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考慮
  第73章 考慮

    漁陽乃是大融被北桑攻占的另一邊境小城, 離真定兩百餘裏。

    因為地處大融最北端,所以在數年前便被對方侵占,駐軍防守的正是郭要。

    說來也是諷刺, 以前他守城是為抗擊敵國,如今卻是幫敵國守城。

    至於許茂即將派兵攻打的地方高闕,則為北桑邊城,說是城,不過也就是連綿一整片的帳篷,並無城郭可言, 部族首領為北桑國白樓王之子,距離大融邊境約有五百裏,離漁陽約三百裏。

    按說論距離, 他們也該先打漁陽才是,可一來漁陽城池堅固, 二來郭要極擅守城,不像北桑騎兵,衝殺勇猛,守城卻無多少經驗, 畢竟他們本就是遊牧民族。

    所以要是想打下漁陽, 朝廷派的這十萬兵馬根本就不夠, 若是正麵對抗,恐怕城未登上, 士卒便要先折損三分之一。

    二來就是從大融至高闕,漁陽並未在中間擋路, 且北桑一直防著郭要, 對他並未全然信任, 所以雖是令他守城, 但卻未分多少騎兵給他,他手中原本的騎兵已經損耗的差不多了,數萬人馬多是步兵。

    因此許茂便是出兵高闕,郭要即使察覺到了,想要追擊他,那也是望塵莫及。

    鑒於以上原因,所以他們也不是非要先攻打漁陽不可。

    但是謝良臣在看過地圖之後卻擔心一件事,即對方步兵雖然無法對許茂的騎兵進行追趕,但是卻可以以逸待勞,在途中伏擊許茂。

    對方有數萬步兵,許茂卻隻有數千人馬,即便他得勝歸來,可長途奔襲畢竟人困馬乏,如此一遇上,則許茂必大敗。

    謝良臣在地圖上一一指出幾處可能的埋伏線路,說出自己的觀點。

    許茂原本是坐著的,見狀也不由得站起了身。

    “謝大人所慮的確有理。”許茂麵容嚴肅,“老夫也曾考慮過這個問題,但是以目前的兵力,要想防止對方偷襲埋伏,必得調大軍來此接應,若是這樣,一旦甘南和漁陽合謀再攻真定和開陽,則兩城危矣。”

    他之所以會如此安排,其實也有賭的成分,一是賭對方不敢分兵多條線路截殺他返程騎兵,二是賭對方不願平白折損兵力,畢竟他們出兵高闕的事一直都是密謀,北桑不知道,便無法提前通知郭要令其協助。

    若是郭要出兵,則必無援軍。

    至於第三嘛,則是賭他不會為了北桑與大融軍士互相殘殺,賭他其實心中還有歸降之意。

    許茂將自己的想法一一道明,隻最後一條沒提。

    兩人以前也曾在軍中同為武官,所以對於郭要的叛逃,許茂既惱恨對方投敵,又難免有點兔死狐悲的淒涼,所以在遷怒朝中文官之餘,也希望郭要能被朝廷招安,不要真的替北桑賣命。

    不過這事他自己藏在心中就行了,不必告知與謝良臣知道。

    可惜他雖沒說,謝良臣卻看穿了他的心思,直接打破對方的幻想道:“老將軍以為,若是叛逃之人想要取得新主的信任,如何才顯誠意?”

