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第44章

    荒地上萬畝, 土地結實到一鐵鍬下去,隻鏟出個小坑。

    紀煬揮著鋤頭鋤了幾下地, 隻聽周圍一陣笑聲:“知縣大人, 您這樣不對,動作不對 ,會很費力氣的。”

    紀煬訕訕, 他從未開耕過荒地,自然動作不對,原身更不用說了, 這更是個四體不勤的。

    想要種花田,首先要開荒。

    誰讓官田都是荒地, 直接用種糧食的地來種花?

    依照現在汴京跟潞州對他這裏的巡查力度, 他沒幾天就要被喊到潞州問話。

    種田的地, 是絕對動不得。

    所以想要再種經濟作物, 隻有開荒的份。

    官田上的種植限製不多, 而且全有官府做主,也就是紀煬做主, 事情更好辦些。

    現在是招了玉娘子當副手, 還有水淑敏等三個婦人女子。

    再有十好幾人, 雖然對種花一竅不懂, 但她們會種田,這就可以。

    今日過來,也是試著開荒。

    但紀煬沒想到, 自己力氣是足的,但鋤地還真不會。

    不過這次也是過來看看這邊土地情況, 要把土改造成田, 花費力氣極大。

    還記得去年種莊稼能手馬同峰家嗎, 他家辛辛苦苦也隻開耕出幾畝田地出來,而且種出來的莊稼產量還很低。

    並非他家不用心,而是改土造田也是要講究方法的。

    去年紀煬也提過幾次,但事情太多,並未把重心放到開荒上。

    今年情況不同,其他耕地已經穩住,不說官田種花,其他各戶人家也都想著開荒幾塊地。

    畢竟剛開荒的土地交田稅都比其他土地少。

    所以今年春耕開始,各家都在規劃附近的荒地,縣衙小吏還去調解過幾次矛盾。

    新搬來扶江縣的幾戶人家也都在忙著開耕。

    既如此,紀煬幹脆整理出幾種開耕方法,分發到各個村子。

    開荒地能省點力氣就省點力氣。

    這也是現代常用的改土造田方法,而且因地製宜,不同的土地,還有不同的改進方法。

    比如水平梯田,為了防止水土流失,要順著坡來選位置,施工的時候從上而下,表土集中起來,還要砌雙牆,更要深耕,這才有效果。

    這是改土造田,還有改善土地質量的幾種方法,還要根據不同方位,不同情況的土地,進行多方麵的應對。

    說起來都這麽複雜,真正做起來,更是一鋤頭一鋤頭挖出來的。

    可來這裏做活的婦人們絲毫不覺得辛苦。

    玉娘子還道:“這些都是我們做慣了的,您說方法,我們肯下力氣就行。”

    “是啊,種花可能還要學,開耕這事,都是常年做的,不辛苦。”

    “對,家裏沒農具的時候,用手都刨了,更不用說現在工具齊全。”

    這可不是誇張,沒農具的時候,用手,用木頭,用竹子,都能開耕,何況現在官府的農具隨便他們使用。

    官府還有鐵鍬跟鐵鋤頭呢!更有旁邊的耕牛可用。

    因為是官府的田地,直接分了十頭耕牛!可省力多了。

    紀煬看著看著,就知道是白白擔心了。

    眼前的十六個娘子,耕地都比他厲害,趕牛耕田也不在話下。

    自己隻要說出方法,她們很快便能掌握。

    不過耕地這事,再快也快不到哪去。

    就不說這荒地了。

    隻說熟地,也就是經常開耕種田的地,一個人一整天大概耕地二到三畝,有牛的話,大概在十畝左右。

    換成荒地,一天能開耕幾分地就不錯了,就算有耕牛,一天也隻能翻地一兩畝。

    這種難度之下,十六位娘子揮汗如雨,還是繼續幹活。

    因為知縣大人說了,在官田幹活,每人每天二十文錢,如果能在三月前開耕好一百五十畝田地,那另有獎金。

    剛開始這錢按天發,以後等種植鮮花的時候,會按照各自的能力分出月錢出來。

    如今二月初,還有二十五天時間,她們要趕緊完成才行。

    官田這邊有耕牛有農具,對她們來講並不是很苛刻,所以大家覺得,這份獎金,她們肯定能拿到手。

    而且紀煬發現,她們這群人不僅能幹,還聰明,上手東西極快,他也就放心了。

    再有玉娘子在這照顧,他又雇了王家宅子的王家人幫忙送吃食送水,這邊基本不用更擔心。

    等於說,他雇了一群人過來開耕種田,每天給錢給糧。

    這活讓扶江縣不少男人都羨慕,還找著機會問紀煬:“知縣大人,要說開耕那事,我家那位家媳婦都能做,為何她能去?我不能去?”

