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各有謀算(32)
  因為幾任皇帝荒淫無恥,東周皇室逐漸羸弱,失去了對諸侯的控製能力。

  周武王分封的各路諸侯紛紛坐大,進入春秋戰國時期。

  在此時期,諸侯爭霸,相鄰諸侯之間時有戰爭發生,不少弱小的諸侯被滅國。

  為了生存、也為了爭霸天下,各個諸侯國對加大了對人才的引進力度。

  而每一個諸侯國,在到處延請賢才的同時,因為流行使用他國人才而獲得求賢若渴的名聲,難免忽略了本土人才的使用,尤其是同類型的人才,很多都被埋沒。

  這些得不到重用,或者自認不得誌的人才,為了自己和家族的利益,開始向其他諸侯國流動。

  這些人試圖憑自己的才華得到其他諸侯的認可,獲取高官厚祿,並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

  孔子周遊列國,也是想要找到賞識自己的諸侯,貫徹自己的政治主張。

  在這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的人才流動性非常大。

  周遊列國的,可不僅僅是孔子,各種人才紛紛出山,到處遊說,在不同的諸侯國,提出自己的執政理念,推銷自己。

  像孔子一樣不得意的人不在少數,但還有很多的人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春秋後期,已出現了很多具有社會影響的學術派係,如:法家、道家、儒家、墨家、陰陽家等不同學派。

  至戰國中期,那些取得成就的學派,在各國站穩腳跟,眾多學說豐富多彩,形成了諸子百家爭鳴的文化繁榮景象,史稱“百家爭鳴”時期。

  漢朝立國以後,為了鞏固皇權,從漢武帝開始,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

  東漢末年,宦官專權,漢室衰微,群雄並起。

  自董卓以後,各路諸侯之間戰亂不斷,而人才的流動,也出現了一個奇異的現象。

  很多底蘊深厚的世家大族,族內人才眾多,本族兄弟,紛紛分道揚鑣,在不同的勢力效力,而且都能夠得到重用。

  各大諸侯勢力如此做,當然是為了不拘一格使用人才,並吸引更多的人才前來投奔。

  荀況是戰國後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可以說是百家爭鳴的集大成者。

  漢朝鼎鼎大名的潁川望族——荀氏家族,就是荀子的後代。

  當時,荀諶、荀彧兄弟,是荀家年輕一代最有才華的兩個。

  荀家肯定不能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他們兄弟分別在當時兩個勢力最大的諸侯袁紹、曹操的手下效力。

  荀諶名聲在外,他曾經被沽名釣譽的袁紹聘為首席謀士。

  袁紹雖然是當時勢力最大的諸侯,但因為優柔寡斷,並沒有采納沮授、荀諶等謀士的合理建議,更沒有去洛陽迎接漢獻帝。

  荀諶對袁紹深感失望,而袁紹也對荀氏家族的荀彧投靠曹操非常不滿,有意疏遠荀諶。

  荀諶慢慢淡出了袁紹集團的權利中心,最後退隱歸田。

  他們這些真正的人才,都非常愛惜自己的名聲,即便是在袁紹滅亡以後,荀諶也沒有再出山為曹操效力。

  而荀彧作為曹操手下的首席謀士,也沒有徇私舞弊、任人唯親,在曹操集團做官的荀氏族人並不多。

  荀彧盡心盡力為曹操出謀劃策,但荀氏家族還是留了一手。

  直到曹操把漢獻帝迎接到許昌,占據了大義名分。

  荀氏家族普遍看好曹操的前景,這才加大了對曹操的投資,賦閑在家、待價而沽的軍事奇才荀攸,也投靠了曹操。

  荀攸也得到曹操重用,拜為軍師,被稱為曹操的“謀主”。

  荀攸擅長靈活多變的克敵戰術和軍事策略,為曹操征戰北方立下了汗馬功勞。

  要說這些有誌稱霸天下的幾大勢力首腦,真的不在乎那些世家大族腳踩兩隻船、充當牆頭草,那是不可能的!

  袁紹就不能容忍一個家族的人才同時效忠幾個勢力,他因為荀家有人輔佐曹操而棄用了荀諶。

  曹操、孫權、劉備等人,其所以允許這種現象存在,是想用優厚的待遇,美好的前景,來換取這些人才的忠心,最不濟也能防止他們反戈一擊。

  當然,前提是這些在不同勢力效力的同族兄弟,都是有真才實學的品行高潔之士。

  這樣的人才,不但不會輕易背叛自己的主公,還可以加強兩個實力之間的聯係。

  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諸葛瑾、諸葛亮兄弟,他們成為了連接劉備和孫權兩大勢力的橋梁。

  即便是在孫權背信棄義、襲取荊州以後,蜀漢和東吳能夠很快繼續結盟,諸葛兄弟功不可沒。

  也正因為諸葛瑾的得力,吃到了甜頭的孫權,一直想挖劉備的牆角,想在劉備手下的荊州世家大族中拉攏更多的人才。

  劉備重用馬良,而馬謖卻是不太得誌,自然就成為了孫權拉攏的目標。

  馬謖與孫朗交好,並與他一起合夥在江東經商的事情,自然瞞不過孫權和劉備的眼睛。

  孫權一直能夠容忍孫朗利用宗親身份與馬家謀取暴利、中飽私囊,就是因為馬家和馬謖的價值。

  實際上,參與孫朗商業合作的執行人並不是馬謖,而是老三馬叔常。

  馬叔常雖然是一個商人,但作為“馬氏五常”的老三,他的學問和才能可不差。

  馬家的商業奇才可不少,但以馬叔常的成就最大。

  因為馬家燒酒的出現,馬叔常在整個江南商界的地位,大體相當於現在某寶的創始人。

  掙夠錢財以後,馬叔常也把眼光放到了官位和權力上。

  在劉備集團,馬良、馬謖兩兄弟得到了重用,他馬叔常就算出仕為官,最多也就是一個縣令之類的小官,很難有出頭之日。

  越是經商日久,馬叔常就越能感受到官商勾結中官員的主導地位。

  他勞心費力、冒那麽大的風險,好不容易掙得的錢財,大部分都孝敬給了官員們,去打通關節。

  那些舍不得錢財的吝嗇商人,很多都受到官府的刁難,有識趣的商人破財免災,不識趣的商人都破產了。

  馬叔常是一個聰明人,自然不會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