德十五年初夏,揚州昭陽的林俊自從正德十年的科考失利後,很順利的考取了公務員。

  截止到今年初,他來到棉蘭老島石井縣任職已經將近五年的光陰了,由於政績突出,他也由當初從九品縣丞,變成了如今石井縣的七品縣令,管轄著這個五六萬人口的大明在南洋的中等縣城。

  石井縣位於一個占地三十多萬畝的淡水湖左岸,當地人稱之為塞布湖。塞布湖背靠大山,麵前就是大片平原,非常適合發展農業,土著人口也很少。正德八年,南洋總督焦芳派兵千餘駐紮在這裏,由一名建設兵團的千戶負責,從此,大明將此地占了下來。

  棉蘭老島的石井縣目前有丁口八千餘戶,大部分丁口是從福建遷移而來的。福建山多地少,大明又已承平百年,人口嚴重過剩,必須向外輸出。而他們的輸出對象,除了近在咫尺的台灣外,還有這個新開辟的墾殖地石井縣。

  老實說,福建巡撫鄒榮對於殖民棉蘭老島是持消極態度的,明擺著這是挖他的牆角!自己治下的人口日益減少,以後考核政績的時候怎麽辦?隻不過因為朝廷的三番五次嚴令,他才在正德八年選了一部分福建山民數千人渡海過來而已,除此之外,還有全國各地因為各種案件被流放的犯人,構成了如今石井縣的主體人口。

  當初剛來時,石井縣的大明百姓,在當地最大的對手其實不是土著摩洛人,而是當地炎熱的氣候和原始的環境,尤其是瘴癘,這是造成他們減員的最大殺手。好在正德十年,大明醫學院發明了青蒿素,再加上金雞納樹的種植也形成了規模,因此死亡率大大降低。這些年從福建過來的人越來越多,大大加快了墾殖的速度。

  在此之前,南洋總督府上下在多年的南洋墾殖過程中,也練出了些心得。這裏的官員都已經知曉所謂的“瘴癘之氣”主要是以瘧疾為首的各類熱帶疾病後,他們也有了一定的防治措施,死亡率比起以前有所下降。但下降歸下降,死的人終究還是不少,這也是熱帶開拓繞不過去的坎。沒有辦法,有的時候隻能靠人命填了。好在最先被送過來的都是一些邪教的死硬份子,死光了焦芳也不心疼。

  石井縣城目前人口最多,擁有五千六百餘戶,足足四萬多人。經過七八年時間的發展,他們已經在城下開辟出了大量的農田,每年都可以收獲兩季糧食,而且畝產相當的高,連續三年,年年豐收。

  目前,石井縣已經成為了南洋最重要的糧食基地之一,除了供應本地居民,大部分的糧食直接出口到大明本土,同時換來必要的工具和設備,以及各種各樣的商品,滿足本地居民的日益增強的需求。

  石井縣另外還下轄三個小鎮,除了位於塞布湖畔的石井縣城外,還有位於格蘭河口的石井縣河口鎮以及造船廠,另外一個小鎮位於後世馬龍貢小鎮附近,它現在是石井縣馬貢鎮。

  這兩個小鎮的居民全部都是衛所改編的南洋建設兵團軍戶,河口鎮就不多談了,有八百多戶人,已經在湖畔站穩了腳跟,打得當地的土著摩洛人狼奔豕突,不敢回顧。而馬貢鎮建立在一片沿海平地上,目前擁有一千一百餘戶,總計五千多移民定居。

  馬貢鎮因為沿海平地數量有限,當地居民還必須出海打漁補貼點家用,不然糧食怕是不夠吃。不過林俊親自考察過後發現,如果南洋總督府願意撥款修建水庫及灌溉水渠的話,這個地方發展農業是完全可行的。

  畢竟港口腹地其實是丘陵,而不是高山,是可以種地的。移民們唯一需要操心的,就是如何把雨季時落下的雨水盡可能留住,然後灌溉那些位於丘陵上的田地,如此便可解決馬貢鎮的發展瓶頸。

