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漢中之戰(55)
法正的計策,看似是一步險棋,卻也是一個妙招。
諸葛亮經過仔細推敲,認為此計成功的希望不小,他胸襟過人,自不會因為與法正爭功而故意反對。
在斜道入口伏擊曹軍,絕對是曹操意想不到的事情。
把數十萬曹軍堵在褒斜道,兩麵夾擊。
曹操軍內無糧草,外無援兵,劉備大獲全勝,那是毫無疑義的!
活捉曹操,也是大有可能的。
想起可以一舉鼎定關中,幫助劉備一統天下的目標邁出了關鍵的一步,自己的《隆中對》馬上就要付諸實現,就連諸葛亮也怦然心動。
因此,他也沉默不語,靜靜地等待著劉備的決定。
劉備這次耗盡心力,才在漢中取得勝勢,他當然希望徹底打敗曹操,更希望希望奪取關中。
隻有地盤大了,影響大了,劉備集團才能發展壯大。
但劉備轉念一想,如果真的把曹操活捉了,又是一個燙手分的山芋。
赤壁之戰落敗以後,曹操狼狽逃跑。
劉備在華容道,本來有機會抓住曹操,但他不得不放走曹操。
因為劉備抓住曹操,隻有兩個結果:
第一個結果,是曹操的繼承人們同仇敵愾,無視父親的死活,迅速上位,掌控權力,調集軍隊,甚至和江東孫權達成某些妥協,全力出兵對付劉備。
把整個曹操集團的仇恨都拉到自己身上,這種情況就有點得不償失了!
就算孫權表麵上還是能維持表麵上孫劉聯盟,但實際上肯定是兩不相幫、坐上觀虎鬥。
以劉備現在的力量,是無法獨自麵對曹軍的瘋狂進攻的,到時候兩敗俱傷,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而且最傷不起的劉備軍,肯定是傷得最重的。
如果孫權突然翻臉,劉備就要麵對曹操和孫權兩方麵的壓力,稍微不慎,就會全盤皆輸,一夜之間,回到過去的一無所有。
這個結果,是劉備無法接受的!
所以,當初在華容道,劉備毫不猶豫地派關羽過去舞弊,借故放走了曹操。
第二個結果,是曹操的繼承人以孝義為先,與劉備達成妥協,答應讓出關中。
為了換得曹操的平安,他們甚至可以歸還更多的地盤,並且送回漢獻帝,曹操更是會毫不猶豫放棄丞相的權利,換得平安回去。
但曹操的權柄已經深入人心,已經徹底掌控了軍隊和地方政權,可不是憑著一個丞相名位支持的。
回去以後,就算他連魏王的尊號都已經放棄,但隻要他振臂一呼,卷土重來是肯定的。
那時候,劉備麵臨曹操的瘋狂反撲。
以劉備現在的軍力,守住西川和荊州之地,已經是極限了,再想要守住關中和其他新得的地盤,根本就沒有可能。
而且是地盤越大,攤子鋪的太大,敗的就越快。
就算能夠守住現在的西川和荊州,但因為劉備頭頂上多了漢獻帝這個皇帝,他這個皇叔處處受到掣肘,能否還有現在一言九鼎的話語權,那就難說的很了。
劉備曆經艱難險阻,深知漢獻帝的秉性,他習慣了宮中安逸的生活,可不是什麽中興的明主,他也不會天真的認為:“迎回漢獻帝就是光複漢室!”
劉備心緒萬千,想起了當年在許昌當皇叔的窩囊日子,每日裏擔驚受怕,隻能靠種菜來掩護自己。
這種日子,劉備現在是一天也過不下去。
如果曹操把漢獻帝送回來,劉備用腳趾頭也能想明白,自己的權利,很快就會被漢獻帝削減,最好的結果,就是回到過去那種當皇叔的日子。
但如果劉備也和曹操一樣當權臣,把漢獻帝架空,以劉備的性情,卻是難以做到。
就算劉備和曹操一樣成為權臣,但結果就有些不妙了。
因為劉備賴以生存的基礎,就是名望和大義。
如果他也和曹操一樣,那他賴以生存的基礎就會一夜之間全部丟失,他的威望不複存在,他的追隨者,還會對他不離不棄嗎?