    三國裏經常有將軍毀在戰敗之後投降敵軍,而每每換了陣營之後,最尷尬的也是他們,所以每次遇到戰事,這些將軍都會積極的請命,想要立戰功以顯示自己再無二心。

    這就是皈依者的狂熱,這種狂熱是出自內心的也好,還是形勢所迫的也好,總之他們不得不這樣做。

    所以作為叛逃的將軍,郭要自然得萬分小心,因為大融已經容不下他,若是北桑再對其不滿,那麽他就隻有死路一條。

    因此,即便許茂是突襲高闕,郭要也沒有得到北桑的命令,但他埋伏途中偷襲返程騎兵的事卻有極大的可能。

    因為他得用此來向對方表忠心。

    謝良臣隻問了這一句,也沒有多說什麽,就這麽看著許茂,許茂便訥訥無法答話。

    終於,他歎口氣,道:“雖是郭要有偷襲之心,但正如我之前所說,對方不一定能猜到我騎兵從何路返回,他若要截殺於我,必定得分兵,如此威脅則大減。”

    許茂又在地圖上指了指開陽,“再說他如今手上兵力隻有八萬,若要再分兵來抗,需得留夠人手守城,其餘人才能來阻我,可一旦如此,開陽守軍便很有可能出擊漁陽,其上可能將城攻下,如若不然也可令其損兵折將。若他再與我相抗,那麽又將再損人馬,如此他八萬步兵或許便要折去兩萬。”

    “老將軍的意思是,如此他便會為了保存實力,所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謝良臣接話道。

    “沒錯,謝大人既道他為叛將定然處境不妙,若是連手下兵卒都丟了,那麽北桑定不會再派人給他,所以郭要必會保存實力。”

    “將軍考慮的確有理。”謝良臣頷首,“不過將軍也不可不防其萬一,畢竟若是將軍突襲高闕成功,北桑失利之下,郭要再獻上功勞,或許這個代價他付得起。”

    這種可能性的確存在,而且許茂也不得不承認,謝良臣說的很有道理。

    他出征是立了軍令狀的,若是這次有絲毫閃失,那麽不隻是他,就連自己的家人也會被連累問罪,許茂不由得有些遲疑起來。

    “那依謝大人的意思,我們應該調開陽的守軍提防郭要行動,必要時還要牽製對方?”

    可如此開陽城防又稍顯薄弱了些,若是郭要不來堵他而是偷偷調兵攻打開陽城,那麽他們仍舊十分被動。

    而且最重要的是,步兵不比騎兵,他們調動緩慢且目標又極易被發現,若是開陽城兵力調動,恐怕會打草驚蛇,讓郭要察覺他們的行動,從而派人通風報信。

    許茂愁眉不展,思索半天也未有兩全之法,謝良臣便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若是老將軍同意,我倒是有個辦法,可令郭要不派兵出城,隻是還需老將軍配合。”

    “哦?不知是何辦法?”許茂看向他。

    謝良臣垂了垂眸子,後開口道:“反間計。”

    “反間計?”許茂有些驚訝,“你是說要讓北桑相信,郭要已經準備再次叛逃?”

