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 婆羅洲之重
  對於婆羅洲,不僅是顏思齊不清楚其重要性,除了李旦之外,很多人也不明白。

   畢竟皇帝並沒有明說,說了估計也沒人真的在意。當然,皇帝也是力求保密,隻是以海商總會的名義在婆羅洲紮根立基。

   但李旦是知道皇帝心思的,皇帝也給了他承諾,才讓他如此賣力地投入並經營。而皇帝給海商總會的支持,也沒有向外透露其真實目的。

   所以,在顏思齊等人看來,皇帝是扶持海商總會擴大海貿,以及在婆羅洲開采金礦,獲取利益。

   顯然,利益是肯定要獲取的,但誰也沒想到,皇帝的目標是那麽遠大、宏偉。

   李旦審視著顏思齊,最終還是輕輕搖頭,說道:“某也隻是猜測,不宜說出。你總歸記得,對婆羅洲的投入經營,萬歲必有厚報。”

   顏思齊眨巴眨巴眼睛,覺得李旦有可能從萬歲那裏得到了什麽信息,但他不說,應是萬歲交代,也是情有可原。

   “過幾日,萬歲的聖旨便會到了。”李旦突然展顏一笑,說道:“某的民爵應能再晉一級。”

   這就是厚報?顏思齊看著李旦,有些難以確定。

   李旦好象看出了顏思齊的心思,擺了擺手,說道:“這隻是萬歲的一點賞賜,可算不得什麽厚報。畢竟,這兩年,從婆羅洲獲得的利益很豐厚,向朝廷交納的商稅也是不少。”

   交納商稅是一部分,開發婆羅洲的資金中,可是有皇帝入股的。分紅嘛,自然是少不了。

   而能夠迅速在婆羅洲打開局麵,除了當地土酋勢弱,便是皇帝的支持,賣給海商總會武器,助其在當地組建武裝。

   先民間,後官方,這是皇帝的謀劃。與曆史上的所有皇帝不同,他的心胸寬廣如海,並不擔心什麽海外割據。

   既然是海外,也就談不上割據。隻要是大明人,甚至可以統稱為華人,在海外占據地盤,這是皇帝所允許的。

   在海外稱王稱霸也好,自立為王也罷,隻要是華人,隻要不和大明敵對,皇帝樂見其成。

   當然,想要在海外稱王,或者是自立,身後沒有強大的國家的支持,不管是立足和發展,都是非常困難的。

   曆史上的蘭芳共和國,千方百計尋求清朝的承認,就是想借威,使得包括西夷各國在內的敵人,不敢輕舉妄動。

   畢竟,你在海外占多大地盤,相對於當地土人,也是異族,有多人可以信賴,又有多少人會為你拚命?

   想要同族的人相助,少了不濟事,多了難以招集。隻有背靠強大的母國,才能得到源源不斷的人力物力,才能震懾虎視眈眈的敵人。

   李旦對此看得清楚,想得明白,招募移民幹得積極,還不時向皇帝請求人才的調拔分派。

   人才包括退役官兵,包括武學教官,以及各種各樣的專門人才。其實,除了武學教官,李旦都可以招募,皇帝也沒有對他作出什麽限製。

   但李旦就是要做出這種姿態,在婆羅洲立基發展,不是他個人的野心,而是為了大明,為了皇帝。

   顏思齊撓了撓頭,有些疑惑地說道:“朝廷也鼓勵向東番移民,某也沒辦錯差使。東番發展起來了,稅賦也應該不少。”

   同樣的移民發展,卻有輕重緩急。

   湄公省是糧食基地,對於大明抗擊災害至關重要;婆羅洲是先占先得,除了錢財物資上的獲利,還是將來對付荷蘭人,奪取馬六甲的穩固基地。

   而東番,固然也要發展,卻是在家門口,且已經牢牢控製,投入的少一些,發展得慢一點,也沒有太大關係。

   當然,皇帝沒有硬性的規定,但側重的地方還是有傾斜的政策支持。

   對於顏思齊的疑惑,李旦沒有直接回答,而是淡淡地說道:“朝廷出動水師與荷蘭紅毛夷開戰,全殲其船隊。”

   顏思齊點了點頭,說道:“這個我知道。荷蘭鬼欺人太甚,屢次逼到家門口,狠揍他們一頓,不奇怪。大明海軍自萬歲命名成立,幾年來花費了多少,有船有炮,還不得打兩仗讓萬歲高興高興?”

   李旦抿了下嘴角,說道:“萬歲要收荷蘭人的過路費,否則就切斷其與倭國的貿易航線,扣押過往船隻。”

   顏思齊眼睛瞪大,眨巴了眨巴,嘿然一笑,說道:“憑水師的實力,再加上海商總會,紅毛夷不是對手。嗯,這樣來錢快,紅毛夷捏著鼻子也得認了。”

   “荷蘭人,荷蘭鬼,怎麽叫都行,不要再用紅毛夷來稱呼。”李旦翻了下眼睛,豎起一根手指搖了搖,“不要顯得自己沒文化。”

   “我——”顏思齊瞪了下眼睛,又無奈地聳了聳肩膀。

   對於西夷,明國以前並沒有正確的認知,什麽紅毛番,紅毛,紅毛夷,西夷,佛朗機等等。英國佬也和荷蘭人一樣,是紅毛。

   皇帝深感不科學,容易混淆,便按照真正的國家名來稱呼。佛朗機是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混稱,現在都分開予以糾正;荷蘭鬼和英國佬也不再統稱為紅毛。

   除此之外,地球儀和世界地圖也更多地出現在大明,讓大明人知道整個世界的大概情況,開闊眼界,豐富知識。

   李旦見顏思齊吃癟,心中暢快得意,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笑著說道:“婆羅洲是海外之地,東番卻是大明疆土,你好好想想吧,在哪裏大力發展,能讓萬歲龍顏大悅。”

   開疆拓土?!這個名詞確實比較厲害,皇帝要把這個當成最重要的功績,載入史冊?

   顏思齊用力點了點頭,盡管李旦有些事情沒告訴他,但他知道,給萬歲辦差肯定有好處,李旦民爵加品就是明證。

   “行,日後往婆羅洲多投些資源就是。”顏思齊沉吟了一下,開口問道:“現在的婆羅洲,咱們有多少人了?”

   “八萬六千人。”李旦想都沒想就開口說道:“今年打算增到九萬,明年就是十萬。”

   在婆羅洲的人,不僅有國內遷移的,還有南洋諸國的華人。為了加速增加人口數量,皇帝準備在伐緬之後,把一些戰俘也遷過去。

   一方麵減少了所占緬地的有可能的反抗力量,一方麵這些戰俘在婆羅洲人生地不熟,又得依靠當地華人生活,同化得會更快。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