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第八十一章

    杏花滿地, 楊柳垂蔭。

    送走秦鈺和沈鸞,阮芸院中又隻剩下一片春光作伴。

    侍女扶著她的手,沿著抄手長廊緩緩走著, 兩側湘妃竹簾低垂,春日灑落庭院。

    阮芸眺望庭院, 扶著欄杆悠悠歎口氣。

    侍女跟隨她身邊許久, 自然知曉沈鸞在阮芸心中地位非同一般。

    她輕聲:“姑娘方才走時,臉色不太好。”

    阮芸彎唇, 眉眼落下一片落寞:“……我何嚐不知?”

    先前在天水鎮, 裴晏同沈鸞那般,阮芸是過來人,怎會不懂那兩人之間的暗生情愫。

    雖說當時沈鸞失憶了, 然她當時望著裴晏的目光,卻是含情脈脈,情人間的繾綣旖旎盡顯。

    那樣炙熱的眼神, 還有適才沈鸞聽見裴晏納妃的落寞怔忪……

    阮芸又歎一聲,纖纖素手攥緊欄杆, 遙望京城所在的方向。

    她雙眉緊攏, 著實對那九五至尊的人半點好感也無。姐姐折在那吃人的皇宮,若是沈鸞亦是步上姐姐的後塵……

    阮芸眉眼掠過幾分不悅, 又想起家世清白,一家其樂融融的秦家,兩相對比,自然是秦鈺更能入阮芸的眼。

    阮芸撚著手中的金鑲玉手鐲, 一手扶住鬢間的紅珊瑚珠釵, 她彎唇:“給秦夫人的回禮備下了嗎?”

    侍女福身:“早備下了,是先前老爺帶回來的西湖龍井, 還有十匹大紅妝緞。”

    阮芸點點頭,又添了一柄玉如意。

    她倒是不急著沈鸞嫁人生子,然若是有人能陪著沈鸞,叫她忘了京城的前塵往事,阮芸倒是喜聞樂見。

    她笑笑:“叫他們備好馬車,明日我陪阿鸞,也去秦家的香料店肆瞧瞧,開開眼。”

    侍女跟著笑:“夫人走遍五湖四海,哪裏還用得著開眼?”

    以前為了尋姐姐,阮芸什麽地方沒去過。

    聞言,她笑著搖搖頭:“就你會說話。”

    說著,又吩咐侍女將秦鈺方才送來的熏香送去沈鸞院子。

    ……

    庭院幽深,靜悄無人耳語。

    茯苓自阮芸身側的侍女接過熏香,款步提裙,緩緩行至沈鸞屋中。

    丟了一塊香餅在香爐中,青煙嫋嫋,花香撲鼻。

    茯苓和綠萼出身宮中,眼睛自然高人一等,起初還對秦鈺送來的熏香不甚放在心上,這會聞著,她和綠萼相視一眼,笑言。

    “姑娘聞聞,這桂花香聞著果然怡人,竟不輸上用。”

    沈鸞漫不經心望去一眼。

    鼻尖清香陣陣,猶如身在桂花林中。

    暖香撲鼻,沁人心脾。

    沈鸞緊皺的雙眉舒展,驀地又想起秦鈺剛提到納妃的事,眼睛頓時沒了笑意。

    隻心不在焉點點頭:“確實不錯。”

    茯苓興致勃勃:“夫人說明日去秦家的香料店肆,姑娘可定要帶上奴婢。”

    綠萼跟著搭腔:“哪回玩樂你不趕著上,姑娘怎麽可能忘了你。”

    沈鸞回屋後一直悶悶不樂,她自知兩人是故意逗自己開懷,莞爾跟著笑。

    翌日,阮芸果真備了馬車,攜沈鸞一起,前往秦家的香料店肆。

    一大清早,秦鈺早早守在自家香料店肆前,一身月白色寶相花紋盤金緙絲長袍,他手執折扇,翩翩如溫雅公子。

    “你覺得……我今日這身如何?”

    秦鈺招手,喚跟著自己的小廝上前。

    小廝垂手侍立,忍無可忍:“我的爺,這話你今兒已經問了不下十遍,再問奴才耳朵都要起繭了。”

    秦鈺佯裝慍怒,踢了小廝一腳:“就你會說話。”

    一語未了,遙遙的忽然傳來馬車的聲響,秦鈺趕忙重束衣冠,出門迎人。

    小廝撇撇嘴,小聲道了句“出息”,又撒腿跑上前。

    隨著迎人進店的,還有秦鈺的母親秦夫人。

    秦家的店肆在鬧市,店裏光是香餅,就有上百種。

    秦鈺走在前方,為沈鸞引薦。

    阮芸是商人,她也是走南闖北過來的,看人的眼光自然毒辣。

    落後半步,瞧著秦鈺和沈鸞相談甚歡的模樣,阮芸彎唇,低聲和秦夫人道。

    “秦鈺這孩子,真真厲害,這麽多香料,他都記得住。”