    沒錯,謝良臣的打算正是如此。

    既然對方有這層尷尬的身份在,且因為北桑也未全然信任他,則若有消息傳出,對方必定對其警惕。

    而且從攻打真定這件事也能看出,北桑國內武將爭權奪利,打壓對手也很厲害,對著同族尚且如此,更別說郭要這個異族逃將了。

    隻要他們放出風聲,說郭要已經與大融朝廷秘密協商好,願意接受招安,隻要他將漁陽城交出,並且出兵幫大融殲滅北桑精銳騎兵,朝廷便封他建威將軍。

    至於辦法,自然是他先裝作出兵攻打開陽、真定,然後故意讓漁陽城守備空虛,然後再讓大融派兵攻城,趁機將漁陽收回。

    同時他攻打二城卻無進展,因此在失城之後他會讓人修書往北桑王庭救援,如此等北桑騎兵一到,他再與大融裏應外合,將救援的北桑騎兵一網打盡。

    當然要執行這個法子,肯定不能直接派人到處亂說,而是真要有修書密信的,且為了保證真實性,謝良臣的想法是最好由許茂親自執筆,將整個“計劃”詳細寫下來送往郭要處

    隻是,最後這“”密信肯定到不了郭要手上,會在半道被人劫走罷了。

    等信被北桑獲取之後,他們再配合著做點軍事調動,那麽即便對方心存疑慮,那麽必會以讓郭要固守城池來作試探,令其不出。

    而郭要接到命令之後,知道已然惹了猜忌,行事也會更加小心謹慎,這樣貿然出兵的事他才有可能真的不做,畢竟他也有了不出兵理由。

    隻是無論如何,此次事後,郭要在北桑處境會更加艱難。

    對方即便發現是大融在使離間計,但也怕十次的假裏麵有一次的真,對方武將更是會趁機落井下石,打壓郭要,說不定還會要他交出手中兵權。

    屆時朝廷便真的可以想辦法招安此人了。

    這個法子很損,許茂有點猶豫,但是謝良臣接下來的話卻讓他打消了疑慮。

    “若是老將軍不使此計,恐怕兩方士兵早晚短兵相接,到時死的人隻會更多。”

    許茂歎口氣,思量再三後,也明白此法恐怕是代價最小的那一種,於是便提筆寫下了“密信”。

    這邊開始做局之後,軍中暫時便無要事了,等融景帝犒賞三軍以及給眾將軍升職的聖旨下來之後,他便暫時回了一趟開陽城。

    楊慶見他回來館驛居住,十分不解,畢竟從前兩月的情況來看,謝良臣可是十分關心軍中大事,幾乎每日都要在城中巡防,要麽就是督查備戰的情況。

    “謝大人此時返回開陽,可是有要事?”楊慶在他回來的第一天便主動上門拜訪,貼心詢問道。

    這次奪回真定有功,雖然因著此時天氣一日比一日惡劣,以及許茂打算突襲高闕,所以未動甘南,但是之前一戰的相關人等都是得了封賞的。

    謝良臣沒有隱瞞他們的功勞,甚至就連楊慶協助調度糧草軍械的事他都奏報了,所以楊慶雖沒升職,但也得了融景帝嘉獎。

    因此現在此地的官員們,不管是文官還是武將,對謝良臣的印象都十分的好。

    尤其是楊慶,他知道許茂組建五千騎兵的事,知道對方開春之後必定要幹場大的,所以不僅積極配合,還想時時在謝良臣麵前刷一刷臉,好讓他下次在折子裏再寫上兩筆。

    謝良臣已經又恢複到了剛到此地時的悠閑模樣,每日隻在館驛中看看書,此刻見楊慶來打探消息,謝良臣彎彎唇角:“我哪有什麽事,不過冬日閑來無聊,外頭又大雪紛飛,所以回來躲懶罷了。”

    他雖是這樣說,楊慶卻不敢信,一連多日都來館驛拜訪,可他每次來時謝良臣都在看書,並無異常。

    出得門來,楊慶身邊的師爺湊上來小聲道:“大人,若是開春之後這謝大人還不離開,恐怕會被其看出端倪,咱們是不是先把那批東西扣下來,等他與許將軍出征之後再放出?”

    話音剛落,楊慶便斜眸看了師爺一眼,語氣冰涼:“此地是說事的地方嗎?你都是跟了我十多年的老人了,怎麽還這麽不謹慎?”

    師爺被其訓斥,低了頭,兩人快步出了館驛。

    於此同時,謝良臣也終於收到了瓊州來的消息。

    畫上的少年五官英挺,眉目俊秀,尤其一雙眼睛,便是從畫上也能看出此人心性堅定,絕非常人。

    更詭異的是,謝良臣總覺得這個人很眼熟。

    可雖是眼熟,他卻想不起自己在何處見過此人,他回憶了一下所有自己見過的姓鄭之人,卻仍一無所獲。

    江著在旁邊看著,也覺有種莫名的熟悉感。

    “大人,我瞧著這畫上的公子也眼熟得緊。”

    “你也覺得曾經見過他?”謝良臣是真的驚訝了。

    如果江著也說眼熟,那麽這人他們可能真的見過,而且是同時見到,隻是時間太久,又或者對方相貌改變了些,所以記不太清了,但是雙方定是有過交集的。

    既然雙方以前曾見過麵,那麽此人去瓊州,是已經發現了他化名造火/槍之事,還是說對方還未發現自己身份,隻是偶然闖入?

