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意想不到的局勢
  雖然覺得搞笑,但懷著好奇心的朱厚煒還是召見了日本的使節,日本派來的使節是一個書卷氣很足的矮小倭人,四十來歲,他名叫大內義興,一口標準的南京官話,頓時贏得了朱厚煒的”好感”。

  目前日本的幕府將軍是足利義稙,大內義興是他的家臣,這次是作為天皇和幕府將軍的代表前來大明帝國遞交國書的。公元1192年以後,古代天皇製日益衰落,國家大權逐步落到幕府將軍手中。在鐮倉幕府和室町幕府時代,日本出現二元政治,天皇的政治、經濟、軍事地位日益虛弱,但在形式上仍是日本的最高統治者,國家政令最後都需通過天皇發布敕令實施。

  日本是一個比較喜歡折騰的國家,天皇是掛名的,說話算數的是幕府的將軍,換句話說,是手裏有兵的人。但自1467年起,由於內部胡搞亂搞,將軍失去了對全國的控製,這下子熱鬧了。日本的管理體製,天皇下麵是將軍,將軍下麵是大名。也就是各地的諸侯,既然天皇沒屁用,將軍又過了期,就輪到大名說話了。

  所謂大名,真正說起來也沒個譜,在那年頭隻要你有兵有地盤,你特麽的就是大名。日本國家不大,鬧事的人卻多,轉瞬之間冒出來幾十個大名,個個有名有姓,占山為王,什麽羽前羽後,越前越後,土佐中國,上總下總,這些全都是日本地名,看起來好似廣闊,其實許多地方也就是個縣城,這些所謂的大名,其實不過是個縣長,有的甚至是鄉長。

  說句不好聽的話,後世日本曆史中大書特書的所謂戰國時代,也就是幾十個縣長,個別還僅僅是鄉長打來打去的曆史,更讓人捧腹和諷刺的是,最後統一縣長們的豐臣秀吉,竟然是個農民。想想都笑咱們的大牙。

  言歸正傳,大內義興按照明人的禮節叩首行完禮,然後雙手捧上倭國的國書,李蓮英接過國書,交到齊王手上,國書封麵是隸書漢字《稱藩求和書》,打開一看,裏麵竟然是以顏體書寫的漢文

  “日本國幕府足利義稙將軍謹致大明天朝皇帝陛下茲因去年以來,朝鮮辱我日本君臣,無故殺我日本僑民,本國不得已發兵而誡之。不料,事後本國方知朝鮮竟係大明天朝之屬國。本國妄動刀兵,失禮之至。如今天朝神兵威臨,本國自知誠然不可與之交鋒,且也不敢與天朝上邦相抗,經過深思熟慮,甘願撤軍求和。“

  ”懇請天朝主持正義,調停日本朝鮮之矛盾,本國感激不盡,為表誠意,本國在朝人馬即日將盡行撤回國內,決不稍有滯留觀望。撤兵之後,本國將會奉上各項款物,作為賠償朝鮮與大明天朝的損失,甘為大明藩籬,並從此之後永不妄生異誌、永不侵入朝鮮。”

  朱厚煒看完書信,隨手扔在幾案上,還未開口,卻見大內義興雙拳一抱,再次向他麵前“撲通”一聲跪倒下來,隻見他雙目淚光盈然,頻頻叩頭說道“齊王殿下,我們倭人冒犯了天朝的神威,雖事出有因,卻昧於大勢,察事不明,妄自逞強,以致釀成大錯,請天朝上國接受本國告饒求和,我等倭人從此便對大明天朝感恩戴德,甘願臣服再為天朝上邦的東藩屬國,世世代代永不言叛!”

  朱厚煒冷冷的看著地上的大內義興,說道“你就是倭國左京大夫大內義興,小名龍童丸,五年前,也就是你們倭國的永正八年,細川澄元和細川政賢聯軍反攻京都,你先退後進,大破細川軍,政賢戰死。此役之後,你和細川高國完全的掌握了幕府,從此你握有對我大明勘合貿易的大權,加強了對明貿易,使大內氏鼎盛起來。“

  ”嗬嗬,與此同時,足利義稙反成了虛位將軍。龍童丸,本王說得對嗎?大內義興將軍,你好大的膽子!作為漢學家,竟敢親身犯險,以求和為名前來刺探我大明虛實,你那套說辭,是剛剛看到我軍已經整裝待發,臨時編的吧?”

