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第86章

  八月,天氣說涼就涼,道路旁邊的一排楓樹,葉子開始泛黃,秋風一吹,簌簌作響。

  一行人坐在茶肆前的桌旁,芸娘在張治對麵,似是風吹進了眼睛,眼珠子紅彤彤,臉上卻沒什麽顏色。

  那日裴安告訴過她,國公府裴夫人的死並非病逝,而是自縊,她也沒問緣由,大抵知道同皇帝脫不了幹係,可沒想到,會是這般齷齪的真相。

  得鳳凰者得天下,荒誕至極。

  她無法想象他那樣驕傲的一個人,知道這些時會是什麽樣的錐心之痛,當是恨不得立馬將仇人千刀萬剮,剜心剜肺。換做是她,這天下如何當也無心再管了,他回去複仇是對的,可他人到了半途卻回來了,錯失了最好的機會,放棄了自己的仇恨,回到了江陵,就因為她在那兒。

  到底要什麽樣的感情,才能讓他將家族五條人命,母親受辱這樣的深仇大恨擱在一邊?當真如他所說,愛上一個人,什麽都能放下,誌向沒了,仇也不報了,回到她身邊,隻想守住她的平安嗎?

  她難受得想哭,這會子,倒是希望他能有幾分理智,別顧自己的死活了。

  五日前他從鄂州出發,如今怕已到了戰場上,他一到,明春堂的人也會到,皇帝已對他生了疑,要是得知他有人馬,以皇帝的作風,絕不會派兵去支援,且還會借機安一個罪名在他身上,將他和這些抵抗北人的將士,盡數殲滅,回頭割去襄州、江陵,再派人同北人談條件求和。

  她不能回頭,要往前走。

  張治不過是發發牢騷,說完這些也沒指望能改變什麽,“裴大人說,半月後他要是不來,就讓我自個兒看著辦,我這些年躲在江陵,也躲夠了,橫豎我是不想回去了,伸脖子一刀,怎麽也得扯掉他趙濤身上的一塊肉,趁天色還早,夫人回,,”

  張治話沒說完,芸娘突然起身,招呼身後三人,“去碼頭,上臨安。”

  他去了江陵,她便回臨安,他放下的仇恨,她來替他報,以他裴安少夫人的這條命去換老夫人,皇帝定也樂意。

  計劃不變,幾人繼續往前走,午後趕到了碼頭,再一次坐上了船隻,直下臨安。

  當初在江陵,他將自己的謀略幾乎都說給了她,她都記得。

  芸娘先找了鍾清,問他,“建康有多少明春堂的人。”

  鍾清立在她身側,早就主意到了她腰間係著的那塊令牌,見令牌如見堂主,肅然回答道,“兩千人馬。”

  原本建康隻有一千人,上回裴安下令備戰,從其他地方來了一千,臨時又取消,這一千人還未來得及撤退,目前都在建康。

  “所有人原地待命,不可有任何風吹草動。”芸娘看著鍾清,神色認真地交代道,“讓人散播一道消息,說明陽公主在北國受辱,殺了三皇子,北人派了兩萬兵馬追殺,如今公主人逃到了襄州,鼓動周邊的百姓起義,不少人已參與其中,誓死抵抗,襄州猶如銅牆鐵壁,沒被敵軍攻陷。”

  這一趟裴安本是奉聖命護送明陽公主,她出了意外,他去解救,便是聖命,理所當然。

  趁機也將顧家軍,裴家軍,明春堂的人馬,先算在明陽頭上,摘清裴安和她的嫌疑再做下一步打算。

  襄州守住了,給了南國的百姓希望,讓他們知道,這樣打下去,南國不一定會輸。

  就算皇帝想議和,五萬雄兵不去支援,百姓的聲音加上朝中不凡還有一些真正愛國的臣子,也能先拖延一段日子,不讓他對裴安和這些起義的兵馬動手。

  得知裴老夫人被皇帝接進宮中的消息後,鍾清一路快馬加鞭,要見裴安,卻始終沒見到人,一來一回,將之前所有的計劃都打亂了,大半個月前主子下令備戰,之後又沒了動靜,明春堂所有的人都在等著他的命令,接下來是要攻進臨安,還是要退回山上,沒見到主子,接下來該怎麽辦,老夫人那邊該怎麽辦,鍾清也完全沒了主意。

  如今見芸娘冷靜地下了一道命令下來,有條有理,不由眉頭一揚,算下來,自己比她大不了多少,上回見她,還是一名嬌滴滴的小娘子,跟在堂主身後,見到自己還嚇得偷偷撿起一塊石頭握在手裏,如今再看,她端端正正地站在那兒,姿容依舊絕色,眸子裏卻多了一道堅毅,冰冰涼涼的,倒是有了幾分主子的狠勁兒,莫名清冷了起來,愈發有了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女味道。

  芸娘見他目光大剌剌地看過來,遲遲不收,出聲提醒了他一聲,“鍾副堂主?”

