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教育新政
  天空是藍的,初夏既不太熱,也不冷,正是令人感到舒愜的季節。

  從縣學出來,身著嶄新的生員服的呂洛才走在縣城的街道上,更是覺得神清氣爽。心情激動振奮之下,看到什麽都覺得賞心悅目。

  作為一個考了二十多年依舊是老童生,呂洛才已經是心灰意懶,自認生員無望。而且,為了讀書考試,他已經是家徒四壁,老婆都快被餓跑了。

  無奈之下,也是將信將疑,呂洛才向官府報了名,參與了朝廷的新政——村村設學堂。

  村設學堂,由童生或秀才擔任老師,免費教村中孩童讀書識字,可享受朝廷給予生員的補貼。

  到三年期滿,童生可免試升為秀才,也就是生員;而秀才,則可入吏部詮選,從底層官吏做起。

  如果已是生員者,不響應朝廷新政,則生員待遇取消。也就是說,生員要自食其力,朝廷給予的補貼不給了。

  在這之前,朝廷已經廢除了生員和官員免收過路稅的政策。等於是掐斷了奸商逃稅,生員和官員撈外快的法門。

  隻這兩項政策,就令生員和官吏叫苦不迭。但科舉製度仍在,廠衛、督察院也瞪著眼睛,誰敢明目張膽的反對?

  最關鍵的還是聖意,有心人都看出,皇帝對於某些讀書人的印象不好,打壓起來全無顧忌。而且,放寬了吏轉官的條件,也就沒有了官吏斷層的擔心。

  不管怎樣,生員的補貼被取消,特權待遇被廢除,又有不少生員被嚴懲,終於是打掉了這個階層的囂張氣焰。

  而象呂洛才這樣連生員都不是的,自知科舉無望,或是因生活所迫,也不得不成為教書先生,領一份錢養家糊口。

  但此教書先生與之前鄉中所設社學的社師,卻有很大的區別。一是享受原來的生員補貼,二是有上升空間,三是百姓子弟免費學習。

  呂洛才便是因為有希望才做起了教師,如今已是三年期滿,終於通過審查,正式成為了秀才,也躋身於生員之列。

  在明朝,成為秀才才算是真正的讀書人,不僅服飾有變,社會地位提高,更得到旁人的尊重,更是功名的起點。

  而教書滿五年,則升為廩膳生員,由政府提供津貼和生活日用,是三種生員中的最高等。而朝廷在此待遇上又有所提高,足夠廩膳生員一家所用。

  此消彼長,呂洛才現在算是琢磨明白了,光讀書厲害並不得皇帝所喜,肯拉下麵子來做實務,哪怕學問差點,也一樣有功名利祿。

  等再熬兩年,呂洛才準備去當吏員,有五年教書的資曆,那可是能免試進入吏部詮選名單的。

  顯然,呂洛才並不甘心教書,這也是那個時代讀書人的通性。

  而皇帝並不在乎這個,把原來對生員的優待轉到教書育人,朝廷並沒有太多花費。三年也好,五年也罷,總比原來生員遊手好閑、無所事事強多了。

  “呂兄——”一聲驚咦打斷了呂洛才的得意和高興,他轉頭去看,趕忙躬身施禮,“見過黎大人。”

  黎正東再次打量了一下呂洛才的生員服飾,笑著拱手道:“恭喜呂兄,不,應該稱呼茂才公。”

  呂洛才臉上一紅,趕忙謙辭道:“黎大人見笑了,在下這個生員……”

  黎正東擺了擺手,說道:“不必過謙。某也是吏轉官,與呂兄差不多。”

  “何況——”黎正東話鋒一轉,繼續說道:“這都合乎朝廷政策法令,堂堂正正。”

  呂洛才眨巴眨巴眼睛,拱手道:“黎大人所言極是,是在下想左了。”

  黎正東一身便裝,但吏轉官之後,已升為主薄,隻在知縣、縣丞之下。而縣丞被調往遼東升任知縣,這縣丞之位,他是大有希望升任。

  作為同鄉,黎正東對呂洛才這個老童生也不陌生。現在,呂洛才既已是生員,見官不跪拜。社會地位的提高,憑黎正東的圓滑,自然是不會輕易得罪。

  “聽說縣學的張教諭要高升了,不知是真是假?”呂洛才覺得黎正東應該知道些內部消息,便試探著問道。

  黎正東嗬嗬一笑,目光一掃,正看見茶樓,便邀請呂洛才飲茶細談。

  進到茶樓,找了個清靜位置,茶博士奉上茶水,二人才聊了起來。

  “張教諭向吏部申請前往遼東任職,已獲批準,並升為府教諭。”黎正東喝著茶水,微笑著說道:“知縣大人明日要為他宴請餞行。”

  呂洛才微微一驚,詫異道:“連升兩級啊!”

  黎正東笑了笑,說道:“主動申請前往遼東的官員,如獲批準,至少也要升一級的。”

  意識到呂洛才投來的疑惑目光,黎正東苦笑著說道:“本官也申請了,可惜未獲批準。”

  呂洛才想了想,說道:“孫縣丞既是高升,黎大人繼任也在情理之中吧?”

  “未必。”黎正東搖了搖頭,說道:“吏部詮選的官吏甚多,多半會從中派遣。”

  說完,黎正東率先岔開了話題,說道:“不說這個了。呂兄已是生員,該得的朝廷優待,盡快報上來,本官當盡快辦理。”

  盡管皇帝取消了原來生員的很多優待,但象免除徭役等政策,還是保留了下來,並沒有一刀切地全砍掉,算是給讀書人留了點麵子。

  呂洛才連忙應承,又向黎正東打聽朝廷的最新政策。在他想來,到哪教書都差不多,如果能享受到更好的待遇,換個地方也能考慮。

  黎正東沉吟了一下,說道:“湄公省、遼東都缺讀書人,呂兄若是不怕偏遠和苦寒,去那裏教上幾年書,得個官吏也容易得很。”

  “湄公省在海外,在下不願前往。”呂洛才搖著頭,否決了一個,“遼東倒是可以。”

  黎正東說道:“這事嘛,反正呂兄還有兩年的時間,倒也不用著急。今年是重建遼東的第一年,想必在各方麵都會艱苦些。”

  停頓了一下,黎正東又說道:“對於鄉學村學,朝廷好象又要推出新政,呂兄再等等看,才最為穩妥。”

  新政?!呂洛才皺起了眉頭,難道什麽免試和吏部詮選的要作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