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馳援鳳陽
  翌日清晨,孫可望急命大軍啟程繼續趕路。馬維興清點了下人數發現少了兩個人,但看到永曆帝的家眷和他手下的重要大臣全都在於是也就不打算追究此事了,但從這以後對永曆帝一行人的看管更加嚴格了。

  耿仲明的人馬自打進入廣西後攻勢非常迅猛,劉文秀的軍隊被打得節節敗退,清軍幾乎占領了廣西北部的大部分地區。

  為了避免同清軍在途中遭遇,孫可望帶領這兩萬多人的隊伍途徑憑祥州,鎮安府,泗城州,最後終於進入貴州境內,並在安順州駐紮下來。

  “皇上,這裏就是您今後的皇宮了。”孫可望指著安順府衙對永曆帝說道。

  永曆帝看著這座破敗不堪的府衙歎道:“愛卿想得真是周到,知道朕喜歡清淨的地方,也罷,以後這裏就是朕的行宮了,朕很滿意。”

  “皇上您有所不知,臣為您選的這個地方也是煞費苦心啊,您可知道這安順府地處黔中腹地,是貴州曆史上開發最早的區域,戰略地位重要,被稱為黔之腹,滇之喉,蜀粵之唇齒,商業之盛,甲於全省。我們把朝廷建在這裏,真正能夠做到進可攻,退可守,而且這裏物產商業都很發達,皇上也不用再擔心沒有錢糧支持將士們在前線打仗的問題了您說是吧?”孫可望皮笑肉不笑地說道。

  “那秦王殿下什麽時候命人來給這裏修繕一下,我們也好盡早入住啊?”永曆無精打采的問道。

  “這個事情嘛,臣安頓好陛下後還要領兵去江西打仗實在是沒有時間幫陛下修繕這裏了,請陛下恕罪,哦對了,來人那,叫馬維興過來。”

  “是,秦王殿下。”一名士兵答道。

  不一會兒馬維興來到二人麵前跪拜道:“臣,馬維興拜見秦王,拜見皇上!”

  孫可望指著馬維興對永曆說:“陛下,不如就叫他留下來幫陛下收拾行宮,並負責保護皇上的安全吧。”

  “秦王,您不帶卑職去江西打韃子去了嗎?”馬維興錯愕地問道。

  “本王人手已經已經夠了,你不用去了,陛下也需要人保護嘛,本王現命你率軍五千留守安順府保護皇上的安全,聽候陛下的差遣。”說罷他走到馬維興身邊,拍拍他的肩膀又小聲說道:“你知道該怎麽做的。”

  馬維興心裏知道孫可望留下他哪是讓他保護永曆帝,分明就是讓他看管永曆帝這幫君臣的,不讓他們逃跑或者與外界聯係,於是他也不再多問,領命留守便是。

  此時在暗中觀察中的熊緯把這段時間永曆帝一行西遷路上所發生的事情以及最終落腳地安順府內的事情都一一記錄下來,寫在一張紙條上。

  他來到安順府後也隨永曆帝和平陽公主一起住進了安順府衙,為了能留得有用之身把

  這裏的消息報告給朱聿鍵,他行事非常低調,對任何事情都不發表看法,為人謙恭禮讓,從而讓所有人都沒有把他當回事情隻道是平陽公主那個老實巴交的駙馬。

  就這樣過了一個月後,馬維興的人馬對他們看管的也沒有開始那麽嚴了,永曆帝他們沒事還可以出府去街市上散散步溜溜彎。

  這天,熊緯終於等到了好機會,他趁平陽公主與皇太後和幾個永曆嬪妃出門逛街的機會,把紙條綁在一隻他飼養的鴿子上麵趁四下無人的機會偷偷跑到後花園把鴿子放了出去。

  朱聿鍵帶領新軍來到杭州後,聯合陳邦彥的人馬一鼓作氣攻克了張存仁駐守的嘉興和勒克德渾駐守的蘇州,張存仁城破後自殺殉清,勒克德渾則兵敗被擒並當眾斬首,其心腹大將多布泰和托也全都戰死了。就這樣,從廣州通往南京的道路上已沒有任何清軍勢力阻攔,

  身在杭州的鄭成功在得知南京真的光複的消息後,捶胸頓足,悔恨不矣,他極力請求朱聿鍵讓他打頭陣攻打嘉興和蘇州,但被朱聿鍵拒絕了。

  朱聿鍵覺得鄭成功的能力在於海戰,陸戰確實不是他的長處,現在既然有這麽多將領可用,也就不必透支他鄭成功一個人,於是就決定派他回福建建設海軍,也許能把收複台灣的時間也提早呢。

  這時候,時間已進入到1648年元月,朱聿鍵的大軍進入到了應天府這個大明朝的開國首都,並與施琅會和於應天府城的皇宮內。

  “皇上,臣終於等到你了,請受臣拜!”見到朱聿鍵的施琅激動萬分仍然對著朱聿鍵行君臣之禮。

  朱聿鍵連忙把施琅扶起來道:“快別這樣,施愛卿還不知道我早已退位歸番的事情嗎?隆武年號早已不在了,我現在隻是王爺,當今皇上是永曆帝啊。”

  “不,皇上,沒有皇上就沒有我施琅的功名,在我心中隻有一個皇帝,那就是您隆武皇帝。”施琅堅持道。

  聽到此處朱聿鍵不禁暗中切喜:施琅其實是一個沒有多少心機的耿直漢子,誰對他好,讓他放手去施展自己的才能他就會對誰忠誠,隻可惜曆史上的黃道周和鄭成功都太迂腐不會識人,生生的讓如此優秀的帥才投靠了滿清韃子。

