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正德坑弟誅劉瑾
  正德皇帝一旦下了決心,八頭牛都拉不回來。哪怕現在朱厚煒哭的像個月子裏的娃,那也是板上釘釘的事,不可更改。你看朱厚照笑得那個得意,笑得那個開心。

  朱厚煒嚎啕大哭可不是裝的,他是真怕呀!沒錯,他是穿越者,可他不是神啊!想想吧,從正德皇帝開始,一直到後麵,有哪個皇帝是傻子,可包括正德皇帝在內後麵那些皇帝,有的不是被噴成了狗,有的幹脆就莫名其妙掛掉了,最慘的崇禎直接掛樹上了!

  憑良心講,這些個皇帝就真的那麽不堪,其實這些人那個都是人精。比如萬曆,比如崇禎皇帝的哥哥天啟,有哪一個是傻子?尤其是木匠哥哥天啟皇帝,天天躲在木工房,二十來歲就莫名其妙的掛掉了,更不用說吃紅丸的泰昌帝,一吃還是吃兩次,登基一個月沒有,莫名其妙就掛了。

  這些個皇帝智商難道會比朱厚煒低?不見得吧。憑良心講,朱厚煒就認為正德皇帝比自己強多了。再說了,一個人再強又能怎樣?再見多識廣又能打幾根釘?

  朱厚煒他是真心怕呀!一句話,文官們的手黑著呢!各種手段讓你防不勝防。“總有賊人想害朕”這可不是句笑話,而是真的!鬼蜮伎倆,人家就擅長這個。

  每天生活在如履薄冰的環境下,正常人都會被逼瘋的,更何況朱厚煒是後世喜歡享受的人。他是真不想接受這份差事!可現在木已成舟,無法回頭了。正德皇帝死活不改變主意,這家夥肯定算計很久了,絕非心血來潮。

  他隻一句話,就把朱厚煒所有的說辭給堵住了“二弟呀!你是朕親兄弟不?大哥在宮裏麵煎熬,每日度日如年。你就忍心獨自在外麵逍遙快活,有沒有良心啊?這大明是朱家的,你也是朱家的子孫。朕意已決,不得再議!”

  說罷,朱厚照手一背,仰天大笑三聲,便打算開溜。

  “大哥,你先別走。臣弟還有話說。”朱厚煒趕緊叫住他。

  朱厚照聞言停下了腳步,笑嘻嘻的問道“二弟,隻要你答應出任這個總理大臣。咱們什麽都好說。”

  “行,我答應你。”朱厚煒咬咬牙應承了下來,接著說,“大哥!臣弟知道你心裏是怎麽打算的。你想用軍機處取代內閣和內廷部分職能,暫時不可能。這需要時間,如果動作大了,會引來反噬。我估計您的這份詔書馬上會引來文官的反彈。臣弟請大哥盡可能不要殺人,現在海外很多領地還缺人呢。再說這些人是殺不怕的,相信我,臣弟有辦法對付他們。”

  正德皇帝猶豫了一下,還是點點頭,說“朕可以答應你,如何應對你自己拿主意。不過你要盡快接手朝政,朕實在被這些文人搞怕了。說說看你打算怎麽做?你說的對,劉瑾成不了大事,這小子太貪了。要不要現在就把他拿下?”

  朱厚煒趕緊擺擺手,阻止道“別!大哥,劉瑾暫時還要用。而且要大用,臣弟有個計劃,現在正好缺資金,把他養肥一點。我打算分兩步走……”

  乾清宮的禦書房裏,朱厚煒把自己的計劃和盤托出,朱厚照聽了以後,不時發出幾聲輕笑,兄弟倆越聊興致越濃,聲音越說越小,漸漸的幾不可聞。

  ……

  正德二年九月十五日,七天前包茅獻土儀式都過去一周的時間了,北京城裏麵許多店鋪外麵依然還掛著喜氣洋洋的紅燈籠,大街小巷的市井小民議論難得一見的盛事,老百姓對當時氣勢恢宏的場麵,至今還津津樂道。

  老百姓關心的是茶米油鹽醬醋茶,國家的盛典隻不過是他們茶餘飯後的談資。文官們卻不同,他們惦記的是朱厚照那道聖旨。從內閣到六部各衙門官員,無論品秩高低,議論得最多的就是軍機處這個新鮮出爐的衙門。

