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 幾十年的擴張計劃
  京師皇家宮廷玉液商鋪,二樓。

   兩位小公主趴著窗戶,在宮人的保護下,看著街道上的花車遊行,高興得拍手歡笑。

   張裕妃立在窗戶的一側,照看著女兒,不時向外窺視。歡慶熱鬧的場麵,讓她也十分喜悅。

   能被皇爺帶出皇宮,本身就是一種寵幸和親近。

   盡管皇後端正循規,肯定不會私出皇宮,其他妃嬪或因產子不久,或因有孕在身,都不方便外出。

   但張裕兒能感覺到,皇帝對她一直很好。從當“鏟屎官”開始,到現在已是裕妃,有兩位可愛的小公主。

   皇帝抿著茶水,對外麵的花車遊行並不是太感興趣。娛樂的花樣兒,他見得多了。

   笑著作了個手勢,在旁陪侍的李成成心領神會,輕手輕腳地走到另一扇窗戶前,打開一道縫隙,偷偷向外觀看。

   雖然沒有名分,可宮中都知道這不過是早晚的事情。皇帝不是兔子,專吃窩邊草。

   先有鏟屎官張裕兒,後有範小慧,現在一個是張裕妃,一個是範慧妃。隻有李成成,還陪侍在皇帝身邊,未得冊封的原因很簡單,肚子不太爭氣。

   可這在另一方麵也是李成成的優勢,陪在皇帝身邊的時間最長,連皇後和妃嬪都遠遠不如。

   王體乾走過來,在皇帝耳邊低聲稟告:“皇爺,熊廷弼來了。”

   皇帝點了點頭,起身走出,來到隔壁的房間。

   熊廷弼聞召而來,一身平常的裝束,見到皇帝,趕忙跪倒施禮。

   “免了,免了。”皇帝伸手虛扶了一下,在椅中坐下,微笑著說道:“熊卿,坐下說話。”

   “謝萬歲。”熊廷弼施禮已畢,也在椅中落座。

   為了更有祝捷歡慶的氣氛,皇帝特意放了兩天假。什麽法定節假日,皇帝說的最好使。

   “熊卿勤勉,假期還在衙門處理公務。”皇帝先是隨口讚了一句,待熊廷弼謙遜後才繼續開口說道:“有關國家對外征戰擴張的戰略,熊卿已經全部領會,布置得也令朕滿意。”

   “但有些細節問題,朕想與熊卿交代一下,也聽聽你這個老軍伍的意見。”

   熊廷弼躬身拱手,說道:“微臣恭聆萬歲吩咐聖。”

   皇帝笑了笑,說道:“原則基本上已經說明,簡單,不做賠本的生意。但這個衡量,有眼前的,也有長遠的,要綜合考慮,不能一概而論。”

   熊廷弼恭謹地聽著,這種單獨奏對最是清楚明白。皇帝可以不顧忌,他也可以暢所欲言。

   要是在朝堂上,臣僚們你一言我一語,不僅紛亂,且讓皇帝不好說出真實的意圖。

   比如伐緬,名義上是收複失地,洗雪前恥。實際上呢,就是侵略和掠奪。

   隨著災情的擴大,皇帝已經變成了強盜,哪裏有糧食,哪裏有錢財,就去哪裏搶。

   原來還隻是要打到阿瓦河,逼迫緬王簽訂條約。現在,則最好把阿瓦地區這個大糧倉拿下來。

   天朝上國,總要找個理由開戰;皇帝呢,也是要麵子的,不能讓人視為強盜。

   皇帝不緊不慢地說著,不僅是這幾年,十幾年幾十年的擴張計劃都講了出來。

   呂宋的西班牙人,屠殺當地華人,該打,該殺;巴達維亞的荷蘭紅毛鬼,也要被逐出亞洲;馬六甲海峽這個交通要道,更要被明國切實掌握……

   目標是不缺的,關鍵是時機和順序。怎麽能通過以戰養戰,不消耗太多的資源,甚至是大有賺頭,才能把擴張行動順利地持續下去。

   這還是海外的爭奪,國內的則主要是在北方。

   收複前套隻是剛剛開始,大災害將迫使遊牧民族南下尋求生存。你擋不住,人家就不是交易,而是動手搶了。

   皇帝的目標又豈是抵擋,趁你病要你命,徹底解決北方之患,或是打出上百年的安定,明軍的主動進攻是必然的。

   這麽算下來,明國還真是四麵開戰,還要對付大災害。如何既平穩度過,又不影響擴張,就是需要審時度勢,細致規劃商議的。

   “國際形勢必須要考慮在內。”皇帝命人給熊廷弼端來茶水,他慢慢地喝著,整理著思路,“抓住時機,四兩拔千斤,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利益。”

   盡管知道皇帝雄心勃勃,可熊廷弼也是第一次聽到全盤的計劃,心中不免震驚。

   比如伐緬,隻是第一步。占領要地加以鞏固,從而打通向南亞進軍的道路,那裏有廣闊的土地,眾邦林立而弱小的印度。

   而國名並不響亮,且實力看起來也不強大的英吉利,皇帝更是強調了數次。顯然,在皇帝的判斷中,英吉利將是大明的勁敵。

   把西夷的勢力逐出亞洲,不僅是西班牙人,荷蘭人,英吉利,還有什麽法蘭西,這是皇帝的最終目的。

   而期限,皇帝暫定為二十年。當然,越快越好,隻要國內穩定,財政寬鬆,大災害也阻擋不了皇帝實現計劃的腳步。

   “萬歲見識廣博,微臣自愧不如。”熊廷弼躬身奏道:“相關國家的資料,微臣回去便仔細查察。”

   皇帝點了點頭,倒不苛責。

   盡管有地球儀,有世界地圖,但對於各個國家的政治軍事經濟等情況,尤其是西夷,熊廷弼不甚了解,這一點也不奇怪。

   老熊雖然是文武雙進士,可到底沒學過國際地理和曆史,更沒有皇帝後知數百年的知識儲備。

   “朕會拔出資金,繼續擴大軍情司。”皇帝沉吟著說道:“海外的情報搜集整理,以及傳遞速度,朕並不甚滿意。”

   “至於北方——”皇帝微微冷笑了一下,說道:“蒙古諸部已不是勁敵,林丹汗雖有雄心,卻沒有那個能耐。他要統一蒙古諸部,最終的結果卻將是眾叛親離。也不用我軍大舉出動,隻要抓住時機予其致命一擊,林丹汗也隻有敗亡一途。”

   “萬歲所言極是。”熊廷弼深表讚同,對林丹汗也甚是鄙夷,“誌大才疏之輩,不足為慮。”

   正在此時,小公主蹦蹦跳跳地來找皇帝,父皇父皇地叫著,童聲稚嫩,天真可愛。

   熊廷弼趕忙起身要施禮,卻被皇帝止住,笑道:“熊卿不必多禮,你是朕之股肱,這禮呀,小孩子可受不起。”

   說著,皇帝起身抱起女兒,在小臉蛋兒上親了一口,對熊廷弼說道:“今天就到這兒吧,有何不解之處,入宮覲見,題本上奏,即可。”

   …………………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