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第80章

  一個是趙家的郡王,一個是當屆的探花,八竿子打不著的人,薑大人實在想不明白,怎也跑來了江陵。

  眼見事情比想象中的還要麻煩,薑大人簡直一頭黑,趕緊讓侍衛帶路。

  趙炎和邢風兩人從建康過來,走了一月,如同逃荒的流民,一身狼狽,一到知府門口,趙炎便大聲嚷嚷著要見裴大人,險些被侍衛轟出去,後來還是邢風拍了拍身上的黑灰,一臉平靜地道,“在下翰林院邢風,前來找知府大人自首,江陵南渡口燒掉的三艘北人船隻,縱火者,是我。”

  趙炎跟著附和,“我,還有我,瑞安王府趙炎,我點的火最多。”

  北人的船隻誰敢燒?又不是活膩了……

  侍衛還以為遇上了兩腦子有問題的瘋子,正要轟人,渡口巡邏的捕頭打馬回來,急聲道,“通知薑大人,南邊渡口北人的船口被燒毀三艘,死傷三百餘人,全是北人,可算是捅了馬蜂窩了,上千人從渡口而來,要找咱知府討一個說法,縱火之人已逃,你們派些人手出去,挨家挨戶地搜,務必給我捉拿歸案。”

  侍衛愣了一下,看向門前站著的兩人,結巴地道,“人,人就在這兒。”

  捕頭回頭往兩人身上一掃,滿身的黑灰,臉上也沒個幹淨,證據確鑿,倒是得來全不費功夫,當下捉人,“押進去。”

  兩人被帶到了公堂上,身份沒確認之前,雖沒讓兩人下跪,但周圍十幾個侍衛看守著,一看就不是什麽好架勢。

  昨夜跟船趕了半夜,又在水裏泡了幾個時辰,趙炎餓得前胸貼後背,被押進來晾在公堂上,一個勁兒地要見裴安,“我是不是冒充,你們去找裴大人來,讓他一認不就知道了。”

  見他這般叫嚷著要見裴大人,似乎確實認識,以免當真認錯了人,捕頭當下派人去找了裴安。

  得來的卻隻有一句話,“不認識。”

  趙炎一臉錯愕,見到沒見,怎麽可能不認識,“他人在哪兒,我去見他。”

  趙炎腳還沒邁開,鋪頭胳膊一伸,提刀攔住,“二位還是規矩一些。”

  邢風終是看不下去,將他拉了回來,“郡王不必著急,咱還是耐心地等知府大人。”

  沒什麽不能理解的,兩人如今就是個燙手山芋,以他裴安的性子,這會兒要是說認識他,才奇怪。

  —

  侍衛找上門前,裴安便已聽衛銘稟報過了。

  三艘倒賣婦孺的北人船隻,恰好被小郡王和邢大人碰上,兩人一腔熱血,當了一把英雄,船一靠岸,還沒來得及稍上人口,便被一把火燒了船隻,三百多個北人,當場燒成了火。

  當初他親眼看著兩人坐上了江陵的船隻,但趙炎他能理解,邢風,他來湊個什麽熱鬧。

  有那本事惹禍,就該想好了怎麽收場,與他有什麽關係,先來的侍衛詢問他,他一句不認識打發走了,隔了一陣,知府大人親自來了,一進門就哀聲同他道,“裴大人,您可得替卑職想個法子,這北人要是知道點火的人是皇室宗親,怕等不到裴大人走出江陵,兵馬就該越過我南國邊境了……”

  芸娘已跟著薑夫人去了王家老宅看閃電,此時屋裏隻有裴安一人。

  薑大人急得眉頭緊鎖,他一臉淡然,漫不經心地端起茶杯,品起了茶。

  見他遲遲不表態,薑大人也豁出去了,“裴大人不知,平日裏那些個北人在我江陵,如同祖宗,別說百姓了,就是連卑職也不敢得罪,就怕一個不小心引起了戰事,壞了陛下這些年忍辱負重的一片苦心,兩國若真交戰,卑職就算是十個腦袋,也不夠砍啊。前兒裴大人一場公然剜眼,已觸怒到了北人,今日郡王燒的可是三百人啊,如今上千北人堵在卑職的門口,卑職到底該如何辦,還請裴大人給個法子。”

  裴安聽出來了,一笑,“薑大人的意思是,我也脫不了幹係?”