  三天前,軍機處總理衙門在新落成的豹房附近,一個三進的四合院裏悄無聲息的成立了,很低調。在外人看來軍機處隻是個過渡時期的臨時機構,這裏沒有專門的官銜等級,所有軍機大臣都是在原本職位的基礎上,額外的參與到軍機處的機構之中。

  至於齊王為什麽會把軍機處設在豹房附近,很好理解,這是為了方便皇帝能夠隨時隨地的召見大臣們商議軍情。所有官員對齊王這個新鮮出爐的總理大臣未來將在朝堂上扮演的角色,既期待又好奇。反應再遲鈍的人,現在也明白了這是皇上攬權的陽謀。

  不過朝堂上的袞袞諸公很快就無暇顧及這個所謂的軍機處總理衙門了,劉瑾這幫才是他們真目前正的敵人。

  劉瑾得誌後,便找一係列理由報複相關官員。找官員碴兒,還派校尉四處偵查,且不許說情。對於”八虎”弄權,百官們深惡痛絕,這一年多來,劉瑾讓他們吃盡了苦頭,氣焰也越來越囂張。

  早就立了秋,但這天氣有些反常,比酷暑時更加的悶熱,再加上又久日不雨,北京城裏頭,往常大街小巷竄著的都是灼人肌膚的熱風,偏今兒一絲風沒有,平時喧鬧的棋盤街上都少了不少行人。

  幾頂小轎不約而同的朝午門趕去,看那些轎夫腳步匆匆,熟悉朝廷作息的老北京都知道,今個逢十五,這些官爺都是趕著去內閣參加每月的會揖。四人抬的小轎坐的都是給事中,此刻頂著日頭,轎子裏燠熱如同蒸籠。

  來到午門內的六科廊,個個都汗流浹背,一身繡著鷺鷥的六品夏布官服,前胸後背都浸出了汗漬。各自進了值房後,揩臉的揩臉,搖扇的搖扇,暑氣還沒有除盡,接了李東陽的指令,又都一窩蜂來到內閣二樓的朝房。

  給事中不但掌握了參政議政的諫議權,還增加了監察彈劾權,朝廷文武百官無不受其監督。論官秩,六科給事中雖隻有六品,但就是那些爵位至重的三公九卿、部院大臣,與之見麵也得行拱手之禮,可以說官不大,卻不是誰敢輕易得罪得起的。

  不過最近這些給事中的日子不好過。年初時,司禮監掌印太監李榮傳旨六科給事中俱令守科,辰入酉出,坐滿六個時辰,由錦衣衛值宿,指揮不時查崗,違者記名上報。奉差京城辦事而不必速出者,亦不例外。

  這可要了老命了。所有在京的都給事中、左右給事中、給事中,都要早出晚歸,在午門外各科職房守上一天,而不是像以前那樣輪流守科。更過分的是,如果在京城內有差事,請在酉時出科以後,而不能利用辰酉之間的時間。

  半年多來,這幫給事中日子過得是戰戰兢兢,無它,因為有錦衣衛值宿者不停找他們的麻煩。今日會揖倒是個躲避這幫家夥刁難的好機會,因此一個個來的很積極,也比規定的時間來得早。

  一幫給事中們在內閣二樓的朝房中坐定,才發現整個文淵閣冷冷清清,幾位大佬都不在。找堂官一打聽,這才知道李東陽、焦芳、王鏊、楊一清四位輔臣都不在閣,皇帝臨時召他們有事商議,讓他們在這裏等候。

  大佬們不在,大家少了拘束。頓時這幫給事中就不那麽嚴肅斯文了,三五成群圍坐在一起,嘻嘻哈哈開起了玩笑。搖著一把折扇,心寬體胖的禮部給事中劉銘坐在椅子上蹺起了二郎腿,向坐在對麵的工科給事中趙湘打了一個手勢,說道“老趙,跟你打聽個事。你在南城根兒的老房子賣了沒有?”

  趙湘也是個大胖子,進來這麽久依然滿頭是汗。這會兒從袖口掏出手袱兒一邊揩一邊應道“還沒呢,那破地方,賣出去也值不了幾個錢,租也租不起價,暫時借給家裏幾個親戚在住。怎麽?你對這房子有興趣?”

