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海戰勝,兵逼澳門
  不管是火箭,還是加朗炮,甚至是排出的防禦、堵截、突擊的隊形,都是明國海軍進行的實戰演練。

   這樣的機會太難得了,是平常訓練所不能比擬的。盡管演習訓練中也有靶船,火箭火炮的轟擊看似一樣,可卻不能和戰場上的心態和形勢變化相比。

   所以,訓練必不可少,隻是增加熟練度。實戰則是磨礪和檢驗,讓士兵適應戰場的環境,能夠保持較為穩定的心態。

   實戰越多,士兵適應得更好,發揮得也越是穩定。

   正因為如此,明國海軍才使出各種戰術打法,以此來檢驗實際應用的效果。哪怕因此而多遭受戰損,也是值得的。

   血的經驗和教訓,才會令人刻骨銘心,才會讓人更好地吸取後改進。

   當然,這是在己方具有絕對優勢,勝券在握的情況下,才會采取的打法。

   六艘蓋倫風帆戰船而已,大明海軍可是差不多傾巢而出,準備充分。

   其實,這也是想以戰代練的意思。哪怕人多插不上手,能看到海戰,甚至是看到紅毛夷失敗的慘象,海軍將士的軍心士氣也會提高。

   紅毛夷不過如此,心裏若是有這樣的印象,再與荷蘭人開戰,就沒有什麽畏懼感,反倒會有些心理優勢。

   事實證明,這樣的布置是正確的。

   密集的火箭給荷蘭人以突然而猛烈的打擊,加朗炮則在近距離一錘定音,與加農重炮口徑相同的沉重炮彈給荷蘭人的戰船造成了毀滅性的損害。

   十幾艘突擊戰艦橫掠過三艘敵艦,上百門加朗炮的轟擊立時便擊沉了兩艘蓋倫船,另一艘則被重創,失去了作戰能力。

   突擊艦隊掠過敵船,劃著優美的弧線再度掉頭返回,準備用另一側的舷炮轟擊時,戰鬥已經結束了。

   殘存的荷蘭人落帆降旗,發出了投降的信號。

   布魯麵色慘淡,下達了停止抵抗的命令。這一輪凶狠的炮擊打碎了他僅剩的幻想,那麽多的重炮,不是這幾艘蓋倫船能夠抵擋的。

   到現在為止,他也不知道明軍用的是加朗炮,口徑大、炮管薄短、射程近。盡管他很疑惑明軍的戰艦為何能裝載這麽多的加農重炮。

   “打勝了呀!”鄭芝虎有些意猶未盡,盡管戰前和戰中都對勝利充滿信心。

   演習和實戰完全不同,一個是比較輕鬆的心態,一個是緊張且充滿刺激。看著敵船被炮彈擊中,看著敵船起火燃燒,令人興奮而激動。

   呼!洪旭長長地吐出一口氣,緊張的身心鬆馳下來。

   盡管有著實戰鍛煉和檢驗的意圖,但戰損還是越小越好。雖然具體數字還沒報上來,但他也能粗略了解。本方艦隊似乎隻有重創,而沒有沉沒的。

   有同樣的心理的是另一支艦隊的甘輝,他舉著望遠鏡四下瞭望,估計著本艦隊的戰損情況。

   沒有一擁而上的混戰,憑著火箭和加農炮的遠程轟擊,最主要是絕對優勢數量的艦船火炮,就使荷蘭人損失較大,極大地削弱了他們的戰力。

   勝之不武?!或許有這樣的想法,但海軍組建後的第一戰,確保勝利怎麽都不過分。

   …………………

   廣州城外。

   鄭芝龍官衣整齊,正在監督著城外空地上的大規模施工。

   商館區已經初具規模,收尾的建設也將很快完成,這裏便是廣州所設的商埠。

   盡管廣州以前也有商館,但現在的規模並大了數倍,可容納商人上千家。當然,這隻是第一期的擴建。

   上千家商館的商埠並不算多,在東南亞也不是第一。

   以安南鄭氏為例,在十六世紀中葉特辟交州城東南的庯憲(今越南海興省興安)為商賈集中互市的商埠。

   後來,南鄭準許荷蘭人在庯憲設立商館,日本人、暹羅人也隨之大批進入庯憲,各國商人總計達到了兩千多家。

   因為商業而繁榮,安南城市“京畿居首。庯憲次之”。

   曆史上崇禎年間,因為國內戰亂,很多廣東、福建商人也在庯憲從事商務,主要經營中藥、布料、香料、蜂蜜、絲及絲織品等生意。

   除了花費極大的正規渠道外,庯憲成了中國生絲和熟絲的唯一貨源。荷蘭人、英國人在這裏相繼建立了商館,經營絲綢貿易。

   現在,廣州商埠的擴建完善,海貿的放開,又改變了曆史。庯憲的衰落不可避免,廣州的繁榮則將登上高峰。

   鄭芝龍收回瞭望的目光,轉投向大步走來的軍官,臉上現出笑容,上前幾步相迎。

   “鄭大人。”軍官拱手施禮。

   “王將軍。”鄭芝龍不敢怠慢,還禮如儀。

   王化忠名聲不顯,卻是武學進修,在沈有化麾下多年聽命,在登萊水師參加過旅順作戰,後又領兵在湄公省開疆拓土,實戰經驗較為豐富。

   “軍隊已經準備完畢,隨時可以向濠鏡進發。”王化龍開門見山地說道:“至於與紅毛夷開戰,我軍必勝無疑。”

   鄭芝龍連連點頭,對此也不懷疑,但還是謹慎地說道:“待到海軍大勝歸來,向葡人展示軍威,再進軍濠境不遲。”

   停頓了一下,他又補充道:“葡人若是武力抗拒,隻要海軍重炮轟擊,摧毀炮台,便足以打垮葡人頑抗的心思。”

   王化龍笑了笑,說道:“葡人不擅陸戰近戰,兵力亦不過兩三百,我軍武器犀利,一戰即可勝之。要塞炮台嘛,主要是防禦海上進攻,對陸上的威力,甚小。”

   葡萄牙人在澳門的兵力確實很少,說是兩三百,基本上就要全部武裝,連黑人奴隸也要算上了。

   盡管如此,有三千精兵強將,裝備有燧發槍、火炮的明軍,也不希望爆發戰鬥。

   以勢壓人,這既是皇帝的意思,也是現實所允許的策略。

   能不翻臉,就不翻臉。衰弱的葡萄牙,已經不能對大明帝國構成威脅,還能多保持一個歐洲的商貿對象。

   上百艘軍艦在澳門前展示軍威,數千武裝到牙齒的陸戰隊進逼,葡萄牙人應該沒有底氣拒絕大明帝國的條件。

   要知道,葡萄牙人雖然在明朝求得了澳門的居住權,但明朝政府仍在此設有官府,由廣東省直接管轄。

   如果曆史上不是王朝更替,戰亂頻繁,葡萄牙人沒有那個實力竊踞澳門。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