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各有謀算(33)
馬良、馬謖出仕為官,每月都有優厚的俸祿,旱澇保收。
劉備隨便的一次賞賜,就超過他馬叔常大半年的勞碌奔波帶來的個人收益。
而且他馬叔常就算掙錢最多,永遠也隻是家族商業的掌舵人,沒有成為馬家族長繼承人的資格。
在當時重農抑商政策下,如果是純粹的商販後代,基本上斷絕了仕途。
就算是大家族內部,連續幾代經商的族人,兒孫的仕途也大受影響。
好在馬叔常雖然替馬家掌管商業,但他並沒有傳給兒子的打算,他作為族長一脈的嫡係,兒子還是很有希望出仕的。
本來,馬叔常想著有錢好辦事,隻要自己錢財賺夠了,肯定能給兒子謀取一個好前程。
每一次能夠順風順水把事情辦妥,馬叔常大部分都是用錢財開路。
他也非常喜歡用錢擺平一些麻煩事!
那些拿了錢財的人,頃刻換了一副嘴臉,從高高在上變得搖尾乞憐,這種巨大的落差,讓馬叔常有很大的成就感和優越感。
馬叔常非常享受這前呼後應的感覺,盡管很多時候,他能借助官府的力量對付那些小官,但他更願意用錢來使喚那些官員,他從心裏瞧不起這些認錢不認人的人。
在馬叔常看來,“能夠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但也有不少事情,碰到廉潔奉公、愛惜羽毛的官員,他馬叔常用最多的錢,也沒法子解決。
最後,他不得不動用四弟馬良和五弟馬謖的麵子。
他也悟出了“錢財不是萬能的”這個道理。
馬叔常經商越是成功,接觸的官員層次也越高、越多。
盡管他們掩飾得很好,他敏感的馬叔常還是從那些官員眼裏的看到了淡淡的不屑,和從骨子裏對自己發出的鄙夷。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馬叔常有了深刻的體驗,自尊心受到不小的打擊!
事已至此,他馬叔常可不是一個愛財如命的商人,他深知取舍之道。
他當初選擇了經商,得到了普通人幾輩子都花不完的錢,自然就要丟失體麵。
馬叔常雖然說服自己為錢而努力,但失去的東西才是最珍貴的。
他內心深處也有著不小的遺憾,隻好把當官的希望,放在兒子馬峰身上。
以馬家的底蘊和人脈,以馬叔常本人的財勢,倒也不至於被商人的身份誤了兒子馬峰的前程。
作為一個成功的商人,黑心的事情,馬叔常可沒有少做!
不知道是所謂的“因果報應”在起作用,還是別的什麽原因,馬叔常的兒馬峰子,在學業上很不爭氣,吃喝玩樂倒是一把好手。
馬叔常為了讓馬峰的學業有成,可是費盡了心思。
他不但自己親自輔導,還延請了名師到家裏單獨傳授學問。
但他那唯一的兒子馬峰,就是不開竅!
馬叔常費盡了心思,馬峰的學業不但無法與馬良的神童兒子馬秉相提並論,甚至連普通的馬家子弟都有所不如。
在那個“學而優則仕”的年代,官員都是在讀書人中優選出來的,馬峰不學無術,想讓他當官,基本是不可能的!
好在除了憑學識和才華博取官身,那些官二代還可以得到蔭官。
馬叔常見慣了大小官員們坐地收錢的事情,要說他心裏不羨慕,是不可能的。
現在兒子馬峰以才學獲得官位的希望渺茫,他馬叔常也不差錢,動了自己出仕的心思。
在商業上取得巨大成功以後,馬叔常內心也有些膨脹了!