  另外,馬貢鎮還在事實上充當著石井縣城的外港職責,石井縣港口駐紮著一支小型的艦隊,嘿嘿,的確小得可憐!總共才五艘兩百噸左右的海上巡邏艇,總噸位還不到一千噸。每條巡邏艇上麵裝了十來門口徑不大的速射火炮,威力的確有限,當然,這要看是對付誰了。如果對付上附近海域的土著海盜,那基本可以稱得上是碾壓。

  別看這支艦隊很小,但膽子並不小,甚至就連對上從印度洋過來的歐洲葡萄牙戰艦,也不是沒有一戰之力。不過,自從正德皇帝南征時,敲打了葡萄牙印度總督以後,葡萄牙戰艦也不敢招惹大明,哪怕是漁船,隻要見到上麵大明國旗,葡萄牙人的海軍也會退避三舍,真心招惹不起!要是真的招惹了大明,那位脾氣很壞的皇帝會跑到果阿來抄家的。上次葡萄牙的印度總督都差點當了褲子!

  進入正德十五年後,已經七十二歲的內閣首輔李東陽正式退休致仕,在齊王朱厚煒的大力推薦下,焦芳終於是多年的媳婦熬成了婆。年初時,焦芳接到皇帝聖旨正式卸任南洋總督,由他的兒子焦黃中接任。他自己被調往北京出任內閣首輔,總算是修成了正果。

  今天一大早,林俊就從縣衙出發,來到石井城六裏外的港口區等待新任總督派來的考察隊。焦黃中也是新官上任三把火,他派了一支混合了植物學家、農業專家、礦業學家、情報人員、陸軍軍官的考察隊前往石井縣,並將在瀛洲外籍軍團派出的百餘名官兵的護衛下,打算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對石井縣馬貢鎮周邊的環境、物產進行一番係統的考察,以便在未來製定政策時做到心中有數。

  帶隊的軍官是駐紮在帝力港的瀛洲外籍雇傭軍第三軍團第二大隊大隊長陸軍上尉姿三郎。如今,此君在大明外籍雇傭軍體係內也算是混得風生水起了,不但帝力當地的守備司令賞識他,還接受過正德皇帝的召見,得到了禦賜的寶劍一柄。就連遠在北京的齊王殿下都聽說過這位參加過南征的外籍軍官的英勇事跡。

  五年前,他參加了大明的南征軍,在與葡萄牙人和緬甸土著戰鬥中表現得特別勇猛,多次立下戰功。是獲得大明南征銀星勳章和傑出服務勳章的兩名日本裔軍官之一,而且他比另一位勳章獲得者幸運,那位哥們雖然獲得了榮譽,卻已經終身殘疾。而姿三郎傷好複原後,基本上沒有後遺症,還能繼續服役十幾年,前程可謂大好。

  為了在各國的雇傭軍中樹立典型,鼓勵他們積極為大明征戰。在齊王的親自過問下,包括姿三郎在內的勳章獲得者,已經正式獲得了大明的國籍,一家五口都領到了大明正式國民才有的戶口本和身份證,而不是以前雇傭軍兵士擁有的那種綠卡。領了新的身份證後,姿三郎全家完全享受大明帝國的國民待遇,正式成為大明人,可以在大明任何一個地方定居。

  不過也有不痛快的事情,唯一讓姿三郎不滿的地方就是戶口本民族一欄寫的是和族,他怎麽能夠與這些賤人混為一談。要知道他是高貴的華族!華族!華族!重要的事情講三遍。

  他擁有宋朝人的血統,有證書為證的哦!不信你問瀛洲總督王陽明。為此,他多次向上級提過書麵意見,他認為填寫和族是對他的一種歧視,他完全不能接受!他認為自己的民族應該改成華族,這才正確反映了他的血脈。

  據說他的投訴報告已經遞送到了軍機處移民事務管理局,按照目前的行政規定,相信很快就會有移民局的正式公文答複。朝廷的效率姿三郎還是非常滿意的。實話實說,大明官府的確是這個世界最有效率的政府,而且是唯一。

  言歸正傳,辰時二刻,一名衙役匆匆走進了碼頭的休息室,他報告運送考察隊的黃河級客貨兩用輪吐著煙柱,已經遠遠的出現在海平麵上。林縣令聞言精神一震,立刻走出休息室,站在碼頭上眺望海麵,沒有人知道他此刻的心情有多麽的激動,因為這支考察隊關係著他今後的仕途。