想起這些,劉備發現自己不是害怕怕計策失敗,居然是害怕計策成功,他有點不寒而栗,很快就從心底否定了法正的建議。
看到法正自信而期待的目光,劉備不忍讓法正太過失望,就用模棱兩可的話語說道:
“孝直此計雖然精妙,但實施起來的難度太大,尤其是目前找不到合適的領兵將領,稍有不慎,就會損兵折將,甚至保不住現在的戰果,茲事體大,容我多考慮一天。”
以法正的聰明,馬上聽出劉備這是言不由衷,自己的計策,十有沒有了下文,眼中的失望一閃而逝。
諸葛亮與劉備交往時間更長,與劉備之間的配合更加默契,他早就料到劉備不會行險,就非常自然地給劉備鋪好了台階,開口說道:
“曹操撤軍的時間,不是我們能夠左右的,時間太短,就來不及派軍隊迂回到斜穀道出口;時間太長,難免走漏風聲,受到來自長安的攻擊,數千精銳人馬孤軍深入,沒有困住曹操,反而自己背腹受敵,絕難保全,此計太過弄險,主公要三思而後行!”
既然劉備說要考慮幾天,法正雖然知道希望渺茫,但還是抱著一絲僥幸心理,想要用一場勝利,來堅定劉備的信心,就開口說道:
“主公,既然一時拿不定主意,不如主動派兵出戰,拖住曹操,給施行計策贏得時間!”
劉備已經否決了法正的計策,不忍再次拒絕他的提議,剛好宜都太守孟達領兵五千前來助戰,他也想出兵試探曹操軍的真實意圖,就對法正說道:
“孝直言之有理,今日天色已晚,明日派軍出戰。”
第二天一大早,劉備擊鼓聚將,升堂理事。
眾人剛剛坐定,探子來報,曹操又有援軍到了,是曹操的三子曹彰,統兵一萬前來相助曹操。
曹彰是曹操的三子,字子文,他可不是一般的官二代,從小酷愛練武,下得了苦功,練得一身好武功。
曹彰武藝過人,曹操問諸子誌向時,自言“好為將“,因此得到曹操的讚賞。因其胡須黃色,被曹操稱為“黃須兒“。
諸葛亮經過仔細推敲,認為此計成功的希望不小,他胸襟過人,自不會因為與法正爭功而故意反對。
在斜道入口伏擊曹軍,絕對是曹操意想不到的事情。
把數十萬曹軍堵在褒斜道,兩麵夾擊。
曹操軍內無糧草,外無援兵,劉備大獲全勝,那是毫無疑義的!
活捉曹操,也是大有可能的。
想起可以一舉鼎定關中,幫助劉備一統天下的目標邁出了關鍵的一步,自己的《隆中對》馬上就要付諸實現,就連諸葛亮也怦然心動。
因此,他也沉默不語,靜靜地等待著劉備的決定。
劉備這次耗盡心力,才在漢中取得勝勢,他當然希望徹底打敗曹操,更希望希望奪取關中。
隻有地盤大了,影響大了,劉備集團才能發展壯大。
但劉備轉念一想,如果真的把曹操活捉了,又是一個燙手分的山芋。
赤壁之戰落敗以後,曹操狼狽逃跑。
劉備在華容道,本來有機會抓住曹操,但他不得不放走曹操。
因為劉備抓住曹操,隻有兩個結果:
第一個結果,是曹操的繼承人們同仇敵愾,無視父親的死活,迅速上位,掌控權力,調集軍隊,甚至和江東孫權達成某些妥協,全力出兵對付劉備。
把整個曹操集團的仇恨都拉到自己身上,這種情況就有點得不償失了!
就算孫權表麵上還是能維持表麵上孫劉聯盟,但實際上肯定是兩不相幫、坐上觀虎鬥。
以劉備現在的力量,是無法獨自麵對曹軍的瘋狂進攻的,到時候兩敗俱傷,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而且最傷不起的劉備軍,肯定是傷得最重的。
如果孫權突然翻臉,劉備就要麵對曹操和孫權兩方麵的壓力,稍微不慎,就會全盤皆輸,一夜之間,回到過去的一無所有。
這個結果,是劉備無法接受的!