他認為以自己是“能者無所不能”,當官也應該遊刃有餘。
他甚至幻想著在官場上大展身手,政績突出,能夠力壓馬良、馬謖兩個兄弟,成為馬家官職最高的人,順理成章取代馬良,成為族長繼承人。
在劉備手下,馬叔常並非沒有當官的機會,就連他以馬家名義培養的代理人鞏誌,都做到了武陵郡太守的高位。
在劉備入川以後,把荊南幾個郡的太守都換城了自己的心腹,鞏誌的武陵太守之位,也被其他人取代。
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鞏誌與馬家關係密切的事情,沒有能夠瞞過劉備得眼線。
馬良是留守荊州的第二號人物,劉備也怕馬家坐大,就把鞏誌納入到抽調入川的官員名單之中。
但鞏誌故土難離,加上年紀也不小了,就直接辭官,並沒有跟隨劉備入川。
因為有了馬良兄弟在劉備手下為官,在鞏誌辭官以後,馬叔常並沒有在花費錢財另外培養自己的親信官員。
馬叔常要想自己為官,動用家族的資源,還是可以做到的。
但他能得到的官位,絕對沒有可能超過馬良,他想起諸葛亮兄弟分別在孫權和劉備手下身居高位,就把眼光放到了江東的孫權集團。
馬叔常拿定主意,雷厲風行,立即親自前往江東,展開行動。
他在江東的社交場合頻頻露麵,在孫權與曹操開戰之時,給江東軍捐獻了不少的錢糧,以此博取名聲,期望能夠引起孫權的注意,從而得到任用。
但他的努力並沒有得到回報,孫權對他的捐款、捐糧笑納,卻連召見的待遇都沒有給馬叔常。
馬叔常心有不甘,認為是那些官員沒有如實向孫權匯報自己的才能,他就委婉地向孫朗、暨豔等熟識的官員,轉達了自己在江東出仕為官的願望。
孫朗、暨豔等人,拿了馬叔常的好處,少不得在孫權麵前拐彎抹角地推薦馬叔常。
孫權作為江東集團的首腦,對征用商人的錢糧,是非常樂意的!
但鑒於商人奸猾的名聲,孫權也不敢用商界名人馬叔常為官,免得敗壞了自己的名聲。
孫權沒有理會馬叔常的意思,反而隱晦表達了可以讓馬謖前來江東做官的意願。
馬叔常求官不成,他心中明白,他在孫權的眼中,地位不但不如四弟馬良,就連五弟馬謖也不如,他的內心受到了很深的打擊。
一向順風順水的馬叔常,在江東官場不利,不由對馬良、馬謖也產生了一絲淡淡的怨恨、嫉妒情緒,深藏心底。
劉備隨便的一次賞賜,就超過他馬叔常大半年的勞碌奔波帶來的個人收益。
而且他馬叔常就算掙錢最多,永遠也隻是家族商業的掌舵人,沒有成為馬家族長繼承人的資格。
在當時重農抑商政策下,如果是純粹的商販後代,基本上斷絕了仕途。
就算是大家族內部,連續幾代經商的族人,兒孫的仕途也大受影響。
好在馬叔常雖然替馬家掌管商業,但他並沒有傳給兒子的打算,他作為族長一脈的嫡係,兒子還是很有希望出仕的。
本來,馬叔常想著有錢好辦事,隻要自己錢財賺夠了,肯定能給兒子謀取一個好前程。
每一次能夠順風順水把事情辦妥,馬叔常大部分都是用錢財開路。
他也非常喜歡用錢擺平一些麻煩事!
那些拿了錢財的人,頃刻換了一副嘴臉,從高高在上變得搖尾乞憐,這種巨大的落差,讓馬叔常有很大的成就感和優越感。
馬叔常非常享受這前呼後應的感覺,盡管很多時候,他能借助官府的力量對付那些小官,但他更願意用錢來使喚那些官員,他從心裏瞧不起這些認錢不認人的人。
在馬叔常看來,“能夠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但也有不少事情,碰到廉潔奉公、愛惜羽毛的官員,他馬叔常用最多的錢,也沒法子解決。
最後,他不得不動用四弟馬良和五弟馬謖的麵子。
他也悟出了“錢財不是萬能的”這個道理。
馬叔常經商越是成功,接觸的官員層次也越高、越多。
盡管他們掩飾得很好,他敏感的馬叔常還是從那些官員眼裏的看到了淡淡的不屑,和從骨子裏對自己發出的鄙夷。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馬叔常有了深刻的體驗,自尊心受到不小的打擊!