  聽到朱厚煒一語道破他的身份,大內義興當時汗就下來了,渾身開始顫抖起來,這位大明親王竟然對他的底細摸得清清楚楚,可見前期做了多少工作。日本國的底細怕是在大明人眼裏已經沒有任何秘密可言。朱厚煒毫不留情地戳破了他剛剛那套說辭,一針見血,直抵人心。見事不妙,大內義興趕緊連連磕頭,辯解道

  “不不不,殿下,本國此次求和,絕對誠心誠意,這是一場誤會呀,朝鮮國殺我僑民在先,三浦僑民不堪壓迫,奮起反抗,這才發生了兩國交兵。再說本國原先並不知道朝鮮乃大明藩國,因此我國……”

  “住口!”朱厚煒怒不可遏,指著大內義興鼻子罵道,“滿口謊言,還敢狡辯!你大內家把持倭國外貿,還敢聲稱不知朝鮮乃大明藩籬,你打的什麽算盤,本王不知道嗎?現在在朝鮮搶夠了,殺夠了,就想腳底抹油,跑到大明來服個軟,還幻想全身而退,做夢吧你!來人,把他押下去,好生看管。”

  “是!”

  兩名膀大腰圓的衛士衝過來,把大內義興如拎小雞一般,拖起來就往外拉。大內義興慌了,拚命掙紮,他雙手抱住一根柱子,歇斯底裏喊道“殿下,殿下。饒命啊,饒命!請聽我解釋,日本國絕對沒有冒犯天朝的意思,這都是下麵一些大名利欲熏心,私下所為,殿下明鑒……”

  大內義興這家夥別看個子小,其實身體挺結實的。而且手勁倒還蠻大的,他死死的抱住柱子,兩名衛士拉了幾下,還拉不動他。

  “夠了!”朱厚煒拍案而起,斥道,“龍童丸,你忘了自己主持彌兵大會時多麽的意氣風發呀!′真希望有一天,日本能將唐之領土納入我大和之版圖`。哼哼,你這個大明通,野心家,很有雄心壯誌嘛。放心,本王今天不會殺你,本王會帶著你回倭國,讓你看看倭國會為了你們的狂妄和野心,付出怎樣的代價,拉下去!”

  此言一出,大內火興有些呆滯,怎麽連自己當時說的話齊王都會知道,這日本內部有多少明人的臥底呀,想想都有些後怕。見他還不鬆手,一名衛士惱羞成怒,狠狠的踹在大內義興的手上,他呼號一聲不由自主的鬆開手,終於被兩名衛士拖拽了下去。

  恰在此時,參謀張興神色焦急的闖了進來,顧不上行禮他就說道“殿下,情況有變,武田信虎昨夜帶著兵馬悄悄撤出漢城,今天一大早已經趕到了釜山浦、鹽浦兩處港口,據潛伏在當地的偵查員報告,天不亮日軍就在登船,看樣子是想跑。您看,這是剛剛收到的電報。”

  “什麽?小鬼子想跑!”朱厚煒大吃一驚,他接過電報,頓時眉頭緊蹙。他可不想這幫強盜活著回到日本,這些日軍大部分是各大名的精銳,如果放虎歸山,那會影響到整個討伐倭國戰局的,明軍付出的代價也會相應增大,而且會影響朝鮮的局勢,沒了倭軍的威脅,朝鮮國的態度會發生什麽變化,老天才知道。必須阻止他們。

  他想明白了這點,隨即下達命令“快!馬上用電報查詢一下,我們有哪些艦隊在朝鮮半島附近執行任務。立刻明碼發報,命令附近所有的艦船,不惜一切代價趕到那片海域,把這幫強盜堵回去!記住,是把他們堵回去。誰第一個趕到,本王給他連升三級!”