  如果成功的話,他很有可能會升職,因此而調回大明本土,這是他夢寐以求的事情。為什麽呢?這還得從去年說起,去年十月,南部山區的摩爾人叛亂,綁架了一支大明礦業勘察隊。得知消息後,這位林縣令親自率領本地的民兵打退了摩爾人,救回了被綁架的大明礦業勘測隊,不過發現有兩人遇害。年輕氣盛的林俊縣令勃然大怒,冒著巨大的風險,率領民兵一直追到摩爾人居住的老巢。

  戰鬥結束後,勘探隊的人在摩爾人聚居的達沃一帶發現有很多粗銅出現,想必當地有儲量不錯的銅礦,經過審訊俘虜,證實了這條消息,他得知在達沃東邊有一座巨大的銅山。得知這個消息後,林俊大喜過望,如果消息確切,他就為大明立下了潑天的功勞。

  眾所周知,大明現在對銅的需求量已經達到了一個咋舌的地步,多年以前,大明的火炮已經完全采用銅殼的炮彈。到了正德十三年,大明軍器監研製出第一款栓動式步槍,這種栓動步槍射速極快,比以前的杠杆式步槍快了十倍。

  正德皇帝試過之後大喜,直接命名為正德二式步槍,學名一五二二式栓動步槍,簡稱二二式製式步槍,據說軍隊馬上要全部換裝。這麽快的射速,消耗的銅顆子彈更多,大明百萬軍隊如果全部換裝的話,可想而知,大明對銅的需求量將有多大。

  還不光是軍事上的需要,隨著發電機和電動機的突破,電力機床成為蒸汽動力機床之後的又一個新的金屬加工設備,他比蒸汽氣帶動的機床更加的穩定,新式電力機床已經成為了軍工廠和各機械加工廠的首選,再加上電燈電泡的發明,大明第一座水電廠和火電廠正式開始興建,可以預見,銅的需求量將會達到一個怎樣的海量。

  偏偏大明帝國是一個缺銅的地方,除了雲南有大銅礦,探礦隊在庫倫大草原上也找到了一個巨大的銅礦,但想要完全開發出來還需要時日,而且根據如今環保法規的要求,朝廷不打算過度開發本土的礦產。棉蘭老島的這座銅礦山如果能夠得到證實,那對大明帝國來說就是一場及時雨。林俊肯定會因此立下大功,獲得超拔!

  “嗚……嗚……嗚……”

  黃河級客貨兩用輪靠岸前的汽笛聲,把林縣令從浮想聯翩中驚醒過來。隻見輪船已經緩緩靠近碼頭,船上的乘客已經紛紛湧上甲板,興奮得大喊大叫,朝碼頭上的人群頻頻揮手致意,船艏的位置出現了一個壯碩的彪形大漢,嗯,怎麽這麽眼熟?還沒等林俊看清楚來人的相貌。隻見那人在朝他揮手,緊接著傳來一個熟悉的聲音

  “朝宗兄,別來無恙乎?”

  林俊定睛一看,不是自己的妹夫俞大猷還有誰?不過旁邊一個十六七歲的小夥,更加的眼熟,怎麽看上去這麽像是皇太子,他越看越像,心裏一驚,我的天爺呀!皇太子怎麽也來了?

  莫非銅礦的事上達天聽了。連太子都親自跑來考察,自己這是要發了!鄭紀鄭伯達不就是攀上了太子嗎?狗日的不僅娶了公主,幾年之內年年升級,如今成為了台灣總督,不到三十就已經是朝廷的四品大員了。今後封侯拜相,絕對是易如反掌。真是讓人眼紅啊!

  當初多好的機會擺在眼前,俺咋就錯過了呢?老天總算開眼了,皇太子又出現了,俺還能錯過抱大腿的機會嗎?絕不!老天開了眼,俺有機會抱上皇太子的大腿了!

  這該死的東南亞,該死的摩爾人,俺再也不想留在這裏了!想到這裏,林俊激動的渾身發抖,三步並作兩步朝舷梯跑去……

  (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