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獎廉,自查自糾
  名義嘛,朱由校稱之為“獎廉”。也就是說,隻要你廉潔不貪,就能得到這兩倍的俸祿。

  明朝官員的俸祿低,一直是史書上相當確定的事情。然後,就有明代官員很窮,貪汙有情可原,窮是“當貪官的理由”等論調。

  其實,相對於唐宋,明朝官員的俸祿是偏低一些,但也沒到了吃不飽穿不暖的可憐程度。

  以七品官員為例,每月七石大米,合一千多斤,足夠養活五口之家,且還有不少剩餘。

  但為什麽明朝官員都哭天嚎地,嚷嚷著窮啊,吃不上肉啊!而且,光靠俸祿也確實是生活得挺拮據呢?

  原因並不是那麽簡單,就象你以為的並不一定是你以為的。

  首先,官員和平頭百姓肯定是不一樣的,主要體現在家口多。除了父母、妻子、兒女外,還要加上家仆、婢女等人,超過十來口子很正常吧?

  當了官,總不能隻有一個老婆吧,納幾個小妾也沒毛病吧?連海瑞都有兩個呢,甭說別的官員了。

  納一個小妾得花個百八十兩銀子吧,還得多蓋幾間房吧,以後還得再添幾口人吧?

  其次則是朝廷的原因,俸祿要是足額還好。可中後期開始發越來越不值錢的寶鈔,有時候還拿什麽蘇木、胡椒、絹布之類的抵工資,弄得怨聲載道。

  朱由校則革除了其中的積弊,俸祿折銀發放,上漲工資一倍。

  如果你還吵吵俸祿低、不夠花,那就別幹了。你想花天酒地地高標準生活,你想三妻四妾,朝廷又憑什麽為你的奢侈買單?

  何況,朝廷免除你們的徭役、賦稅等等,難道不是優待和恩惠嗎?

  “獎廉”的聖諭還在廷議,朱由校又下了聖旨給內閣。這回不是加薪獎勵了,而是要官員們自查自糾。

  自查自糾的範圍主要便是官員所有的田地,若有侵占、強占、投獻、詭寄等違法之事,三月之內清退完畢,朝廷不予追究,也不記入考成。

  這道聖旨還沒廷議完,又一道聖旨又到了內閣,要求地方官府在年內把黃冊和魚鱗冊重新清查編訂,上報戶部。

  黃冊是什麽,就是戶籍,相當於人口普查;魚鱗冊呢,就是標定耕地的形狀、界限和歸屬的地圖,相當於後世的土地所有權證。

  洪武十四年,朱八八下令開始了全國第一次人口普查,並製定成黃冊,以方便統計人口,以使攤派賦稅和徭役有依據。

  編訂黃冊之後,朱太祖又下令丈量全國土地,編訂成魚鱗冊。

  有鑒於曆代的教訓,為了防止土地兼並和隱匿再次出現。朱元璋要求人口和土地的普查要十年進行一次,以便政府時時掌握最準確的數據,

  但事實上,這套政策並沒有得到貫徹實施。到了明朝中後期,十年一查已經流於形式,黃冊、魚鱗冊也成了欺上瞞下的狗屁東西。

  地方官吏為賦役征派,常另編一冊作賦役征派的依據。因是私編,不報戶部,故名白冊,亦稱“實征黃冊”、“賦役白冊”。

  朱由校當然知道黃冊、魚鱗冊已經不能作為賦役征派的依據,但就是要地方官府重新清查,並將其作為考成的指標之一。

  你繼續塗改捏造,繼續與士紳串通舞弊。這都是罪名,早晚抓到你。到時候,抄家流放不含糊,開發“東番”正需要人手呢!

  聖旨接著下,這次則是針對各衛所軍官的。

  與文官一樣的對待,隻要在限期內把侵吞的軍田交出來,並如數上報手下士兵數量,便既往不咎。否則,嚴懲不貸。

  顯然,這道聖旨表明,對於衛所軍官侵吞軍田、奴役軍戶,以及吃空餉等行為,皇帝知道得很清楚。

  正因為這些行為有情可原,且已經極為普遍,皇帝才再給你們一個機會,所謂“坦白從寬,抗拒從嚴”。

  要是聽話照辦,咱們當啥事兒也沒有,從頭開始。否則,你自己掂量著,這個嚴懲到底嚴到什麽程度吧!

  其實,這還隻是送到內閣的旨意。

  而別人不知道的密旨,已經送到了陝西巡撫左光鬥、河南巡撫方震孺、新任山西巡撫楊漣手中,很簡單,要這三位不怕死的大強種將“清屯充餉”進行到底。

  明末的主要社會矛盾就是土地。大量兼並和侵占造成失地農民輾轉流亡,軍戶也大量逃亡,命運同樣悲慘。

  這些流民和逃亡的軍戶,形成了一個巨大的不穩定因素。現在還能維持,可等到總爆發時,就很難收拾了。

  所以,朱由校緊抓住這個重點不放,從各個方麵齊抓嚴管,把土地一點點地摳回來。

  當然,對於侵占土地最多的宗室藩王,朱由校也下了狠手。

  ……………

  河南洛陽,福王府。

  肥胖的福王朱常洵坐在椅中,眼珠轉來轉去,顯是急速思考,又有些難以權衡的模樣。

  東廠提督魏老公好整似暇地喝著茶水,不時抬頭打量這富麗堂皇的宮殿。

  福王朱常洵是萬貴妃所生,一出生就受到父母的萬般疼愛。

  但是,由於大臣擔心萬曆皇帝會廢長立幼。所以,朱常洵自小就受到群臣的極度反感。

  其實,在立太子這事兒上,朱常洵也挺無辜的,誰讓自己處在那麽尷尬的位置上呢!

  朱常洵到洛陽就藩後,應該還算是比較老實的,並未在洛陽幹什麽大壞事。

  至於史書上說他聲色犬馬、貪杯好飲,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明朝藩王,自永樂大帝之後,就隻能把自己當豬養。否則,皇帝還不放心呢!

  禁止二王相見、禁止宗室與勳貴聯姻、禁止宗室出仕、禁止宗室來京朝覲奏事、禁止藩王私自出城……

  這些禁錮加在身上,那些藩王宗室除了憋在府中吃吃喝喝,多納幾個美女,還能幹啥?

  “陛下真的允許本王隨便出城?”朱常洵決定先從這個問題上開始試探,盡管他並不同意皇帝侄子提出的建議。

  魏大爺點頭,笑著說道:“以王爺之尊,連出城的自由都沒有,那成什麽話?皇爺說了,隻要王爺願意,在官府上做個報備,哪兒都可以去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