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成都縣令(4)
劉備即位漢中王,匆忙之中,當場對部下的封賞,也隻是幾個代表人物,其餘大小官員,有數千人之多。
劉備在詔書中是“官升一級”一句話帶過,至於具體的職務調整,還需要諸葛亮、法正等人,經過考核以後論功行賞。
諸葛亮讓劉備滯留在漢中,除了安定人心,就是讓劉在漢中備稱王,現在目的已經達到,自然不可長期逗留,很快就要回到蜀國的都城成都。
漢中郡初定,這漢中郡的守將,一直是大家非常關心的問題。
大家一致認為,論能力、地位,以及與劉備的關係,張飛是最合適的人選。
張飛上次與關羽爭奪荊州都督失敗,這次也認為,這漢中都督非自己莫屬!
諸葛亮作為軍師,劉備詔書中明確由他總理軍國重事,職位相當於丞相,在人事安排上有很大的話語權。
諸葛亮因為在決定荊州都督時偏幫了關羽,而關羽在荊州的表現,讓諸葛亮非常失望。
雖然曹操一直沒有騰出手對荊州動手,但關羽處理與江東孫權的關係方麵,,確實做的不好。
表麵上,關羽表現非常強勢,寸土必爭。實際上,真的動起手,關羽表現非常糟糕,很快就丟掉了荊南四郡。
自從這件事以後,和張飛關係本來就不好的諸葛亮,感覺到又多了一種說不出的隔閡,很不利於以後的工作。
因此,諸葛亮也在尋找機會,消除這個隔閡。
這次決定漢中守將,諸葛亮也搶先示好,舉薦張飛擔任漢中都督、漢中太守。
但劉備心中卻另有算盤,因為關羽主政荊州以後,雖然表麵上沒有什麽大問題,實際上關羽的所作所為,無不把自己當做一方諸侯。
除了劉備,誰都不房子眼裏,甚至劉備的決定,也被他多次質疑。
一直非常聽話的二弟,突然敢於和自己叫板,讓劉備感覺到了危機,覺得關羽漸漸脫離了自己的掌控。
漢中郡的大小雖然比不上荊州,但就戰略地位來說,其重要性還在荊州之上。
而且漢中郡有秦嶺和大巴山天險,典型的易守難攻,張魯才能夠脫離劉璋,割據一方。
如果按照大家的想法,用張飛為主將,劉備擔心又是一個關羽出現,心裏就對張飛鎮守漢中就有些抵觸。
如果張飛還像以前那樣有勇無謀,說不定劉備就同意諸葛亮的意見,先讓張飛鎮守,讓魏延做副將,然後再讓魏延接手。
但自從赤壁之戰以來,張飛的表現就和換了一個人似的!
不管是在荊南攻取武陵,還是在進軍西川時的義釋嚴顏,特別是瓦口關智勝張郃,是典型的智將表現,與他以前隻知道衝鋒陷陣的形象截然不同。
本來這事一件好事!但劉備懷疑張飛心機深沉,一直在扮豬吃老虎,劉備覺得自己這個三弟變得有些陌生,難以捉摸。
這要是讓他鎮守漢中,劉備也擔心張飛成為第二個張魯,因此,他早就把魏延當做了鎮守漢中的不二人選。
大部分人都附和諸葛亮推薦張飛,隻有法正獨樹一幟,語出驚人,他推薦了魏延。
而更驚人的是,劉備不假思索就同意了法正的建議,當場提拔魏延為漢中都督、漢中太守。
劉備宣布這個決定以後,在場的文臣武將,聽聞此事一片震驚,魏延自己也有點受寵若驚,一時間呆住了,劉備不為所動,從容問魏延道:
“文長,我委任你這個重任,你不打算說點什麽嗎?”