  鍾清醒過神來,及時撇開目光,抱拳領命道,“是,屬下遵命。”

  見完鍾清,芸娘去找了張治,直接開門見山問他,“張大爺怕死嗎?”

  張治嗤聲一笑,“草民這條命苟且活著,全靠一腔仇恨,死不怕,就怕報不了仇。”

  芸娘點頭,“既如此,張大爺便將你和皇後的事,事無巨細,一一告訴我。”

  —

  芸娘登船之時,裴安早已到了江陵。

  知府薑大人聽手下的人稟報,裴大人帶著兵馬來了,還以為是自己聽錯了,再三確認說的是裴安,才趕緊騎馬去了城門。

  薑大人爬上城門,見底下烏泱泱一片,少說也有兩千人,雖都穿著百姓的衣裳,可無論是氣勢還是拿刀槍的姿勢,都像是經曆過戰場下來的朝廷兵馬,再看前麵馬背上身穿墨色勁裝,一身英姿的人,當真是裴安後,薑大人一臉意外,激動地從樓上滾爬下來,急忙讓人打開城門,“快、快開城門,迎接裴大人,,”

  見到裴安,薑大人第一句話便是問,“裴大人可算是想明白了,張治呢?”

  “死不了。”裴安回了一句,打馬入城,到了知府才問薑大人,“少夫人呢。”

  薑大人一愣,疑惑地道,“少夫人不是去找裴大人了嗎,沒遇上?”

  從襄州到臨安,得經過江陵,日前,芸娘突然從襄州回來,門都沒進,隻同他和薑夫人打了一聲招呼便走了,同行的還有一位不認識的年輕人,叫鍾什麽來著,薑大人見裴安臉色一僵,猜到是真沒遇上,趕緊稟報道,“裴大人上回走後,夫人便帶著裴家軍,去往襄州支援顧老將軍,日前,夫人又突然帶著童公子和婢女,打道回府到了江陵,說要去臨安,卑職倒是問了一句,夫人說,皇帝已對裴大人生了疑,將老夫人接進了宮中,她必須得回去。”

  又道,“對了,隨行還有位鍾公子。”

  裴安兩邊太陽穴一跳,眼睛陣陣發花,“什麽裴家軍?”

  薑大人恍然一悟,知道他還不知情,解釋道,“裴大人不知,夫人已將王荊的兩千兵馬,改成了裴家軍,說要替裴家正名,就算是死,也要以裴家少夫人的名義,刻在裴家的墓碑上。”

  裴安幾日沒歇息,滿臉的風塵和疲倦,雙眼也熬成了血絲,聽完腳步頓在長廊下,半晌都沒挪動。

  薑大人見他此番反應,大抵猜到了他回來是為何意,又不太確定,“裴大人回來,是為了找夫人?”

  那他帶來的那些兵馬又是從何而來。

  裴安沒應,實在太累,走到邊上廊下的一排靠椅上坐下,歇息了片刻,問道,“襄州什麽情況?”

  薑大人本想讓他進屋再說,見他如此神色,也不敢再多說,答道,“顧老將軍半路折到了襄州,加上兩千裴家軍,北人的兩萬人馬暫且退到了十裏之外。”

  裴安側頭將腰間芸娘給他的那枚翠綠玉佩,取下來,遞給薑大人,“交給顧老將軍。”

  外麵的兩千人馬,都是曾經的顧家軍。

  裴安當夜從鄂州返回,快要跨過鄂州地界時,突被一群人舉著火把追了上來,見到他便問,“可是顧老將軍有召?”

  芸娘給了他那塊玉佩後,裴安一直掛在腰間也沒遮擋,落入了不少人眼睛,跟前的一夥兒,便是認出了此物,追上來,攔住了他。

  原本以為不過是一枚祖傳的美玉,如今方才得知,是顧老將軍當年留給部下的聯絡之物。

  物歸原主,他將玉佩還給顧震,有了這些兵馬,再加上光州明春堂的人,他當也能撐一陣。

  薑大人伸手,還未接過來,底下的侍衛跑著趟子,匆匆來報,“大人,前方襄州來報,顧老將軍不幸中了箭,如今是裴家軍王荊在守。”

  薑大人一震,一股涼意,瞬間從頭竄到了腳,捏著喉嚨口問,“顧老將軍人怎麽樣了?”

