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計劃
  第66章 計劃

    “胡說?”謝良臣輕笑一聲, “陳大人可能不知道,本官也曾有幸吃過番薯,自然明白陳大人不是在胡說。”

    言罷, 謝良臣便徑自離開了,留下陳縣令一人在原地摸不著頭腦。

    這東西他隻在福建見過,其他地方都是沒有的,這些謝大人難不成到過福建?

    從安平縣離開後,謝良臣又去了合浦。

    那裏最出名的便是珍珠,不過這珍珠卻不是養殖的, 而是直接從海裏撈起來的,雖是珍貴產量卻極少,又因為撈起來的珍珠都被當做貢品上交了, 所以當地百姓並未從中賺到什麽錢。

    古代就是這樣的,你那地方有何優質特產, 基本白白送進皇宮,沒人付錢,而且還要求每年必須進貢夠多少東西。

    而合浦因為要花費大量的人力去下海撈珍珠,而又不能從中得到什麽好處, 所以百姓們過得更苦。

    等走完五縣, 謝良臣回到州府後便開始寫計劃書。

    於此同時, 他還讓江著把謝明章從南賓縣請回來。

    在他下鄉的這段時間,謝明章一個人跑去了南賓縣, 說是要去當地吃新鮮的荔枝。

    謝良臣也隨他,隻囑咐不要吃太多, 省得上火, 哪知他說去兩天就回, 結果到現在也沒回來, 他可還有事與對方商量呢。

    等江著去後,又過了一天,謝明章回來了,不過卻一直拿手擋著額頭,說話也遮遮掩掩的。

    謝良臣要看,他還一直躲:“六弟,你這麽急找我回來什麽事,你說吧。”

    見他一直斜對著自己,謝良臣看向江著,江著便暗暗打手勢比劃了一下腦門,示意謝明章額頭有傷。

    被人打人?謝良臣十分好奇,更疑惑他四哥為何會如此,於是便皺了眉頭,裝作生氣道:“南賓縣既有刁民敢傷人,本官絕不輕饒。”說著他就要叫衙役進來,讓他們去拿人。

    這一下謝明章可躲不下去了,他先是瞪了江著一眼,然後才期期艾艾的道:“不必了,這件事也是我有錯在先。”

    原來他去了南濱縣之後,見到處都是荔枝樹,於是直接就吃嗨了,先時他還是去農戶家中買,可是若非對方正好在家,那麽便找不到人付錢,實在有些耽誤他尋找美食,所以後來他就幹脆專往荒山上走,去找那種無主之樹。

    哪知就在前日,他好容易爬到一座山丘,見上頭一棵荔枝樹結滿了紅彤彤的荔枝,那鮮甜水嫩的模樣勾得他食指大動,於是便爬到樹上邊摘邊吃。

    可他才剛吃了幾顆,便有人衝到樹下,說他是小偷,然後給人捅了下來,還順便還打了他一頓。

    他頭上的傷就是這麽來的。

    謝良臣聽完他遮遮掩掩的敘述,總覺得有哪點不對。

    按謝明章所說,他掉下來的第一時間就說了自己不是故意的,而且還願意出雙倍的銀子,可是對方還是打傷了他的額頭。

    且聽他的意思,謝明章幾乎全在說自己的不好,而且竭盡全力的為對方開脫。

    這實在不像是常人所為,聯想到離開平頂村時兩人的談話,謝良臣覺得自己悟了。

    於是在謝明章還手忙腳亂著急解釋的時候,他直接開口道:“打人的可是一位姑娘?”

    正滔滔不絕的謝明章一下就卡了殼,嘴張了又合,合了又張,竟是愣沒說出一句話。

    謝良臣見他這窘迫的樣子,忍住笑,繼續皺眉道:“那位姑娘行為如此粗魯,想來人也武大三粗的,定是醜得很。”

    他本就是在逗謝明章,哪知他卻立刻激動接話道:“不醜,韋姑娘長得很好看!”

    “撲哧~”這下連江著也沒忍住,笑出了聲。

    謝明章見謝良臣揶揄的看著他,想要解釋,說話卻結結巴巴的,“我那是,,我那是,,”

    那是了半天也沒說出後話來,謝良臣也不逗他了,收了笑道:“四哥年紀不小了,大伯娘一直盼著你成親,你能找到喜歡的女子我替你高興來還來不及呢,怎會笑話你?”

    聽他這樣說,謝明章也不結巴了,十分瀟灑的撩了袍子在一邊的圈椅上坐下,端著茶喝了一口,後放下茶盞道:“那咱們就不說私事了,六弟這麽急找我回來有何要事?”

