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第7章

  幾日暴雨後,翌日籠罩在頭頂的雲煙,盡數散去,露出了久違的蔚藍蒼穹。

  裴安說話算話,早上第一縷光線照進門前台階時,親自提了一隻活雁,數箱聘禮,帶著媒人,進了王家的大門。

  王芸早早醒了,躺在榻上,睜眼閉眼幾回,愣是賴著不下床,昨兒腦子裏的茫然,到了今日,隻剩下了緊張和忐忑。怕他來,自己就要當真同一個陌生人過這輩子,更怕他不來,總覺得昨兒兩人之間的三言兩語太過於草率,萬一裴公子回去後,覺得自己沒看上眼,後悔了,她豈不是白折騰了一回,到頭來還是得去莊子。

  上莊子的東西,昨兒就收拾好了。

  外屋的丫鬟,見好不容易天晴了,擔心待會兒又要落雨,路上不好走,進來催了一聲,“小姐,咱們什麽時候出發,,”

  王芸被問得心慌。

  正打算囔一聲頭疼,外麵廊下及時響起了一道急促的腳步聲。

  丫鬟正想罵一句是哪個不懂規矩的,回頭卻見是青玉從穿堂外進來,雙手提著裙擺,一路奔向裏屋,見到王芸,臉上的興奮掩飾不住,“小姐,裴公子來求親了。”青玉心中喜悅難消,挨到了榻上坐在王芸身旁,仔細地說了起來,“媒人一道上的門,被老夫人請進前廳,大爺和大夫人也被叫了過去,,”

  王芸長舒了一口氣。

  定下來就定下來了吧,她想躺一會兒,這幾日一件又一件的糟心事,她已經很久沒睡好覺了,腦子是真困得發疼。

  想著便一個後仰,倒進了被窩裏。

  青玉道她是太緊張,劈裏啪啦的說了一陣,見她閉上眼睛,半天竟然連聲兒都沒了,一時愕然,這祖宗的心,真不是一般的大。

  青玉繼續出去打聽。

  聽前院的小廝說,裴公子已經走了,皇上來召要他立馬進宮,連茶都沒喝上,同老夫人表明來意後,隻將東西和媒人留下,先去了宮裏。

  不久後,陳嬤嬤來了院子,見王芸正睡著,也沒叫醒她,隻同青玉交代道,“老夫人說,前幾日一場暴雨,莊子裏的桃李花瓣全都淋落了,三姑娘這會子過去也瞧不著什麽,暫時就不用去了,且早上國公府裴家已經過來提了親,老夫人念著三姑娘心頭喜歡,先應了下來,晚些時候等她人醒了,再告訴她,去一趟老夫人屋裏。”

  —

  前後一個時辰不到,裴家世子爺和王家三姑娘便訂了親。

  動作太快,消息完全來不及流出去。

  前幾日大暴雨,皇上一口氣宣布連休五日,今日才第四日,期限沒到,天剛亮,宮中太監挨家挨戶上門知會,巳時準時到殿。

  裴安去王家轉了一圈,到宮中時,不少臣子已立在殿外候著,圍成了一個個小堆,正議論得熱鬧。

  裴安一身綠色圓領官服,從殿外門走來,身姿高挑,腳步矯健穩沉,步入一群朝官之中,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很快,周圍的議論聲安靜了下來,所有的目光都朝著一個方向望了過去,有人立馬認了出來,“喲,咱們的狀元郎回來了。”

  “聽說這兩年,裴大人在建康可立了不少功,這次回來,必定高升。”

  “不愧是我南國的後起之秀,將來必堪大用。”

  話音一落,邊上一道反駁的聲音突然響起,語氣裏滿是諷刺,“一代奸臣小人,也配得上如此美名,我南國當真是沒人了嗎。”

  議論聲此起彼伏,各有各的見解和立場。

  離大殿最近的一位身穿緋色官服的大臣,遠遠看見人過來,用胳膊肘碰了一下旁邊的蕭院士,悄聲道,“蕭大人,還不滿意?非得等人家封了官再點頭?”