魏延很快從震驚中恢複過來,朗聲答道:
“如果曹操舉傾國之力前來,我請求為大王擋住他,如果是一偏將率十萬大軍前來,我請求為大王吞並了他。“
劉備聽了魏延的話語,感到十分滿意,群臣也為魏延的這番話,而稱讚其雄豪。
在準備回到成都之際,劉備還有一個事情是必須做的,那就是親自向漢獻帝上表,說明自己即位漢中王的合法性和必要性。
於是,劉備修表一道,差人齎赴許都。
上表的全文,是諸葛亮和法正精心準備、反複推敲以後定稿的,文采斐然,說服力極強,全文如下:
“備以具臣之才,荷上將之任,總督三軍,奉辭於外;不能掃除寇難,靖匡王室,久使陛下聖教陵遲,之內,否而未泰:惟憂反側,疢如疾首。曩者董卓,偽為亂階。自是之後,群凶縱橫,殘剝海內。賴陛下聖德威臨,人臣同應,或忠義奮討,或上天降罰,暴逆並殪,以漸冰消。惟獨曹操,久未梟除,侵擅國權,恣心極亂。臣昔與車騎將軍董承,圖謀討操,機事不密,承見陷害。臣播越失據,忠義不果,遂得使操窮凶極逆:主後戮殺,皇子鴆害。雖糾合同盟,念在奮力;懦弱不武,曆年未效。常恐殞沒,辜負國恩;寤寐永歎,夕惕若厲。今臣群僚以為:在昔虞書敦敘九族,庶明勵翼;帝王相傳,此道不廢;周監二代,並建諸姬,實賴晉、鄭夾輔之力;祖龍興,尊王子弟,大啟九國,卒斬諸呂,以安大宗。今曹操惡直醜正,實繁有徒,包藏禍心,篡盜已顯;既宗室微弱,帝族無位,斟酌古式,依假權宜:上臣為大司馬、漢中王。臣伏自三省:受國厚恩,荷任一方,陳力未效,所獲已過,不宜複忝高位,以重罪謗。群僚見逼,迫臣以義。臣退惟寇賊不梟,國難未已;宗廟傾危,社稷將墜:誠臣憂心碎首之日。若應權通變,以寧靜聖朝,雖赴水火,所不得辭。輒順眾議,拜受印璽,以崇國威。仰惟爵號,位高寵厚;俯思報效,憂深責重。驚怖惕息,如臨於穀。敢不盡力輸誠,獎勵六師,率齊群義,應天順時,以寧社稷。謹拜表以聞。
上表到了許都,幾乎已經換了一茬的朝廷官員,不敢擅自做主,在漢獻帝還沒有接到之前,先抄寫了一份,快馬送到鄴城。
曹操已經在鄴郡聞知玄德自立漢中王,正在尋思如何利用大義的名分,先壞了劉備仁義之名,再做道理。
看了劉備的表章以後,劉備反而成了占據大義的一方,曹操心中大怒道:
“織席小兒,安敢如此!吾誓滅之!”
對劉備,曹操還是非常忌憚的,這次劉備稱王,可謂恰到好處!
因為是自己異姓稱王在先,還真不好以大義責備劉備。
如果起兵討伐劉備,自己剛剛兵敗而回,再往漢中也沒有什麽勝算。
但就此讓劉備與自己分庭抗禮,曹操心中實在不甘。
暴怒之際,曹操也沒有貿然行事,而是把賈詡、司馬懿、劉曄等人叫過來,商量對策。
……
……
劉備在詔書中是“官升一級”一句話帶過,至於具體的職務調整,還需要諸葛亮、法正等人,經過考核以後論功行賞。
諸葛亮讓劉備滯留在漢中,除了安定人心,就是讓劉在漢中備稱王,現在目的已經達到,自然不可長期逗留,很快就要回到蜀國的都城成都。
漢中郡初定,這漢中郡的守將,一直是大家非常關心的問題。
大家一致認為,論能力、地位,以及與劉備的關係,張飛是最合適的人選。
張飛上次與關羽爭奪荊州都督失敗,這次也認為,這漢中都督非自己莫屬!
諸葛亮作為軍師,劉備詔書中明確由他總理軍國重事,職位相當於丞相,在人事安排上有很大的話語權。
諸葛亮因為在決定荊州都督時偏幫了關羽,而關羽在荊州的表現,讓諸葛亮非常失望。
雖然曹操一直沒有騰出手對荊州動手,但關羽處理與江東孫權的關係方麵,,確實做的不好。
表麵上,關羽表現非常強勢,寸土必爭。實際上,真的動起手,關羽表現非常糟糕,很快就丟掉了荊南四郡。
自從這件事以後,和張飛關係本來就不好的諸葛亮,感覺到又多了一種說不出的隔閡,很不利於以後的工作。
因此,諸葛亮也在尋找機會,消除這個隔閡。
這次決定漢中守將,諸葛亮也搶先示好,舉薦張飛擔任漢中都督、漢中太守。
但劉備心中卻另有算盤,因為關羽主政荊州以後,雖然表麵上沒有什麽大問題,實際上關羽的所作所為,無不把自己當做一方諸侯。
除了劉備,誰都不房子眼裏,甚至劉備的決定,也被他多次質疑。
一直非常聽話的二弟,突然敢於和自己叫板,讓劉備感覺到了危機,覺得關羽漸漸脫離了自己的掌控。
漢中郡的大小雖然比不上荊州,但就戰略地位來說,其重要性還在荊州之上。
而且漢中郡有秦嶺和大巴山天險,典型的易守難攻,張魯才能夠脫離劉璋,割據一方。
如果按照大家的想法,用張飛為主將,劉備擔心又是一個關羽出現,心裏就對張飛鎮守漢中就有些抵觸。
如果張飛還像以前那樣有勇無謀,說不定劉備就同意諸葛亮的意見,先讓張飛鎮守,讓魏延做副將,然後再讓魏延接手。
但自從赤壁之戰以來,張飛的表現就和換了一個人似的!