  劉銘立刻把扇子一收,眼珠一轉笑道“還真是湊巧,我有個表弟是做小買賣的,從老家來,想在京城找個住處。這不,聽說你有套房子要出手,這不就和你打聽一下。怎麽樣?要不就賣給我算了。”

  “此話當真?”趙湘不動聲色地問。

  “君子一言。”劉銘眨巴著一雙鼓眼睛,詭譎地說,“你就開個價吧,如果合適,趁著今天方便,咱們就把這事辦了。”

  “沒問題!憑咱倆的關係。五百銀元,不二價。”趙湘把一個巴掌張開,在對方的眼前晃了晃。

  “五百銀元,趙湘,你怎麽不去搶?”本來心中還暗自竊喜的劉銘怒目圓睜斥道。

  “嘿嘿!不賣拉倒。”趙湘調侃道,“國安兄,我這便宜可不好占啊。你以為就你消息靈通,南城根兒雖然是京城裏最寒酸的地方,往日裏確實不值這個價。可如今齊王打算開發那裏,早就成了香饃饃了。五百銀元,這是看在你我同僚的份上才開的一個友情價。如果是別人,沒有六百銀元,免開尊口。”

  其他人看著他倆說話,聽完後都哈哈大笑,一個個用戲謔的目光看著劉銘。便宜沒占到,還被人說破了心思,劉銘臉上紅一陣白一陣,實在有些掛不住。

  他沒想到消息傳播的這麽快,這麽隱秘的消息,他原以為隻有自己才知道,沒想到在座的都收到了消息,這實在有些丟人。

  正在尷尬的時候,吏部給事中周維趕緊出來打了個圓場“嗬嗬,國安兄隻是開個玩笑,大家都是同僚,伯約兄別往心裏去。說起這位齊王實在是讓人看不透啊!軍機處說是負責協助皇帝處理緊急軍務和政務的臨時機構,怎麽聽上去像是又一個內閣,不過至今沒啥動靜,這鬧的又是哪一出?“

  一個年輕的給事中問“周大人,您是老前輩了,消息靈通,有哪些人在軍機處掛了職,閑來無事,要不然說出來讓大夥聽聽。大家也可以琢磨琢磨,隻要看看進去的是哪些人,怎麽樣也可以猜出這軍機處的重要性。”

  趙湘也附和道“言之有理。軍機處到底起什麽作用,大夥兒一時也摸不清底,延長兄是老前輩了。有很多同年在翰林院,應該知道一些消息。說出來分享一下,大家也可以分析分析。”

  其他人也紛紛附和,周維倒也不矯情,痛快的說道“行,既然大家都有興趣,咱也不藏著掖著,反正這也不算啥機密。據我所知,除了齊王以外,西涯先生榜上有名,還有楊廷和、靳貴、蔣冕這三位,另外還有成國公朱輔,英國公張懋,除此之外,軍機處設了兩個部門一個是參謀部、還有一個政務處,大部分是從登萊調來的官員。哦,還有一個人,魏國公的孫子徐鵬舉,據說擔任齊王的秘書,我知道的大概就是這些了。“

  大家陷入了沉默,一個個琢磨這其中的奧妙。見大家不吱聲,周維又亮出了一個底牌“我再給大夥兒透露一個秘密,據說,所有的軍機處大臣,都會在職銜上加一個預機務的稱號。”

  “什麽?這可是真的?”

  眾人一片驚呼,不可思議的盯著周維看,隻見他鄭重的點點頭,眾皆嘩然。預機務可是閣臣專有的頭銜,有了預機務的頭銜,就是內閣輔臣,即使你是大學士,沒有這個頭銜,那隻不過是普通官員。這有點像後世中央的常委,可以參與國家的政策製定和決策。

  這些人開始議論起來,楊廷和、靳貴、蔣冕這些人有了這個頭銜倒無所謂,不過就是內閣增加了人數而已。可成國公朱輔和英國公張懋也有了這個頭銜,這意義可不簡單了,這說明打開了武勳進入內閣之門,這可不是個好現象。

  朝房裏一時間靜默下來。這一幫給事中,就周維年紀大一點,有四十多歲,餘下的皆三十出頭,平常在一起合署辦公,相互之間算是知根知底,對待勳貴的態度不用問,大家的立場肯定一樣,那就是勳貴們享受富貴可以,但千萬不能插手朝政。

  趙湘問“延長兄,李首輔、焦次輔他們幾位內閣輔臣如何說?難道他們眼看著木已成舟?”

