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莽漢滾去種田
  宋懷瑾一垂眸,便能瞧見小嬌妻被一身水藍色衣衫襯得越發白皙的臉,像是被雨水打濕的桃花瓣,嬌豔柔美,讓人越發想要狠狠欺負她。喉頭滾動,宋懷瑾猛地抓住蘇渺意雙手,一個用力便將人放了下去。

  蘇渺意的眼睫猛的一顫,“夫君……”

  “嗯。”

  宋懷瑾含糊的應著,如鐵般堅毅的身軀壓著她,急切地去吻她含情的眸子,脆弱的頸兒,他像是一團火,灼著無盡的草原,越燒越旺,肆意妄為。

  廂房內的溫度攀升。蘇渺意的臉蛋燒紅,額頭冒出了細珠。

  女人纖細的指尖起先還能抓住被褥,後來嗓子越來越幹,難受的說不出話來,豆大的淚珠順著她的眼角劃下來,一顆又一顆。

  到底是自己的媳婦,宋懷瑾終究還是生出了憐惜,停了下,“哭什麽?不舒服?”

  “……你滾!”蘇渺意伸手去推他,脾氣老大,直到宋懷瑾忍不住捏著她的腕子搗, 比屋外的細雨還密還急, 她方才乖順,“別, 求求你……”

  “想不想我?”宋懷瑾摸著她濕汗的肩胛,聲音低磁道,“家裏的孩子都長大了,沒人陪你, 再給臨淵再生個弟弟, 嗯?”

  蘇渺意咬著唇,抵著他紮實的肩膀,呼吸不暢,她想讓他趕緊回邊關, 又想著他別欺負她, 隻陪她說說話。

  但宋懷瑾顯然不那麽純情。

  蘇渺意的哭聲透過門窗飄散開來,那屋子裏的嗚咽聲斷斷續續經久不息,宋懷瑾中途又叫了兩次水, 沒等蘇渺意休息好,便又把人撈到懷裏,哄著人去疼。

  直到天光乍破,宋懷瑾這才穿上官服,準備入朝。

  蘇渺意的思緒都慢了半拍,哭的眼睛紅彤彤的,好半晌,才虛虛拉住他的手, “今日上朝, 禦史台那邊……”

  宋懷瑾一臉的神清氣爽,“你且安心, 隻要我不參與黨派之爭, 陛下不會對我如何。”

  “可我怕禦史台攀咬的太過。”

  宋懷瑾笑道,“大不了辭官。”

  “你才不舍得。”

  “我如何不舍得, 辭了官為夫專門在家伺候你, 總歸我體力好也是一技之長, ”宋懷瑾低頭去咬她的唇, “往後我以色侍人,還望夫人莫要嫌棄。”

  蘇渺意被他說紅了臉, 伸手去打他,“都是孩子的爹了, 你能不能有些正形?”

  “所以,為夫昨晚伺候的你舒不舒服?”眼看著自家媳婦氣的不想理他,宋懷瑾方才收了嬉笑,嚴肅道,“章益一事最終如何端看今日禦史台以及其他朝臣那邊的態度。我給林尚書等人寫了信。若是進展順暢,陛下會給我降下一品,若是禦史台就要與我講禮法,隻怕是要停職受棍刑。”

  蘇渺意心口一顫,“邊關還要打仗, 這個關頭陛下怎會處你棍刑。”

  “大雍不缺武將。也無妨陛下怎麽處理,真要停職, 也該是我在府中,再好好教教錦瑟,”宋懷瑾捏著眉道, “她這些年……到底說沒人管教,性格有些偏激,總覺我偏心窈窈, 不甚關心她。”

  比起蘇渺意的微妙嫌惡,宋懷瑾對她缺多些愧疚。

  他常年不在府中,女兒被葉子辰欺負,遇到這種事情,他多是心疼,又有些恨鐵不成鋼,宋錦瑟太過依賴葉家,連讓葉家來宋府道歉,下跪的想法都沒有,折了風骨。

  若不是知道宋錦瑟不是個能受苦的,出了這種事情, 宋懷瑾都想給她拎到邊關, 好好磨練一番,有些本事和腦子,也不必被人算計。

  ——

  今日的早朝果真如宋懷瑾所猜。

  還沒等上早朝,惠帝就收到了兵部唐尚書等人遞上來的折子。

  這幾份折子洋洋灑灑罵了宋懷瑾一堆話, 罵的那是一個暢快淋漓不帶點標點,隻給人一口氣順下來差點憋死的感覺,可見唐尚書這折子早就準了好幾天,罵完之後,才羅列中心思想:宋懷瑾不配當鎮國將軍,這等莽漢該去下鄉種田,快別在這占著茅坑不拉屎了。

  於是早朝上,劉公公綱一喊完:“有事啟奏無事退朝”後。

  便見兵部唐尚書上前一步道,“臣有本啟奏,鎮國將軍宋懷瑾目無綱紀,不配為鎮國將軍!”

  他第一個出言開懟,私下同他商議好的端木冀正要上前一步複製粘貼,誰知禦史台周中丞卻突然跳出道:“啟稟陛下,臣也要參兵部尚書唐大人,鼠目寸光,目無綱紀,不懂局勢,狗拿耗子,不知變通!”

  唐尚書:“?”他人傻了,猛地回頭,“周中丞參我是何意?”

  “唐尚書這話問的弱智。宋大人官職高你一品,你直呼其名是為目無綱紀。如今邊關戰事吃緊,正是需要宋大人這等對邊關情況了如指掌之人帶兵打仗減少傷亡,你開口閉口便是罷官,將邊關數百萬戰士人命當成兒戲,將朝堂變成你擺弄權勢呼風喚雨的五行山下,虧你官拜三品,卻連這點簡單的事情還要我解釋!笑死,根本笑不死!”

  “你荒謬!”

  唐尚書聞言大怒:“大雍兒郎各個身手不俗,我朝武將更是有不世之才,這邊關離了宋大人還不轉了!”

  “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周長滿一個白眼過去,“汝之屌,令尊知否?”

  “……汙言穢語,不堪入耳!”

  周長滿明了:“你急了你急了你急了。”

  唐尚書:“……”

  唐尚書說不過他,一個眼神看向端木丞相。

  端木冀正要幫腔,便見與周長滿這個老匹夫交好道禦史台大向惠帝一拜,跟道,“宋大人斬殺章大人,雖於禮法不合,但卻合道義,合天下大愛!章大人食百姓供奉,卻玷汙民女幼女,無故斬殺為陛下拋頭顱灑熱血的邊關將士,引民怨四起,引軍心渙散!多活一刻便是在玷汙陛下名聲,玷汙朝堂眾臣名節!”

  “正所謂法禮不外乎人情,陛下盛名,宋大人為民除害,若真有錯,不妨罰他去邊關,戴罪立功,打勝仗,凱旋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