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生死未卜
  第74章 生死未卜

    卓小星眼神一凜道:“閉嘴, 客人在此,大呼小叫成何體統——難道幾個俘虜還需要本將軍親自審問嗎?”

    史經武眼神一瞥,看到站立一旁的李昶與謝之棠, 頓時嚇得魂飛魄散,哪裏不明白自己惹下大禍,道:“屬下知罪,屬下這就告退了……”

    李昶與謝之棠對視一眼。剛才提起李放之時, 卓小星眼中分明閃過一抹擔憂之色, 雖然很快便壓下,但又怎可能瞞過謝之棠。而這名校尉方才說“打聽到了王爺的消息”, 豈非說明就連竟陵軍亦不知道李放如今在哪……李放必是遇到了極大的麻煩或者危險。

    想到這裏,謝之棠微微一笑道:“是什麽俘虜,在下也想去看看……”

    史經武眼神遊離,後退一步,道:“不過是幾個無名小卒,就不勞煩將軍了。”

    謝之棠眯了眯眼, 道:“說起來, 這北梁俘虜亦是我軍與竟陵軍一起俘獲, 算起來我方亦有一半的功勞,既然如此,不妨大家一起審問。”他的臉上閃過一絲陰冷的笑意:“何況若是此事與竟陵王有關, 我們王爺就不得不過問了。誰知道是不是你們這些下屬暗中謀害了竟陵王, 奪取軍權, 再到此搶功……”

    高雲驂聽聞此言已是按捺不住, 大怒道:“你們可不要不識好歹, 若不是王爺堅持要救你們, 又怎麽會陷入危險之中?”

    卓小星暗罵李放這些屬下, 一個一個都是豬隊友。事已至此,隱瞞已是無用,反而讓李昶更增懷疑,隻好走一步看一步了。向史經武道:“將俘虜帶上來。”

    很快,一名身著北梁軍服的俘虜被帶了上來。此人本來在北梁軍中擔任功曹一職,主理文書,不擅武事。撤退之時,不慎從馬背上跌下,摔傷了右腿,因此淪為俘虜,亦是目前俘虜中職位最高的一人。此人文弱,又貪生怕死,不堪用刑,很快就將自己所知道的情報和盤托出。

    他被帶到卓小星麵前,立刻大聲叫道:“小人萬保全,早聞竟陵軍大名,早就有心投誠,隻是身在敵營,身不由已。小人早就想盼著南師北上,恢複大周國統。之所以舍身在偽朝,擔任偽官,正是為了有朝一日大軍北上時可以作為內應,能夠對複國還都有所貢獻……將軍,我之前所言句句屬實啊……若有一字虛假,便叫我萬箭穿心,不得好死……”

    卓小星打斷了他,道:“聽聞你知曉有關竟陵王的消息,將有關情報細細道來,我可饒你死罪。”

    那俘虜連連磕頭道:“小人本在蘇全興手下處理往來文書,是以今早得知消息,萼綠華軍師今早接到偽朝淮北王飛鴿傳書,道是淮北王親率五萬大軍攔截竟陵王大軍,誰知中計,留在淮陽的唯有竟陵王親自率領的三千精騎。十萬竟陵軍主力恐已突破淮陽一線,趕赴蘭陵,讓萼綠華速速攻下蘭陵城,遲則生變……是以萼軍師今早下令強攻蘭陵城,誰料竟陵大軍神勇……”

    卓小星沒想到這俘虜如此囉嗦,該說的不說,不該說的倒是說了一堆,再次打斷了他:“竟陵王究竟如何了?”

    那俘虜隻覺眼前的女將軍眸如霜雪,臉如寒冰,假如眼神可以殺人,恐怕他早已死上了成千上萬次,他哆哆嗦嗦道:“竟陵王他……竟陵王他……他身受重傷,被……被淮北王一箭射中……胸口,墜入……墜入淮江之中……”

    天色徹底黯淡了下去,四野陷入一片死寂。

    卓小星胸口驀地一痛,好似有什麽東西裂開了,讓她幾乎無法呼吸。一旁的高雲驂與史經武更是按捺不住心中悲憤,痛哭出聲,哭聲漫出軍帳,漫過原野。

    小片的啜泣之聲不知從何處開始,不一會便匯成大片的哀泣之聲,最後竟變成數萬人的嚎啕之聲。

    沒人問為什麽,仿佛哭聲會傳染一般,他們聽到同伴的哭泣聲,便不由自主地流下淚來。

    似乎一瞬之間,整片荒野中的軍士都明白發生了什麽。

    或許他們當初與最崇敬的竟陵王分別之時,便已料到些什麽。

    此情此景更是超出李昶與謝之棠的意料。

    他們萬萬沒想到李放為了讓大軍馳援蘭陵,竟然以身為餌重傷在慕容青蓮的手下,甚至很有可能已經死了。

    這一切是如此的不真實,李昶心中五味雜陳,不知是悲是喜,是苦是澀……

    他囁嚅著,想對眼前的紅衣女將軍說些安慰的話,卻是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謝之棠開口道:“卓將軍,戰場之上死傷難免,請節哀順變……”他的神情,悲傷得恰到好處,可是眼神卻仿若嗜血的狼一樣發著幽亮的光芒。

    卓小星心中無來由的一凜,不,她不可沉浸在悲傷之中。經過這短短的接觸,她已看出這位謝之棠絕對不是謝王臣那樣的儒雅君子。就算李放真的死了,她亦一定要將這十萬大軍安全帶回襄陽。

    自己絕不可露怯,給對方可趁之機,她強抑心中悲憤,猛一提氣,一道清冷響亮的喝聲已響徹整個荒原:“哭什麽哭,平白讓別人看笑話嗎?王爺隻是墜江,還不定就死了。你們忘了臨別之前,王爺說過什麽嗎?”