  裴安的眼皮也跟著一跳,手中玉佩沒遞出去,收了回來。

  侍衛暫且隻收到中箭的消息,稟報道,“隻說中了箭。”

  薑大人無力地往後退了兩步,哀痛一聲,“我南國當真要完了嗎。”顧老將軍那麽高的年歲,中了箭,豈能輕鬆。

  裴安遲遲沒說話。

  世道一亂起來,完全不照著你想要的路子來,一樁接著一樁,將人逼得難以取舍,若是以前,他沒有什麽好猶豫的,從江陵回到臨安,一刻也不會停留,如今呢,牽絆太多,隻因心頭有了那麽一個人,做起事情來,便也要考慮到她,不隻是她,還有她在乎的人。

  父母都走了,留下了一個不親不熱的老夫人,顧老將軍若是死在了戰場上,她算是徹底一無所有了。

  她用盡了自己所有的籌碼,頂著裴家少夫人的名頭,去往襄州時,必然也是賭上了自己的性命,為的是想替他裴家正名。

  記得她曾替他抱不平,“若是阿舅阿婆還活著,郎君定是臨安城內鮮衣怒馬的尊貴公子哥兒,若那時候遇上,也不知道郎君會不會看得上我。”

  她說,這世間萬物,唯有太陽它從不分善惡,普照眾生,人人都能觸碰它的資格,是黑暗還是陽光,全憑自個兒怎麽想。

  誰不想活在陽光底下。

  曾少年時,他確實也有一腔愛國之夢,夢想著天下安定,山河永固,隻是這樣的念頭,早就被仇恨淹沒,沒了蹤影。

  這些夢委實也算不得什麽,但他這般回去,顧震一死,他如何向她交代,她縱然不計較,他也良心不安。

  老祖宗此時在皇帝手裏,為的是牽製住他,他沒動靜之前,皇帝也不會將她怎麽樣。

  定下主意,他站起身來,吩咐知州薑大人,“開城門,去襄州。”

  突如其來的噩耗,砸得薑大人昏頭轉向,還未從一團亂麻中梳理出來,便見裴安站了起來,先前臉上的疲倦一掃而光,爬著血絲的眼睛,露出幾道鋒芒,厲得讓人不敢逼視。

  薑大人反應遲鈍,下意識跟著他走了幾步,才回過神他那話是什麽意思,臉上猛然生出了希望,激動地道,“卑職就知道裴國公此等大義之人,膝下絕無懦夫,卑職替天下蒼生感謝裴大人,,”

  裴安懶得聽他的這些恭維之詞,吩咐道,“派人沿路去追,找到少夫人,告訴她,我在江陵等她,”

  上回吃了那麽大一個虧,她斷然也不會走水路,此時她怕已快到盧州地界,追是追不上,但等她到了建康,有鍾清在,必定會知道自己沒回臨安。

  屆時,再派人將她接回來。

  —

  裴安難得算錯一回,芸娘還是走了水路。

  從江陵趕到建康,芸娘隻花了半月,戰火燒不到的地方,建康還是一片熱鬧,同離開時一樣,街頭兩岸燈籠高掛,街上小販吆喝著買賣,茶樓裏人海如潮,四處都是滿座,文人墨士喝茶鬥詩,繁榮景象,與她看到的襄州,完全是兩片天。

  北人的軍隊已然跨進了南國疆土,也不知道這樣的安寧,能維持到何時。

  此一去,芸娘便得將自己的身份過度到明麵上,以裴家少夫人的身份入臨安,鍾清和張治不能再往前。

  到建康前,芸娘便吩咐了鍾清去找人頭,模樣與張大爺越相似越好。

  到了建康,便同張治道,“張大爺不能與我再同路,還請張大爺給我一件你和皇後的信物。”

  從江陵過來,一路馬不停蹄,到了船上,芸娘一項一項地事情交代給了二人,見她眉頭都沒皺一下,規劃得周全詳細,鍾清和張治心中都生出了佩服,張治仿佛又重新燃起了希望,從手指上取下了一枚玉扳指,遞給了芸娘,“可惜草民幫不上什麽忙,這一趟回去,夫人千萬得當心。”