事已至此,他馬叔常可不是一個愛財如命的商人,他深知取舍之道。
他當初選擇了經商,得到了普通人幾輩子都花不完的錢,自然就要丟失體麵。
馬叔常雖然說服自己為錢而努力,但失去的東西才是最珍貴的。
他內心深處也有著不小的遺憾,隻好把當官的希望,放在兒子馬峰身上。
以馬家的底蘊和人脈,以馬叔常本人的財勢,倒也不至於被商人的身份誤了兒子馬峰的前程。
作為一個成功的商人,黑心的事情,馬叔常可沒有少做!
不知道是所謂的“因果報應”在起作用,還是別的什麽原因,馬叔常的兒馬峰子,在學業上很不爭氣,吃喝玩樂倒是一把好手。
馬叔常為了讓馬峰的學業有成,可是費盡了心思。
他不但自己親自輔導,還延請了名師到家裏單獨傳授學問。
但他那唯一的兒子馬峰,就是不開竅!
馬叔常費盡了心思,馬峰的學業不但無法與馬良的神童兒子馬秉相提並論,甚至連普通的馬家子弟都有所不如。
在那個“學而優則仕”的年代,官員都是在讀書人中優選出來的,馬峰不學無術,想讓他當官,基本是不可能的!
好在除了憑學識和才華博取官身,那些官二代還可以得到蔭官。
馬叔常見慣了大小官員們坐地收錢的事情,要說他心裏不羨慕,是不可能的。
現在兒子馬峰以才學獲得官位的希望渺茫,他馬叔常也不差錢,動了自己出仕的心思。
在商業上取得巨大成功以後,馬叔常內心也有些膨脹了!
他認為以自己是“能者無所不能”,當官也應該遊刃有餘。
他甚至幻想著在官場上大展身手,政績突出,能夠力壓馬良、馬謖兩個兄弟,成為馬家官職最高的人,順理成章取代馬良,成為族長繼承人。
在劉備手下,馬叔常並非沒有當官的機會,就連他以馬家名義培養的代理人鞏誌,都做到了武陵郡太守的高位。
在劉備入川以後,把荊南幾個郡的太守都換城了自己的心腹,鞏誌的武陵太守之位,也被其他人取代。
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鞏誌與馬家關係密切的事情,沒有能夠瞞過劉備得眼線。
馬良是留守荊州的第二號人物,劉備也怕馬家坐大,就把鞏誌納入到抽調入川的官員名單之中。
但鞏誌故土難離,加上年紀也不小了,就直接辭官,並沒有跟隨劉備入川。
因為有了馬良兄弟在劉備手下為官,在鞏誌辭官以後,馬叔常並沒有在花費錢財另外培養自己的親信官員。
馬叔常要想自己為官,動用家族的資源,還是可以做到的。
但他能得到的官位,絕對沒有可能超過馬良,他想起諸葛亮兄弟分別在孫權和劉備手下身居高位,就把眼光放到了江東的孫權集團。
馬叔常拿定主意,雷厲風行,立即親自前往江東,展開行動。
他在江東的社交場合頻頻露麵,在孫權與曹操開戰之時,給江東軍捐獻了不少的錢糧,以此博取名聲,期望能夠引起孫權的注意,從而得到任用。
但他的努力並沒有得到回報,孫權對他的捐款、捐糧笑納,卻連召見的待遇都沒有給馬叔常。
馬叔常心有不甘,認為是那些官員沒有如實向孫權匯報自己的才能,他就委婉地向孫朗、暨豔等熟識的官員,轉達了自己在江東出仕為官的願望。
孫朗、暨豔等人,拿了馬叔常的好處,少不得在孫權麵前拐彎抹角地推薦馬叔常。
孫權作為江東集團的首腦,對征用商人的錢糧,是非常樂意的!
但鑒於商人奸猾的名聲,孫權也不敢用商界名人馬叔常為官,免得敗壞了自己的名聲。
孫權沒有理會馬叔常的意思,反而隱晦表達了可以讓馬謖前來江東做官的意願。
馬叔常求官不成,他心中明白,他在孫權的眼中,地位不但不如四弟馬良,就連五弟馬謖也不如,他的內心受到了很深的打擊。
一向順風順水的馬叔常,在江東官場不利,不由對馬良、馬謖也產生了一絲淡淡的怨恨、嫉妒情緒,深藏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