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第35章

    昌盛三十三年, 八月。

    一進八月,稻田麥子一天一個樣, 看著金燦燦的, 每日在田地裏走一圈,便能感受到豐收的快樂。

    淩家湖的道路整修也暫時擱置,等到秋收之後再繼續。

    上集村的葫蘆, 縣城葫蘆製作,全部停了下來。

    再重要的事,也沒有秋收重要。

    紀煬經曆過一次, 自然心裏清楚。

    過了中秋,陸陸續續也是正式的豐收節。

    不過中秋當天, 還是熱熱鬧鬧慶祝一番, 今年的遊火龍也比往年熱鬧。

    雖說還未收獲, 但看著沉甸甸麥穗, 有經驗的農人從現在開始, 已經合不攏嘴了。

    但在中秋前,紀煬也收到幾封信。

    汴京幾封, 揚州一封。

    汴京那邊, 他的便宜老爹上次罵過他之後, 再也沒有書信往來。

    這些信件多是上次給他寄錢的友人寫來, 紀煬把銀票退回,又跟他們聊了幾句,自然是感謝他們, 又說了不用雲雲。

    這一來二去,倒是沒那麽多火藥味。

    甚至還安慰他, 說退親也沒什麽。

    還有便是林家大公子回信, 先寫了他家五妹已經收到那些小玩意兒, 皆是汴京也少見的,所以表示感謝。

    又提起紀煬庶弟落榜的事,雖然寫得隱晦,但他庶弟,還有庶弟舅舅一家,明顯把落榜的原因,歸結到紀煬身上。

    在汴京鬧得沸沸揚揚,說是紀煬故意讓他嚇他,這才名落孫山。

    此時給紀煬的名聲又加了一筆。

    最後則說他家三妹已經定親,原本的林家的意思是,就當之前跟紀家定親的事沒發生。

    可沒想到紀家卻傳出消息,說紀煬早就被退親了,人家林家三姑娘跟其他人定親很正常。

    這讓林家自然不高興,可到底關係不大。

    此消息傳出去,自然又是給紀煬本就不好的名聲上添油加醋。

    林家大公子最後說,總算知道你那些名聲怎麽來的了。

    隻有身在其中,才知裏麵幾分真幾分假。

    紀煬也是這樣覺得。

    說實在的,以原身之前的做事風格,雖莽撞,又容易被人挑唆,但真正的惡事並未做。

    可京中他名聲最差,少不得庶弟母子幫他“歌功頌德”。

    說就說吧,紀煬並不是很在乎。

    跟汴京的聯係,讓他隨時知道那邊情況,這已經夠了。

    現在對他來說最重要的事,還是秋收。

    上次白菜的畝產能比原來增加近一倍。

    這次能有多少,讓紀煬十分好奇。

    按照現在承平國潞州糧食的均產,其中稻子基本在一畝二百二十斤左右,麥子產量低些,在一百五到一百八之間。

    不過這些數字都是平均數值,扶江縣的情況會更差些,之前說的土地貧瘠可並非白說。

    反之土地肥沃的常華縣則要高於這個數。

    這些糧食產量較之前朝,已經有很大增加。

    跟後世的動輒一畝千斤自然沒法比,誰讓古代農業跟現代農業相差甚遠。

    拿糞肥來說吧,如果是糞肥的話,要施幾千斤才夠用。

    如果換成科學配比的化肥,隻要百斤就夠了。

    裏麵省了多少勞動自不用說。

    紀煬所製的土化肥跟現代精進的工藝自然沒法比,可也比時代超前不少。

    所以紀煬好奇,這次的扶江縣東種的水稻,扶江縣西種的麥子,產量到底是多少。

    中秋當晚,還是跟去年一樣,紀煬請了衙門眾人的親朋一起吃酒賞月。

    算是稍稍休息兩天,接下來該忙還是要忙。

    隻是今年衛峰衛藍都帶了娘子,人數明顯增多,還有新招的兩個小吏,又多了幾個人。

    眼看著衙門的人越來越多,紀煬心裏自然也高興。

    吃飽喝足,休息也夠了,開始幹活!