    謝良臣也不拐彎抹角,而是直接將畫好的地形圖遞了過去:“我想在欽州建如平頂村那般的道路,要求五縣互通,你看需要多少物料。”

    圖紙上,謝良臣將原本的官道用線標了出來,他的想法是不必再開拓其他道路,因為這樣就得炸山劈石,不僅成本極高,而且所耗時間也太長了。

    至於這路要修成什麽樣,當然不必如前世的公路那樣好,甚至也不必達到鄉村公路的等級,而是隻要地麵保持大致的平整,然後雨天不至於泥漿滿地,到處坑坑窪窪就行。

    謝明章近年在廣東和浙江所造的房子著實不少,像謝良臣要求建造的這種道路更是一點難度都沒有,隻是他卻很好奇一件事。

    “據我所知,六弟你這欽州每年的稅銀也不過數百兩,便是這路修得再簡陋,恐怕也得數千兩銀子,而且若要將東西調過來,恐怕運費便不少,這筆錢你從而來?”

    謝良臣就知道他要問這個,於是又給出了另外一份計劃書,“四哥既在浙江開了礦山采石,欽州自然也可,不過因為我們倆人的關係,恐怕欽州的礦山無法落在四哥名下,不知四哥可介意?”

    朝廷是允許民間開礦的,隻要礦主能夠繳納一定數量的稅銀就可以,同時所賣的礦石價格也需按照官府製定的規則來,而不許漫天要價。

    甚至像一些鐵礦、銅礦也是有民間百姓開采的,至於煤礦、石礦、灰礦等就更是容易,就算朝廷開始禁絕民間采礦,一般也是禁鐵礦,而幾乎從不禁石礦。

    所以謝明章自從開始發展沿海的生意之後,便出錢包了一座礦山,專采石灰石,同時也采黏土。

    聽說謝良臣要開礦,謝明章也好奇了,他這是準備找誰來打這個頭?

    杜通判這段時間一直在留意州府的消息,想看這位新任知州大人從五縣回來之後要幹嘛,哪知卻聽說了謝良臣要求各縣縣令幫著村寨子建一種窯爐。

    據說這銀子還是知州大人自己出的。

    因為這筆錢不必從衙門的賬房支出,所以不必兩人簽字,杜通判也不知道謝良臣想幹嘛,於是忍了兩天沒忍住,便去問他。

    哪知得到的答複卻是,這種窯爐是建用來烘幹桂圓用的。

    欽州的百姓有曬桂圓的習慣,不過因為流通不便,所以賣出省的果幹並不多,大家也就懶得建烘爐而是直接曬一點賣了補貼家用,知州大人如此大費周章,是否太有些過了?

    見他欲言又止,謝良臣便直接開口道:“杜大人有話不妨直說。”

    杜通判以前因著職務之便,私下讓親屬在欽州置辦了不少產業,而且不僅欽州,其他州府也有,其中就包括轉運來自廣東的食鹽。

    廣西並不產鹽,鹽都是來自廣東,主要經東邊的門戶梧州府中轉,各大鹽商再將鹽分銷至各州府,其中欽州的轉運權便是杜通判的親屬在掌控。

    因為掌握了食鹽,所以杜家的觸手伸得很開,在欽州的各行各業都有一點影響力。

    謝良臣也知道,不過欽州鹽價一直沒有出現過失控,那麽說明此人也非完全唯利是圖,所以謝良臣暫時打算與他合作而不是對抗。

    杜通判見謝良臣並無著惱的前兆,又打聽到他非是那種死心眼的讀書人,便試探著道:“這烘爐雖是建造簡陋,也花不了多少錢,但是比起幹桂圓最後能賣出的價,下官以為還是不太劃算。”

    他說得委婉,謝良臣也聽懂了,再加上他原本也沒想瞞著杜通判,隻是想由他來主動找自己,便將自己的打算一一說出。

    實際上烘爐確實不隻是用來烘桂圓的,他還打算物盡其用,將其用來烘荔枝幹、芒果幹以及竹蓀。

    是的,廣西也是竹蓀的產地之一,隻不過因為都是零星的長在竹林裏,沒有形成規模。

    一句話來說就是,謝良臣想要欽州的產業更加多樣化,除了種植水稻、粟米、芋頭等主糧外,更要盡可能的發展經濟作物。

    其實論種植技術來說,隻要不涉及到機械,前世和現在並沒什麽差別,唯一的差別就是農業沒有規範化,以及形成產業。

    要讓地方打造出成功的產業,一般來說靠個人是很難的,主要還得當地的政府牽頭組織,同時幫他們聯係好外銷的門路。

    謝良臣就打算做這個串線的人,所以現在他一邊讓底下的百姓們開始準備備貨物,一邊將路徹底打通,畢竟東西總要賣出去。

    說到修路計劃,杜通判心念一動。

    他早聽說廣東那邊有人在蓋一種十分堅固的房子,說是用什麽水和了泥做的,他也曾找人買了那泥粉試過,發現確實極方便而且結塊後甚至比有些石頭還堅硬,早就動了心。

    可惜據說手握這泥粉配方的人,與當地的知府交情不錯,而且本身也有親族在京城做官,聽說還是翰林院的,所以他也就沒有動對方。

    如今聽謝良臣提起,他才發覺兩人似乎都姓謝,而且這位新任的知州大人也是從京城而來,,

    杜通判在心裏盤算半天,一下就了悟過來,隻等著看對方出什麽價,然後他再還什麽價。

    哪知謝良臣提出的方案實在太誘人,讓他根本無法淡定,更無法拒絕,隻勉強忍著激動道:“大人的意思是,要下官去找當地適合開采的礦山的商戶?”