    秦夫人挽起唇角,笑言:“這些他三歲就會認了。”

    秦家是製香世家,秦鈺出眾的,倒不是過目不忘的眼力,而是……嗅覺。

    秦夫人提起兒子,眼中滿是自豪:“不瞞阮夫人,我家鈺兒這點倒是比他父親強。那些花啊草啊,他聞一次就記住了。”

    秦鈺嗅覺靈敏,強於常人,加之他又擅長調香,日後定是秦家香料的掌門人。

    秦夫人瞥一眼不遠處笑得一臉不值錢的兒子,嫌棄搖搖頭。

    這點,倒是和他父親如出一轍。

    春光輕拂,年輕的少女少年站在一處。

    沈鸞學著秦鈺,拈起一支簪花棒,輕輕將香粉灑在手背上,湊近一聞。

    沈鸞眉眼彎彎,唇不點而紅,眼若春杏:“果真是燒餅味。”

    她哭笑不得,先前秦鈺說店中有一款熏香是燒餅味,沈鸞還當對方是誆自己。

    秦鈺彎眼:“這香是一位母親為他孩兒求的,說是他家小孩就愛這香味。”

    那母親遍尋百香不得,最後隻能求助秦鈺,不想秦鈺真的製成。

    沈鸞眼睛笑成弓月:“這天下有熏香是你製不出來的嗎?”

    秦鈺大言不慚:“自然是沒有的。沈姑娘若有需要,也可找我。”

    “我……”沈鸞輕喃,指尖無意識蜷起。

    半晌方搖頭,“昨日秦公子已送了好多,不必再勞煩了。”

    秦鈺揚眉,眼中蓄滿笑意:“秦某倒是有一事要勞煩沈姑娘。”

    沈鸞隻當他是有事相求:“請說。”

    秦鈺:“沈姑娘日後可否別喚我秦公子,聽著甚是生疏。”

    春風蕩起一地的溫柔。

    四目相對,沈鸞望見秦鈺眼中的盈盈笑意,怔忪不曾言語。

    ……

    今年的花朝節已過,公主府內,卻是一派的蕭條寂寥。

    紫蘇端著漆木茶盤,穿藤撫樹,步入裴儀園中。

    蒼苔濃淡,園中春光無限,裴儀屋內卻半點光亮也未見。

    青紗帳幔低垂,一眾宮人垂手侍立在簷下,瞧見紫蘇,忙不迭掀開墨jsg綠軟簾。

    屋內靜悄悄,紫蘇悄聲將茶盤放在長條案幾上。

    忽而聽見帳幔傳來裴儀有氣無力的聲音:“……是紫蘇嗎?”

    紫蘇忙應了聲“是”,踱步至榻前,挽起帳幔,扶著裴儀靠在青緞引枕上。

    往日張揚肆意的三公主,此時卻病怏怏的,一張臉瘦脫了相。

    裴儀向來身子康健,然如今一場風寒,卻叫裴儀險些丟了半條命。

    心病難醫,洪太醫也束手無策。

    “我昨夜,又夢見她了。”

    裴儀聲音輕輕,穿過一室的日光,落在屋外白世安耳中。

    俊眉稍攏,白世安背著手,頎長清雋的身影映在青石板路上。

    園中四下無人,隻餘樹影搖曳。

    白世安聽著裏屋紫蘇的哭訴,聽著她小聲的啜泣,聽著裴儀對那人的思念。

    白世安緊皺雙眉,甩袖離開。

    婆娑樹影映在楹窗前,紫蘇伺候裴儀吃完中藥,又端來蜜餞。

    她有意逗裴儀歡心:“昨日八寶閣的掌櫃送來好些小玩意,公主可要瞧瞧?”

    裴儀興致缺缺:“罷了,不過些雜物而已,沒甚麽好頑的。”

    紫蘇笑容僵滯,垂首斂眸,靜默不語。

    往日八寶閣出了什麽新鮮玩意兒,裴儀總是第一個去瞧的,深怕叫沈鸞搶了去。

    

    如今沈鸞不在,裴儀自然也歇了這心思。

    紫蘇抿唇,不敢在裴儀眼前提起長安郡主的名字,深怕勾起裴儀的傷心過往。

    忽而卻聽裴儀道:“也罷,拿來我瞧瞧。”

    紫蘇雙眼一亮:“奴婢這就去!”