所以,當初在華容道,劉備毫不猶豫地派關羽過去舞弊,借故放走了曹操。
第二個結果,是曹操的繼承人以孝義為先,與劉備達成妥協,答應讓出關中。
為了換得曹操的平安,他們甚至可以歸還更多的地盤,並且送回漢獻帝,曹操更是會毫不猶豫放棄丞相的權利,換得平安回去。
但曹操的權柄已經深入人心,已經徹底掌控了軍隊和地方政權,可不是憑著一個丞相名位支持的。
回去以後,就算他連魏王的尊號都已經放棄,但隻要他振臂一呼,卷土重來是肯定的。
那時候,劉備麵臨曹操的瘋狂反撲。
以劉備現在的軍力,守住西川和荊州之地,已經是極限了,再想要守住關中和其他新得的地盤,根本就沒有可能。
而且是地盤越大,攤子鋪的太大,敗的就越快。
就算能夠守住現在的西川和荊州,但因為劉備頭頂上多了漢獻帝這個皇帝,他這個皇叔處處受到掣肘,能否還有現在一言九鼎的話語權,那就難說的很了。
劉備曆經艱難險阻,深知漢獻帝的秉性,他習慣了宮中安逸的生活,可不是什麽中興的明主,他也不會天真的認為:“迎回漢獻帝就是光複漢室!”
劉備心緒萬千,想起了當年在許昌當皇叔的窩囊日子,每日裏擔驚受怕,隻能靠種菜來掩護自己。
這種日子,劉備現在是一天也過不下去。
如果曹操把漢獻帝送回來,劉備用腳趾頭也能想明白,自己的權利,很快就會被漢獻帝削減,最好的結果,就是回到過去那種當皇叔的日子。
但如果劉備也和曹操一樣當權臣,把漢獻帝架空,以劉備的性情,卻是難以做到。
就算劉備和曹操一樣成為權臣,但結果就有些不妙了。
因為劉備賴以生存的基礎,就是名望和大義。
如果他也和曹操一樣,那他賴以生存的基礎就會一夜之間全部丟失,他的威望不複存在,他的追隨者,還會對他不離不棄嗎?
想起這些,劉備發現自己不是害怕怕計策失敗,居然是害怕計策成功,他有點不寒而栗,很快就從心底否定了法正的建議。
看到法正自信而期待的目光,劉備不忍讓法正太過失望,就用模棱兩可的話語說道:
“孝直此計雖然精妙,但實施起來的難度太大,尤其是目前找不到合適的領兵將領,稍有不慎,就會損兵折將,甚至保不住現在的戰果,茲事體大,容我多考慮一天。”
以法正的聰明,馬上聽出劉備這是言不由衷,自己的計策,十有沒有了下文,眼中的失望一閃而逝。
諸葛亮與劉備交往時間更長,與劉備之間的配合更加默契,他早就料到劉備不會行險,就非常自然地給劉備鋪好了台階,開口說道:
“曹操撤軍的時間,不是我們能夠左右的,時間太短,就來不及派軍隊迂回到斜穀道出口;時間太長,難免走漏風聲,受到來自長安的攻擊,數千精銳人馬孤軍深入,沒有困住曹操,反而自己背腹受敵,絕難保全,此計太過弄險,主公要三思而後行!”
既然劉備說要考慮幾天,法正雖然知道希望渺茫,但還是抱著一絲僥幸心理,想要用一場勝利,來堅定劉備的信心,就開口說道:
“主公,既然一時拿不定主意,不如主動派兵出戰,拖住曹操,給施行計策贏得時間!”
劉備已經否決了法正的計策,不忍再次拒絕他的提議,剛好宜都太守孟達領兵五千前來助戰,他也想出兵試探曹操軍的真實意圖,就對法正說道:
“孝直言之有理,今日天色已晚,明日派軍出戰。”
第二天一大早,劉備擊鼓聚將,升堂理事。
眾人剛剛坐定,探子來報,曹操又有援軍到了,是曹操的三子曹彰,統兵一萬前來相助曹操。
曹彰是曹操的三子,字子文,他可不是一般的官二代,從小酷愛練武,下得了苦功,練得一身好武功。
曹彰武藝過人,曹操問諸子誌向時,自言“好為將“,因此得到曹操的讚賞。因其胡須黃色,被曹操稱為“黃須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