    謝良臣點頭,“至於這泥粉如何造,本官會讓人去礦場現場指導,杜大人以為如何?”

    他已經與謝明章商量過了,廣西這邊的分銷可以全權交給杜通判,反正這天下就沒什麽獨做的買賣,大家集思廣益,說不定更能推進產品的迭代升級。

    現場指導?這不就是願意交出方子的意思?

    杜通判對這個條件很心動,不過也沒忘記詢問條件:“那大人對這礦主可有何要求?”

    有何要求?他之所來找杜通判,不就是因為衙門沒錢嗎?

    所以謝良臣的要求就是,礦主提供的原料官府會先賒賬購買,錢款分三年結清,同時三年內,對外地來欽州的人員,“鈔關”的費用會優先結算給礦主。

    所謂“鈔關”即古代版收費亭,而且不止陸地上有,水道也有,比如京杭運河,在一千七百多公裏的航道上就設置了近十個“鈔關”收費。

    可那是漕運繁忙的運河,杜通判不認為他們這窮鄉僻壤也能吸引人來走動。

    所以鈔關的費用他一點也不在意,他在意的是,州府衙門三年的稅收,還得起這至少數千兩的銀子嗎?

    若是他真應下,恐怕這三年鹽運的所有利潤都要投在礦山,可要是不答應,他又有點不甘心。

    因為在他看來,那位謝員外恐怕是不差這點錢的,甚至他覺得謝良臣可能也不差。

    對方之所以找他,恐怕還是為了避嫌,可若他真不願意,兩人再換了其他人也行。

    糾結了半天,杜通判還是沒能下定決心,最後隻道他先回去問問師爺,看州府內是否有這樣的人,等三天後再來給知州大人回話。

    謝良臣也沒逼他,他要考慮就考慮好了,再說自己借雞下蛋,用別人三年賺的銀子來作為本金投入基建,這本來就是極具風險的一件事。

    雖然他給的誘惑夠大,但風險也不小,猶豫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回了後衙,盛瑗正跟謝良瑾看他帶回來的辣椒,兩人還是第一次見這東西,皆好奇不已。

    六月是辣椒成熟的季節,所以謝良臣找陳大人要的這一株便是已經紅了的,隻不過因為從地裏挖出來又重新栽入盆中,所以葉子有點打蔫。

    不過即便如此,這紅紅的奇怪果子還是讓兩人覺得驚奇,尤其是聽說這東西還能吃的時候。

    謝良臣看兩人敢碰不敢碰的模樣,於是幹脆伸手過去摘了一顆下來。

    “呀!二哥你怎麽把它拽下來了!”謝良瑾大驚小怪。

    盛瑗也有點可惜的看著那掉了的紅果,謝良臣把手攤開,對兩人道:“這有什麽,等你們一會看過,咱們晚上就把它做成菜來吃了。”