  周維搖搖頭,說道“我暫時也不知。你們看,今天的會揖四位閣臣都去了豹房,現在還沒有回。多半和此事有關係。”

  “這有違祖製!”劉銘忽然冒出一句,咬牙切齒地說道,“預機務,這是閣臣才有的職銜,王爺、勳貴啥時候也可以被授予這種權利,參政議政了。我們絕不能答應……”

  其他人也紛紛附和,表達著自己的不滿。正在這時,忽聽得走廊裏響起重重的腳步聲,頃刻間隻見書辦楊亭走進朝房來報告

  “首輔先到了。”

  李東陽一進門,大家都注意到他有些憔悴。相互看了一眼,眾言官先已肅衣起立,一起向他行了官禮。李東陽很隨和,揮手示意大家坐下,自己也揀正中空著的主人位子坐了。

  李東陽平素不拘禮儀,待人也不苛刻。這些門生都很跟他比較親近。但今日他們也看出座主心情不甚好,眼角密如蛛網的魚尾紋越發的深刻,連眉頭也皺到了一起,顯得心事重重。

  一俟坐定,李東陽朝門生們掃了一眼,勉強笑了笑,道“嗯,方才在走廊聽得裏頭嘰嘰喳喳甚是熱鬧,如何我一來,就變得鴉雀無聲了?”

  首輔一來,尊卑定位。周維掛銜的吏科都給事中乃六科給事中之首,因此輪到他來答話。他欠欠身子,畢恭畢敬答道“學生們在議論軍機大臣授預機務一事,思量著如何交章彈劾,這畢竟有違祖製!”

  李東陽微微頷首,臉上卻不動聲色。大家看不出他的態度,都在心中暗自揣測。半晌,隻聽李東陽幽幽說道

  “你們要上章彈劾,不穀不會幹涉,這是你們的權利。不過,本輔今天要提醒你們一句,彈章中最好不要拿祖製說事,否則適得其反,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首輔,何至於此?這本來就違背祖製啊!”趙湘追問。

  李東陽瞥了他一眼,又環視一圈,見大家疑惑的眼神,歎了口氣回答說“皇上剛剛說了,如果誰以後還拿祖製說事,他一定滿足大家的心願,徹底恢複太祖洪武皇帝時的祖製,希望大家喜歡。”

  “啊!?”

  此言一出,眾人一片愕然。

  ……

  正德二年九月京城裏似乎喜事不斷,月初的北地獻土大典過去沒有多久,久旱的天空也開了眼,連續幾場秋雨下來,讓幹枯的大地也有了一點生氣。

  緊接著又迎來了齊王的婚典。把京城的吉慶氣氛推到極致。早在弘治二十年,由皇帝和皇後主持,就為朱厚煒選定了王妃,魏國公徐浦的小女兒——徐芊芊。經多次磋商,最終確定了九月十九日作為大婚吉日。

  齊王成親,朱厚煒又是當今皇帝唯一的親弟弟,婚禮自有非常繁雜的規儀,皇帝朱厚照和張太後委托李東陽全力操辦,李東陽很上心,親自到女方家裏提親,英國公張懋被任命為納采問名使,李東陽被任命為納采問名副使。

  前前後後忙乎了近十幾天,終於完成了這一盛大的慶典。不過,讓人意外的是,這場婚禮雖然豪華熱鬧,但給人印象最深的卻是那五十多輛馬車,也就是從這次婚禮以後,京城裏馬車逐漸開始取代轎子,漸漸在民間流行起來,而且一發不可收拾。

  婚禮後,這五十多輛馬車無償分配給了內閣和六部長官作為專車使用,起到了一種廣告效應。而與此同時,葉良輔管理的四海車行在婚禮的同一天開業了。

  整個北京城一下子多出了三百多輛名叫出租車的馬車,揮手即停,極大的方便了人們出行。沒有人注意到,北京城郊外的運河邊,正在悄悄地發生著變化。

  而軍機處成立以後,一直似乎都沒有什麽動作。平素裏那些軍機大臣偶爾開一兩次會,神神秘秘的,很少有消息傳出來,也看不出什麽大的動作,在朝堂上似乎沒什麽影響力。時間長了,人們已經習慣了這個部門的存在。

  劉瑾最近春風得意,齊王剛進京時,他收斂了不少。說心裏話,劉瑾實在有些怕齊王,擔心自己做的過分,引起他的反感,一旦得罪了這位齊王,皇帝也不一定能保得住他。

  沒想到齊王結婚以後,沉浸在新婚燕爾之中?很少出現在公眾視線裏。齊王對朝政似乎也漠不關心,隻是聽說齊王在籌備什麽中央銀行。而那所謂的軍機處神神秘秘的,一天到晚也不知道在忙什麽,好像也無暇顧及他。這讓劉瑾安心了不少,膽子也大了起來。

