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後繼有人
  鄭芝龍嗬嗬笑著,一臉輕鬆,說道:“不過是接管濠鏡的防務,葡人不敢造次。但必要的威壓,卻是必不可少。”

   皇帝短期內也沒有驅趕葡萄牙人的計劃,反倒擴建廣州商埠,將海貿推向更加繁榮。

   一個衰弱的葡萄牙,是大明帝國能夠把握並信任的歐洲貿易夥伴。原因很簡單,對大明帝國構不成威脅。

   而且,不和葡萄牙人徹底鬧僵翻臉,皇帝的目光還盯著葡萄牙人占踞的馬六甲。

   憑葡萄牙的實力,馬六甲是保不住的。等到荷蘭人覺得在亞洲實力夠了、根基穩了,便會出兵攻打。

   那個時候,大明帝國可以漁翁得利,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利益。

   所以,葡人在濠境繼續居住,皇帝是允許的。但防務必須由明軍掌握,政務也由官府治理。

   這涉及到國家的主權,盡管在封建時代,沒人理解這個概念。葡人在澳門逐漸穩固,原因也是中原王朝不重視,不明白這個道理。

   現在則有了重大的改變,皇帝不僅要收回澳門的治權,還命令海軍巡航海島,勒石立碑,宣示主權。

   除了主權,還有領土和領海,也是皇帝要灌輸,並且付諸實際的行動。

   當然,如同皇帝推出的新理念,要讓人接受並理解,這需要一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相比較於王化忠這個軍官,鄭芝龍雖沒有太多的學識,但對於皇帝意旨的理解,卻更加深且透徹。

   威恩並施,輕取治權。幹淨漂亮地完成皇帝交代的差使,濠鏡的管治就是他鄭芝龍的。

   王化忠則是軍人的直接想法,實力碾壓,能打就不廢話,利索徹底地解決葡萄牙人。

   嘿嘿笑了兩聲,王化忠也不與鄭芝龍爭辯。畢竟,收回濠境治權這件工作,由鄭芝龍為主導。

   正在此時,一騎從廣州城中馳出,直奔而來,吸引了鄭芝龍和王化忠的目光,二人心中也有了猜測和期待。

   騎手奔到近前,翻身下馬,拱手報道:“二位大人,海軍傳來急報,荷蘭紅毛夷的六艘戰艦全軍覆沒,我軍正在回師途中。”

   鄭芝龍和王化忠相視一眼,露出了輕鬆的笑容。

   “如此,該請貢謝來一趟,本官與他談一談啦。”鄭芝龍笑著撣了下官服,胸有成竹地神色不加掩飾。

   貢謝是朝廷曾經聘請的炮兵教官,對於明軍的戰力比較清楚,能夠幫助葡萄牙人做出理智的決定。

   其實,對於濠境的葡萄牙人,隻要明國斷絕其貿易,或是在海上封鎖,就足以使其陷入絕境。

   隻不過,皇帝要借此次大勝良機,不戰而獲得最大利益。萬一葡萄牙人不識好歹,消滅幾百人,對於大明來說,也不困難。

   ……………….

   不管與荷蘭人這一仗打得怎樣,結果無非兩種,幹淨利索地取得勝利,付出一定代價取得勝利,澳門的治權也是必須要收回的。

   皇帝對於勝利是毫不懷疑的,那麽多艦船,那麽多火炮,還有數量驚人的火箭,就是沒有戰術打法的一擁而上的混戰,荷蘭人也絕不是對手。

   至於葡萄牙人,沒有艦船,最多也就一兩艘武裝商船;人數也不多,全部武裝也不過是幾百人,怎麽抵擋武裝齊全的正規軍?

   所以,皇帝認為已經準備充分的作戰,不需要他牽腸掛肚。與荷蘭人的戰鬥,在整個帝國的戰略布置中,也隻是其中的一環。

   此時的皇帝,正沉浸在得子的幸福之中。

   其實,皇後誕下龍子,不僅是皇帝激動,群臣也興奮,老百姓也高興。

   這不是嬪妃,而是一國之母的皇後。男孩就是嫡子,甚至可視為太子,盡管還需要皇帝的冊封正名。

   皇帝激動,是因為有了子嗣,這已經是大大改變了曆史。他實在是對朱由檢喪失信心,人的性格是難以改變的,他實在不想自己改革的心血被糟蹋。

   臣子興奮,是因為皇帝後繼有人,傳承有序。短短的幾年時間,他們所接受的傳統教育還無法改變。

   老百姓高興是因為這是大喜事,每逢有這樣的大喜事,朝廷總會有減免賦稅、大赦天下之類的政策推出。

   “準!”皇帝喝著香茶,簡短地批示著奏疏。

   大赦天下,除死刑犯外,其他罪犯改流放,湄公省、東番、海南、婆羅洲。

   沒錯,海商集團在婆羅洲開拓,需要大量人力,而罪犯是成本最低的。

   其他地方也是一樣,開發的潛力巨大,人力是最受歡迎的,且不用花錢招募。

   “準!”陝西全部減免,受災地區全部減免,即便沒有大喜事,皇帝也會這樣做。

   曆史上的血的教訓,受災也要交賦稅,逼得百姓揭竿而起,隻不過為了口吃的,為了能活下去。

   如果這點最基本的述求都不能滿足,那王朝還有什麽不被滅亡的理由?

   處理完了奏疏,皇帝才鬆緩下來,又不忘轉頭對王體乾吩咐道:“王伴,隻在宮中慶祝,不必鋪張浪費。”

   “奴婢遵旨。”王體乾滿臉喜色,躬身道:“皇爺放心,奴婢定把這大喜事辦得尊貴堂皇,還不鋪張浪費。”

   宮中的喜慶用品不缺,過年過節時都要用的,皇帝既然有這樣的吩咐,王體乾自然會攪盡腦汁地辦好。

   擺酒置宴,多收份子錢。皇帝自失地一笑,打消了這個念頭。

   ……………….

   少英院。

   消息傳得很快,可孩子們也隻是高興一會兒,多數都不把這個事情放在心上。要是加菜,或是放假嘛,倒是更加歡騰跳躍。

   可海蘭珠和布木布泰卻不一樣,姐妹倆覺得這大喜之際,興許能放她們回家長住,甚至是能回到草原。

   “父親膽小,恐怕不敢上奏吧?”海蘭珠有些不太確定地搖頭,眼神也黯淡下去。

   盡管皇帝委任了宰桑布和不小的官職,並在京中賜宅,還把吳克善放歸科爾沁,成為劄薩克。

   但對於這兩姐妹,卻一直留在少英院接受教育,隻有假期才準歸家。宰桑布和不敢有異議,兩姐妹也摸不清皇帝的意圖。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