  這不是廢話,他能脫得了關係?

  郡王是誰,姓趙。

  皇室中人,豈是他一句不認識就能撇幹淨的?要是被北國皇帝知道,南國郡王燒死了三百個北人,還得了。

  戰事一起來,他裴安也無法交差不是?

  “裴大人見諒,卑職一個小小的知州,實在是無力應對此等大事,幸在今日裴大人在,誰都知道裴大人如今是陛下的左膀右臂,今日這樣的事也隻有裴大人能做主了,是服軟還是強硬驅趕,還請裴大人拿個主意,隻要裴大人一聲示下,卑職必會全力配合。”

  繞了一圈,還是將火引到了他裴安身上。

  要讓他出主意,恐怕就要讓他們失望了。

  此時挑起事端,北國必然會舉兵,南國的五萬兵馬,怎麽著也得派出來意思意思,與他而言,正合心意,趁外亂取趙濤人頭,更容易。

  若想指望他去抵禦北國,還是趁早打消了這個主意,他可沒那個菩薩心腸。自己去平定外亂,讓他趙濤坐享其成,擴大勢力,他腦子又不是進了水,出了毛病。

  明日就啟程,拖上一兩日還是有辦法,至於日後如何,他管不著。

  “出了事,解決了就成,沒薑大人想的那麽嚴重,萬事都講理,北人再如何囂張,入我南國關口時,都在協議書上按了指印,既如此,便是同意遵守我南國的國法,違反律法者,一視同仁,都得接受處罰,同樣要是在我南國境內出了事,我南國也會秉公執法,查明真相,給他們一個交代。”

  薑大人聽得一愣一愣的,還沒明白他是何意,便見裴安起身,“開堂,審吧。”

  薑大人一臉懵。

  審?如何審?

  裴安又道,“大門敞開,當街審。”

  好一招治標不治本,他這是打算自己一人抽身,留下個爛攤子給自己。

  半天薑大人才回過神來,嘴角一抽,果然傳聞裏的東西並非全然都是假的,陰險狡詐這點他裴安簡直是發揮到了極致。

  往上再翻個幾百年,怕是也沒見過,有那個朝代,兩國敵對的人上公堂解決矛盾的。

  可外麵的北人鬧得厲害,薑大人一時也想不出更好的辦法來,他要審,隻能讓他審。

  南國三品禦史台大夫,親自審案,也算是給了北人的體麵,起碼證明此事南國很重視。

  知府的侍衛先去清場,直接在知府門前的大街上安置了一張桌子,再搬了一把椅子,裴安掀袍坐下,知州站在他身後,清了清嗓子,對著跟前圍堵的北人,朗聲道,“今日得到消息,南渡口三艘船隻被燒,我作為江陵的知州,為此深表痛心,在此為逝者哀悼,大夥兒放心,至於船隻走水的原因,有我南國禦史台大夫裴大人親自審查,定會查明真相,捉拿真凶,絕不姑息。”

  薑大人這話多少帶了些氣性兒,一腳將球全踢在了裴安身上。

  這樣的話北人明顯不買賬,蜂擁圍上來。

  “三百條人命,如何償還?”

  “我北國對你們是一讓再讓,如今可是你們南國不義在先,欲挑起戰事……”

  在建康那樣動不動就鬧事的地方呆久了,裴安早已經習慣,拿起桌上的木錘,往鑼鼓一敲,“安靜,真凶已捉拿歸案。”

  聞言,眾人漸漸地安靜了下來。

  裴安轉頭,看向薑大人,“帶出來。”

  薑大人眼皮子一跳,旁人看不出來,他看得明白,那兩可是如假包換的郡王和朝廷命官,他真要交給北人?