  “是!屬下馬上去辦。”

  張文敬了個禮,剛準備走。

  “先等等,”朱厚煒喊住他,吩咐道“通知下去,北海艦隊,東海艦隊不要等運輸隊了,即刻出發,直撲東京和奈良,全麵封鎖倭國,讓倭寇片板不得下海。登陸部隊裝好補濟後,不用請示馬上出發,抵達倭國後,海軍陸戰隊給本王直接突襲奈良和京都兩地日本皇宮,一定要俘虜倭皇全家,一個也別給我放跑了!”

  “是!殿下。”張興答應一聲,匆匆跑了出去。

  看著他的背影,朱厚煒緊蹙的眉頭始終無法舒展,他暗暗的捏緊了拳頭,心中暗恨這個武田信虎還真是狡猾,得了便宜就想溜之大吉,哪有這樣的好事?任你狡猾如狐,也逃不過獵人的獵槍!

  說心裏話,來到這個時空,朱厚煒最忌憚的就是日本這個島國,首先日本離中國太近了,大明任何風吹草動都會被島國知道。倭人即善於隱忍,又善於學習。無淪這個時空的大明如何強大,他始終不敢對倭國放鬆警惕,這些年為了了解倭國的動向,他陸續派往倭國的眼線最多。

  朱厚煒心中有一個隱憂他在世還好,如果他不在了,沒有吃過倭人苦頭的華夏人肯定不會有他這麽高的警惕性。尤其是這個萬世一係的倭皇家族留著,終究是一個禍患,別看這個家族是傀儡,但是他們的危害不亞於那些軍國分子,必須把倭皇從神壇上拿下來。

  日本最早的神話書籍古事記稱,日本天皇乃是日本神話中的創世之神天照大神之後裔,成為日本君權神授的依據。舊時的日本史書一直宣稱天皇是萬世一係的,即所有天皇都來自同一家族,日本曆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王朝更迭。

  在原時空,日本自1185年鐮倉幕府建立至1867年大政奉還,天皇權力被架空六百八十二年之久。明治維新之後日本逐漸走上道路,昭和天皇指揮策劃相繼發動日本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等侵略戰爭,給亞洲及世界各國人民以巨大深重的災難,在美國佬的包庇袒護下,倭皇這個戰犯僥幸逃脫了處罰,這讓後世有良知的中國人耿耿於懷,天網恢恢,豈容這樣的肖小存在。這樣的禍害,穿越過來的朱厚煒豈能容他!絕不放過。

  日本人內心相當相當之陰暗。不說遠了,萬曆年間的豐臣秀吉,就特別善於隱忍,同樣也容易膨脹。在原時空,自打豐臣秀吉成功當上鄉長(大名)後,他就開始自我膨脹,一直對天感歎,俺怎麽待在了日本,在他看來,像自己這樣的天才,征服個把縣城實在顯不出威風,隻有統一全世界,才能體現個人價值。

  當然,這位猴子兄當時的目的隻限於征服朝鮮、中國、印度及東南亞,這並非他太過謹慎,實在是因為他一天到晚待在島上,地理知識有限,不知道什麽法國德國,對他而言,世界就那麽幾個國家而已。

  其實日本人中這位豐臣哥們並非特例,事實證明,心理陰暗之輩在倭國一直是前有古人,後有來者。今天的大內義興就是個最好的證明。更別說原時空如近衛文麿、東條英機之流,都是一路貨,在他們的心中,從沒有什麽和平發展之類的概念,總覺得別人的比自己的好,搶劫的比生產的好,而他們的世界觀,也有著驚人的一致

  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亞洲;欲征服亞洲,必先征服中國。

  這幫狗日的倭寇,從爺爺的爺爺開始,到孫子,再到孫子的孫子,這幫孫子幾百年來做著同一個夢,卻始終不醒,實在是難能可貴。豐臣秀吉隻不過是這些孫子中的極品之一,在他統一日本之後,嘴邊開始念叨這樣一句話“在我生存之年,誓將唐之領土納入我之版圖。”

  這裏的唐,就是指明朝,因為唐朝時候,日本向中國派遣了很多留學生,帶走了很多技術、文化,甚至政治製度,所以日本人一直稱中國為唐。幾百年前,無私之援助,全力之支持,隻換來今天的野心、殺戮和侵略,所以後世的中國人務必要警醒,要記住一個道理扶貧,是要看對象的!咱們中國人不要太好說話了。