  竊喜歸竊喜但現在還不能過早的暴露自己的真實意圖,那個逃跑皇帝朱由榔還是要給麵子的,於是他平複了下心情道:“施琅你休得胡言,我們現在都是永曆皇帝的臣子了,日後人前說話一定要注意分寸,你隻需好好表現多立戰功就行了,本王像你保證,隻要有本王在的一天絕不會虧待與你。”

  “那陛下,哦不唐王殿下,有您這句話我施琅不管是誰坐天下都是跟定您了。”

  這時,戚振宗也跟著接話道:“

  是啊,施將軍,咱們跟著唐王準沒錯,我戚振宗本想隱姓埋名遠渡海外聊此殘生,可自打遇到唐王後,我就覺得我們戚家乃至大明重振有望了,就拿一件最簡單的事來說,我們火槍營本來是用背在背後的兩節矛拚成一支長矛來進行近身肉搏的,但這樣在戰場上對付韃子騎兵的時候,總是顯得速度稍慢了些,很多情況士兵們都還沒有來得及拚好長矛就被韃子騎兵給砍殺了。

  唐王殿下看過後就針對我們這一問題,提出了更好的解決辦法,那就是製作一把短刀掛在火銃頭的部位,不用的時候就拿下來別在身上,一旦進入近身肉搏時直接就從身上取出短刀安插在槍頭,唐王給這種短刀取名叫刺刀,這樣的話士兵們在上刺刀的時候就比拚接長矛的時間就快得多,反應就更敏捷迅速,可以大大減小我軍的傷亡和提高勝算。”

  戴倉見狀也插話道:“戚將軍,你這就有所不知,你們火銃營裝備的那可是最先進的魯密銃啊,這種銃傳自土耳其,並由趙士楨趙大人研究改良後實現了國產化,此銃約重七八斤,有的六斤,約長六七尺,發射的機關在床裏。捏一下就掉,火燃複起,床尾可安插鋼刀,若敵人逼近,即可作長刀用。放時,前捉托手,後掖床尾,發機隻捏,沒瞄準時手不能動,準星和眼睛對準處稍遠,初發煙起,不致熏目驚心。它比倭人的鳥槍還好使。用藥四錢,鉛彈三錢,也不是很貴,唐王他是比你見多識廣才會建議你在銃上安插短刀。”

  戚振宗摸著腦袋不好意思地說道:“慚愧慚愧,我們戚家自打我爹那開始就轉做了錦衣衛已經不再領兵打仗,鮮少接觸軍事了,到我這裏也自然沒有遺傳到多少祖父的軍事才華,不過祖父生前所著的軍事著作《紀效新書》和《練兵紀實》這兩本書我都保留著,並一直在研習其中精髓,請唐王放心,我戚振宗一定要再次創造我祖父開創的軍事奇跡,甚至超越他。”

  幾人正說到興頭上,忽然跑進來一名傳令兵道:“稟報唐王,剛杭州那邊給陛下送來了一封信,請唐王殿下過目。”

  “快拿來我看!”朱聿鍵連忙搶過一張已經皺皺巴巴的紙條打開一看,原來是熊緯從安順府送來的消息,從而得知永曆帝被困貴州的事情。

  天,自己無心的一次穿越竟導致南明的這段曆史裏的很多事件都提早發生了,而且已經開始改變了曆史的軌跡,朱聿鍵不禁感慨了一番。

  但身為京師最高統帥的他還是要做出正確的決定的,不如再召集眾臣討論一番吧。另朱聿鍵沒有想到的是王嘉繼此時也來到了京師,他來的目的不言而喻,自然是來找施琅搬救兵去解鳳陽之圍的。

  話說於驕也是個頂天

  立地的漢子,合肥的清兵多次前來攻打鳳陽都被於驕帶兵擊退,他固守城池的本事還是可以的,小小的鳳陽硬是被他守了三個多月,合肥總兵阮大器見多次攻打無效就想到了駐紮湖北的尚可喜部,於是就派人去找尚可喜求援。

  尚可喜到達湖北後一直按兵不動就是在等待最佳時機尋找正確的出兵方向,因為他對攻打江西並沒有十足的把握,而且他判斷的也是正確的,因為江西的堵胤熙統帥著三省中最強大的兵力,正等著尚可喜來送死。

  得知鳳陽那邊有戰事後,尚可喜沒有多做猶豫果斷答應阮大器前去協助。有了尚可喜助陣後,於驕那點兵力終於再難以支撐,接連被清軍攻破了兩道城防要塞,眼看城破在即,他隻好叫王嘉繼突圍出去到京師求援。

  王嘉繼來到京師已經快一個星期,可還是沒有得到施琅的肯定答複,原因也很簡單,施琅擔心應天府如此重地倘若貿然出兵去救鳳陽,清軍如果再派大軍來攻京師,那是得不償失的事情,但又不忍拒絕王嘉繼,正在施琅兩難的時候,朱聿鍵率軍來到施琅也就無需再猶豫了,他把情況向朱聿鍵稟明後請求準許自己帶兵去解中都之圍後再做打算,朱聿鍵沒有拒絕的理由,但他打算自己親自去一趟鳳陽,原因也很簡單,因為他從王嘉繼口中得知,崇禎三太子朱慈煥尚在安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