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四麵擴張
  盡管明軍將在遼東、西南、湄公省、南洋這四個方向擴張,但也有輕重緩急。

  相比遼東的苦寒,以及小冰河期的災害,雖然有黑麥、土豆,可開發起來依然比南麵要緩慢得多。

  所以,皇帝對於遼東北進的資源投入,是精打細算,不急不徐,穩步推進。

  而湄公省的移民和建設開發,卻是皇帝寄予厚望的。

  隨著奢安叛賊的剿滅,湄公省得到了一萬強兵的支援,擴張的腳步驟然加快,現在的土地麵積比兩年前要增加了一倍還多。

  雲南的明軍兵力也在擴充,平叛的一萬五千部隊進駐滇省,又對滇省原有的軍隊裁弱留強、嚴格訓練,現在已有三萬多強軍枕戈待旦,準備收複失土,重複大明的各宣慰使司。

  當然,緬甸的東籲王朝將是重點打擊的對象。雖然沒有一戰滅其國的計劃,但使已經衰落的東籲王朝雪上加霜,卻是確定的戰略目的。

  除此之外,海商總會通過招募退伍官兵,以及朝廷派遣軍官的訓練,在婆羅洲也有了三千多裝備齊全的準軍隊,並聚集了數萬華人華僑,算是徹底立穩了腳跟。

  有了這些對外征戰掠奪的布置,再加上受災害影響不算大的江南地區,皇帝對於度過大災害,有著很強的信心。

  而說到曆史上的小冰河期對於大明的影響,定義為三分天災七分人禍,應該更為恰當。

  現在也是如此,無論是海外和江南的糧食,以及其他資源,都足以使大明撐過小冰河期的高峰。

  但這是理論上的,最終的結果還是考驗朝廷的統籌規劃,政府的運作效率,官吏的勤勉奉公。

  比如:怎樣把糧食物資運至災區賑濟災民,是否能夠及時,分配是否公平,這些都是災害影響是大是小的關鍵因素。

  特別是在那個時代,運輸能力、通訊速度等因素,對於抗災賑濟有著相當大的製約。

  但製約也是能夠解決並克服的,皇帝相信,已經提早布置了好幾年,怎麽也不會出現曆史上的慘景。

  “都察院。”皇帝的目光轉向畢自肅,見他出班施禮,才沉聲吩咐道:“派出官員,監督察查各地方官員,在抗災賑濟中貪瀆者、工作不力者嚴懲不貸。”

  “微臣遵旨。”畢自肅躬身答應。

  除了都察院,廠衛也不會閑著。這場大災害不僅考驗著皇帝的智慧,大明的國力,亦是對官吏的大浪淘沙。

  貪者庸者下,廉者勤者上。不出大事情,平常倒不容易看出誰能力出眾,誰庸碌無能。

  皇帝點了點頭,沉吟著說道:“陝西大災,饑民遍地,上至朝堂,下至地方,自當戮力同心,同克時艱。”

  眾臣認真地聽著,不知道皇帝此話何意,聽著好象要捐錢捐物似的。

  “朕先拔內帑二十萬元賑災。”皇帝沒有什麽特別的表情,緩緩說道:“另陝西諸藩今年的俸祿暫停發放,待災情緩解後再一並補發。”

  陝西本是貧瘠之地,可先後卻有六位藩王。但就藩西安的秦王已被押入京師圈禁,就藩平涼的安王因無子國除,再加上已移藩河南懷慶府的鄭王,現在陝西隻剩下三位。

  曆史上天啟七年就藩漢中的瑞王朱常浩,皇帝根本不打算放其去給地方增加負擔。包括惠王、桂王在內,都在京城窩著呢!

  可即便如此,皇帝借著大災的借口,還是把陝西的三位藩王停了俸祿。

  反正這三位藩王都有家底,不拿俸祿也餓不死。而皇帝還沒打算徹底廢藩,就是心情不好,收拾一下這三位罷了。

  而皇帝對於宗藩的態度已經越來越明顯,繼收回鹽利特權外,又把欽賜莊田全部收回,折銀發俸。

  這樣一來,也斷了宗藩侵占田地、擾民傷民的根子。敢觸犯皇帝,秦王被鎖拿圈禁就是下場。

  皇帝深知,宗藩造不了反,造反也掀不起風浪。而底層的老百姓,因為吃不上飯,曆史上才是大明的掘墓人。

  所以,收拾宗藩頂多落個不好的名聲,對自己的龍椅卻是沒什麽影響。

  而朝堂上的官員,對於宗藩的印象也不好,皇帝要暫扣他們俸祿,也沒有誰敢觸黴頭,為藩王說話。

  “退朝!”眼見無人再奏,又接到皇帝的手勢,王體乾拉長了聲音,宣布朝會的結束。

  兵部尚書熊廷弼未出午門,便被宮人喚住,引至乾清宮。

  “微臣拜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熊廷弼進到殿內,施禮叩見。

  “熊卿免禮平身。”皇帝微笑著擺了擺手,說道:“賜座!”

  熊廷弼再次叩謝後,才在繡墩上落座。

  “討伐緬甸的準備工作如何了?”皇帝開門見山,直接詢問道:“霜降之後能否如期發動?”

  雲南多瘴癘,盡管有了些預防手段,但千軍萬馬的行動,皇帝還是同意了兵部製定的軍事計劃,待霜降瘴息後再大舉發動。

  熊廷弼躬身奏道:“回萬歲,兵部左侍郎正在滇省監督,據最新的回報,討伐行動可按期進行。”

  停頓了一下,熊廷弼繼續奏道:“滇省各家土司也聯係完畢,可出動土兵共計三萬餘。”

  攻打緬甸並不是明軍的獨自行動,出兵的土司在戰後都可獲得土地和戰利品,這也是皇帝削弱國內土司,並減少明軍傷亡人數的手段。

  除此之外,皇帝還派人前往暹羅聯係,共同攻打緬甸。要知道,暹羅和緬甸是世仇,暹羅又很親明,是不錯的盟友。

  集中所有可以參與的力量,皇帝要一戰就把緬甸打殘打廢。甚至於,滅其國也不是不可能。

  聽了熊廷弼的匯報,皇帝放下心來,又叮囑了加強北方防禦的事情。

  大災害對於北方遊牧民族,也就是蒙古諸部的影響更大。生產方式單一的遊牧民族,遠沒有農耕民族抗擊災害的力量。

  而隨著災害的持續和加重,草場南移,糧食緊缺,蒙古諸部鋌而走險是可以預見的。

  象虎墩兔,本就因為內喀爾喀等部歸化大明而不滿,災害的影響,使其很可能把內部矛盾轉嫁到外部征戰掠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