  芸娘點頭,“待我回到臨安,時機成熟,會與鍾清送信,替你找個可靠的身份,送入城內。”說到此處,她突然有了幾分同病相憐,頓了頓,輕聲道,“願你和夫人早日團聚。”

  這建康的燈火太亮,不由讓她想起了他給她買的第一個燈盞,馬騎燈,也叫走馬燈。想起那日晚上兩人走進巷子裏,彼此緊張,慢慢靠近的朦朧愛意,還有他告訴自己的那句,不該她來保護他,他是她的夫君,以後當由他護著她才對。

  他做到了,他在保護她。

  成親不過短短三月,似乎已有了一輩子都回味不完的回憶。曾經在一起畫麵如同蜜糖蔓延在心口,溢出唇角,眼下的苦楚似乎也沒那麽艱難了,待熬過這一回苦難,兩人定會迎來明朗的未來,一輩子都不離不棄。

  翌日一早,天色剛亮,芸娘便收拾妥當,提著‘張治’的人頭,上了馬背。

  鍾清將其送出山頭,“臨安有我明春堂的暗樁,夫人日後有任何指使,可直接拿令牌,去南街柳巷的布樁,隻需亮出令牌即可。”

  ===第86節===

  他不說,芸娘倒是忘記了裴安給過她一個牌子,就係在她的腰上。

  鍾清提醒道,“夫人的這塊令牌,可調動明春堂所有人,還請妥善保管。”

  芸娘愣了愣,本以為隻是明春堂的入門令牌,倒不知自己將他裴安的家當一直都係在了腰上,似是冥冥之中早已主定了一般,知道她要回臨安這一趟。

  不能再耽擱,鍾清退後一步抱拳,“屬下在建康隨時恭候夫人的消息,夫人萬事當心。”

  “好。”芸娘點頭,拉住韁繩,帶著童義和青玉快速朝臨安趕去。

  —

  皇宮。

  皇帝近日來,眼皮子一直跳得慌,自打蕭侯府世子被捉拿回來,他心頭一刻都沒安寧過。

  張治早死了?江陵散播出來的消息是假的。

  這得要多大的膽子,和多大的本事,才能遮了他暗插的眼線,是江陵知府的奸計,還是他裴安的計謀,他一時半會兒還摸不準。

  縱然他蕭世子狗急跳牆,一番攀咬,可他說的卻是裴安早就已經知道了當年之事。

  若當真知道,他能忍辱負重這麽多年?還能替他幹了這麽多缺德事,讓裴家那等英武幹淨的門楣,沾上無辜的鮮血,背上汙名?

  當年,正因為他不想讓裴家幹幹淨淨,恰好又看到了他的文章:忠君忠國,君主為天,不可違逆,,

  字字句句都寫到了自己的心裏,他便點了他為狀元,旁人無法玷汙他裴家,裴家自己人可以,是以,當他說要進正風院當督察史,他求之不得,這些年,他就是自己手裏的一把刀,他往哪兒指,他便砍向哪兒,善惡不辨,無論忠奸,終於敗光了名聲,成了人人喊打得過街老鼠。

  外麵的那些個傳言,他都聽到了,‘奸臣’這頂帽子,落在他裴家的頭上,倒是讓人覺得新鮮。

  他此番用意,便是想讓所有人都知道,為君主效力,就別想自己一身幹淨。

  蕭家畢竟是階下囚,保不準想讓自己和裴安反目,讓他們都落不到好,但皇帝又不得不懷疑,萬一裴安當真生了反心,不可不防,當日便讓人將裴老夫人接到了宮中,美其名日是來休養,實則為軟禁。

  今日不用早朝,皇帝起來得晚,王恩伺候他洗漱完,正替他穿衣,便聽他問,“裴安可有回信?”

  “奴才暫時還未收到信兒。”王恩見他憂心,寬慰道,“陛下放心,裴大人離了陛下還能活不成?奴才上回走了一路,朝堂的那幫子人可沒一個安分,要不是陛下派了奴才前去,震嗬了一番,能不能平安到江陵都難說,況且還有裴家老夫人在,他能生出什麽事?莫不成當真想讓裴家剩下一根獨苗子?”