    不管是哪種,兩人曾經見過麵,這已經讓謝良瑾有暴露身份的危險,畢竟兩人長相也有幾分相似。

    “那邊怎麽說,這少年可是會武?”謝良臣將畫像放入炭爐中焚毀,又問道。

    江著搖頭:“據管事回報,在船上時,他們曾故意讓吊起的貨物砸下來,可是對方閃避動作並不靈活,甚至還傷了一隻胳膊,後來管事又曾派人半夜突入房中,裝作盜賊想要試探對方身手,可是他隻會笨拙藏逃,要麽就是拉翻桌椅阻擋,看著不像練家子。”

    不是練家子。

    謝良臣回想起畫上之人,雖是對方的臉看著更像普通書生,但是他總覺得此人身板挺得太直了些,渾身透著股凜然之氣,不像他自己說的家中以前是經商的商人,反而更像是武將。

    武將,又曾在數年之前可能有過一麵之緣,,

    突然,謝良臣想到了一個人。

    此人為他十年前上京趕考途中見過,而且不僅是他,江著也曾見過,隻是時間過去太久,對方相貌發生改變,所以一時沒有認出。

    現在他回想起對方相貌,這才發現二人眉眼處極像,而且若真是他,那麽北地出現鐵製絞索也就不稀奇了。

    想明白了這點,謝良臣心中激跳不停,背上甚至已被冷汗打濕。

    江著見他臉色大變,不知出了何事,小聲道:“大人可是想起什麽了?”

    謝良臣知道此刻不是慌亂的時候,如何解決此事才是上策,於是暗暗深呼吸幾次,穩了穩心神,這才開口道:“你可曾記得十一年前我與武大人上京趕考,途中遭遇水匪劫船一事。”

    那次水上遭遇實在太過凶險,江著自是記得,聽謝良臣提起,便點了點頭:“當然記得,那時水中突然還冒出個人來,然後丟了個孩子,,”

    說到孩子,江著也反應過來,立刻住了嘴,睜大眼道:“大人的意思是,這畫上之人便是當年那個小孩?”

    “我雖不敢肯定,但十有八九正是他。”謝良臣眉頭緊皺。

    若是他,則對方到瓊州的目的必不單純,更不可能留在船廠做一個小工,恐怕還是為著探聽消息而來。

    至於那絞索,恐怕是對方順手為之,而自己命人在造的火/槍,恐怕才是他的最終目的。

    聽到肯定答案,江著也慌了。

    這人的身份他當時並不知道,隻隱隱感覺危險,可現在他跟在謝良臣身邊多年,早已不是當初那個什麽都不懂的小廝了。

    此人身份如此敏感,要是被人知道他曾在瓊州與四小姐來往親密,恐怕此事無法善了,謝家要有滅門之禍了。

    於是等江著再次確認了無人偷聽之後,他再次走近謝良臣,先是比劃了個動作,而後小聲道:“大人,既猜測是他,不如咱們先下手為強。”

    這人既是郭要的兒子,本為叛臣之後,且自己早先已經救過對方性命,要殺他謝良臣無一絲愧疚,隻是擔心小妹會難過。

    而且他還想著以後招安郭要,要是現在將他兒子殺了,兩方恐怕再無緩和餘地,所以此法肯定不行。

    不過雖然不能殺他,但是將人控製起來卻是可以的,而且,這危機未嚐不能轉化成機遇。

    於是謝良臣直接吩咐江著道:“此人暫時還不能殺,你先飛鴿傳信給四小姐,就說母親十分思念她,又兼我在北地無法侍奉左右,讓四小姐歸鄉三月,見見母親,至於瓊州的事則先由管事處理。”

