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納采
  第104章 納采

    皇城, 禁內,禦書房。

    惠帝端坐禦案之後,太子封湛坐於下首的一張檀木大椅之上,兩人分別閱覽著各自手中的折子。

    封湛速度極快地將手中的折子看完, 放下, 而後取過旁邊托盤上的另一封, 一眼掃過,劍眉微斂。

    這些折子上,是禮部按照舊例,為太子納妃列出的納采禮和納征的聘禮。

    “宋執。”

    收到自家殿下的授意, 宋執向前兩步, 將早已準備好的一封冊子雙手遞給立在書房正中的內閣大學士安世風。

    “安大人。”

    安世風微微躬身,雙手接過後, 展開一看, 麵上不掩驚訝。

    “太子殿下, 這……”

    大學士安世風看向太子, 似有些疑惑。

    惠帝亦是抬目看了過來。

    封湛緩緩開口:

    “納采問名禮,依製準備。”

    “納征聘禮,按孤的禮單來。”

    安世風仍是有些猶疑。

    “給朕看看。”惠帝吩咐李福全。

    李福全從安世風手中接過禮單,轉身遞向禦案後的惠帝,

    “陛下。”

    惠帝看後亦是眉頭微皺, 看向封湛,

    “太子是要按立後的規格,納太子妃?”

    封湛端起手邊的茶盞,淺飲一口, 而後開口道:

    “聘禮, 會由太子府私庫準備。”

    大學士安世風本以為聖上會駁了太子殿下如此違逆的要求, 卻不曾想,聖上隻是點了點頭,附和道:

    “也罷,屆時,原定的由皇室內庫準備的聘禮也一並送往昭仁郡主府,這是朕的心意。”

    安世風很是驚訝,聖上和太子殿下,對昭仁郡主這位準太子妃,實在是重視非常。

    

    惠帝又看向安世風:

    “太子納妃的流程準備得如何了?”

    安世風回道:

    “回陛下,欽天監擇期,於本月初九,將太子納太子妃奏告天地宗廟。”

    “十一日,遣使團,至太子妃府上,行納采問名禮。”

    “而按照太子殿下要求,這月二十一日,在太子殿下千秋慶典之時,行納吉、納徵、告期禮。”

    “並於同日頒發賜婚詔書,賜太子妃金冊,行奉迎冊封禮。”

    聞言,惠帝滿意地點了點頭,

    “嗯。”

    安世風又問道:

    “陛下,太子殿下,太子妃的納采問名禮,是在秦相府,還是在昭仁郡主府?”

    大學士安世風有些無奈,若太子妃隻是在尋常人家,便不會有他今日這個問題。

    試問哪家姑娘不是出閣前住在父家,或是母家。

    獨昭仁郡主,作為聖上親封的郡主,賜郡主府,又同其父族不親厚,甚至不來往,才有了如此微妙而尷尬的情形。

    惠帝看向太子,似乎在征求太子的意見。

    封湛抬眸,薄唇微掀,輕吐出三個字:

    “郡主府。”

    安世風心道,太子殿下為昭仁郡主屢屢破例,當真是極縱容昭仁郡主了。

    安世風又慶幸之前就將顏夕嫁入了端王府,顏夕對上昭仁郡主,沒有絲毫勝算。

    

    安世風又想到另一困擾之事,

    “陛下,太子殿下,臣還有一事要稟。”

    “納采禮的正使和副使還未定下。”

    “按例,副使可由臣來充當,不過正使,本應由親王,或國公擔任,這人選還得由陛下定奪?”

    惠帝皺眉,

    “近日,北境有些異動,端王必須鎮守幽州。”

    “而鎮國公沈常山……”

    安世風補充道:

    “陛下,鎮國公,在納采問名那日,應在昭仁郡主府主持。”

    安世風心中又是一歎,原本那日在昭仁郡主府迎接使團的應是右相秦文正,但至今日,陛下都沒說要通知秦相,這是擺明了給秦相下臉子。

    安世風曆經兩朝,很多事都隱隱知曉。

    若他猜得不錯,陛下此舉,是因為昭仁郡主的母親,沈時英。

    惠帝思索著,這的確是個問題。

    他派遣出去的正使和副使都代表了皇室給太子妃的顏麵,人選定要慎重。

    安世風試著道出這幾日他想出的唯一合適的人選:

    “陛下,太子殿下,京中唯一身份合適的,隻有,寧王。”

    其實,這不隻是安世風的想法,惠帝和太子也立馬想到了那個人。

    隻是,寧王……

    “安大人,你先下去吧。”惠帝揮退安世風。

    “臣告退。”

    安世風躬身退了出去。

    禦書房內,靜默了片刻後,惠帝問向封湛:

    “太子怎麽看?”