  當情報員把大內義興在彌兵大會上的話匯報給他時,朱厚煒著實被驚到了,他萬萬沒想到,日本在豐臣秀吉之前,這位大內義興也是這樣的奇葩。

  正所謂子係中山狼,得誌就猖狂。

  這就是倭人秉性最真實的寫照!我華夏臥榻之側,有這樣一頭中山狼,你讓這位穿越者如何能放過倭國?若不為中華消除這一隱患,徹底改造倭國的政治格局,朱厚煒就不配為華夏子孫!自己找塊豆腐碰死吧。

  ……

  淩晨,天剛麻麻亮。睡眼惺忪的王通頂著一雙熊貓眼,打著哈欠走出了船長室,來到了”庫頁島”號的艉樓甲板上,今天他有些特別,手上多了一根拐杖,沒辦法,他前兩天左腿在風暴中為了救戰友,被一根崩斷的帆索抽到腿上,受了傷,現在疼的厲害。

  王通是最早跟隨朱厚煒的親衛之一,四人中他的年紀最小。不過王通比朱厚煒還是大兩歲,現在已是兩個孩子的爹了。他熱愛航海,由於文化底子差,他硬是從最初級的水手經過努力學習,才爬到的今天小艦隊指揮官的位置,這對他來講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

  他指揮的海巡隊是負責封鎖北海道和日本本土之間防備偷渡和走私的巡邏艦隊,總共五條排水量兩百多噸的巡邏快艇,這支部隊其實是海上警察性質的部隊。配給海巡隊的戰艦是種兩桅機帆船。上麵配備柴油動力和三門八磅速射炮,快艇機動性很強,但攻擊能力有限。每條船上共有水手五十一人,大部分水手是從預備中挑選出來的漁民,雖然都是老水手,卻沒有什麽實戰經驗。小小書屋

  此時,王通的巡邏小編隊依然停在北海道劄幌的小港灣裏,他眺望著現在平靜的大海,看著晨曦映照下的藍天白雲有些出神。回想起前兩天海上的風暴,到現在還不寒而栗。幸虧及時躲進了這個港口,要不然他這隻海上小編隊很有可能全軍覆沒。

  即使是這樣,停在港灣裏的艦隊還是損失了一些帆桅,這讓他這兩一直停留在這個港灣搶修風帆。而今天,老天爺總算是開了眼,賜給了他一個好天氣。正在他浮想連篇的時候,通向指揮倉的甬道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他回頭看去,一名通訊軍官正向他跑了過來。

  看見他時,通訊軍官急忙進了一個軍禮,說道“報告指揮長,剛剛收到總部急電,齊王殿下命令靠近朝鮮半島附近所有的艦船立刻趕往半島海域,攔截撤退的倭軍,阻擊倭寇退回日本。收到命令後立刻向總部回複艦隊所在的位置。”

  “知道啦!立刻回複北海道海警支隊王通已經收到命令,我們將立刻趕往目標海域,保證完成封鎖任務。”聽到電報內容,王通毫不猶豫作出答複,然後又命令海警支隊作戰參謀,“劉參謀,通知下去,立刻命令巡邏隊各艦檢查彈藥補給,補充彈藥,尤其是燃燒彈多帶一點,我們可能有大戰要打了,一個小時後,本支隊升帆起錨,趕往朝鮮半島!”

  “是,隊長。”

  劉參謀和通訊軍官齊齊答應,都顯得很是興奮。不久,淒厲的警報聲在海灣的上空響起,整個艦隊駐地頓時沸騰起來……

  八月十日上午,經過二天一夜不間斷的航行,王通支隊終於抵達朝鮮附近海域。在外海時,這種巡邏艦顛簸的厲害,雖然速度很快,其實不太適合遠洋航行,因此,船上的水手們都顯得很疲憊。

  朝鮮半島隱隱約約的輪廓,出現在艦首幾海裏之外。王通的艦隊呈雙列縱隊前進,先導艦兼旗艦的庫葉島號身後,依次是特林號和海參崴號。劉參謀作為艦隊的副指揮,座艦是位於右舷隊列前方的大興號。除此之外,還有一艘石島號緊跟在他的身後。