  正德皇帝依然故我討厭政務,隻關心玩樂的事情。因為豹房的工程還沒有全部完工,正德皇帝很不滿意,就把劉瑾叫來質問。工程需要銀子,前麵的花銷被劉瑾貪汙了不少,他趁機向正德皇帝奏道“如果天下官位都由司禮監舉用,那麽咱們就有銀子啦。”

  沒想到,正德皇帝居然欣然同意,立刻委托劉瑾去辦。

  於是劉瑾開始賣官。山西臨汾人、浙江布政使安惟學賄賂劉瑾白銀千兩,即升為寧夏巡撫;河南鄢陵人、刑部侍郎劉璟賄賂劉瑾白銀千兩,升為刑部尚書;陝西榆林人、山西按察使陳震賄賂劉瑾白銀五百兩,升為戶部侍郎;陝西漢中人、錦衣衛千戶石文義賄賂劉瑾白銀千兩,升為錦衣衛指揮使。

  另一方麵,劉瑾繼續動用罰米法斂財。前大學士劉健、謝遷雖被貶為平民,也被罰米,兩位大臣本來就兩袖清風,沒什麽積蓄,隻能變賣家產。前戶部尚書劉大夏坐罪戍邊,也被罰米;前戶部尚書韓文雖已貶為庶民,仍舊罰米五百石;江西安福人、順天府丞趙璜不附劉瑾,被逮除名,罰米三百石。

  十月份短短一個月,劉瑾就處罰官員總計達一百四十餘人,許多官員賠得傾家蕩產。

  這段日子,朱厚照似乎更加沉溺於歌舞伎樂、射獵宴飲、飛鷹走馬。為此,每當正德皇帝爽快時,劉瑾總是抱著一摞一摞的奏章去請他審決,他是故意這樣做的。

  不出所料,正德皇帝每每怒目圓睜,衝劉瑾喊道“朕要你們這些奴才幹什麽用?怎麽老是拿這些東西來煩朕?”

  劉瑾趕緊趴在地上叩頭謝罪,心裏卻是樂開了花。入宮這麽多年了,劉瑾等的就是這句話,等待著為所欲為的這一天。

  劉瑾擅權專權,胡作非為。受孔孟教化多年的朝臣們,自然不肯善罷甘休。於是,第二波”倒劉”風暴又起。很多禦史言官紛紛說“一心為國敢直諫,剛正不阿品自高。以直報怨是孔子的氣質,剛正不阿是孟子的品質。我們這些儒家子弟,就是以直報怨、剛正不阿。”

  十月下旬,眾臣交彈章,請求鏟除惡宦,懇請皇帝召回劉健、謝遷。去年謀誅“八虎”時,是北京官員發難,這次請留劉健、謝遷,鏟除惡宦,則是由南京官員來辦,戴銑等南京六科給事中全都站了出來,連章奏留劉健、謝遷。

  戴銑,江西婺源人,向來正直,給北京城遞上奏折,說忠臣不可去,宦賊不可信。蔣欽等南京監察禦史,連名上疏,請除“八虎”,委任大臣,務學親政,以還至治。

  劉瑾看到這些折子,氣得臉都綠了。正巧正德皇帝正在踢球作樂,劉瑾就趁機送上奏本,請正德皇帝裁決。朱厚照大概看了幾句,就不耐煩地扔給劉瑾道“行了,朕沒心思看這些胡言亂語,你自己看著辦吧”,劉瑾巴不得有這麽一句話,馬上傳旨抓捕戴銑、蔣欽等諫臣,將他們一律打入大牢,廷杖伺候。

  蔣欽,南直隸蘇州府人,杖責之後放出。出獄剛三天,鐵了心的蔣欽又上疏參劾劉瑾“劉瑾,小豎。陛下親以腹心,倚以耳目,待以股肱,是在用賊壞天下事,亂祖宗法。一賊弄權,萬民失望,愁歎之聲動天徹地。劉瑾遍索天下賄賂,不給則貶斥,給了則提拔,通國皆寒心。請問陛下,尚何以自立?幸聽臣言,急誅瑾以謝天下,然後殺臣以謝瑾。”

  劉瑾又是大罵,將蔣欽重新逮入大獄,再杖三十下。蔣欽的舊傷還沒有恢複,又添了新傷,被打得血肉模糊,伏在地上呻吟不絕。

  錦衣衛校尉問蔣欽“蔣大人,你還敢胡言亂語嗎?”