    秋收沒什麽大的儀式,老農們看著自家麥子,自家水稻,一摸便知該不該收。

    各家就算有些差別,也不過一兩天時間。

    等到八月下旬,所有人都在田間收割,紀煬也帶著手下在四處查看,如果有問題及時解決。

    別說扶江縣好奇自家田地產量多少,常華縣也好奇。

    他們今年的莊稼長得沒有扶江縣的好,可比之往年也是更好的,自然下意識好奇。

    最先收獲結束的,還是馬同峰一家。

    馬同峰父子,紀煬並非頭一次接觸,去年的芥菜是他家種的,白菜也是畝產最高。

    這幾次都被紀煬點名誇讚,聞名鄉裏,這在古代可是大大的榮譽,就算裏長見了都會客客氣氣的。

    所以在種田這事上,他家更是積極,事事都要爭先。

    隨後還有幾家一樣跟上,他們這幾家特點差不多,都是家裏田地多,開荒多,還奮進。

    全都要比著,看著誰家種田最好。

    馬同峰一家打穀稱重的時候,連隔壁村的都圍觀,紀煬自然也不缺席。

    一畝地一畝地的稱重,旁邊負責記錄的玉縣丞,帶著新來的小吏同樣忙個不停。

    這些數字可不止是數字,更代表了他們扶江縣的成果!

    上次這樣做的時候,還是芥菜收獲那會。

    白菜也有過這樣待遇。

    隻是同主糧相比,重要程度可差遠了。

    扶江縣的畝產一直低於潞州平均數值。

    麥子的畝產基本都在一百三左右,好一點的一百五,最差的畝產三十斤都有。

    稻子先不提,等給扶江縣東邊稱重的時候再說。

    馬同峰一家現在有十口人,其中四個男子加兩個婦人都是主力幹活的,剩下多是孩子在家做飯,看護更小的孩子。

    可這家人一共有四十二畝田地,外加三畝今年剛開耕的地。

    六個人種這樣多麥田,可見是日夜不歇的,一家都是勤快人。

    他們是馬家灣的人,也就是扶江縣西,種的全都麥子。

    四十五畝地裏麵,三畝今年開耕的產量最低,就算用了肥料,分別產了三十斤,五十斤,五十二斤。

    剛開耕的土地就是這樣,十分正常。

    以後年年施肥,田地越來越好,畝產也會跟著上去。

    剩下開耕許久的四十二畝土地才是重點。

    他們嚴格用耕牛細細耕作,該用的肥料全都用了,驅蟲趕鳥,一個都不少做。

    給這些麥子稱重的時候,馬同峰全家都很激動。

    一百八十斤,二百斤,二百二,一百六。

    稱重到最後,馬同峰越看越高興。

    因為每一畝地的重量,都比去年最高畝產要多。

    這裏麵的原因還用說?

    自然是化肥的功勞,還有一部分是後來水渠的功勞!

    最後四十二畝田地的產量得出,最低是一畝地產了一百六十斤小麥。

    最高則是讓人跌破眼鏡,竟然到了二百六十斤!

    這些數字讓在場所有農人捏了把汗,同時震驚地看看四旁之人。

    二百六十斤!

    一畝地的產量,竟然趕上之前兩畝地了!

    有這樣的收成,還怕沒飯吃?!

    還怕填不飽肚子?!

    不知是誰開始歡呼,隨後所有人歡呼起來,比上上次芥菜豐收,上次白菜豐收的歡呼聲都要高。

    這是糧食!

    這可是糧食!

    紀煬自然也被這份激動感染,隨後迅速算出平均值。

    不怪他親自動手,隻是旁邊人算得有點慢。

    四十二畝地的平均值,均產二百三十斤。

    扶江縣的畝產則是一百三?!

    潞州的小麥畝產多少來著?一百五到一百八?

    紀煬深吸口氣,緩緩報出馬同峰家的數字:“馬同峰家小麥均產,二百三十斤。”

    “他家去年均產,一百五十斤。”

    “畝產增加了八十斤的產量。”

    多少?!

    八十斤?!

    他們沒聽錯?!

