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質子
  第四十九章 質子

    厲震霆的膝下共有四子。兩男、兩女,都不是一個媽生的。年紀最大的,是女兒厲學敏,雖自小就以長房長女的名義與大太太胡氏生活在一起,但在這府中,除了厲學敏自己知道身世以外,那就隻有鮮少的老人才知道,厲家的大女兒並非胡氏所親生。

    那還是在厲震霆發跡以前,甚至可以說還是在他當兵、當胡匪以前的事兒了。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厲學敏的生母才算得上是厲震霆的發妻,但由於厲震霆那會兒隻是一個窮鄉僻壤的窮小子,而這門連酒席都辦不起的婚事,幾乎隻是兩家老人點了下頭,便草率地結成了。

    婚後的第二年,厲震霆的鄉下妻子便為他誕下了女兒厲學敏。但因那會兒鬧饑荒,厲學敏的母親生下她不久以後,便撒手人寰了。當時的厲震霆,家徒四壁、生活凋敝,厲學敏的母親死時,他甚至連一口像樣的棺材錢都籌措不出。於是,他這位結發妻子,就這樣如隨處可見的餓殍一般,被他找了個亂墳崗挖坑一埋,也就算是入土為安了。

    那時的日子的確過得很艱難,為了尋找出路,厲震霆便把自己的孤女留給了已經年過七旬的老母,而自己則背井離鄉,出去闖蕩江湖了。

    離開家鄉後,他幹過木匠,也幹過鐵匠。雖然時間都不長,但這些已經足以讓他認清了一個事實,在當時那種社會下,想靠踏實本分的手藝出人頭地,根本就是比登天還難。

    因了打鐵的機緣,他結識了當地的胡匪。他們看他有幾分膽量和頭腦,遂同意了他想上山入匪的請求。在他的印象裏,胡匪應是說書人口中那些劫富濟貧、行俠仗義之徒。但等他入匪以後,他才發現,原來這夥人不僅劫富,而且欺弱。對老弱婦孺,他們皆一視同仁,被他們綁到山上的人,幾乎就沒有放過的。奸淫擄掠,無惡不作。

    於是,在匪窩裏待了不到一個月,厲震霆便想著要離開了。可上山容易,下山難,那些窮凶極惡的匪人如何能容他說來就來,說走就走?於是,那當家的匪頭便說了:“要走,可以。把手腳留下,就讓你滾下山去。”

    事情都到了這個地步了,不論留還是不留,厲震霆知道,自己都將是死路一條。既然都快沒命了,何不替這一方的百姓做個好事?於是,他當時就把別在褲腰上的那把槍對準了說話的匪頭,還未等那頭人再開口,厲震霆“砰砰”兩槍便讓他一命嗚呼了。

    一時之間,匪窩大亂,眾人都覺得這厲震霆要麽是瘋了,要麽就是被惡靈給附了身了,竟然比當胡匪的他們下手還要凶殘,這叫那些十分惜命的惡匪全都望而膽怯。厲震霆就用 僅有的幾顆子彈,以及自己的勇猛殺出了匪窩,逃到了另一個地方。

    這另一個地方便是奉天,正是他的人生開始一步步邁向輝煌的地方。

    在這輝煌的起步之初,在奉天幹保險隊的厲震霆先是遇見了一位貴人。這位貴人便是胡氏的地主父親。也不知這老頭是不是能掐會算,見著厲震霆的頭一麵,便覺出此人今後一定大有造化。於是,胡老爺放著城中那麽些有錢有勢的人家不要,愣是要把女兒嫁給這個什麽也沒有的,隻會替人收保護費的橫小子厲震霆。

    有了這一步墊底,加之厲震霆果然爭氣,很快他便在奉天混到了一官半職。日子本過得本來順順當當的,卻不想,遠在鄉下的老母這時因病亡故了。他匆匆趕回家,這才發現,那個被自己遺忘的女兒厲學敏,已是到了牙牙學語的年紀。

    而另一邊呢,胡氏已經有了身孕,本就對這位地主家的小姐忌憚三分的厲震霆,彼時好不為難。

    但畢竟顧念著是自己的親生骨肉,厲震霆咬著牙還是將厲學敏帶回了家中。他以為胡氏會因此大鬧一場,卻沒想到這婦人還是一如既往的淡然。厲震霆雖然很費解,但對於這樣的局麵,他已是欣然滿足。於是,厲學敏就這樣又有了一個新的母親。

    而她對於這個新母親的感覺,與後來來到家中的厲北山一樣。姐弟倆人都覺得,這位不苟言笑的母親,有時慈悲得像佛,有時又冷得如同那塑佛的陶泥。

    也許正是因了這層緣故,厲學敏對那個同命相連的二弟,一直以來便尤為照顧。不僅厲府中的下人不解,連厲北山自己也不解,為何大房的長女不和自己同父同母的弟弟親,而要與他這個誰都不願多看一眼的私生子走得近?

    說照顧顯然是輕的了。正如厲北山對葉南枝所言,他的這位大姐,甚至肯犧牲自己的幸福為他嫁去了日本。說是嫁,不如說是替他去當質子、當人質。

    當時,實力已經能與日本關東軍相抗衡的厲震霆,給日本國的擴張計劃造成了很大的威脅。他們已然不敢輕舉妄動,卻又害怕厲震霆會輕舉妄動。於是,他們便想效仿古代兩國間送質子的做法,借口讓厲震霆的大兒子厲北岩來日本讀書深造。

    表麵上看,這是友好邦交,但實際上,誰都知道日本人的心裏打的什麽算盤。厲北岩可是厲家的長房長子,又是厲震霆的重點培扶繼承人,就算是胡氏能答應讓兒子遠渡重洋,厲震霆也絕不會將大兒子拱手送到日本人的手上。

    厲震霆心中有火,卻依舊打著哈哈拒絕了。但厲震霆以及他身邊的幕僚都深知,這事兒不可能就此結束,與其等著日本人再向自己拋下一枚“炸彈”,不如自己主動拿出一個穩妥的主意。

    於是,那些最擅權衡利弊的幕僚,便把心思轉而放在了厲家的二公子厲北山的身上……

    PS:

    大姐有故事,厲大帥有故事,大太太胡氏有故事,連副官們都有故事。

    老二:我呢?我的故事呢?

    親媽:你隻有小葉一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