  裴安見他不動,又將頭轉到了另一邊,吩咐衛銘,“帶出來。”

  —

  趙炎嚷了半天要見裴安,也沒見到人,見到知府後,才終於得了一桌子酒菜,剛擺上來,還沒吃上呢,衛銘突然闖了進來,拱手抱拳,“郡王,邢大人,得罪了。”

  趙炎怎麽也沒想到,自己死裏逃生,好不容易逃到了裴安這兒,以為是尊護身符,結果竟然被推上了斷頭台。

  兩人一出來,便被人山人海包圍,趙炎在建康親身經曆了一回,險些被人活活打死,臉色都白了,求救地看向裴安。

  他不會當真大義滅親吧。

  本來明日一到,自己就能輕鬆地回臨安,兩人突然出現,惹了這麽大個麻煩,總得給個教訓,裴安沒往他臉上看,一副絕情絕義,問兩人,“船是你們燒的?”

  自建康分別後,趙炎一直都盼著能早點找到他,好不容易找到了人,他不見自己就罷了,還擺出這番冷臉,他心都涼了,從小到大,裴兄何曾對自己這般冷漠無情過。

  他撅嘴都想哭,哪裏還有功夫去答他的話。

  邊上的邢風,一咬牙先跪地,先前在知府的人麵前主動招認,如今卻是搖頭否認,“非也,船是自己燃的。”

  北人到了南國也有自己的組織,有頭目代表。

  聞得此言,前頭那位領頭人當場“呸”了一聲,“放你娘的狗屁,合著你們是在這兒將我北人當猴耍呢,船好端端自己燃了,還連燃了三艘,當我們北人是傻子?”

  唾沫星子橫飛過來,邢風下意識地往後一仰避開,眼裏的嫌棄,就差明著罵一句,“粗魯莽夫。”

  他不急不忙從袖筒裏掏出了一張又一張的信件,如同疊木葉一般疊成了一堆,往裴安跟前桌上一放,“草民與家弟從建康一路尋親而來,費盡千辛萬苦才追上了這艘船隻,本以為能見到自己的親人,豈料在靠岸時,船隻突然著了火,草民情急之下四處搜尋,人沒搜到,竟然搜出了這些喪盡天良的勾當,今日他北人哪裏來的臉麵找我南人算賬,我南人數以千計的婦孺被倒賣,流進了北國,為此家破人亡,北人又該如何給我南人一個交代!”

  邢風說完,仰頭看著擺在裴安跟前的那些信件,朗聲道,“這是北人倒賣我南人婦孺的證據,還請裴大人過目。”

  裴安將他遞上來的一堆皺巴巴的信紙,展開瞧了一遍,都是北人之間倒賣南人所來往的信件。

  看到這樣的鐵證,他心裏生出了幾分佩服,不得不承認,邢風還挺有幾分本事,可到底是牙酸,沒控製住,問了一句有失風度的話,“你夫人也被倒賣了?”

  這等時候,他還能乘這樣的口舌之快,邢風完全沒有想到,眼皮子一抽,頓了頓,才咬牙別扭地應了一聲,“是。”

  裴安並沒有因為他的別扭,露出半點難為情來,拿起那些信件,抬頭看向北人頭領,道,“你們北人搶了他夫人,他燒了你們的船,如此說來,倒是一樁私人恩怨。”

  北人的臉色一變,沒料到竟然落下了如此大的把柄,反駁道,“我北人三百餘人,三艘大船,莫非就這麽算了?”

  “自然不能算。”裴安接了他的話,將其中一份信件交給衛銘,“傳給大夥兒,說不定其中就有他們失蹤的家人名字呢。”

  衛銘領命,將名冊傳到了南人所在的人群中,隻有北人的百姓活著,南人的百姓都死了不成?

  一碟厚厚的信件,密密麻麻的名字,傳到南人手裏,終於有人發出了哀嚎聲,“我的兒啊……,”

  裴安又道,“你們北人來者是客,到了我南國,占我南國的領土,吃我南國的糧食,賺我南國的錢財,這些應該夠滿足你們了,如今這番倒賣我南國婦孺,算怎麽回事,是要將我南國不聲不響地吞了?”

  這些破事兒,他本不想管,可這證據遞到了他手上,他騎虎難下,繼續道,“本官記得上回你們陛下為了穩固南北兩國關係,特意討了我南國的嫡出公主,明陽公主,以此看,並非有意要同我南國開戰,至少不是這個時候,聽說你們西邊的賊寇最近不太安寧,這等子破壞兩國邦交的勾當,你們陛下應是不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