    “她最近掙著錢了,在家說話都大聲了。”

    紀煬笑:“那處官田不同,以後上麵的鮮花香料都要她們照拂,自然不用男子。”

    “沒辦法,汴京那邊說了,花田不同以往,要更仔細些,女子比男子更為合適。”

    眼前的人隻好歎氣。

    汴京都這樣講了,他也沒辦法,平白失去這麽好的掙錢機會。

    一天二十文呢!

    紀煬見此道:“修運河的工匠已經到扶江縣了,若是想掙錢,那也是個好營生。”

    見他猶豫,紀煬又道:“這是朝廷派來的人,不會太過苛責,若那邊有事,可以來找衙門做主。”

    沒錯,修運河的工匠們已經過來,工部也來了兩個大人,但此處地勢平坦,位置也合適,本身要修繕的也不長。

    所以沒派特別重要的官員。

    不過紀煬還是前去迎接,好吃好喝好安排。

    順便知道,工部讓兩位大人過來,不僅給扶江縣修運河,還順便探查這幾段運河的情況,看各地有沒有清理各處淤泥,否則航道就會堵塞。

    汴京那邊,其實對運河一直很重視。

    估計這也是他能成功的原因之一。

    算下來,潞州那邊開始修官道,這邊從常華縣開始修運河,已經有大批工匠陸陸續續過來。

    單是看著人,就知道聲勢浩大。

    而他們縣城也會因為這兩批人越來越接近扶江縣變得熱鬧。

    不僅扶江縣外麵熱鬧,本地也因為官學招生,官田開耕變得不同。

    紀煬恨不得一人分成四份,每一處都有一個自己,好時時監督。

    隨後也笑。

    官道運河都不用他管,潞州汴京哪個不比他專業。

    官學那邊有劉夫子帶著一個小吏,如今也日漸順暢。

    最後的官田還在熱火朝天開耕,玉娘子時時報告情況,他真不用什麽都管。

    心靜下來之後,紀煬終於收到汴京那邊的信,還有足足十個大箱子。

    旁的不說,紀煬都覺得誇張。

    信裏麵也極為輕佻,幾乎把,好啊紀煬,你還真是一點都沒變寫到臉上,還問他,你要那麽多香料幹什麽?

    紀煬麵無表情,能幹什麽。

    當然是賺錢!

    如果不是知道原身之前隻愛喝酒耍樂,還以為他真去過煙花柳巷。

    麵無表情看完汴京來信,再看看這十個大箱子,這心情怎麽那麽複雜呢,他明明是在做好事。

    可這會滿汴京都知道,他這個不著調的,剛做件大功績,然後就讓好友們遍尋天下香料,還要寄給他,讓他賞玩。

    好氣,但又不知道氣什麽。

    紀煬最後哭笑不得,打開箱子一一查看。

    裏麵所有香料分門別類放好,但凡市麵上有的,汴京好友們都派人來買,連放香料的器皿也沒放過,這裏麵通通都有。

    連最好的龍涎香,迦南香都給他尋來,雖說隻有一點點,這點都價值千金。

    紀煬已經想到,他的好友們大張旗鼓買香時他的風評了!

