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定議
  人都是吃過苦頭方才記得痛楚,跟段祺瑞相比,孫文與其在初期都沒有自己的直屬部隊,純粹靠著巨大的名聲來獲得他人支持,不過張勳複辟讓段祺瑞明白了不足之處,並用來自日本的借款編練屬於他的嫡係部隊,雖最終給直係擊敗以致功虧一簣,可幡然醒悟的時間卻比孫先生早上許多,那會兒其人正四處奔走相告,與南方軍閥們玩兒著利用與被利用的遊戲。

   直到南北之戰快要打完,茫然四顧發現壓根沒軍頭聽自己的孫文終於認識到直屬力量的重要性,也最終看清了軍頭的本質,清楚憑借革命口號讓他們代為拚命是多麽的可笑與幼稚,借他們的勢進行革命事業純粹與虎謀皮。

   不過醒悟的有些晚,等到他軟禁陳競存,掌握粵軍兵馬,引入黨軍製度重新整訓軍隊,合並講武堂組建黃埔軍校代為培養軍官,剛有了些許成績,人北方的那位匪帥已經打下了大半個江山,手底下堪稱兵強馬壯,他兩人可是見過麵的,孫先生自也知道,此人絕非易於之輩。

   但再如此,他還是認為,當下的北洋政體,已經病入膏肓,與其一步步的革新,不若推倒重來,此舉也是當年革命的不完整造就,而說到革命,自認革命導師的孫總理絕不會讓人專美於前,那位匪帥,還是跳脫不出自身的桎梏,沾沾自喜的搗鼓什麽政體改良。

   何況,他的改造給了自己最好的借口:“王子安不顧眾位革命誌士用鮮血生命換來的臨時約法,一意將其廢除,這在當初可是連段合肥想做都沒能做成的事兒,而我們也不會同意他狂妄之極的做法,各位,你們覺得如何?”

   操場上嬉鬧的聲音通過窗戶傳到屋內,若在平日,肯定會有軍法官上前製止,甚或關到小黑屋罰其麵壁思過,可在今天,這是上峰同意的做法,不管其如何的放浪形骸,隻要別發展成鬥毆一類的事故,就沒人去管他,給不了錢財女人,總也要讓他們有個發泄的口子。

   “我同意總理的意見,我們與北洋鬥,就是靠著臨時約法作為法理依據,真讓他廢掉,對我方造成影響絕對會大到無以複加。”汪兆銘率先開口說道,此時的汪精衛,還是一溫文爾雅的民國美男子,譽滿全國的革命誌士,非後來投靠日本人人喊打的時候,又有多年跟隨孫先生是其左膀右臂的資曆,黨內地位十分崇高,現下添為國民黨中央執委會委員一職。

   他們都是大佬,自不可能跟學生們一起觥籌交錯,那會跌份的很,故而陪過幾杯酒,便全都進到內裏,與孫文一起商量事情。胡漢民見他說話,也是附和道:“對,無論如何也不能讓他的陰謀得逞。”

   一眾人全都議論紛紛,雖程度上可能有輕重,但中心思想卻都一個樣—不管怎樣,都不能讓王子安真把臨時約法給廢除掉,北洋雖說曆次政府都有對其提出過異議,也沒真正施行過,但到底還有個名的存在,段祺瑞當初氣勢洶洶要改用中華民國約法,最後卻也在反對聲中妥協。

   “既如此,若王子安一意孤行,那我們就得起兵護法,而這次,我們還要直接北伐,一鼓作氣打倒反動反革命的北洋政府。”事情早就商定好,孫文此刻再說一遍純粹為顯示自個威嚴:“革命政府已經掌握了自己的軍隊,有大批懷有革命覺悟的青年軍人加入,又得蘇聯政府的槍械經援支持,幾近多年來軍威最盛之時,完全可以跟他們一較長短,誌清,你是學校校長,你來說下,我學員的革命熱忱怎麽樣?”