    封湛屈指,輕叩扶手,發出沉沉的叩擊聲。

    片刻後,封湛沉聲開口,下了決定:

    “那就借此機會,將人放到明處。”

    

    從禮部傳出消息,太子殿下的意思是太子生辰千秋慶典一切從簡。

    但同時,聖上又命太子納太子妃的儀式,必須隆重,萬不可出一絲差錯。

    足以見得,皇室對此次太子納妃的重視,或說,對這位太子妃的重視。

    而另一件令人驚訝的消息是,得益於此次太子納妃禮的,居然有久困於大覺寺的寧王。

    作為太子的王叔,寧王,將代表皇室,以聖上親派的正使身份,前去太子妃府上行納采問名禮。

    先皇曾賜給寧王一座位於皇城以西的府邸,其占地極廣,府中各處精致豪華,曾令人豔羨。

    但在先皇殯天之後,寧王被太後送往萬寧寺,寧王府也就此封禁。

    在聖上的旨意發出後不過三日,寧王府被快速修整,北衙禁軍前去萬寧寺請出寧王,將其接回上京城。

    寧王在入宮拜謝了聖上之後,有生以來,第一次踏入本早應屬於他的府邸。

    寧王封隨,生於禁內,長於廟宇,如今二十有六,卻這才正式開始他的皇室生涯。

    封隨邁進寧王府的第一刻,竟有一種時過境遷之感。

    封隨輕扯唇角,自己這片刻的自由,竟還是因為太子娶太子妃。

    封隨又立馬收了笑,太子妃,會是她嗎?

    而蕭太後得知寧王被放出萬寧寺,當即派人通知惠帝和太子去見她,但都被政務繁忙回絕。

    聽說那之後,蕭太後燒了永壽宮所有的的先帝畫像,雖是大不敬,但惠帝和太子也由著她發泄憤怒了。

    

    永和二十九年,冬月初九,太子納太子妃一事,奏告天地宗廟。

    同年,冬月十一。

    北衙禁軍設鹵簿於丹陛丹墀,禮部設采輿,教坊司設大樂於奉天門外。

    奉天殿內,文武百官俱著朝服,其中也包括頭戴玉冠,身著一襲素地雲邊青質袞服的寧王封隨。

    眾臣都得到禮部的消息,今日是太子娶太子妃六禮中的第一步,納采問名禮。

    而納采之日,女方的長輩需在府中迎接宮中派出的使臣,故而諸位臣僚都在觀察有無缺席的同僚,太子妃就可能出自其府上。

    眾臣又見左相王顯,和右相秦文正,都立在殿內,看來近日來大家猜測的大熱門都猜錯了。

    叫得上名號的大臣都在,眾人心中嘀咕,難道,太子妃的府上,不是京官?是地方官員?還是平民?

    而雖有人注意到鎮國公府的幾人不在殿中,但一是近日邊事頻發,武將常有急令離京;二是,鎮國公府這一代,也沒有適婚的小姐,竟沒人向昭仁郡主府方向想去。

    鴻臚寺奏執事官行叩頭禮畢,請升殿。

    聖上至奉天殿,文武百官拜伏叩頭。

    “恭迎聖上。”

    惠帝上禦座,李福全唱道:

    “起。”

    惠帝授寧王封隨為正使,內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安世風為副使,代表皇室,向太子妃府上行納采問名禮。

    正使寧王封隨,副使大學士安世風就拜位,向惠帝行四拜禮。

    傳製官立於殿前,宣製曰:

    "朕惟儲貳,天下之本。婚姻,王化之綱,法陰陽以肇人倫,禮先正始求窈窕,以承內職,思在進賢。右相嫡長女昭仁郡主秦煙,粹姿婉娩,懿德溫良,毓自名門,嫻習詩書,禮樂教於師氏,敬修顰悅,珩璜河洲乏聲,應其諧渭濱之文祥凡葉是用,茲擇為太子妃,命卿等持節行納采問名禮"。【1】