  蕭鶴,永寧侯,翰林院院士,官極一品,朝廷文臣。

  不提還好,一提起來這事,蕭鶴的臉色瞬間黑了下來,鼻孔內發出一聲冷哼,麵色極為不滿。

  一個空殼子國公府,就憑著一張皮囊,給鶯丫頭下了降頭,非他不嫁。

  原本便對他沒什麽指望,如今去了一趟建康回來,鼻子翹上天,高傲又自負,不僅沒上門拜訪,甚至還同那什麽王家傳出了謠言。

  阿鶯關在屋裏哭了兩日,他倒是光鮮照人。

  “但凡長了腦子的,都知道他同王家的傳言為假,這次人家回來,陛下八成會安排進你的翰林院,往後有什麽地方不滿意的,等成了親後,你親手教導不就成了,非得要同大娘子擰,你這不是自己給自己找不快活嗎。”

  誰都知道他蕭鶴就那麽一個女兒,平日裏就當寶貝一樣地寵著,要什麽給什麽,更何況一個七品狀元郎。

  蕭鶴又扭頭哼了一聲,沒再說話。

  他倒要看看,他裴世子進了翰林院後,會不會還是這副不知天高的樣子,就不信他不會踏進他侯府的大門。

  說話間,大殿的門從裏被打開,眾臣停止了議論,陸續進入大殿。

  裴安的腳步放慢,走在了最後,進門檻時,同左側另一人幾乎一道跨入。

  裴安側目。

  邢風,翰林院編修,正六品。

  與裴安身上的清冷氣勢不同,邢風麵相自帶一股溫潤,典型的讀書人風範。

  兩人同一介科考,入官前便打過不少照麵,半月前,又在建康碰過麵,已算是熟人,邢風朝他揚了一下唇,微微額首。

  裴安回了一禮,並無攀談,跟在了隊伍的最後,開始朝拜。

  三拜之後,大殿內鴉雀無聲。

  早在來的路上,眾人便在猜側,今日皇上所召,究竟是為何事。此時皇上安靜地坐在龍椅上,手裏捧著折子,半天都沒出聲,底下的人更是摸不著底,心頭漸漸打起了鼓。

  約莫一刻,皇上才開口,“眾愛卿應該都知道,前不久的建康之亂。”

  此言一出,大家瞬間都有了底。

  一個多月前,建康發生了一次以“天子不作為,南國已淪為北國走狗”為口號的暴|亂,皇上派了翰林院邢大人和禦林軍手持詔書,趕去建康鎮壓,並令設立在建康的正風院徹查此事。

  曆經一月,這時候被提起,應當是有了結果。

  由此也終於明白,為何皇上會突然召回裴安,裴安是建康正風院的督察史,也是徹查此事的負責人。

  皇上繼續道,“朕看了這折子後,睡不著啊,昨兒一夜未眠,今日便想叫眾愛卿過來,一起把把關,有個見證。”

  看來確實事關重大。

  三省六部,樞密院、監察院、翰林院等各部負責人,今日都到了殿上。

  皇上說完,突然合上折子,閉眼發出一聲悲歎,竟握拳錘了兩下心口,邊上太監嚇得驚呼一聲,“陛下!”

  殿下臣子更是接二連三,跪成了一片。

  皇上痛聲道,“怎會是他呢?秦愉!一代大儒皆如此,朕這江山,朕的子民,可還有救?還是說朕當真就不適合做這個皇帝!”