    荒野之上哭聲一滯。

    “今日李放與諸位並非死別,諸位請各自珍重,風雨之後,會有重逢。”

    人人腦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現出臨別之前李放的殷切笑語。

    風雨之後,會有重逢。

    對,王爺武功高強,機智無雙,又怎麽可能輕易就死……

    那哭聲慢慢停了下來。

    卓小星再次提氣道:“傳我軍令,全軍造飯,一個時辰之後開撥,連夜返回淮陽。”

    說完她複看向呆立一旁的李昶與謝之棠,下了逐客令:“王爺,竟陵軍一個時辰之後就會開撥。蘭陵之圍已解,我亦無意居功,如何向朝廷奏報但憑王爺的意思。此戰所有的俘虜稍後我會命人移交給貴軍,王爺要殺也好,要放也好,要慢慢審問也好,都與我無關。隻是我需提醒王爺,萼綠華身為琅嬛勝地傳人,更是將來的淮北王妃,定不甘心就此失敗,說不好就會卷土重來。我奉勸王爺,切莫貪功丟了性命,還是早日退兵回廣陵比較好,否則下一次就不一定會有這樣的運氣了。”

    說完,她頭也不回地離去。

    身後卻傳來一聲低喚:“卓將軍留步……”

    “謝將軍還有何事?”

    謝之棠道:“我聽說前柱國大將軍卓天來便是死於慕容傲的陰謀設計之下,龍淵劍修複後亦被慕容青蓮所騙得,可有此事?”

    卓小星淡淡道:“是又如何?”

    “如今竟陵王生死未卜,你們這一支孤軍即使回到襄陽亦毫無憑恃,更何況沿途之上恐怕少不了慕容青蓮的圍追堵截。”

    卓小星冷冷道:“哦,謝將軍又有何高見?”

    謝之棠緩緩道:“不如卓將軍與我們廣陵王聯手,你我合兵一處,憑我們三十萬大軍,齊心北伐,定可重新奪回龍淵劍,光複舊都,殺死慕容傲為卓老將軍報仇。將來我們廣陵王若是登上王位,定然不會虧待卓姑娘……”

    “這是謝將軍的意思還是王爺的意思?”卓小星轉頭望向廣陵王李昶,臉上帶著淡淡的譏誚之意。

    李昶聽聞李放重傷墜入淮江的消息,心中猶自恍惚。他對李放素來唯有敵意,從未有過兄弟之情。乍聞李放為救援自己而死,心中難免唏噓,但也隻是唏噓而已。聽到卓小星問自己,以為她有意於謝之棠的提議,終究是向往皇位的權欲之心占了上風,他思索片刻之後道:“聽聞你們卓家本來是大周世襲罔替的鎮國侯,本王可以承諾,當來我若登上皇位,必會為卓家恢複爵位,卓姑娘亦可以成為我大周開國以來的第一位女侯爺,不知卓姑娘對這樣的條件可還滿意?”

    卓小星發出一聲哂笑,她抬頭看向李昶,目光滿是不屑:“曾經我以為王爺你才是龍淵劍真正的主人,即使我在西蜀麵臨生死關頭和無數艱難抉擇時,亦不曾放棄將龍淵劍送往金陵、交給王爺的想法。如今看來,是我錯了。王爺剛愎自用,輕率用兵,以致蘭陵之圍,枉送將士性命,無勇無智。聽聞兄長死訊,毫無哀戚之色,反思爭權奪利,不仁不義;王爺如此做法,又怎堪為龍淵劍之主,怎堪為天下之主。王爺的好意,請恕卓小星不敢受領。”

    她遙望西邊初升的長庚星,緩緩道:“當此之世,唯有一人之才華、氣度、胸襟可堪成為龍淵之主,如果他死了,我必會不負他的交托,將這十萬大軍平安帶回襄陽。如果他還活著,我必會不惜一切代價找到他。兩位就此別過了……”

    李放,你一定要平安活下來。她在心中遙遙祝禱。不知從什麽時候起,李放竟在她心中擁有如此重要的位置。

    謝之棠猶不死心,大聲喝道:“站住!難道卓姑娘不想為父親報仇嗎?”

    “報仇是我卓小星自己的事,不該將無數無辜之人拖入兵燹之中,就不勞王爺費心了。”曾經的她確實希望挑起兩國戰爭,從中尋找為父報仇的機會,可是如今親曆數場大戰之後,她已然明白自己的想法是多麽的自私與殘酷。或許南北相爭最終無法避免,然而任何人都沒有權利因為一己私利將萬千生靈拖入戰火之中。

    她不再理會身後兩人,轉身沒入黑暗之中。

    在她身後,廣陵王李昶神色鐵青,眉目中閃過一絲戾色。

    又是李放——

    為什麽你總是要擋在我的麵前?

    為何與你相比,我總是一錢不值。

    他抬眼看向謝之棠,冷聲道:“派人沿淮江秘密搜查李放的行蹤,他若是死了最好,若是沒死,那他也不必再活下去了——”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