    那四十二畝地,一共增加了多少?

    不等他們問,紀煬給出答案:“不算新開耕荒地,一共增產三千三百六十斤。”

    一年的產量,增加了這樣多?!

    在場有人已經喜極而泣,就算他家比不上馬同峰家,那也差不了多少。

    不說增加三千多斤了,增加一千多斤,都能讓全家活下來。

    都不會再想著餓肚子的事。

    交完田稅,還能有餘糧,這事誰不激動。

    馬同峰家的重量出來,扶江縣西邊三個村子各家重量也被統計好。

    其中一家的麥田重量,甚至超過了馬同峰家。

    他家畝產竟然到了二百八十斤,比馬同峰家多了二十斤。

    這家人其實也不敢相信,竟然有這麽多產量?

    紀煬還去他家瞧了,稱重的時候還有其他人在場,不可能作弊。

    這個數字又給整個扶江縣百姓一顆定心丸。

    紀煬認真看看這個三江村的村名,知道他叫江桂才,一家十五口人,爹娘都不在,他帶著弟弟妹妹們一起生活。

    能種出這樣高產的麥子,一個靠化肥,另一個是水渠還沒修好的時候,他便一擔子一擔子地挑水過來,讓麥子長得更好。

    辛苦就有回報,他如今的回報便是,他家這畝地的麥子,成為產量最高的麥田!

    二百八十斤的產量,放在整個潞州也足夠讓人側目。

    紀煬拍拍他肩膀,誇讚道:“很不錯,今年冬祭的時候,衙門會召你跟裏長同去,也算代表整個三江村。”

    冬祭,帶著他?

    這是何等榮耀?

    前來圍觀的馬同峰心裏一沉,原本這份殊榮應該是他的。

    可再難受也沒用,誰讓他種出的莊稼不如別人。

    明年,明年他一定會再努力的!

    周圍的百姓差不多也是同樣表情。

    他們好想得到小知縣大人的誇讚啊!

    這種感覺一定很棒!

    扶江縣西邊麥子陸陸續續收獲,扶江縣東邊的稻田也在收。

    那邊自然也要過去。

    倒也不怕各家虛報數量,今年頭一年,要的就是真實情況,這點紀煬跟各個裏長全都說了。

    而且還告知他們,如果不說真實情況,那他也不知道怎麽改進。

    這句話自然是嚇唬他們,同時讓鄰居們互相監督。

    一定要最真實的產量。

    不過有了西邊麥田的打底,稻子這邊隻會更讓人驚喜。

    按照整個潞州稻子均產,基本在二百二十斤左右,有些地方一年兩熟,也不在比較範圍。

    而扶江縣之前的均產,基本在一百六到一百八。

    東邊兩個種水稻的村子,淩家湖靠近薑家山,有鳥害,產量一直低一些。

    玉家湖有水有田,還不靠山,鳥蟲害少些,產量高。

    今年也不例外。

    紀煬先去的淩家湖,剛靠近淩家湖,便能看出不同,他們修了不到一個月的路,但很多地方已經看出不同,想必秋收過後就會繼續動工。

    淩裏長還道:“我們已經準備好,秋收之後縣裏各家都閑,多雇些人,趕在年前修好。”

    說這話的時候,淩裏長顯然美滋滋的,修路的好處,他能不知道嗎?

    這更是整個扶江縣頭一份!

    紀煬點頭,繼續去各家查看稻子收獲情況。

    淩家湖今年並沒有開耕荒地,主要是一個化肥作坊,再加上各家種田,已經忙得厲害。

    不過因為化肥充足,畝產最低也在一百八十斤,比往年都要高,最高則是三百斤。

    算下來均產二百七十五斤,已經快要接近去年潞州城平均畝產。

    更是比往年多了近百斤!

    淩家湖如此忙碌,還背靠著鳥害最嚴重的地方,這樣的產量讓淩裏長更是笑得合不攏嘴。

    近些年他們淩家湖是越來越好了!