    不過說到底,香這東西用處最為廣泛,也最為世人喜愛。

    許多人把香,茗並列,就是香料跟茶並列,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東西。

    吳中風雅代表的文震亨文大家還寫過。

    物外高隱,坐語道德,可以清心悅神;初陽薄暝,興味簫騷,可以暢懷舒嘯,等等等。

    反正是什麽地方都可以用,什麽時間都能品。

    古人對香的追求甚至能追溯到更早時候,如今的汴京也不例外。

    每家馬車上,不論男女出行,車上都會掛兩個香球,裏麵放著各色香料,馬車一路走過去,一路都是香味。

    有時候隻憑特殊熏香味道,都能認出是哪家的公子小姐。

    原身在汴京時耳濡目染,對香也有些研究。

    更知道朝中幾位大臣親自動手研究香料方子,也是一時美談。

    在名貴香料中還有個趣聞。

    那便是蘇軾在弟弟蘇轍生辰之時,送了塊海南沉香山子,這香一片便價值萬千,一塊更不用說。

    蘇軾還誇自己跟弟弟的感情跟沉水香一樣貴重,更說弟弟的品格也跟這樣美好的香料一般。

    焚香有情調,調香更有情調。

    木製香也好,鮮花香也行,隻要調製的好了,那便是上等佳品。

    坊間寫香料的書跟詩句,更是數不勝數,甚至還有人總結了,什麽時候應該用什麽香如何如何。

    比如紀煬收到這十個大箱子,裏麵已經注明什麽香什麽時候用。

    這種細致活自然不是他好友們所做,必然是哪個心細的下人所為,這麽分門別類地放好,正好方便紀煬聞香。

    裏麵的香囊,香球,香墜也很不少,足夠他研究世麵香料了。

    不過這箱子一打開,他的五鬥院裏已經香到兩裏地都能聞到!

    紀煬在自己院子裏辛苦聞香,期間又收到林家大公子來信,來信的時候也帶了不少香料。

    其中更有市麵上都買不到的意和香。

    這香料是一個大家所製,基本隻提供宮廷使用。

    信上也說,是陛下隨手賞賜,讓他送過來。

    陛下?皇上?

    他買個香料,怎麽皇上也知道了。

    怪不得連進貢的蘇合香都有,沉香更有一小片。

    林啟的信倒是沒什麽調侃,至多是好奇,問他突然要這東西作甚,總不能是做香料吧?

    這話看似疑惑,其實也是在猜測。

    隻能說,不愧為林家最看重的子弟,確實猜到一些。

    紀煬給他回信時停頓片刻,還是把五分真五分假的書信寫完寄走。

    跟著一起走的,更有另一封給他手下掌櫃的書信。

    他在汴京那些鋪子,統交給一個叫王伯打理,他此次寫信,便是詢問王伯認不認識賣鮮花種子的貨商。

    同樣問了香料的事,

    這信寫的也是半真半假。

    原身從昌盛三十二年四月出發,如今已經是昌盛三十四年二月,期間隻有過年時通書信。

    紀煬不知對方情況,隻是模擬原身語氣照常詢問,所以也不知道這王伯到底如何。

    更不知道是個忠心的,還是背主的。

    這次做香料買賣,正好試探一番,把這條線給連上。

    他既跟庶弟母子一脈早有恩怨,有些事還是早點做準備為好。

    等書信全都寄出,還有揚州想買葫蘆的書信,更有四周知縣詢問化肥生產進度的信。

    別催了別催了。

    今年的葫蘆真的供應不上了。

    淩家湖的化肥日夜趕工,真的供不應求。

    給他寫信也沒辦法啊!

    自家東西太受歡迎,也是個錯吧!

    紀煬幹脆把這些信件扒拉到一邊,就當沒看到,等到東西生產出來之後再說!

    去年種出的葫蘆,被揚州那邊一購而空,想要葫蘆器皿隻能等到今年六七八月份葫蘆收獲。

    化肥更是沒法,鳥糞抬出來也需要時間發酵,否則用到田地裏反而會害死莊稼。

    淩裏長已經緊急找其他村子人過去幫忙,但做太多,也趕不上周邊幾個縣都要購買。

    隻能說幸好他們村修路了,否則運化肥的牛車都要堵在路上。

    不過這樣一來,扶江縣其他村人,隻要是勤快的,都從這上麵賺了些銀錢,日子寬裕不少。

    要說不僅紀煬忙,百姓們更忙,春耕跟賺外快,哪個都不想舍棄!

    新搬來的幾家非編戶,同樣跟在後麵忙碌,他們本來以為自己是外來人,淩家湖那邊可能不要他們。

    誰料淩裏長隻看做事好不好,根本不看外鄉人本地人。

    能幹活!那就是好人!