不管是在荊南攻取武陵,還是在進軍西川時的義釋嚴顏,特別是瓦口關智勝張郃,是典型的智將表現,與他以前隻知道衝鋒陷陣的形象截然不同。
本來這事一件好事!但劉備懷疑張飛心機深沉,一直在扮豬吃老虎,劉備覺得自己這個三弟變得有些陌生,難以捉摸。
這要是讓他鎮守漢中,劉備也擔心張飛成為第二個張魯,因此,他早就把魏延當做了鎮守漢中的不二人選。
大部分人都附和諸葛亮推薦張飛,隻有法正獨樹一幟,語出驚人,他推薦了魏延。
而更驚人的是,劉備不假思索就同意了法正的建議,當場提拔魏延為漢中都督、漢中太守。
劉備宣布這個決定以後,在場的文臣武將,聽聞此事一片震驚,魏延自己也有點受寵若驚,一時間呆住了,劉備不為所動,從容問魏延道:
“文長,我委任你這個重任,你不打算說點什麽嗎?”
魏延很快從震驚中恢複過來,朗聲答道:
“如果曹操舉傾國之力前來,我請求為大王擋住他,如果是一偏將率十萬大軍前來,我請求為大王吞並了他。“
劉備聽了魏延的話語,感到十分滿意,群臣也為魏延的這番話,而稱讚其雄豪。
在準備回到成都之際,劉備還有一個事情是必須做的,那就是親自向漢獻帝上表,說明自己即位漢中王的合法性和必要性。
於是,劉備修表一道,差人齎赴許都。
上表的全文,是諸葛亮和法正精心準備、反複推敲以後定稿的,文采斐然,說服力極強,全文如下:
“備以具臣之才,荷上將之任,總督三軍,奉辭於外;不能掃除寇難,靖匡王室,久使陛下聖教陵遲,之內,否而未泰:惟憂反側,疢如疾首。曩者董卓,偽為亂階。自是之後,群凶縱橫,殘剝海內。賴陛下聖德威臨,人臣同應,或忠義奮討,或上天降罰,暴逆並殪,以漸冰消。惟獨曹操,久未梟除,侵擅國權,恣心極亂。臣昔與車騎將軍董承,圖謀討操,機事不密,承見陷害。臣播越失據,忠義不果,遂得使操窮凶極逆:主後戮殺,皇子鴆害。雖糾合同盟,念在奮力;懦弱不武,曆年未效。常恐殞沒,辜負國恩;寤寐永歎,夕惕若厲。今臣群僚以為:在昔虞書敦敘九族,庶明勵翼;帝王相傳,此道不廢;周監二代,並建諸姬,實賴晉、鄭夾輔之力;祖龍興,尊王子弟,大啟九國,卒斬諸呂,以安大宗。今曹操惡直醜正,實繁有徒,包藏禍心,篡盜已顯;既宗室微弱,帝族無位,斟酌古式,依假權宜:上臣為大司馬、漢中王。臣伏自三省:受國厚恩,荷任一方,陳力未效,所獲已過,不宜複忝高位,以重罪謗。群僚見逼,迫臣以義。臣退惟寇賊不梟,國難未已;宗廟傾危,社稷將墜:誠臣憂心碎首之日。若應權通變,以寧靜聖朝,雖赴水火,所不得辭。輒順眾議,拜受印璽,以崇國威。仰惟爵號,位高寵厚;俯思報效,憂深責重。驚怖惕息,如臨於穀。敢不盡力輸誠,獎勵六師,率齊群義,應天順時,以寧社稷。謹拜表以聞。
上表到了許都,幾乎已經換了一茬的朝廷官員,不敢擅自做主,在漢獻帝還沒有接到之前,先抄寫了一份,快馬送到鄴城。
曹操已經在鄴郡聞知玄德自立漢中王,正在尋思如何利用大義的名分,先壞了劉備仁義之名,再做道理。
看了劉備的表章以後,劉備反而成了占據大義的一方,曹操心中大怒道:
“織席小兒,安敢如此!吾誓滅之!”
對劉備,曹操還是非常忌憚的,這次劉備稱王,可謂恰到好處!
因為是自己異姓稱王在先,還真不好以大義責備劉備。
如果起兵討伐劉備,自己剛剛兵敗而回,再往漢中也沒有什麽勝算。
但就此讓劉備與自己分庭抗禮,曹操心中實在不甘。
暴怒之際,曹操也沒有貿然行事,而是把賈詡、司馬懿、劉曄等人叫過來,商量對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