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東廠行動
  鄭三俊雖是東林中堅,但從基層幹起,頗有才幹,政績不俗。

  他任縣令時,曾設立自由集貿市場,官府不收稅;在直隸真定府任職時,還有效仿南方蓄水耘耕之田,打造水車使民得利。

  當然,鄭三俊也有著自己的臭毛病,剛介嚴謹,比驢還倔。

  這樣的家夥盡量安排些實務去幹,千萬別當言官使用。反正他不怕得罪人,去南京祛弊厘剔,核虛查實,收拾收拾那幫風花雪月、懈怠貪腐的王八蛋。

  這下子,畢自嚴還要在天津再任職一段時間,暫時無法入閣了。

  朱由校想了想,說道:“李起元轉任戶部左侍郎,加右都禦史,即刻進京就職。”

  李宗延年事已高,在戶部尚書這個位子已是力不從心。隻要有個議論或彈劾,必然上疏求去。

  致仕榮養,朱由校也準備給他應有的榮譽,再由李起元代之。

  兵部、吏部、戶部,差不多都要換上自己看好的大臣了。自己定的小目標,也將全部實現。

  “若無急奏,朕晚上再批。”朱由校對劉若愚說道:“今日精神不濟,須去鬆緩鬆緩。”

  劉若愚趕忙起身道:“奴婢繼續整理奏疏,現下確無緊急之事。”

  朱由校點了點頭,起身離座,出殿而去。

  ………………

  寒風拂麵,感覺雖有春意,卻還是冰雪依舊。

  魏大爺快馬揚鞭,近百騎東廠番子前後護衛,出了京師,直奔通州而去。

  皇爺著急了,這差使雖然不用自己親去,但要表現出忠心和勤懇,卻必須吃點辛苦。

  魏大爺臉色稍露笑意,也沒覺得這有多辛苦。相反,他倒是很喜歡這種昂然而行,左右簇擁,威風凜凜的樣子。

  嘿嘿,李三才,本督這第一功便從你身上獲取吧!

  能讓大明朝堂為之入閣爭論不休,陷入黨爭;能讓東林巨孽顧憲成為之背書站台,鄒元標、趙南星、劉宗周等大佬皆表讚其為名臣。

  李三才,可不是個簡單人物。

  東林書院,東林黨,能將其串連起來,並使東林書院發展壯大,李三才絕對是功不可沒。甚至可以說,李三才乃是東林黨的最大金主。

  修葺學校不花錢嘛,師生吃住不花錢嘛,難道都是自費,或者捐助?說到底,講學,辦論壇,都是需要錢滴!

  “講學所至,仆從如雲,縣令館穀供億,非二百金不辦。”書上都記得清楚,開院講學那不是一般人幹得起的。

  而李三才與顧憲成深交,花錢如流水,成為東林書院最大的讚助人。

  再加上李三才“仗義疏財”,“結交遍天下”,成為東林黨舉足輕重的一員。後來,也就有了東林黨積極運作,推李三才入閣的黨爭大戲。

  從這方麵看,李三才的“投資”也是有了豐厚的回報,盡管沒能入閣成功。

  至於李三才是否廉潔,東林黨避重就輕,多是“性不能持廉”“揮霍有大略”“多取多與,收采物情,用財如流水”等等此類的記載。

  也就是說,東林黨也認為李三才的經濟來源和巨額家產,來源甚是可疑。

  但這不重要,李三才有才幹哪,在民間聲名很好啊,更舍得給東林黨“投資”啊!

  有才,真特麽的有才。其實連朱由校也得承認,這個李三才的情商、智商和交際手腕,很厲害,相當滴厲害。

  況且,老百姓都說好,他能不是個好官嘛?你還別說,這真不一定,那得看這個好官的標準是什麽。

  就說李三才最主要的任職,便是以右僉都禦史總管漕運,並巡撫鳳陽各府。

  在此期間,李三才屢次上疏,請求萬曆罷礦監稅使,以力主抑止稅監而深得民心。同時,他體恤民情,多次要求朝廷減免本地清糧,並發糧賑災。

  總管漕運的李三才,還多次上奏,請求減免商稅,以恤商人。

  而且,李三才與其他“正義”官員一樣,罵皇帝慫皇帝,儼然是一個忠貞敢諫的諍臣。

  沒錯,李三才的所作所為,完全符合東林黨對於忠臣能臣的標準。連顧憲成都寫信極力稱讚李三才廉潔、正直。

  如果不是朱由校在後世看過很多資料,也會被李三才所蒙蔽,讚他是個好官。

  但透過所有表象,經過實際調查,朱由校才終於看清了李三才的真麵目,悍然出手,要撕下這個忠臣能臣的假麵具。

  魏大爺帶人快馬奔馳,五十餘裏的路程大半天便趕到。

  已在通州偵察調查的東廠番子早在迎候,上前稟告情況。

  魏大爺點了點頭,轉身看著隨行而來的東廠番子,麵色陰沉,聲音尖厲。

  “本督受皇命辦差,緝捕人犯李三才,並封門抄家。爾等都聽清楚了,抄家時敢私藏財物,哪怕是一文,本督也算是辦砸了差使。少不得,要借你的人頭一用,向萬歲爺交代。”

  “督公放心。”掌刑千總躬身道:“這是咱東廠給萬歲辦的第一個差事,敢不盡心竭力。些許財物,怎能蒙了心,丟了腦袋。”

  魏大爺抿了抿嘴角,見其他人都躬身肅立,冷然一笑,說道:“醜話說到前麵,到時莫怪本督無情。要是差使辦得好,本督重重有賞,也不會虧待你們。”

  “謹遵督公之命,為萬歲盡忠效力。”掌刑千總帶頭表忠,下麵眾番子也齊聲應喏。

  魏大爺滿意地點了點頭,翻身上馬,揚鞭道:“先去衙門,借些人手封門押人。”

  馬蹄聲急驟響起,上百騎如一股狂風,卷進了通州城內。

  …………………

  適當的體力勞動,果然有益身心啊!

  朱由校放下工具,一屁股坐進椅中,端起茶碗,一飲而盡。

  張裕兒上前,細心地給皇爺擦掉額頭上的汗水,把茶碗續滿,又拿來了淨手的毛巾。

  “許久不幹,這手藝都有些生疏了。”朱由校胡亂擦了擦手,看著工作台上的勞動成果,露出喜悅的笑容。

  張裕兒不知道皇爺做的是個什麽東西,看起來很象是在西苑施放的玩藝兒。

  在朱由校的示意下,張裕兒把木頭器物取來,放到了皇爺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