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製造的瓶頸,將領安置
  現在,兵器火藥局暫時設四個分廠,分別製造火槍、火炮、炸雷、火藥。

  而火槍則是朱由校所重點要求的,現在一個月的產量終於突破三千,但還不能滿足新軍的換裝要求。

  其實,對於這個產量,朱由校是疑惑的。按他的想法,五千多工匠,一人一個月至少能造一杆火槍吧?

  為此,徐光啟等人隻好上題本奏疏,給急性子的少年皇帝科普一下火銃的製造過程,詳細解釋一下生產製造的瓶頸所在。

  製造火銃的流程在當時大概是四五步左右,其中最耗時的是修整,也就是鑽出銃鏜,挫出準心。

  受當時的工藝限製,用木頭做框架,石盤做慣性輪,係上皮條用人力拉動的土鑽床效率並不高。

  朱由校看過題本,又去工廠實地考察了一番,得出了自己的分析和判斷。

  土鑽床效率不高的根結在於工具的質量,當時好的鑽頭與挫刀都是用一種叫墮子鋼的材料製成,可它不夠堅硬呀!

  所以,製造火銃有差不多一半的時間都是在鑽銃膛、刮銃膛,有時竟長達一個月。

  《紀效新書》上便記載:“(鳥銃)原孔甚小,用鋼鑽鑽之,一日鑽寸許,至底為止,一月鑽光為上。”

  知道了問題所在,朱由校也就有了解決的辦法。什麽平爐、轉爐他暫時是弄不出來,可石墨粘土坩堝煉鋼,他還是知道的。

  當然,這種煉鋼法不太可能有大的產量,但作為工具鋼材料,還是能滿足要求,進而提高火銃產量的。

  盡管朱由校不是很確切知道曆史上坩堝煉鋼法出現的時間,但他向鬼佬們旁敲側擊地打聽過,現在應該還沒有生產出液態鋼的方法。

  那——這就得保密,不能讓老外知道了。

  於是,朱由校把內府兵器局給利用起來,建了個防衛嚴密的皇家一號廠,招了工匠,讓徐光啟等人開始搗鼓坩堝煉鋼。

  等坩堝煉鋼實驗成功,朱由校需要的可不僅僅是鑽頭、銼刀,還有各種模具,以及彈性強的簧片,從而解決燧發槍製造的最大難題。

  “殺,殺,殺!”震動全場的喊殺聲,把朱由校的思緒又拉了回來。

  朱由校放下望遠鏡,微笑頜首,表示讚賞。

  四衛營、勇士營練成這樣,很是不錯。至少,衛護皇宮是沒有問題。京營嘛,也可以下重手整頓了。

  “操練得極好,朕有賞。”朱由校開口說道:“士兵每人賞銀三兩,軍官賞銀五兩。”

  雖然很肉痛,但這筆賞錢不能少。還有平定徐鴻儒造反的官兵,也會有賞。朱由校背地裏算過,差點失眠。

  皇上賞賜的口諭被侍衛們逐漸放大,傳到了校場上官兵們的耳中。

  “萬歲,萬歲,萬萬歲!”官兵們單膝跪地,以山呼海嘯般的聲音叩謝皇恩。

  孔有德單膝跪地,還不忘衝著旁邊的張盤擠眉弄眼,說是眉飛色舞也不過分。

  演練完畢,皇帝武英殿賜宴召見,也算是為他們餞行。因為,他們將返回原部隊,重新開始征戰之旅了。

  嘿嘿,做夢也想不到的待遇啊!要不是眾目睽睽的場合,他能樂得在地上打滾。

  其實,跟他同樣興奮激動的大有人在,連張盤也是如此。隻不過稟性使然,比較矜持,能繃得住。

  但見遠處的黃羅傘移動,皇帝已經啟駕,轉回皇宮了。

  ………………

  對於這些將領的安置,朱由校曾有過一段時間的糾結。比如祖大壽,比如孔有德。

  把這幾個曆史上有劣跡的家夥換個地方,象祖大壽和孔有德調換,遼東換東江;或者調到別的軍鎮為將,會不會好一些?

  最後,朱由校還是決定不這麽做。

  道理很簡單,連李自成、張獻忠等人,他都可以置之不理。相信自己能改變環境,扭轉曆史發展的軌跡,何況祖大壽他們呢!

  朕對得起你們,也會讓國家對得起每一個為之付出的人。

  如果說最後的東江鎮分崩離析,叛將頻出,總的根源卻在於毛文龍,在於毛文龍的被殺。

  但現在還會是曆史上那樣嗎,不,已經改變了呀!

  東江鎮雖然還是僻處海外,但絕不再是獨立王國,所有的情況都將為朝廷所獲悉。

  毛文龍還能跋扈嗎?還能因為謊報軍情而遭文官攻訐,因為糧餉問題而與朝廷離心離德嗎?

  朕,不是昏君!

  朕,不會讓大明沉淪!

  朕,不會讓為國征戰的軍人流血又流淚!

  朕,不會讓治下的子民在血火深淵中哭號掙紮!

  當朱由校繞室冥思,最終從胸中迸發出這錚錚誓言時,便已經下了最後的決心。

  回到乾清宮,便是洗漱更衣,準備去武英殿賜宴眾將。

  有些話,還是要交代的;有些事,也是要提醒的。

  這些奔赴各軍鎮的將領和部隊,可是火種,將要在大明軍隊中形成燎原之火的。

  當然,一些預防工作也已經布置完成。

  不是要針對誰,也不是要留什麽人質,而是大明軍隊中的新規,眷屬不可隨軍,其中還有嚴禁養私兵等規定。

  象祖氏家族,已經從寧遠城搬遷,在津南予以安置。這樣的話,朱由校就不怎麽擔心祖大壽再變成大長腿。

  而有熊廷弼這個將門世家粉碎機,再加上自己的全力支持,朱由校也就不太擔心再出現曆史上遼西軍閥那樣的敗類。

  沒錯,熊廷弼的第一次被逼離任,很大原因是他的興利除弊觸動了遼東原有的腐敗軍官體係,包括李成梁家族在內的遼東各軍頭的利益。

  熊廷弼所言的“遼人不可用”,也是指遼東軍頭和士族,這幫家夥打仗時以保全實力為第一,屢屢坑害入遼作戰的客軍。

  也就是說,對於普通遼人,熊廷弼還是信任和倚重的。

  而努爾哈赤異軍突起,統一女真各部,也正是因為李成梁的放縱。

  準確地說,是李成梁在養賊自重,想讓李氏家族成為永鎮遼東的軍頭。

  隻不過,李成梁玩脫了。以他的兒子親屬,以及部將所形成的遼東軍頭,在他死後,完全控製不住努爾哈赤的迅猛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