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皇帝上早朝啦
  嘿,這家夥誰呀,怎麽瞅咱兄弟眼眶子發青?

  張宗寶不甘示弱,壯著膽子爬繩梯,哆哆嗦嗦地向下踩。突然,他又在船幫後探出頭,對趙胖子說道:“輝祖,你別上這條小船,俺怕給壓沉嘍!”

  我……趙輝祖想反唇相譏,張宗寶的腦袋一沉,已經看不見了。

  張軍能蹲在船舷後,說啥也不敢動彈;趙胖子哆哆嗦嗦剛翻上船幫,船一晃,他又滾了下來,再不敢往上爬。

  “來人,用繩子把這兩個慫貨吊下去。”軍官冷著臉下了命令,幾個水手嘿嘿笑著湊了過來。

  “救命啊,我不下去……”

  “輕點呀,勒死小爺了……”

  殺豬般的嚎叫聲響起,在昏黑空曠的海麵上回蕩。

  …………………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山呼萬歲的聲音在乾清宮內響起。

  朱由校麵容和熙,抬手示意,“眾卿免禮。”

  皇上上早朝了,還保證了五朝兩休,這可是大事,喜事,大喜事。

  盡管地點改在了乾清宮,時間改在了巳時(上午九點),但這不算什麽,比幾十年不早朝的萬曆強多了。

  皇帝勤政,這都是俺們的功勞。眾正盈朝,君明臣賢,這政治氣象,好幾個皇帝都沒有過的啊!

  官員們聽到這個消息,十分振作。上朝就好,就別跟皇帝爭辯什麽祖製,什麽大明會典的規定了。

  再說了,皇帝已經定了,你們抵製不去,讓皇帝在那傻等著,那是臣子該幹的事情嘛?

  況且,巳時上朝對官員們也是一種解脫不是。

  要是按照老規矩,上朝的官員必須午夜起床,穿越半個京城前往午門。淩晨三點,就要到達午門外等候。

  到淩晨五點左右鍾聲響起時,宮門開啟。百官才能依次進入,過金水橋在廣場整隊。

  其它的繁瑣嚴苛的禮儀就不多說了,反正上早朝,官員們比皇帝還要辛苦一百倍。

  現在皇帝體恤群臣,正是仁君之舉,你給臉不要臉,非得跟皇帝掰扯,那不是自己沒事找抽嘛?

  看吧,俺們的少年皇帝多精神,還很高興的樣子呢!這就是一個好的開始嘛!

  “關於廣寧戰事的應對,昨日已有廷議,若無新策,便不再議了。”

  “至於對熊廷弼、王化貞的處置,眾卿上奏疏,各抒己見,也不必在朝堂上爭論不休。”

  朱由校上來便將兩件大事暫時擱置,實在是不想再讓朝堂變成吵架的菜市場。

  官員們大多都愣怔,還準備擼胳膊挽袖子大幹一場呢,想了一宿的詞兒,沒用啦?

  “萬歲,微臣有本上奏。”英國公張惟賢出班啟奏。

  朱由校點了點頭,說道:“張卿奏來。”

  張惟賢奏道:“萬歲命微臣整頓京營,經初查,京營中占役、虛冒、賣閑、包操等弊甚多,十餘萬人馬,老弱竟占一半……”

  “微臣殫精竭慮,亦憂心有負萬歲,敢請萬歲選派能員,協助軍政。”張惟賢深深低下頭去,顯得十分羞愧。

  朱由校的表情沉重起來,說道:“勳戚、宦官、豪強,還有京營諸將,竟敢如此?張卿能查其弊,卻無清除的鐵膽剛毅,推諉責任,有罪!”

  “臣有罪,請萬歲責罰。”張惟賢也不辯解,態度老實。

  朱由校哼了一聲,說道:“且罰俸半年,以觀後效。”

  “臣謝主隆恩。”張惟賢跪倒磕頭,神情沮喪。

  朱由校目光掃視群臣,最後停在了兵科都給事中楊漣身上,顏色稍霽,說道:“楊卿剛正,不殉私情,清查整頓京營積弊,非卿不可。”

  楊漣略微想了一下,出班跪倒,“微臣願協助軍政,為陛下分憂。”

  “好。”朱由校讚了一聲,朗聲道:“楊漣公忠體國,著加兵部侍郎銜,賜尚方寶劍,即日起整頓京營,協理軍政。”

  “臣謝主隆恩。”楊漣叩頭領旨。

  朱由校含笑頜首,抬手示意楊漣平身,和熙的目光掃視過殿內群臣,朗朗的聲音在殿中回蕩。

  “諸卿皆是飽讀詩書,滿腹經綸,乃國家棟梁之才。朕雖不全識,但也了解一些眾卿所長。人盡其才,朕所希望,眾卿也要體會朕心,實心任事,為朕分憂。”

  說著,朱由校把目光投注到左僉都禦史左光鬥身上,“左卿領直隸屯田事時,所上《三因十四議》奏疏井井有條,後水利大興,北人始知藝稻。此造福萬民之舉,勞苦功高。”

  左光鬥躬身拜謝,“微臣不敢居功,此乃陛下英明,詔悉允行,萬民之幸。”

  朱由校笑了笑,說道:“獲罪內官劉朝曾偽托令旨,向左卿索戚畹廢莊。卿不啟封還拒之,可見左卿之清正嚴明。”

  抬了抬手,止住左光鬥的謙謝,朱由校繼續說道:“陝西乃邊防重地,九邊獨占其四。然天災頻仍,幹旱尤為嚴重。萬曆十年、十四年,幾乎遍及全省。此乃不知水利,難抗天災之故。左卿以為然否?”

  左光鬥躬身答道:“陛下所言甚是。不知水利則一年而地荒,二年而民徙,三年而地與民盡矣。今欲使旱不為災,澇不為害,惟有興水利一法。”

  “善。”朱由校點頭稱讚,說道:“左卿可願任職陝西巡撫,牧民一方,為朕分憂,為民造福?”

  左光鬥一時沒想好,臉現猶豫之色。

  朱由校眯了下眼睛,說道:“陝西有六位藩王,因莊田侵占,違法亂紀,頗有些民怨沸騰。左卿可是畏難,不敢觸犯天潢宗藩?”

  左光鬥遲疑的不是這個,但皇帝這麽一說,他再不接受任命,便等於坐實了這個嫌疑。

  “臣願巡撫陝西,為萬歲分憂,綱正法紀,解民困苦。”左光鬥躬身領命。

  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楊漣剛正不阿,那就去整頓京營,收拾那些勳戚、權貴、宦官、豪強,還有京營諸將,反正他不怕得罪人。

  左光鬥除了認死理兒,還是水利專家,對屯田事宜很在行,那就去治理陝西。再去和那些侵田亂法的宗藩鬥上一鬥,爭取將農民起義的源頭消除於無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