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八八章 鼎足而三(17)
  本來,孫權打好了如意算盤!

  這次曹丕四路大軍進攻西川,聲勢可比當初的三路攻吳還要大!

  孫權料想,沒有劉備這杆大旗,諸葛亮能夠壓服李嚴等西川諸將已屬不易,定然難以頂住曹丕的進攻。

  當今天下鼎足而三,諸葛亮能夠求援的勢力,也隻有吳國了。

  那時候,自己就算不提任何條件,也能在聯盟中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

  誰知道,諸葛亮居然輕描淡寫地擋住了曹丕的四路進攻。

  探子送來的幾個消息,都對蜀漢非常有利。

  孫權固然無法趁火打劫,甚至沒有來得及趁機示好,曹丕就已經退兵,讓孫權錯過了與蜀漢交好的最佳時機。

  現在蜀漢穩如泰山,反而是孫權有些焦頭爛額,又要處理晉宗叛投的事情。

  孫權懊悔不已,正不知如何補救,忽報蜀漢使者鄧芝來訪。

  孫權心中大喜,就要馬上接見鄧芝。

  但被老謀深算的張昭攔住了,並勸阻道:

  “雖然與蜀漢重修舊好,固然是我們的當務之急,但也是雙方都需要的,但這次諸葛亮派鄧芝前來,未必就是交好,想必是諸葛亮的害怕曹丕卷土重來,前來結盟,主動權在我們手裏,不如先把鄧芝晾起來,以報上次丁厷傲慢無禮之辱。”

  孫權也不知道鄧芝的本意,自己這次讓陸遜調兵遣將,聲勢可不小,趁火打劫的心思昭然若揭,也有可能前來交涉,就依計安排鄧芝入住驛館,並沒有立即接見。

  鄧芝這次來到江東是結盟來了,連續數天,連孫權的麵都見不到。

  好在這種情況,也在鄧芝的意料之中,他早就有了對策,那就是主動出擊,上表求見孫權,在上表中開城公布,表明蜀漢的態度。

  鄧芝在表文中寫道:

  “臣這次前來,不僅僅是為了蜀漢,也是為了吳國的安危。“

  孫權搞清了鄧芝的來意,心裏有了底,決定接見他。

  但采用什麽樣的態度,卻是關係到自己在聯盟中的地位,和張昭等人商量以後,決定先給鄧芝一個下馬威,借此打壓整個蜀漢的氣焰。

  孫權聽從張昭的安排,在堂前設立油鼎,命武士立於左右,各執軍器,召鄧芝入見。

  鄧芝接到孫權召見的消息,不敢怠慢,整理衣冠而入。

  剛到孫權的宮門前,就發現戒備森嚴,有兩行武士,威風凜凜,各持鋼刀、大斧、長戟、短劍,直列至殿上。

  鄧芝明白,孫權要彰顯自己的威嚴,並無懼色,昂然而行。

  至殿前,又見鼎鑊內熱油正沸,左右武士以目視之,鄧芝微笑不懼。

  近臣引鄧芝到簾前,鄧芝長揖不拜。

  孫權令近臣卷起珠簾,訓斥道:

  “外國使臣,見孤緣何不拜?”

  那時候的使臣,能達成目的當然重要,但最在意的還是不辱使命,因為他們深知,卑躬屈膝求不來和平,鄧芝當然不會被孫權嚇住,昂然回答道:

  “上國天使,不拜小邦之主。”

  孫權大怒道:

  “我東吳疆域尚在西蜀之上,敗軍之國,豈敢以上國自稱?汝此來,難道不是掉三寸之舌,效酈生說齊乎!如果居心不良,可入油鼎。”

  鄧芝大笑道:

  “東吳疆域雖廣,但卻是魏國藩屬,我蜀漢疆域雖小,但卻是與魏國分庭抗禮,勝敗乃兵家常事,豈能以一場勝敗論英雄?當年周郎大敗曹操,現在你卻是曹丕的從屬,說東吳是小邦,難道有錯嗎?人皆言東吳多賢,誰想不但害怕魏國,還害怕我一個儒生!”

  鄧芝的話語,正中要害,孫權惱羞成怒,喝道:

  “孤何懼爾一匹夫耶?”

  鄧芝笑反問道:

  “既不懼我鄧伯苗,何愁來說汝等也?”

  孫權情知嚇不住鄧芝,就單刀直入道:

  “你這次出使,難道不是奉諸葛亮之命,想要說服我和魏國斷絕關係,和蜀漢建立友好往來嗎?”

  鄧芝遲疑片刻,決定寸步不讓,回答道:

  “我隻是蜀中一個普通的儒生,哪有說服吳王與蜀漢結盟的奢望,特為吳國陳說利害而來。而吳王設兵陳鼎,以拒一使,何其局量之不能容物耶!”

  孫權作為一個上位者,講究的是“有容乃大”,孫權最害怕別人說他氣量不夠,聽了鄧芝的反駁,有心再為難鄧芝。

  沉思一會以後,孫權想起自己已經賀齊已經進攻蘄春,想要嚴懲叛將晉宗,以儆效尤,和曹丕已經翻臉成仇,已成定局。

  曹丕自認為高孫權一等,為了維護臉麵,出兵攻打勢在必行。

  孫權非常珍惜和蜀漢和好的機會,可不敢真的嚇退鄧芝。

  想通這些關鍵,孫權索性拿出禮賢下士的風度,下令武士都退下,請鄧芝入後殿,以上賓之禮相待,給鄧芝賜坐,然後才說道:

  “我原本誠心想與蜀漢重修舊好,但恐怕漢主年幼沒有主張,國小而大勢困頓,如果曹魏乘虛進攻,不能保全自己,所以我對結盟十分猶疑了。“

  鄧芝當然知道孫權的顧慮,就開解道:

  “吳、蜀兩國,單獨而論,自不及魏國地廣人多,但兩國加起來,也擁有四州的地方,並不弱於魏國,而且大王您的麾下,有聞名於世的英傑陸遜等人,而蜀漢丞相諸葛亮,也是當代特別傑出的人才。蜀漢有重險可固守,吳有三江可阻隔,曹魏想要攻下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結合兩國的長處,天然就是唇齒之邦,進可並力奪取天下,退可鼎足而立,這是淺而已見的道理。大王現在若想繼續委身向魏,充當從屬,魏主必定要大王您入朝朝拜,最少也要求太子前往魏都為質子,若不遵從命令,就有理由出兵討伐,我國必定見有利而順流進發,如此一來,吳王認為吳國的實力,能夠同時阻擋兩個國家的攻打嗎?江南之地,便不再是大王所有了。”

  孫權沉思甚久,無可反駁,又巡視了堂下群臣,張昭、顧雍等人都點頭同意鄧芝的論斷,就斷然說道:

  “先生講的很有道理,我願意從此與魏國斷絕關係,與蜀漢連合抗擊魏國,先生肯為我介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