    留衙門一行人吃飯的時候,更是用的今年剛下來的大白米飯,香噴噴的實在誘人,還有秋天剛撈起的魚。

    他們有湖,魚肉不怎麽缺,這會吃起來滋味更是肥美。

    紀煬對淩家湖自然很是滿意,開口道:“這樣便很好,雖說現在化肥作坊每季度都能給村民發銀錢,可農桑不可荒廢,每年的田地越是少了,我可要唯你是問。”

    再賺錢,田地不能不種。

    有些人家驟然發了橫財,總會荒廢農田,到時候再想種的時候,田地早成了荒地,那哭都哭不出來。

    至於賣田產更是敗家之象。

    所以紀煬到淩家湖,更多是勸誡警告,誇也要誇,該嚇唬還是要嚇唬。

    也不是完全嚇唬,若淩家湖真因為化肥作坊荒廢農田,那淩裏長,乃至淩縣尉都要受到牽連。

    從淩家湖走之前,紀煬還單獨跟駐守在這的兵士江曆帆說了幾句話:“等到今年年底,我會上報潞州那邊,給你升升官職。”

    江曆帆聽此,自然驚喜萬分,朝紀煬深深一拜。

    他這個兵士能漲月錢,還能升官,這還有什麽好說的!

    這兩點,足以讓他為知縣大人出生入死!

    淩家湖看完,隻剩下玉家湖。

    玉家湖靠近縣城,土地又相對肥沃,還有湖水,稻子產量向來最高。

    今年看玉家湖裏長的反應,應該也是如此。

    此地的裏長看到紀煬,開口便是:“知縣大人,您要不要看一下玉旺牛家的稻子,他家的稻子絕對讓您大吃一驚。”

    這話說完,裏長也覺得不對,知縣大人剛來,就讓他去看稻子,實在有些不妥。

    紀煬反而笑:“可以,先去看看。”

    收獲的時候事情根本就多,紀煬也無意多耽擱時間,來了直接看稻子正和他心意。

    玉家湖裏長給紀煬帶路,一到這叫玉旺牛家的稻田,就發現這也是熟人。

    當時在三江村附近修水渠,玉旺牛便是玉家湖一群人領頭的,是個憨厚有些結巴的漢子。

    怪不得大家讓他領頭,自是因為他種田最好。

    今年的稻子也證明這回事。

    玉旺牛知道這畝地的產量最高,還特意留著不收割,就是為了讓知縣大人知道他絕對沒作弊。

    這畝產絕對是真的。

    紀煬一來,這裏的收獲立刻開始,七八個漢子婦人一齊收割,速度快得很。

    紀煬到這也發現,玉旺牛家這畝稻田,確實比他見過其他人戶的都要好,這穀穗看著就飽滿。

    打眼一瞧便看出不同。

    收割打穀稱重,紀煬全程都在。

    看到最後的重量時,紀煬竟稍稍閉眼,心裏默念兩個字,成了。

    白嫖官道,扶江縣運河,還有他的命保住了!

    最後說他的命保住,絕對不是誇張。

    他這樣低調的原因之一,便是不想被汴京發現,如今有這畝稻子的產量出來。

    想要動他?也要看當地長官,甚至要看他便宜老爹同不同意。

    更重要的是,這樣的畝產也代表了扶江縣其他稻田的潛力,總有一天,總會跟這樣的畝產接近。

    這個讓紀煬都震驚的數字放在後世或許不算什麽。

    可在承平國,絕對是頭一份。

    玉旺牛家的這塊稻田,畝產竟然達到四百六十斤!

    比去年扶江縣均產高了三百斤。

    比去年整個潞州均產高了二百四十斤。

    更比去年潞州最高產量的四百一十五,多了四十五斤!

    四十五斤!

    足以讓人潞州知州都坐不住的數字!

    這足以證明化肥的厲害,也證明他紀煬治下確實有所成果。

    玉家湖的土地條件確實更好些,但再好的土地,之前產量也沒這樣高啊?

    玉旺牛更是激動得差點哭出來,說話的時候更結巴了:“知,知縣,知縣大人,這樣,可以吧?”

    他原話是想說,這樣是不是還不錯。

    可話說出來,竟然像是求誇獎一般。

    紀煬認真點頭:“很好,很可以,你將會是扶江縣的英雄。”

    扶江縣的英雄?