  情緒太激動,帝冕上的玉珠碰得叮鈴直響,旁邊太監扶住他胳膊,著急地勸解,“陛下,保重龍體。”

  皇上推開他的攙扶,一副痛心疾首,目光悲傷地看向殿內齊齊跪下的臣子。

  多數人錯愕,同他剛才的反應一樣,不敢置信。

  秦愉,當代大儒,才高八鬥,一身學識理論沒幾人能比得上,樞密院院士,陛下的恩師,名望響徹南國各地,後因身子不適,主動辭官隱居於建康,再也不問朝堂之事,如今卻成了煽動引戰的叛逆之賊,任誰都不敢相信。

  其中有兩三人則趴在地上,身子發抖,手背因隱忍而泛出根根青筋。

  消息太突然,太震撼。

  這幾年邊境無戰事,內部紛爭卻不斷,這樣的前車之鑒有過不少,今日突然被皇帝宣召在此,沒摸透聖意之前,無人敢貿然插言。

  眾人皆緘默。

  氣氛逐漸緊張,正緊繃時,跪在最後的裴安,緩緩直起身,走出行列,拱手道,“陛下敬重老臣,身懷愛才之心,臣等心中萬分敬佩,秦閣老本乃我南朝一代大儒,德高望重,其品行令無數學者紛紛效仿,能走到今日,說到底還是因受奸人所惑,才犯下此等大錯,論罰,當是罰妄想動我南國根基,亂我南國忠臣心智的奸人,還請陛下莫過於悲痛,保重龍體要緊,替秦閣老討回一個公道。”

  言畢,跪在邊上的邢風,神色一震,目光往他身上瞟去。

  眾人也回過神來,皇帝臉上的悲慟,似乎因他的言論,緩和了一些。

  “荒謬!”前排邊上跪著的一位臣子,突然出聲嗬斥,正是適才在外麵諷刺裴安之人。

  一介攀附獻媚小人所說之言,豈能當真,秦閣老叛逆,簡直是天大的笑話。

  裴安倒也不急,微微抬頭,門外透進來的天青色照在他臉上,麵色如玉,微揚唇角,平靜地問道,“那依範大人所言,是秦閣老自己想要引亂?”

  “你,,”範玄氣急,眼中因憤怒露出鄙夷,“秦老一生功勳無數,到了晚年,豈是爾等黃毛小兒能誣蔑,,”

  裴安不再與他爭執,回頭再次麵朝皇帝,垂目待命。

  “朕也不相信,秦閣老會如此糊塗。”坐在高位上的皇帝聲音依舊沉痛,緩了一口氣又道,“裴卿說得沒錯,定是有些居心叵測之人,妄想攪亂我南國。”

  “陛下,,”範玄臉色一變。

  皇帝似乎疲倦到了極點,抬手止住範玄,將手裏的折子往下一扔,扔到了眾臣麵前,“你們也看看吧,是不是他秦閣老的筆跡。”

  前麵幾人,包括蕭鶴目光都望了過去,猶豫片刻後,範玄頭一個搶在了手裏,翻開後越往下看,臉上顏色越白。

  皇上瞥了他一眼,似乎懶得再說,喚道,“裴安。”

  “臣在。”

  “聽朕旨意,徹查此事,但凡有蠱惑秦大人心智之人,都抓起來,嚴加審問。”皇上說話太過於用力,說完便喘咳了起來。

  殿下一片死寂。

  皇帝是何立場,已顯而易見。

  邊上的一位同僚使勁拽住範玄,論權勢名望,在場之人,誰能比得過秦閣老。

  皇帝繼續沉浸悲痛,有氣無力地道,“為方便辦案,即刻起,裴安調入禦史台,任禦史大夫,若有膽敢擾亂我南國的奸細,無需經過六部,直接呈給朕便可。”

  禦史大夫,禦史台一把手,正三品。

  “至於秦閣老,他年歲已高,總不能因晚年糊塗,便要抹去他曾為我南國所立下的汗馬功勞,朕聽聞嶺南一帶有山有海,環境不錯,適合人靜心,這幾日,裴大人抽個空,帶去好好安置了吧。”

  ===第7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