    送來的都是西洋的小玩意,精致小巧,紫蘇挑了一個杏仁大的懷表在手心:“公主瞧瞧,這玩意倒是做得巧,宮裏的工匠也不見得有這樣的手藝。”

    她笑笑,“昨日奴婢經過前院,聽說駙馬爺也叫人打造了一枚懷表,公主何不……”

    裴儀冷眉橫目:“我的東西,給他作甚?”

    平靜無波的眸子忽的攢了三分怒氣,裴儀冷笑出聲,“駙馬爺心裏還惦記那為他種了一片桃花林的女子,何須我巴巴上去送殷勤?”

    聽說白世安入京,也是為尋這女子的。

    若非皇命難違,他定不會娶裴儀為妻。

    紫蘇不敢再多言,隻低眉不語。

    裴儀沒了賞玩的心思,隨手挑了幾件,她掩唇輕咳:“這些都收在那紫檀木盒中,日後……日後我自有用處。”

    沈鸞不在,自然也不知八寶閣新來了什麽好頑的。

    裴儀唇角勾起幾分笑,還是待沈鸞生辰那日再燒給她好了。陰陽兩隔,也不知道她在那一處,還有沒有新鮮玩意賞玩。

    若沒有……若沒有更好了,以後沈鸞隻能玩自己挑剩下的。

    裴儀揚唇,隻眼角不知為何,忽然多出一股溫熱。

    沉吟半晌,裴儀倏然喚紫蘇上前。

    她記得沈鸞先前,偏愛那東洋的唇膏。

    裴儀清清嗓子,眉眼透著蒼白孱弱:“你明日去一趟八寶閣,若他那還有,都買了來。”

    紫蘇福身:“是。”

    不過是小事一樁,紫蘇並未放在心上,不曾想連著幾日去八寶閣,卻回回碰上對方店肆緊閉。

    紫蘇揣著滿心疑慮,在門口轉悠半晌,終抬腳離開。

    幽閉的槅木扇門後,八寶閣的大當家伏跪在地,汗流浹背。

    上首坐著一眉眼冷冽的男子,一年了,裴晏眼中的陰鬱戾氣不減反增,鋒芒畢露。

    他端坐在六角斑竹梳背椅上,那雙深不見底的眸子

    透著陰森幽寒。紫檀木案幾上,是一方小小的木雕。

    八寶閣的大當家曾親眼見過裴晏的木雕,幾乎是第一眼,大當家就認出這木雕是出自裴晏之手。

    他多留了一個心眼,幾經波折,終於找到這木雕的主人,竟是廟裏的一位尼姑。

    大當家跪在地上,細細將查到的線索告知。

    這尼姑原先是在天安寺,木雕也是在火海那日偶然撿到的。那日她恰好輪到灑掃山門,故而逃過一劫。

    她並未尋得這木雕的主人,不過在拾得這木雕後,尼姑卻碰上一名婦人,她聽那婦人的侍女喚她:“阮夫人。”

    ……阮。

    裴晏雙眉緊皺,他手心攥的,依然是沈鸞那刻到一半的木雕。

    又是姓阮。

    怎麽會這般巧,這人還同沈鸞一齊出現在天安寺。

    裴晏沉吟良久。

    他記得那日在天水鎮知府前,那名欲闖知府的女子也同沈鸞的生母一樣,來自滄州。

    她是為尋姐姐去的天水鎮……

    紫檀木插屏外,鄭平行色匆匆,他手上捧著的,乃是滄州官員送來的采選名冊。

    皇帝廣盈後宮,地方官員紛紛送上名冊。

    鄭平雙膝跪地,畢恭畢敬將名冊端上前。

    裴晏一目十行掠過,那名冊上並無阮姓的女子。

    他皺眉不語,骨節分明的手指搭在案幾上,輕輕敲著。

    房中安靜無聲,隻有博古架上的鎏金青銅鍾轉動。

    少頃,方聽得頭頂傳來裴晏喑啞的一聲:“滄州……可有姓阮的人家?”

    時隔多年,也不知道沈鸞外祖一家可還在人世。

    鄭平恭聲道:“卻有一家姓阮,不過那人是個酒鬼,聽聞那人原先也有點家底,隻是這人不老實,總想著賣女求榮。再後來,兩個女兒都和他斷了關係。”

    裴晏雙眉攏得更緊:“……斷了關係?”

    鄭平垂手:“是,聽說他家裏大女兒走了十多年,至今杳無音訊,小女兒不顧父親反對,堅決嫁給一商人為妻。”

    酒鬼從不看好商人,遂當眾和小女兒斷了父女關係,不想那商人生意越做越好,如今已富甲一方。

    鄭平低聲道:“那商人,姓喬,名鴻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