  現在艦隊所處的位置應該是朝鮮半島和對馬島之間這片海域,被稱作露梁海域。根據情報,由於前兩天風暴轉移到了這邊,日本的船隊也受到了影響。日軍大部船隻才剛剛出港,王通的小艦隊搶在了他們的前麵,是第一個趕到戰場的大明軍隊。可惜的是,他僅僅是一支戰鬥力有限的海警部隊,很可能無法阻止敵人逃跑。

  根據情報顯示,有四五百條日本船隻朝這邊駛來,其中有四十幾艘排水量三四百噸的日本版福船,即便是日軍的安宅船(近似戰列艦)和關船(近似巡洋艦),上麵配備有不少門火炮,不僅抗揍,還有一定的戰鬥力。再說蟻多咬死象,憑借王通這隻小小的編隊,肯定是擋不住的,因此,一路上,他都在命令報務員拚命的聯係附近的艦船前來支援。

  可惜的是,離他最近的旅順分艦隊離他現在的位置還有一百二十多海裏遠,最快趕到也要十個小時以後。其他艦隊的就更不用說了,實在是指望不上。而此時此刻,黑壓壓的日本船隊已經出現在他們的視野裏了。麵對這種不利的情況,王通也沒想過要退出,他隻有一個信念,那就是把敵人堵回去。

  這時候通訊參謀又跑了上來,他拿著一封電報匯報說“隊長,齊王殿下親自致電給你,他說保存自己,不要硬拚,拖住敵人就算你完成了任務。”

  王通沒有說話,他接過電報,看了一眼,然後默默的收好放在上衣的口袋裏。王通站在庫頁島號艉樓的甲板上,對著下麵已經集結好的水手喊道“戰友們,從大明立國以來,倭寇就沒有停止過騷擾我大明海疆,他們在大明燒殺搶掠,禍害了我大明多少同胞?如今我們肩負阻擊倭寇的使命,雖然我們是海警部隊,雖然敵眾我寡,但我不打算退卻。我命令你們跟著我,不惜一切代價拖住敵人,為我們後續的艦隊爭取時間。“

  說到這,他拔出腰間的佩劍,直指前方,大喝道”為了軍人的榮譽,進攻!”

  士兵們高舉武器。

  ”為了軍人的榮譽,進攻!”

  王通再次高呼

  ”殺!殺!殺!”

  眾軍應喝

  ”殺!殺!殺!”

  庫頁島號一馬當先,五條海警巡邏艇義無反顧的撲向敵人,他們無所畏懼。大炮的火光像絢麗的節日焰火,海警們的喊殺聲完全壓倒了倭寇的凶焰。

  ……

  正德六年八月九日,一隊隊身著板式鎧甲、氣勢非凡的大明遼東軍分區龍騎兵排著整齊的隊列,發出一陣陣雷鳴般的馬蹄聲響,從義州城大街上昂然而過,街道兩旁歡迎著的朝鮮士民們議論紛紛,一個個都欣喜若狂。

  大明遼東軍分區指揮使吳山乘著高大的安德盧西亞戰馬上,目光平視前方,緩緩行在大軍前頭。他左邊是指揮同知張翔,右邊是參謀長羅鐵華。張、羅兩位將軍亦是神色凜然,策馬隨著吳山前行。

  在大街的盡頭,便是義州府的府衙了。現在,這府衙已被朝鮮君臣改成了避難的“行宮”。衙門口,趙光祖、成希顏、樸元宗等朝鮮文武重臣個個悲喜交加,恭恭敬敬站在那裏迎接著吳山一行人馬。

  吳山走近前來,一躍下馬,卻見趙光祖已是疾步迎了上來,躬身含淚謝道“大明天朝神兵降臨,我朝鮮君民感激不盡。臣等有失遠迎,失禮、失禮了。”

  吳山一瞥之間,看到趙光祖雙眼淚花閃閃,不禁生出了幾分感動,便微微點了點頭,問道“貴國國君李懌殿下尚安好否?”