    一時間玉旺牛更要結巴了。

    他哪擔得起這樣的誇讚。

    但紀煬,還有身邊的左膀右臂們深知。

    有玉旺牛家這畝田地的收成,絕對夠知縣大人去潞州城談條件。

    玉家湖到常華縣的官道都不用說,肯定白嫖了。

    至於那運河?

    潞州真會給知縣大人麵子嗎?

    平安對這個倒是很有把握,他家少爺可是伯爵府嫡子。

    做出這樣的成績,汴京那邊的人脈,以及伯爵府本身的能量,足以讓潞州知州通判掂量掂量。

    不僅如此,嫡子有如此能力,他們伯爵老爺還會器重庶子?

    平安怎麽也是伯爵府出來,生長在汴京,對這些事也略知一二。

    就算是伯爵老爺,不可能繞過紀家,繞過有能力的嫡子去偏幫庶子。

    他能這麽做,紀家的族老都不會同意。

    紀家沉寂一代,正著急有出頭的子弟。

    修運河這事就算送到汴京商議,也會有不少人讚同。

    再說,這段運河並不算長,對扶江縣的人來說想都不敢想,但對汴京那邊,並非天大的難事。

    這些考慮先不必說。

    整個玉家湖的產量已經出來。

    最低畝產二百斤,最高畝產四百六十斤。

    均產三百二。

    比去年潞州城均產多了整整一百斤!

    這樣的重量,這樣的產量,讓玉家湖本身都有些懵。

    紀煬自然是最先冷靜下來的人。

    其實現在秋狩還未結束,如今收獲的都是開耕好的農田,玉家湖今年開荒不少,還有許多事情未做。

    他還要回去,等著荒地的數據,以及荒地開耕情況。

    整個扶江縣一東一西,所有具體重量送到衙門。

    他的忙碌才會真正開始。

    今年的扶江縣,要過一個真正的豐收節了。

    可不等他回縣城衙門,扶江縣水稻畝產四百六十斤的消息不脛而走。

    常華縣那邊最先得知,扶江縣那邊的另一個縣也得知這個情況。

    所有人第一反應,肯定是不信。

    扶江縣?

    四百六十?

    怎麽可能?

    以為是最肥沃的蘇杭一帶?

    這產量放在那邊都足以側目了。

    什麽化肥?

    要真是化肥的原因,那明年我們都要去買!

    紀煬卻不敢外麵這些風言風語,傳得越遠越好,傳得越遠,他們扶江縣的名聲便更響亮。

    如今可不是韜光養晦的時候了。

    紀煬回到衙門,靜靜等著下麵報上來的所有畝產。

    依舊分為西邊麥子,東邊稻田。

    經過小半個月的忙碌,所有重量已經出來。

    麥子產量一直比稻子低。

    今年西邊麥子均產為二百三十斤。

    比去年多八十斤。

    比去年潞州均產多四十斤。

    東邊稻子均產為三百斤。

    比去年多一百二十斤。

    比去年潞州均產多八十斤。

    新增加荒地開耕共計一千零二畝,這一千畝產量不分米麥,均產在八十斤,單獨列出。

    要知道普通荒地開耕,一年能有三十到五十,已經很不錯了。

    有化肥的加持,連開荒的地都比以往要好。

    紀煬拿著手裏輕飄飄的一張紙。

    這張紙上得出這些數字,看著毫無重量,其實已經足夠讓他在潞州府衙橫著走。

    橫著走誇張了。

    足以讓他們整個扶江縣以後的日子好過很多。

    讓百姓們有糧可以吃,有餘糧在家裏。

    這也是紀煬最初的心願。

    如今終於達成,臉上終於浮現真正的笑意,看了一圈,把紙張傳給身邊人。

    “這是個豐年的年份。”

    “對吧?”

    眾人已經知道均產,可還是忍不住再看一遍。

    是。

    這肯定是個豐年。

    一定是個豐年!

    紀煬看向遠方,看著日頭正烈的上空。

    這是屬於百姓們的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