    謝長淵執佩刀立於殿前右側,在聽見傳製官念出那個名字時,胸中是一陣止不住的揪疼。

    終究還是定下了……

    而殿內眾人皆有些驚訝,偷偷瞥向麵色精彩的右相秦文正。

    若說秦相府出了太子妃,對秦相來說是個莫大的殊榮,但這納采的使官即將出宮,秦相作為太子妃的父親,卻沒有提前得到消息。

    左相王顯麵上不好看,他本以為就算自己的女兒不能成為太子正妃,但也會有一個側妃。

    而他提前沒得到禮部知會,心中已是有數。今日見右相秦文正也在殿中,心裏稍微平衡了些,至少也不是秦文正的女兒。

    但,居然還是她,昭仁郡主。

    寧王封隨眸眼低垂,掩住眸中的一絲厲芒。

    竟真是她,那道曾蠻橫地闖入他心中一束光亮,那道不屬於他的光。

    封隨收斂情緒,同大學士安世風,再向禦座行四拜禮。

    鴻臚寺奏禮畢。

    正副使取節製書置采輿中,儀仗大樂前導,納采禮隨出,詣昭仁郡主府行禮。

    

    待聖駕離去,眾官員立馬競相恭賀秦文正:

    “恭喜秦相。”

    “賀喜秦相。”

    ……

    秦文正略帶尷尬地敷衍了幾句,撥開人群,快步出宮,回了秦相府。

    而由宮中出去的去太子妃府上納采的使團,徑直出城,往西而去。且奉天殿的消息,也緊接著以極快的速度傳便了上京城。

    眾人都肯定了之前猜測。

    太子妃已定,是昭仁郡主秦煙。

    

    西山,昭仁郡主府。

    皇室的納采正使寧王,副使禮部尚書安世風至郡主府大門外,儀仗大樂分列兩邊,采輿置於正中,設製案於采輿北。

    鎮國公沈常山著朝服出迎。

    禮官唱道:

    “奉製,聘昭仁郡主秦煙為太子妃,遣使行納采問名禮"。

    正使寧王,副使安世風捧節及製書先行,鎮國公沈常山隨行,至郡主府正堂,置節及製書於已設好的香案之上。

    寧王立於香案左側,安世風立於香案右側,鎮國公沈常山至拜位,行四拜禮。

    鎮國公沈常山遞交太子妃節表於正使寧王手上。

    而後沈常山命人端出酒盞,以勞正副使。

    飲畢,使臣俱出郡主府,鎮國公沈常山送客於郡主府大門外。

    使團回城,將太子妃節表交由司禮監官,奏聞,複命。

    至此,皇室給太子妃的隆重的納采問名禮便完成。

    

    皇室的這樁喜事,卻令有些人食不下咽。

    比如秦相府老夫人;比如秦夫人宋眉;比如左相府二小姐王靜妍;又比如賀府長媳秦念。

    又有些人黯然神傷,如永定侯府世子謝長淵,明威將軍謝照,端王府世子妃安顏夕。

    端王府,安顏夕怔愣地坐在鏡前。

    丫鬟進來,急道:

    “世子妃,奴婢方才聽府中的下人在議論,說世子前幾日有一晚沒有回府,他們說……他們說世子是在外頭養了外室。”

    安顏夕依然是怔怔地看著鏡中,丫鬟的話她一個字都沒聽進去。

    “世子妃,世子妃……”丫鬟連聲喚道。

    安顏夕終於回神。

    “什麽?”

    丫鬟擔憂地將她方才的話複述了一遍。

    安顏夕神色逐漸清明。

    外室?

    安顏夕心中一冷,封肅北竟然……

    是自己晾著他太久嗎?

    安顏夕心中突然有些猶疑,若太子注定可望不可即,那麽自己是否應試著接受封肅北……

    而同在端王府的封肅北正展開方才收到的,遠在幽州的母妃的來信。

    信中母妃表達了對封肅北這場婚事的擔憂,母妃建議封肅北,納側妃。

    側妃……

    封肅北腦中閃過那個清雅聰慧的女子。

    但側妃嗎?

    她恐怕不會接受。

    作者有話說:

    【1】《明代宮廷典製史》,“朕惟儲貳……行納采問名禮。”第290頁,紫禁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