    聽說真要吃它,兩人還有點不敢,不過等真上手翻來覆去看過之後,又覺得好像也沒什麽,於是在剔除了辣椒籽後,這紅辣椒便被做成了菜。

    古人吃辣一般都是蒜辣或者薑辣,而且隻要不直接吃作料,一般菜裏也嚐不出什麽辣味來。

    可辣椒卻不一樣,就算不吃它,辣味也會釋放出來,所以等發覺紅燒肉有辣味之後,兩人都十分驚訝,而且謝良瑾最後還忍不住夾了一點碎末來吃,可把她辣得不行。

    謝良臣許久沒有吃過帶著明顯辣味的東西了,很珍惜這碗紅燒肉,謝明章也稱味道確實不錯,讓他用種子多種一點,等明年他帶回平頂村去。

    謝良臣含笑點頭,不隻平頂村,他還想把這東西賣到渝州去,反正那裏盛產麻椒,等二者相遇,他覺得自己又要有口福了。

    三天後,杜通判給謝良臣答複了。

    他道這樣的人確實找到了一個,隻是對方擔心三年內州府衙門無法將這筆錢款結清,想要個擔保。

    擔保嗎?這倒是容易,謝良臣自己就可以擔保。

    甚至這筆錢他現在也能拿出來,隻不過反正對方又不收利息,既然杜通判能在過去趁著職務便利肥了自己腰包,那麽出點利息錢,就當他為百姓做好事了。

    事情敲定後,杜通判很快便開始主持起了礦山的項目,而且因為前期資金投入都要自己扛,所以他無比的用心。

    有他看著那邊,又有謝明章適時的指導,謝良臣便騰出手來處理安平縣的事。

    陳縣令已經派人前來告知,稱他地裏的番薯藤已經育成,隻要知州大人下令,他便著人送來。

    謝良臣沒讓他送來州府衙門,而是直接派了四個衙役下去,他們都是之前跟著陳縣令學過番薯扡插種植的。

    他讓他們直接帶著東西去另外四個縣,且傳令各縣縣令務必分配每村,且各村都需至少種上一壟。

    陳縣令之前推廣種植,都是以勸說為主,謝良臣知道人的觀念有時候是很難改過來的,所以幹脆直接下命令。

    反正一壟地又不多,此刻麥子已收,反正地空著也是空著,就算村民們抵觸,各村的村長為了完成任務也會照辦。

    至於結果,反正等冬天收獲之後他們就會真香了。

    除了番薯,謝良臣也叫人去街上買來了之前看見的玉米。

    這些玉米不是今年新出的,而是去年留的老玉米,他打算等秋收時再多收一點,然後將種子派發下去,也讓百姓們點種。

    除此之外,謝良臣還發現欽州百姓喜歡種甘蔗,隻是砍甘蔗以及榨糖十分麻煩,以及最後熬了糖後也找不到更好的銷路,所以大家種的不算多,主要還是種水稻。

    可是就像前頭說的,欽州颶風多發,百姓們不僅房屋容易被大風吹倒,而且地裏的莊稼就更容易遭殃,所以隻種水稻肯定不行。

    按他的想法,百姓們可在靠近海邊的地方多種些甘蔗,一來甘蔗堅韌,不容易如禾苗一樣倒伏,再就是經濟價值也更高,畢竟不管是粗糖還是紅糖,隻要是糖,賣得都不算便宜,至少比大米貴多了。

    不過要想讓欽州百姓們多種甘蔗,而不要把全年的生計都賭在水稻上,顯然這就不是他能強令對方執行的問題了,得他們自己願意才行,至少要找到就近的買家。

    於是謝良臣便讓州府的文書將全州上下主要的製糖的作坊主都找了來,詢問他們對於生產方麵有什麽問題,以為是否有意願擴大生產。

    坊主們還是第一次見到這麽大的官,見謝良臣身著淺緋的官服坐在上首,便是他笑容再和煦,眾人也都戰戰兢兢。

    畢竟破家的縣令,滅門的知府,知州大人便是他們這裏的最高長官,職位形同知府,一個不好,便也是滅門之禍。

    謝良臣見他們緊張,幹脆起身去後頭換了常服過來,同時也不再隻問生產經營的情況,而是問起榨糖的工具來。

    等聽說他們都是用石轆,也就是帶著方孔的雙排石碾子的時候,便從工匠的角度與他們討論,是否可以改進榨糖的法子,讓效率更高,畢竟現在主要拉石轆的基本就是靠牛、驢或者人力。

    見他問的都是製糖榨糖的事,一點也沒提其他,眾人放下心來,漸漸也有人回上兩句,要麽提意見,要麽道難處。

    更有那膽子大的,見手邊茶幾上擺著一種他們從沒見過的“點心”,因為聞著實在香甜,沒忍住撚了一顆來吃。

    然後就是“哢呲”一聲響。

    這聲音實在突兀,發出聲音的人一下臉就紅了,然後又唰的一下變得慘白,似乎因為自己的失禮而十分惶恐。

    其他的坊主也有點嚇到了,一些人立刻噤了聲,另一些人則在偷看謝良臣的臉色。

    見他們如此,謝良臣就跟沒發現氣氛尷尬一樣,而是也伸手拈了粒裹糖的爆米花放進嘴裏,“哢呲哢呲”吃得香甜。

    “大家不妨嚐嚐這用玉米爆的米花,味道很是不錯。”

    買了玉米回來的當天,謝良臣就試著用這東西來爆了米花出來,一吃之下竟然還不錯,隻是用的是菜籽油,所以帶著點菜籽油的香味,不甚完美,等以後換了葵花油出來了,他再換了油試試。

    見知州大人都“哢呲哢呲”的吃著米花,態度很是親和,各位坊主也放鬆下來,不再緊張,開始討論製糖的事情。

    一場談話下來,謝良臣也算明白了眾位糖坊主的意思,他們主要麵臨的問題主要為兩個,一是供應的甘蔗貨源不穩定,二就是找不到太好的渠道也就是轉賣的市場。

    至於壓榨的工具和人手,隻要最重要的兩個問題解決了,那都不是事兒。

    作者有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