   “如同今天一樣,很是高漲。”蔣誌清回答道,而事實也是如此,能千裏迢迢跑到這個島上加入革命軍隊的人,都是對北洋政府無休止的混戰民不聊生的社會深深的刺痛了心,滿懷救國救民的心思:“隻二期學員剛入學,還未有長時間訓練,不能帶兵打仗,不過最多半年,我可有信心將他們訓練好,並充實到革命軍中。”

   “譚祖奄,你跟趙夷午聯係的如何?”孫文沒有對蔣誌清所提出問題給予正麵回答,轉頭問向譚延闓等人,“還有東北張作霖津門曹錕閩省李厚基川省熊克武,其中熊克武是我國民黨的老人,跟隨蔡鬆坡入川,想來很好聯絡吧?”

   “的確,熊錦帆雖在直魯大戰中秉承蔡鬆坡遺誌助魯係一臂之力,但此人革命覺悟很深,又是總理的忠實信徒,我與其聯絡過後他便基本答應此事,但川內各派勢力混雜,多有不服其管轄者掣肘,就怕到時北伐軍還未行動,他們川內就已經內亂了。”譚延闓政治不錯,書法寫的也好,雖被趙恒錫逐走,可仍得到孫文的信任:“至於趙夷午,他倒也答應一起反魯,但條件是事後兩湖大地完全交予其手,倒是另幾位,曹錕不理政務多時,家中又有魯係安插的密探,我們未能與其有過多聯係,隻照現下看來,他沒兵後消極的很,並不想複起報仇。”

   “張作霖呢,他給王子安打的這麽慘,總也有點兒想法吧?”林森迫切的問道。

   “他用當初跟魯係簽署的協議為借口拒絕了聯合出兵的事情,雖沒有徹底把門封死,可看他似乎興致缺缺的很,隻一門心思在關外練兵,就李厚基,不止把咱們派去聯絡的人交給了王子安,還破口大罵,端得無禮的很。”譚延闓咬牙切齒的說起此事,似是受了極大侮辱。

   “能不能再跟胡笠僧聯絡下,他若是能把贛省放開,就能讓我軍長驅直入,省卻很大麻煩的同時也會有更多助力加入。”汪兆銘不甘心淪為配角,急切的問道。

   “不行,那人雖也是我黨老人,但在此事卻是油鹽不進,拒絕聽從總理的召喚。”

   “蔡爾帕諾夫先生,您認為咱們當下所擁有的軍隊能不能在將來的戰場上取勝?”蘇聯步兵顧問長的級別不低,但為降低影響,不在國內同北洋軍閥政府談判進入到最關鍵時候造成惡劣影響,他們這些人都是身著便裝進入到中國,而彼時邊疆還有反動政府殘餘,他們一路上經曆了重重困難最終成功到達。

   “我們認為,您應該盡快將廣西貴州等地徹底掌握到手中,否則憑著您手中的這些部隊,打到長江岸邊有可能,但想繼續往北走,則力有未逮。”蘇聯人回答著孫文的問話,不過他似乎對本軍戰力不太信得過:

   “請恕我直言,雖然您的部隊在我們的支持下建立了政治製度,軍隊麵貌提升一個檔次,戰鬥力相較於一般軍閥很好,可對於現北洋政府的軍隊,仍然不行,我們的觀察員曾觀摩過他們的作戰,其有一整套自己的作戰體係,官兵戰鬥意誌很頑強,而據我所知,他們甚至早在清政府時期就建立了政治製度,輔以民族國家概念,隻名稱可能稍有變化。”

   “那您的意思呢?”這是金主,又是孫文戮力學習的人物,自然要對他們的意見給予重視,:“依著王子安跟他政府裏的段祺瑞羅建明等人平日的對外宣傳,早晚也會掀起戰爭,完成國家的事實統一,現在不動僅是尚未準備充分。”

   “第二批黃埔生進入軍隊,使部隊裏的軍校生比例再有提高,進一步完成軍隊整編;蘇聯政府提供的三萬杆步槍與其他軍資經援到貨,促成軍隊換裝,最重要,您需要把後方穩固好,解決掉商團軍的威脅,他們受到英國人的鼓舞,而英國與北洋的關係很好,這些最少也得半年時間。”

   “半年。”孫文想了下,佐以蔣誌清的話,定下決心道:“那就半年以後,現在當先做足準備。”怎樣準備,自然得等到金盧布到手了,否則餓著肚子打仗好說,就食於民嗎,但沒了彈藥,那可真就扯了個大蛋了。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