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童謠無忌
  也不說寧遠和錦州,便是那大淩河,後金軍也是三個月方才攻下。

  嗯,嗯,憑熊廷弼的本事兒,憑廣寧城的儲備,隻要堅持一兩個月,後金軍必然撤退。

  朱由校用力地握了下拳頭,輕輕吐出一口長氣,心情稍微舒緩了一些。外麵似有喧鬧聲,他神情一震,頗有些期待地望向殿門。

  喧鬧聲停息,殿門也沒有開,朱由校有些失望。按時間算,遼東的回報也該到了呀!遼東的沒有,登萊的呢?天津的呢?

  朱由校強壓下心中的急切和憂慮,在椅中坐下,手拄下巴,看著張裕兒和白娘娘在玩拍手遊戲。

  嗯,不應該叫拍手,拍爪也不對,是一手一爪在輕拍。

  但見張裕兒笑眯眯地伸出手,盯著白娘娘;白娘娘眼睛微眯,突然極快地伸出小爪爪,拍向張裕兒的手。

  張裕兒盯著白娘娘,見它抬爪便縮手。有時候縮得慢了,便拍中便是輸了。

  然後,一人一貓互換角色,變成白娘娘伸爪,張裕兒來拍。

  很幼稚,可一人一貓玩兒起來,看著卻很有意思。

  你拍我,我就躲;躲不開嘛,那是反應慢了,或是沒好好觀察。看手不行,得看肩,手欲動肩先聳……

  朱由校看了一會兒,從無聊到有趣,再到有所感悟,自己也覺得神奇。

  而此次插手廣寧大戰,難道不是自己料敵於先,已占了幾分先手之利?

  如果按照正常的發展,後金軍或攻下廣寧,或圍困城池,等消息傳到京師,再經過廷議的瞎扯蛋,就算最後決定派援兵,也不知耽誤了多長時間。

  而現在,這中間的過程都省略了。

  幾乎就在後金軍圍攻西平堡,圍點打援的時候,他就派出了密使,甚至是駱思恭這樣的重量級人物,提前四方發動,開始了對後金的騷擾和牽製。

  後金軍肯定不會想到,也沒法料到,明軍的反應如此迅速。

  可謂是剛解腰帶,別人就知道他要拉幾個屎蛋兒。一腳踹過去,再加一聲大吼,非嚇得後金拉褲兜子不可。

  朱由校不由得傻笑出聲,要是這樣兒都幹不過老奴,那豈不是笑話兒?

  張裕兒聽得皇爺突然發笑,不由得轉過頭來,好奇又疑惑。

  朱由校衝著這丫頭一咧嘴,身子往椅中一靠,翹起二郎腿,眼神輕佻,言語中帶著挑逗,“來,給爺唱個小曲兒。”

  張裕兒眨巴眨巴眼睛,臉色漲紅,囁嚅道:“皇爺,奴婢不會。”

  朱由校輕輕擺了下手,隨意地說道:“不管什麽,隨便來一個。”

  張裕兒垂下頭想了一會兒,訥訥地說道:“皇爺,奴婢說個小時候的童謠可好。”

  停頓了一下,她又半是解釋半是分辨地說道:“奴婢進宮時年幼,沒讀過書。到了宮中也沒人教……”

  “童謠也好。”朱由校大度地頜首,鼓勵道:“不管好壞,朕都有賞。”

  張裕兒抿了抿嘴角,眼看旁邊的白娘娘好象能聽懂似的,乖巧地趴了下來,異瞳半睜半閉,似乎也在等她說童謠。

  定了定心神,張裕兒脆聲背誦道:“老王賣瓜,臘臘巴巴;不怕擔子重,隻要脊梁硬。”

  臘臘巴巴?不是自賣自誇嘛,朱由校覺得蠻好玩兒的,便笑道:“老王賣瓜,自賣自誇,你說錯了。這個不算,再說一個。”

  張裕兒下意識地把手指伸到嘴邊,輕咬了一下,微皺眉頭,心想:難道是時間太長了,自己記差了?

  在朱由校溫暖和熙,又帶著鼓勵意味的目光注視下,張裕兒又開口誦道:“篩羅打羅,要吃細麵。一鬥麥兒,隻收斤半。苦甜覺處隻六指,草葉木皮也救死。”

  張裕兒所背的童謠,或者說是兒歌,來自於《演小兒語》,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兒歌集,由明代呂坤編輯而成。

  《演小兒語》收有包括河南、山西、山東、陝西等地流傳的46首兒歌。文字淺近,內容生動,便於口耳相傳。

  隻不過,在朱由校聽來,隻張裕兒背的這首,對小孩子來說,還是有些難的。

  朱由校細細品味,笑容斂起,代之的是幾分凝重,看向張裕兒的目光又出現了她熟悉的憐惜。

  “你說過是順天府人,小時候在家裏,經常挨餓吧?”幽幽的聲音傳入耳中,讓張裕兒一時不知如何回答。

  誰家不憐兒女,六歲便送入宮中,肯定是養不起,給兒女尋條活路罷了。

  順天府啊,就是京畿所在,統轄五個州,二十二個縣。就連這麽大的地方都治理不好,百姓竟也是饑飽難定,何況其它地區?

  朱由校微微眯起了眼睛,皇宮堂皇,京師繁華,可在這表象背後,卻是令人吃驚、難以置信的貧困。

  可惜,自己就算再怎麽微服私訪,也不能盡知民間疾苦。靠那些官員匯報嘛……

  喵嗚!白娘娘突然直起身子,衝著朱由校叫了一聲,異瞳閃爍,表達著朱由校不懂的意思。

  “皇爺——”人隨聲到,王體乾小跑著進入殿內,雙膝跪地,手捧急報,急聲稟報道:“遼東急報到了。”

  朱由校騰地從椅中站起,哪裏有帝王的半分矜持,上前幾步,幾乎是搶過急報,隨手幾下拆開便看。

  熊廷弼率軍進入廣寧,便有錦衣衛攜他的奏書快馬趕回京城。跑了幾天,累死累癱了好幾匹馬,終於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了朱由校麵前。

  “好——”朱由校隻看了幾行,便脫口而出,隻要熊廷弼先入廣寧並順利接手防務,廣寧大戰便走上了與曆史不同的軌跡。

  也隻有這樣,朱由校所作出的四方發動、牽製擾襲才有實際的意義。

  終於啊,終於還是憑借自己之力,扭轉了曆史的走向。就算廣寧失守,損失也不會比曆史上更大。

  那麽曆史上廣寧之敗的損失有多大呢,如果細細列出,絕對是令人觸目驚心。

  廣寧及義州、錦州等四十餘座堡鎮全部陷落,無數遼民被擄被殺,土地及人員的損失超過薩爾滸之戰。

  至於物資的損失,隻廣寧城的庫貯蟒緞、綢緞就有八千多疋;而右屯衛的米、小米、黑豆、高粱等,則達到了五十萬三千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