  蔣欽厲聲說道“孟子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儒家子弟就是不畏強暴,剛正不阿,嫉惡如仇。隻要我一天不死,就要盡一天臣子的責任。”

  錦衣衛校尉又將他關在牢裏。昏昏沉沉過了三個晝夜,蔣欽才蘇醒過來。心中越想越氣,蔣欽就又向獄卒要來紙筆,準備繼續參劾劉瑾。剛剛寫了幾句話,蔣欽忽然聽到牆壁間發出陣陣聲音,淒淒楚楚好像鬼嘯,不禁擱下筆來。

  過一會兒,聲音低了下去,於是提筆再寫。快寫完的時候,鬼聲又起,案上的殘燈也綠光熒熒,似滅未滅。蔣欽不禁毛骨悚然,暗暗想道“這奏折一旦遞上,肯定會招來大禍,想必是先靈默示,不想讓我葬送性命。”

  蔣欽準備將奏稿付之一炬,這時又轉念一想“孔子教我以直報怨,孟子教我剛正不阿。我既然已經決定做了,怎麽能忍氣吞聲,讓先人蒙羞呢?”

  於是,蔣欽奮筆寫完,然後托獄吏代為遞上。蔣欽上疏問正德皇帝“劉瑾忠乎?臣骨肉都銷,涕泗交作,七十二歲老父,不顧養矣。”

  劉瑾又是大怒,假傳聖旨,杖責蔣欽三十。這次的杖刑比前兩次更加厲害,蔣欽中途昏倒幾次。等把蔣欽拖入獄中,已經不省人事。勉強挨了兩個晚上,蔣欽終於與世長辭。這件事傳出,就像是在朝堂上點燃了一個火藥桶,上下輿情洶洶,眼瞅著一場危機撲麵而來。然而就在這天晚上,軍機處出手了,一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天晚上,劉瑾並沒有回家,他就近睡在了內值房,他這樣做,為的也是能夠隨時對可能出現的情況做出應對。應該說,他的這一舉措還是收到了一定效果,至少現在起碼方便了抓他的人。

  正當他睡得安穩之時,忽然聽見外麵喧囂一片,劉瑾立刻起身,大聲責問道“誰在吵鬧?”

  劉公公確實威風,外麵頓時安靜下來,隻聽見黑暗中一個聲音回答道“有旨意!劉瑾速接!”

  劉瑾這才穿好衣服,不慌不忙地打開了門。然後他看見了麵帶笑容的朱厚煒。

  第二天,兩年來權傾天下的劉瑾被抄家,共計抄出銀元五百多萬,奇珍異寶文人書畫不計其數,連皇帝朱厚照也聞訊特意趕來,一開眼界。

  也在這一天,六部六科、十三道禦史同時上書,眾口一辭彈劾劉瑾,罪名共計十九條,內容包括貪汙受賄、教育司法、控製言論等等,瞬息之間,朱厚照的辦公桌被鋪天蓋地的紙張淹沒。

  刑部按照朱厚照的指示,召集眾官會審,可是劉瑾就是劉瑾,即使是到如此地步,他還是做出了令人驚訝的行動。劉瑾上堂之後,不但不行禮,反而看著周圍的官員們冷笑,突然大喝一聲“哼哼,你們這些人,都是我推舉的,現在竟然敢審我?!”

  這句話一出口,周圍的官員們頓時鴉雀無聲,連坐在堂上的刑部尚書都不敢出聲。劉瑾這下子來勁了,他輕蔑地看著周圍的官員,又發出了一句狂言“滿朝文武,何人敢審我?!”

  “我敢!”

  話音剛落,一個高大的身影就出就走了進來,站在劉瑾麵前大吼一聲

  “我敢!”

  還沒等劉瑾反應過來,他又一揮手,指揮兩個護衛

  “扇他倆耳光!”

  劉瑾就這麽結結實實地挨了兩下,被打得眼冒金星,本來火冒三丈的他睜眼一看,立刻沒有了言語。因為這個人確實敢打他,這不是別人,正是齊王。

  (未完待續)

  頂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