  這話雖有些難聽,但道理在。

  皇帝心口的憂慮鬆了一些,“那朕就等他回來,看看他如何交差。”

  王恩笑著應了一聲“是”,剛扣上了玉盤上的卡扣,門外突然傳來急促的腳步聲。

  襄州和江陵派回臨安的快馬,終於趕到了。

  襄州使者跪在殿外,急聲稟報道,“啟稟陛下,北人兩萬大軍,於半月前,攻入襄州,襄州知州周大人請求陛下支援,,”

  江陵使者接著稟報,“江陵已派出所有兵力支援襄州,知州薑大人請求陛下支援,,”

  兩道聲音,如同驚雷轟炸下來,跳了幾日的眼皮子,噩兆總算是落到了頭上,皇帝半晌都沒反應過來。

  想不通好好的,北人怎麽會攻進來,皇帝慌慌張張地讓使者進來問了個詳細。

  使者如實稟報道,“一月前,明陽公主在北國不堪其辱,殺了三皇子,北人大怒,攻入襄州。”

  皇帝隻覺氣血攻心,腦子一陣暈厥,倒退了兩步被王恩扶住,全然沒去聽前半句,隻聽到一句殺了北人的三皇子,氣得臉色青一陣的紅一陣,連罵了三聲“逆子”,痛聲道,“她是想要反了嗎?”

  王恩忙扶住他,“陛下息怒,龍體要緊,,”

  皇上氣得不輕,半晌才伸出一根手指頭,顫巍巍地道,“傳,所有的人都進宮。”

  —

  一到上午,消息已傳遍了臨安,整個朝堂人心惶惶,多數的聲音幾乎都是求和,隻有少數官員怒聲斥責,“人都打到門前了,還要求和到何時?”

  雙方爭論不下,一個時辰過去,遲遲給不了定奪。

  若是不戰而降,大不了給北國一個襄州,自己再派人去議和,送上些珠寶了事,可如今雙方已見了兵刃,要想讓北人平息怒火,沒那麽容易。

  且那逆子,殺的還是三皇子。

  皇帝一想起來,便咬牙切齒,早知如此,當初就不該讓她去北國,病死在南國,也比她跑去北國惹事強。

  可如今已然出了事,後悔也沒有用。

  南國多少兵馬,北國多少兵馬,戰爭一起,無休無止,這江山怕是要徹底斷送在他手上了,不議和還能如何。

  意料之中,皇帝終究還是選擇了議和。

  議和的人還未走出臨安,那頭戰火之地的消息,便鋪天蓋地地傳了回來。

  明陽公主人已回到了襄州,鼓動百姓起義。

  瑞安王府郡王趙炎,已奉聖上旨意堅守城池。襄州、臨安兩地無兵無將,抵抗之人,皆為百姓。

  “誰的旨意?”皇帝不相信。

  王恩照著聽來的消息,埋著頭小心翼翼地稟報道,“瑞安王府小郡王,傳了陛下的旨。”

  他今兒才聽說北人攻了進來,哪門子的旨意。

  假傳聖旨,好得很!這是完全不將他放在眼裏了,皇帝嘴角不斷抽搐,一袖子掃了桌上的物件兒,“一群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逆子,個個都有本事!”

  開戰的聖旨都傳出去了,又拿什麽去議和。

  皇帝一屁股跌坐龍椅上,半晌後,到底還要得他決斷,慢慢地冷靜下來,目中漸漸地露出一股陰霾,狠絕地道,“傳旨,捉拿反賊趙月靈,趙炎,瑞安王府所有人押入大牢,即刻起,派人去北人議和,割城池襄州,江陵予北國,,”

  此詔一出,朝中一片嘩然。

  不少臣子堵在門外,冒死求見,陛下一個都不見,閉上門後終於想了起來,“裴安呢,他不是人也在江陵?”

  裴安的行蹤,使者倒是一問三不知。

  裴安在江陵,不可能沒有動靜,皇帝心頭正納悶,到了第二日早上,宮門一打開,太監便上前稟報,“裴家少夫人求見。”

  裴家少夫人?他早聽說了,此次一並跟著裴安去了江陵。

  皇帝一愣,立馬道,“趕緊宣!”

