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賜宴武英殿
  現在,李氏家族已經被打爆,遼西軍閥還未因大修關寧錦防線而形成。

  遼東士族也是或亡或降於後金,或是已經失去了土地,搬遷到異地,變成了紙老虎,正是熊廷弼可以大施拳腳的時候。

  而新軍製中禁養私兵、禁家眷隨軍等規定,又在最大程度上杜絕了軍閥的產生。

  所以,朱由校對放祖大壽回遼東,孔有德回東江,也就沒有太大的擔心了。

  張裕兒忙著給皇爺穿袍係帶,最後還退了兩步,仔細打量一下,看似滿意地露出了笑容。

  朱由校也回以和熙的微笑,隨口問道:“小白這兩天怎麽老是睡覺,好象跟以前不大一樣呢!”

  張裕兒也覺得奇怪,看了一眼趴在小窩裏懶洋洋的白娘娘,可又說不出有啥問題。

  “算了。”朱由校擺了擺手,說道:“大概是天暖和了犯懶吧!”說完,他走過去想仔細看看小白。

  見他走近,小白立刻警惕起來,小腿兒直立,異瞳瞪著朱由校,一副隨時準備逃離魔掌的樣子。

  朱由校看小白那異瞳精光閃閃的模樣,也知道沒事兒,可對它這副防範的模樣卻甚是不爽。

  張裕兒趕忙過去,抱起白娘娘,對著皇爺笑道:“白娘娘沒事兒,皇爺可以放心去武英殿啦!”

  朱由校翻了翻眼睛,轉身出了大殿。

  武英殿偏殿內,眾將已經集於一堂,正圍著殿內的大沙盤在談論、爭辯。

  沙盤已經擴大了很多,將九邊重鎮,以及塞外草原諸部,都盡可能詳細地標注出來。

  而且,內官已經告訴了他們,聖上允準,可以喧嘩,可以翻看殿內資料情報,不用太拘禮數。

  也隻有看到這麽直觀的大沙盤,諸將才更清楚大明的邊患有多嚴重。

  別說蒙古諸部很消停,那是用金錢物資,也就是通市撫賞買來的暫時和平,年景不好時,照樣有部落來搶掠。

  而從萬曆末年開始,朝廷對宣府邊外的蒙古諸部每年都發放撫賞銀,剛開始隻有數千兩。

  等到建奴叛明開戰,蒙古諸部成了雙方爭取的對象。蒙古諸部向明朝討要的撫賞銀猛增,現在已達到十餘萬兩。

  這些資料就在沙盤旁邊的書架上,還有各邊鎮每年所需的糧餉,以及朝廷運送這些糧餉的耗費。

  對真正的軍人來說,這是什麽,是恥辱!

  吃著國家從各地調來的糧食,拿著朝廷發放的軍餉,卻不能禦侮於外,還要花錢買平安。朝廷的臉麵何在?國家養兵的意義何在?

  而除了訓練士卒,這第一批武學的軍官按照兵部的安排,也是朱由校的要求,也經常在一起討論學習,彼此都已熟習。

  所以,看著沙盤上敵我形勢的標記,讀了這些內部資料,辯論乃至爭吵,也就不可避免。

  “根結就在建奴,若非遼東糜爛,西虜豈敢得寸進尺?”

  “若是邊鎮兵強馬壯,西虜又豈敢造次?”

  “胡扯!若不是怕西虜倒向建奴,怎能答應其過分要求?”

  “唉,我等身為軍人,不能剿滅叛亂,不能光複失地,真真是慚愧至極。”

  “吃糧拿餉時心安理得,為國而戰時卻屢遭敗績,這臉哪,真是丟盡了。”

  張盤抬起頭,和遼東鎮遊擊曹文詔打了個對眼。

  這兩人的言論竟是出奇的一致,不禁相視苦笑,生出英雄相惜之意。

  “待東江鎮招兵訓練完畢,從海上打擊建奴,必使其顧此失彼,疲於奔命。”孔有德在沙盤上指點著,“看,如此廣闊的海岸線,哪裏是建奴能防得過來的?”

  毛承祿深以為然,手指從皮島而出,沿鴨綠江北上,喜道:“若溯江而上,抄襲建奴後方,也能令其防不勝防。”

  張盤微笑頜首,目光卻投在遼南,旅順、金州、南關……那是他早就有的戰略設想。

  “兵部尚書孫大人駕到。”殿外傳來內官的聲音,殿內眾將趕忙收聲整衣,躬身迎接。

  孫承宗邁步走入大殿,年歲雖長,卻是精神矍鑠。

  “末將拜見孫大人。”眾將躬身施禮,拜見上官。

  “免禮。”孫承宗笑著抬手,目光一掃,看似滿意地點了點頭。

  在居中的座位上坐下,孫承宗伸手示意眾將落座,捋著濃密的大胡子微笑頜首。

  待眾將坐好,孫承宗才輕咳一聲,開口說道:“這沙盤上的形勢,還有文件資料,想必都看過了吧?”

  聽到眾將回應,孫承宗的臉色鄭重起來,緩緩說道:“想必諸位以前並無太多嚴重緊迫之感,但了解之後,方知國事艱危,朝廷之難。”

  “天子聖明,文武並重,又苦心籌謀,務使軍隊甲堅兵利,糧餉無缺。諸位乃軍中精英,陛下期盼殷殷,望汝等振兵中頹勢,而將士用其命,軍民安其生……”

  “汝等各歸本鎮後,當依新法嚴練士兵。數月之後,各鎮當有數千精銳;一年之後,則皆是敢戰勇士……”

  “與東虜作戰,甲堅兵利是其一,最重要者還是有膽;有膽則敢戰,無膽則堅甲利兵亦成擺設……”

  “十餘年奴氛孔熾,遼東盡失,聖上憂心,兵民惶懼。然此危難之時,正是汝等練習戎行,慷慨出師,建功立業之機。”

  孫承宗站了起來,目光咄咄地掃視眾將,拱了拱手,“諸位可矢嶽飛、韓世忠之誌,建剿戰、掃蕩之功,搏個封妻蔭子、青史留名乎?”

  “末將當精忠報國。”

  “末將必力捍危疆,效死沙場。”

  “末將不惜此命,以馬革裹屍為榮。”

  …………

  眾將起立躬身,都慷慨激昂,言語雖無華麗詞藻,卻也盡顯武人之氣。

  孫承宗浮起笑意,連連頜首,說道:“諸位不畏生死,慷慨出師,聖上又豈吝公侯之賞?”

  說著,他招呼眾將圍攏在沙盤旁,指點形勢,討論戰守合擊。

  朱由校來到武英殿,便直接在正殿升座,宣眾將覲見。

  “眾卿免禮平身!”施禮拜見之後,朱由校含笑頜首,伸手示意眾將就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