    至於謝良瑾離開之後要如何,不用謝良臣說,江著也明白了。

    “大人請放心,等把人抓到,我立刻便將其喬裝打扮,送出瓊州關押,必不讓人找到他。”江著朝他點點頭,隨後退出房門。

    又在館舍中等了幾日,等瓊州傳來消息,說謝良瑾已經啟程返鄉,且那人也被抓住之後,謝良臣總算放下了點心。

    之後他就該處理開陽的事情了。

    年關將近,開陽城內處處張燈結彩,謝良臣便也換了裘衣上街賞燈。

    此時是一年中最熱鬧的時候,開陽雖是邊關城池,倒也還算繁華,尤其是開陽坐落兩河之間,因此貨物運輸尚算方便,東西種類也豐富。

    謝良臣就曾見到有果脯店裏在賣荔枝幹和龍眼幹,可見南方貨物要運送自此並不麻煩。

    除此之外,糧店裏還開始賣起了玉米和紅薯,而且因為價格比大米便宜,所以生意很好。

    畢竟玉米和紅薯不像麩子吃起來粗糙,反而有點甘甜,加上也是主糧,因此極受歡迎。

    謝良臣聽楊慶說過,開陽已有百姓開始在試種這兩種作物,且因為而能套種,不必多占地,所以他打算讓百姓們都種上此物,希望來年開陽的百姓們都能有食物果腹。

    當初他說這番話的時候,謝良臣正在置辦年貨,因為喜歡吃烤紅薯,所以逛街之餘,主仆二人也進糧店買了些,隻是沒想到又碰上了他。

    謝良臣見糧店裝米的倉屯滿得快要溢出來,也笑著回道:“楊大人果然不愧是一方父母官,處處心係百姓,我見城內糧店皆糧穀滿倉,想來開陽城中百姓定然不會挨餓,大人果然不愧是朝廷肱股之臣。”

    楊慶聽他吹捧,謙虛道:“謝大人過獎了,這可不是下官的功勞,開陽雖是也種稻子,但是難免產量不足,之所以有此盛況,還是托了陛下洪福,晉商們有了朝廷的鼓勵,這才肯販貨到此,順便也就運來了糧食。”

    “原是這樣,那真是朝廷之幸,百姓之幸。”謝良臣笑著附和。

    那日之後,謝良臣幾乎凡路過糧店便忍不住掃一眼對方的倉屯,每次見到都是滿得不能再滿,搬運稻穀的店小二更是忙個不停,忍不住在心裏輕哼一聲。

    越是急著演戲的人越是容易露出破綻,過猶不及這個詞,似乎很多人都不明白,不過既然他要演戲,自己便陪著演好了。

    所以在對方刻意營造的氛圍下,謝良臣也蓋章認定了開陽城五穀豐登,糧食豐沛的事。

    兩日後,除夕夜。

    這次除夕謝良臣是在館驛中過的,楊慶多次邀他去府中,謝良臣都拒絕了,同時也沒有去真定,隻一人在館驛中喝酒賞月,然後喝到一半,館驛裏就來了個不速之客。

    商鳴提著酒進來,就見謝良臣獨自一人坐在亭中烤肉煮酒,笑道:“我還怕大人一人孤單,不想竟這樣自在。”

    謝良臣也笑著起身,招手邀他過來同坐:“商將軍怎會此時來開陽?”

    商鳴給也不客氣,給自己倒了杯酒,又夾了一筷子烤肉,這才笑道:“許將軍已給軍中放了假,令士兵休整,左右我也無處可去,不如便來跟謝大人作伴。”

    這幾月下來,謝良臣跟眾人關係發展得都不錯,尤其是京城嘉獎的聖旨發下之後,眾人對他就更是親熱,其中商鳴就從偏將升為了正五品的武節將軍。

    謝良臣也很欣賞商鳴,這個年輕人處事靈活作戰勇猛,很有些大將之風。

    同時他還看出來了,對方此刻來找他,應該不隻是來尋他喝酒,定然還有其他的事。

    作者有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