    倒是幫這十幾家非編戶快速融入扶江縣了。

    非編戶的意思就是,名下沒有房產土地,不能入編,也就是流民。

    不過按照承平國規定,非編戶可以去租種官方田地,或者地主家田地,又或者開耕荒地。

    租種別人家的地,沒那麽辛苦,但要自己攢錢,攢夠銀錢買田地,成為編戶。

    開耕荒地的,隻要耕種滿三年,便能入戶籍,自己開耕的田地隻要付官府很少量的銀錢,便屬於他們名下。

    這十幾戶人家,有的是從涼西州跑過來求生,有的是隔壁常華縣的佃戶。

    常華縣那邊土地基本已經占完了,很少有荒地,他們之前隻能租地過活,現在扶江縣發展起來,而且還有荒地可用,自然拖家帶口而來。

    畢竟能自己開耕,好過種別人家的地。

    現在春耕還沒結束,已經有十幾家過來,紀煬聽其他知縣給的消息,涼西州那邊日子貧苦,估計會有不少人戶聽說扶江縣的事,會主動到扶江縣過活,讓他做好準備。

    非編戶說的好聽,但換成流民,便會讓人心生恐懼。

    他們居無定所,沒有田地傍身,本身就會焦躁,再加上光腳的不怕穿鞋的,這些人或偷或搶,偷搶之後再跑了,誰也沒辦法。

    按現代的話來說,就是聚眾的閑散人員。

    如果拖家帶口還好,單單一兩個漢子,難免會對周圍治安產生影響。

    所以靠近涼西州的鬆雙縣知縣,提前給紀煬寫信。

    以前扶江縣太平,但如今發展起來,人員必定繁雜,安置好這些非編戶,扶江縣才不會亂。

    對這些扶江縣來說。

    安置好非編戶,那他們就是扶江縣多出來的民戶,安置不好,則是動亂的流民。

    紀煬沒想到這麽多知縣書信裏麵,還有個如此有用的信息。

    但再往下一看,鬆雙縣知縣又拐到化肥上麵。

    好家夥,是用消息換購買化肥啊。

    紀煬想到這個知縣,他看著個子不高,說話也慢吞吞的,沒想到也是個精明人。

    不過他帶來這麽重要的消息,自然要投桃報李,讓淩縣尉那邊安排一下。

    這下,是真的放下書信了。

    對於外來人,紀煬自然歡迎,扶江縣的荒地不少。

    扶江縣西邊,從北到南,上集村跟馬家灣之間有大片荒地,馬家灣到三江村,三江村到官田。

    都有不少無主荒地,安置個幾百戶不是問題。

    更別說縣城往北,那邊也是大量無主土地。

    就連扶江縣東邊,淩家湖到玉家湖之間,同樣是有土地的。

    畢竟按照之前扶江縣建縣的規劃,這一塊至少跟隔壁常華縣一樣,至少是個中縣。

    但之前一直貧苦,肉眼可見沒有發展空間,土地質量又差,本地人口生得少,外地人口不願意來。

    這不就沒什麽人了。

    可現在稍微有遠見的都能看出來,官道,運河一修,本地有個強幹官吏。

    自然而然會遷徙到這裏。

    紀煬想過會有人因為運河官道過來,但沒想到來的這樣快。

    紀煬扒拉下手頭的人。

    自己跟小廝平安就不說了。

    下麵玉縣丞管著葫蘆作坊,管著稅收賬簿,還有庫房各色物件,以及耕牛農具損耗使用登記。

    他本身肩負兩個職位,縣丞跟主簿的活都是他幹了。

    連他家娘子也被拉去看管官田。

    捕快衛峰衛藍是他助手,但畢竟捕快更有許多差事要忙,東家調解個矛盾,西家抓個偷雞賊,平日跑腿也是他們倆。

    然後是淩縣尉,這更不用說,剛剛幫他把請來唱戲的戲班送回潞州城,又騎馬去淩家湖催促化肥作坊。

    若不是淩家娘子現在專職幫衙門做飯,估計也會去官田那邊盯著,專職做飯也是有報酬的,算起來也是給官府做事?

    淩縣尉原本身邊還有兩個兵士,現在調走一個,隻剩江海城,江海城同樣累到不行。

    說起調走的江曆帆,如今已經不再是兵士身份,算是副隊長,雖說也沒什麽隊給他帶,但職位上來,待遇也上來。

    可化肥作坊那邊忙到讓他根本笑不出來!

    新招的兩個小吏,去年招來的,今年已經被繁重的事務壓到想問一句,他們為什麽要來當小吏啊。

    這還有一個小吏還要去官學幫忙,另一個沒事也會去搭把手,更多時候幫紀煬跑腿。

    去年不會騎馬,今年已經敢在馬上睡著了!

    這麽算下來。

    他這個上司,似乎有點魔鬼?

    就這兄弟們還肯跟他一起幹活?

    他自己都快看不下去。

    如果扶江縣一直這麽點人還行,眼看著涼西州不少人戶過來。

    隻有他們這些人維護治安,恐怕是不行的。

    他們能做完手頭的事就不錯了!

    既如此,招人的事勢在必行。

    但這次要招多少才夠?兵士捕快小吏,估計全都要補充。

    感覺又要找玉縣丞拿賬本了,他都想對自己說一句,能不能不要老花錢!

    他們衙門好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