  —

  芸娘快馬趕了一日一夜,途中沒有歇息,淩晨進的城門,一身風塵,身上的衣裳都沒換,直接進了宮。

  一入宮門,芸娘便將張治給她的那枚玉扳指,交給了青玉,“去找皇後,讓她務必來一趟。”

  青玉點頭,尋了個要解手的由頭,從岔路出去,急忙去了皇後的宮殿。

  活了快十七年,芸娘還是第二次進宮,許是頭一回便沒留下什麽好印象,之後再也喜歡不起來,目不斜視地跟在引路的太監身後,對這裏的一磚一瓦都提不起興趣。

  進了金殿內,往裏走了兩間,聞到了一股濃濃的流腦熏香,跟前的太監及時止步,芸娘便也了然,將手裏的木匣子擱在一旁,跪下行禮,“臣婦王芸叩見陛下。”

  皇帝往日聽過不少她的傳言,臨安第一美人,倒還未親眼見過,如今一見,身上的衣裙染了泥土,略顯狼狽,身形倒確實娉婷婀娜的。

  “少夫人一路辛苦了。”皇帝說完轉頭吩咐王恩,“賜坐。”

  “謝陛下。”芸娘沒起來,繼續埋頭道,“臣婦受夫君所托,有要事回稟聖上。”

  等了這麽幾日,可算是有他裴安的消息了,皇帝縱然知道裴安多半還未回京,還是問道,“裴大人沒回來?”

  “稟陛下,戰事一起,夫君顧及公主和郡王的安危,暫且留在了襄州。”

  皇帝臉色一黑,果然還在襄州,他留什麽,那兩逆子,死了便死了,正好拿給北人交差,用得著他去護。

  想是如此想,但也知道他身為臣子,不能不管公主的死活,皇帝深吸了一口氣,心口鬱氣愈發濃烈。

  芸娘拿起身旁的木匣子,又道,“知道陛下擔心,夫君特意讓臣婦先回臨安,帶回陛下想要的東西。”

  皇帝愣了愣,適才著急,倒也沒有注意到她手邊的木匣子,轉頭示意王恩。

  王恩上前接了過來,背著身子先打開,裏麵一顆人頭,麵部已經腐爛。

  從江陵到,走了半個月,氣候又大,腐成這樣,倒也正常,王恩轉過身,將匣子遞上,皇帝瞅了一眼。

  張治?

  當真找到了?

  可麵容模糊,隻能大致瞧出個模樣,是不是張治,經蕭世子那麽一說,皇帝還真有些懷疑,為了交差,裴安隨意給了顆人頭也不是不可能。

  皇帝挪開視線,眸光銳利地看向芸娘。

  芸娘這回倒是抬起了臉,溫溫婉婉,不卑不亢,皇帝的目光一落過去,頓時失了神,臨安第一美人,當真名不虛傳,,

  皇帝正愣著,門外太監走了進來,“陛下,皇後娘娘來了。”

  自打得知北人攻入襄州後,皇帝這幾夜都歇在了皇後那兒,整夜撫著她後脖子上的那塊鳳凰胎記,仿佛多摸一陣,第二日張開眼睛,就能聽到北人撤兵的消息。

  她倒是來得正好,認一下人,皇帝抬手,“宣。”

  片刻後溫氏走了進來,芸娘跪在地上,見不著人,隻能聽到腳步聲,輕輕緩緩,立在她旁邊不遠處,蹲了一個禮,“陛下。”

  皇帝:“免。”

  木匣子被王恩擱在了地上,溫氏剛一抬頭,便見了個正著,頓時一屁股坐在地上,隨後臉色慘白,遲遲說不出話來,淚珠子無聲地落在臉龐上,良久才抬頭看向皇上,淚眼婆娑,無不可憐地哀聲問道,“陛下不是答應過我,,”

  幾年的夫妻,到底不會認錯。

  還真是張治。

  皇帝看了一眼皇後,敷衍地道,“晚些時候再說,你先回去,,”

  皇後不走,繼續質問,“陛下是要逼死臣妾嗎。”

  皇帝擔心她豁出去什麽都不顧,趕緊讓王恩將人拽走,回頭再看芸娘,臉上的疑色也褪去,“少夫人快起來。”

  芸娘這才起身。

  皇帝又問了她一些裴安的事,芸娘都一一作答,“若非臣婦身子骨不便,隻怕還會早到兩日,也不會讓陛下憂心。”

  “身子骨不便?”皇帝麵露疑惑,再一瞧她臉色倒是有些蒼白。

  芸娘垂目,低聲稟報道,“啟稟陛下,臣婦已有月餘身孕。”

  皇帝愣住,待反應過來,心境倒是明亮了。

  這蕭世子果然在亂咬。

  他裴安的骨肉都派回臨安了,還能如何?這回皇帝對裴安算是徹底地安了心,“有孕是好事,少夫人好生休養。”說完又道,“正好裴老夫人今兒在宮中,你待會兒回府,可一並接回,好生團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