  趙光祖用袖角拭了拭臉上的淚,答道“我國大王連日來屢遭驚嚇,已經病倒在床。否則,今日他必會親自前來迎接天朝神兵的。”

  吳山微微點點頭,他的目光在趙光祖、成希顏、樸元宗朝鮮大臣們的麵龐之上一一掠過,慨然言道“諸位,三日前,我大明皇帝陛下已經派出了東海艦隊,北海艦隊以及兩萬海軍陸戰隊從海陸攻擊釜山日軍,想必過幾日後,就會有好消息傳來。本將奉皇命率領五千龍騎兵前來護衛你們君臣,你們自是可以高枕無憂了。煩請趙大人轉告李懌殿下請他安心養病,於平倭之事不必過慮。”

  趙光祖聽到這個消息,又驚又喜。他淚流滿麵躬身又問道“吳將軍,您說的是真的嗎?大明皇帝真的派出了大軍從海路出兵了?“

  “哼,”吳山冷哼一聲,不悅道,“趙大人,我大明是什麽?是禮儀之邦,從來說話是言而有信,豈容爾等揣測!”

  “吳將軍教訓的是,”趙光祖躬身施禮賠罪,說”是下官失言了,請吳將軍原諒則個。不過,下官也是關心則亂,倭虜焚我宗廟、毀我城邦、殺我百姓、掠我財寶,與我朝鮮有百世不解之仇!大王身為國君,痛心疾首、日夜所憂者全在驅除倭虜、還我河山。臣等冒死叩請天朝神兵速速大顯天威,蕩平倭虜,光複我朝鮮社稷!”

  “對不起!這不可能。”吳山斷然拒絕道,”趙大人,本官接到的命令是保護朝鮮君臣。在沒有新的命令之前,我麾下的部隊不能擅自行動,否則軍法不饒。諸位,我天朝皇帝陛下既然已經決定大舉東征、平倭援朝,我朝言必信,行必果。你等朝鮮君臣不必太過急躁,還望靜以俟之。”

  正在這時,一陣急促的馬蹄聲響起。眾人循聲看去,隻見一匹快馬從後麵趕來,吳山認出來的是軍區的通訊兵,待通訊兵進前跳下馬來,便問“出了什麽事?”

  通訊員報告“總部最新消息,三天前,倭寇已經撤出平壤和漢城,已經出海逃遁。”

  “什麽?你說的可是真的。”趙光祖搶先問道。

  “放心吧,肯定是真的。”吳山不屑地答道,“我們的總部既然這樣說,那就不會有錯。哼,這幫倭寇,跑的倒是挺快。連招都不打就跑了,真是無膽鼠類。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這事沒完!”

  這些朝鮮人頓時傻了,好嘛!大明剛剛出兵,這還沒有照麵,那些窮凶極惡的倭人竟然直接就腳底抹油——溜了!這也太瞧不起朝鮮人了。雖然覺得別扭,但消息傳開後,整個義州城內城外陷入一片歡騰之中。

  這日中午,朝鮮諸位文武大臣在義州城“鳴鳳樓”裏設宴款待吳山、張翔和羅鐵華等大明將領。筵席之上,隻見觥籌交錯,精美豐盛的菜肴流水般由美麗的侍女奉上,並不時地更換著花樣。

  像白虎肉、人參湯、鹿茸丸等,全是明朝將領聞所未聞的美味佳肴。吳山、張翔和羅鐵華在一大群朝鮮重臣的輪番舉杯勸飲間,卻以軍令在身為由拒絕飲酒,自始至終滴酒不沾,這讓作陪的趙光祖、成希顏和樸元宗這些朝鮮大臣有些不爽。

  俗話說,話不投機半句多。漸漸的這幫朝鮮人也多了些小心思,席間,趙光祖、成希顏和樸元宗相互看了一眼,眼睛裏都露出憂色,他們想到了同一個問題請神容易送神難!萬一這大明軍隊賴著不走,這可如何是好?

  如果朱厚煒在這裏,他一點都不會感到奇怪。棒子就是這麽個德性,好了傷疤忘了疼,過河拆橋的事沒少幹。

  幾天後,身在義州的吳山等人漸漸的察覺出朝鮮人對他們態度越來越冷淡,作為齊王的親傳弟子,我和不知道這些朝鮮人的小心思。吳山心裏跟明鏡似的。既然不歡迎咱們,咱們這就撤回去,請示過總部後,吳山就準備撤軍……

  (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