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南洋大戰略
  對於資本市場的設立,皇帝一直處於猶豫之中。

   盡管發行了債券,希望能聚小溪為大河,集中民間資金幹大事。但債券的交易,還隻限於個人的私自買賣,並沒有真正的債券市場。

   當然,債券作為銀行最穩健的投資渠道之一,無論是中央銀行,還是工商銀行,都在進行。

   平遼債、建遼債、戰爭債,再加上計劃中的鐵路建設債,皇帝覺得品種還是太少,設立債市還為時尚早,且沒有必要。

   既然有銀行能發行,能回購,民間的私人交易也不禁止,先順其自然地發展下去,再視具體情況進行調整和改善。

   “皇爺,李旦前來陛辭。”王體乾的稟報,讓算錢的皇帝收回了思緒。

   陛辭是一個形式,皇帝可見可不見。不見的話,在午門外磕個頭也就完事。要是見的話,自然表示出皇帝的恩寵和看重。

   “宣。”皇帝沒有什麽猶豫,擺了下手。

   幾次上奏呂宋的治理方案,幾次修改,最終才獲得了皇帝的認可。李旦疲累之餘,也是興奮激動。

   由海商至一地諸侯,是李旦做夢也想不到的境遇。是的,在呂宋,他這個總督就是大王。

   作為海商巨孽,錢對於李旦來說,已經不重要了。如果能安定地度過餘生,他寧願捐出大半財產。

   在封建社會,這種危機感,或者說不安全的心理,很多人都有。連宗藩勳貴都是如此,何況一個商人?

   但皇帝的看重,逐漸打消著他的擔憂和顧慮。皇帝是愛財,但取之有道,至少李旦認為皇帝如果做買賣,絕對是個重信守喏的好商人。

   呂宋總督這個大餡餅突然砸在頭上,李旦開始是蒙圈的。他是來送錢的,是想在攻打呂宋時出一份力。

   可皇帝並沒有收他的捐輸,還有意委任他為呂宋總督。這兩個意外,實在是,太意外了。

   巨大的驚喜過後,李旦接連上奏了數個計劃。最終通過,也讓他明白了皇帝對於開疆拓土的態度,以及對海外領地的劃分。

   按照李旦的理解,皇帝應該是把大明原來的領土,以及後來開辟占領的,劃分成了三個等級。

   一級是原來就有的,包括之前的帝王放棄過的。總體來說,就是大明疆域內所有的省份,以及蒙古、奴兒幹都司、西域等等尚不在朝廷管轄範圍的。

   二級便是湄公省,雖然皇帝已視其為大明領土,但與內地省份還有所不同。

   三級就是海外領地了,包括婆羅洲、呂宋,還有剛剛收複的緬地。

   對於一級和二級,皇帝的態度堅決,是必須要牢固掌握控製,或是必須收複的。

   三級則要看具體的情況,如果發展得好,控製力度強,升為二級或一級,也不是不可能。

   比如呂宋,皇帝不太可能在初期就大力投入資源,而是用政策來彌補。

   日後是象湄公省那樣移民永占,還是隻想有個基地,抑或是放棄,就要看呂宋能夠提供什麽樣的價值,發展到什麽程度了。

   想明白這一點,李旦的競聘報告才找到了重點,才被皇帝點頭認可。

   李旦鬆了一口氣,要趕緊回去秘密準備。去呂宋當總督,怎麽也得有一票自己信得過的人吧?

   再者,海軍還缺什麽,李旦準備慷慨解囊,明年的攻打呂宋的計劃,一定不能耽擱。

   “微臣叩見萬歲,祝賀伐緬之戰大獲全勝。”

   對於李旦的叩首拜見,以及恭祝勝利,皇帝含笑頜首,溫言道:“免禮平身。”

   “謝萬歲。”李旦再次叩首謝恩,才起身躬立,等著皇帝最後的金口玉言。

   皇帝衝著宮人擺了下手,宮人捧著匣子過去,遞給了李旦。

   “這是總督的官服和印信,你且收好。”皇帝微笑著說道:“但要切記保密,如果沒有意外,征討呂宋也不過是幾個月後的事情。”

   “微臣謝萬歲隆恩。”李旦又跪下叩首謝恩,激動之色溢於言表。

   皇帝沉吟了一下,說道:“呂宋和婆羅洲,發展潛力巨大,但大災害需要朝廷全力應對,投入不可能太多。能否治理得好,就要看李卿的本事兒了。”

   李旦趕忙躬身保證道:“萬歲放心,微臣定竭盡全力,把呂宋治理得如我大明內地郡縣一般。”

   如果不是湄公省開發在先,呂宋的距離,比婆羅洲更近。如果不是海軍在發展壯大,呂宋早就是皇帝的征伐的目標。

   即便如此,從平遼平叛之後,大明帝國便走上了擴張之路。哪怕是大災害的來臨,也沒有改變皇帝的計劃。

   以外補內,宗旨已經確定,不可能更改。海外購糧,自然比自己種糧要成本高昂。

   湄公省的開發建設,就是成功的範例。現在又多了新占的緬地,阿瓦大糧倉又將為渡過大災害而提供助力。

   東番、海南,乃至婆羅洲和呂宋,也都是受到大災害影響較小的地區,將不斷地為大明帝國提供糧食。

   這還隻是短期的目標,在皇帝的宏偉計劃中,東番、呂宋、婆羅洲,最後是馬六甲,將形成大明帝國在南海的外圈。

   到那個時候,南海才真正成為了大明帝國的遊泳池。

   憑大明帝國的人口數量,分出一兩千萬,就足以將這些地方牢固控製,成為大明真正的疆土。

   顯然,皇帝擺出了現實的困難,那就是國內的大災害。而李旦也做出了保證,並且很合皇帝的心思。

   暫時不行,不代表將來不行。大災害頂多也就十幾年,等應對過去,大明帝國也就掙脫開了最後的束縛。

   到那個時候,裝備精良的百萬雄軍,上千艘規模的海軍,就是放眼世界,恐怕也沒有哪個國家能夠抵擋。

   何況,李旦是個會來事兒的。捐輸的銀子,皇帝沒要,他便拿出五十萬做慈善,全給了少英院。

   “雖然你是呂宋總督,可婆羅洲那邊——”皇帝想了想,說道:“投入就投入了,朝廷不會讓你吃虧。”

   “萬歲,微臣豈敢因公廢私?”李旦趕忙說道:“在婆羅洲的經營,朝廷自管派人接手。”

   皇帝擔心李旦專心經營呂宋,而把在婆羅洲的經營搬走。見李旦做出了保證,也就放下心來。

   ………………….

   新書《逆天換明》已經上傳,懇請朋友們收藏指教,繼續支持。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