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向雲的打算
  賈詡出身低微。青年為官。至今已曆經官場沉浮數十載。曾先後追隨董卓、李傕、張濟等人。

   賈詡的前半生非常艱辛。一直都是在夾縫求生。如履薄冰。稍有不慎。便可能身首異處。

   經曆如此之多。賈詡對危機有著難以想象的敏銳。更是深知明哲保身的生存之道。

   此次長安遭遇三路大軍聯合來襲。以賈詡之能。自是早已察覺李傕等人覆滅在即。

   值此之際。賈詡本打算提醒與他關係不錯的張濟。離開長安這是非之地另謀出路。奈何張濟心存顧慮而一拖再拖。導致三路大軍兵臨城下。失去了最好撤離時機。打亂了賈詡的逃生計劃。

   賈詡無奈。隻得為李傕等人出謀劃策。以拖延三路大軍攻入長安的時日。以便另尋時機。

   不過就在此時。一封來自城外的書信使得賈詡暫時放棄了離開的想法。這封書信。正是來自少年時與他有知遇之恩的名仕閻忠。

   閻忠的來信不用想賈詡也明白。無非是令其歸順向雲。對此。賈詡頗為猶豫。

   以賈詡之能。自然不難看出如今亂世已顯。群雄逐鹿。天下自當能者居之。

   而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如賈詡此類智謀之士。自當尋一雄才大略之雄主輔佐。將來方有出頭之日。

   擇主一事。不可馬虎。

   這點。從董卓的一眾遺將即可看出。董卓名聲太臭。隨著董卓倒台。董卓麾下將領謀臣頓時被打上董卓餘孽的印記。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其下場更是淒慘。死的死。逃的逃...

   有此經曆。賈詡對此慎重不少。為人亦是更加低調。所以。在接到閻忠書信後。更多更快章節請到。賈詡內心頗為抵觸。

   其因有二。

   首先。向雲雄踞益州。賈詡自是知道。

   甚至。賈詡曾經還暗算了向雲一把。更是令他印象深刻。

   而賈詡身上。有著明顯的董卓印記。賈詡擔憂。自己歸順向雲後。難保不會遭到向雲的秋後算賬。不予重用或是冷藏。

   好吧。即便拋開這些不談。就說向雲為了體現自己的大度。或是維護求賢若渴的名聲。不與他計較這些。但也難保其麾下的其餘謀臣不對他心存芥蒂。故意刁難。第一時間更新那時。他又當如何自處。

   每當念及此處。賈詡皆是無奈苦笑。從私人角度來看。這是其一。

   再從大局入手。其二。若要擇主。向雲亦並非賈詡首選。

   原因很簡單。在賈詡眼裏。向雲以益州為大本營。這點雖好。益州土地肥沃。且四麵環山。易守難攻。確實不錯。

   但還有一點。益州也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困龍之地。益州通往中原的道路隻有兩條。

   一是走巴郡入荊州。二是走漢中。無論哪條道皆是險要異常。進來很難。同樣出去也很難。第一時間更新隻需布置精兵扼守住兩條要道。便可將向雲困死益州。永遠也別想進軍中原。如此又何談兵臨天下。

   看似複雜。其實很簡單的道理。以益州為大本營就像用一把雙刃劍。用得好可殺人。用得不好就是傷己。所以用劍之人。非劍術高超不可。

   所以。要想以益州為大本營。其主必須有常人難及的雄才大略。且要抓住時機。在外界穩定前穩定益州方可成事。

   當然。若是向雲意欲成為一守家奴。偏安一隅也許是個選擇。但那樣的主公。也不值得賈詡歸順。

   有了這些顧慮。賈詡自然不敢輕易答應閻忠的招降。

   還好。從目前局勢來看。向雲明顯已穩定了益州內部。且開始打通道路。兵進長安。加上一些所見所聞。賈詡不難揣測。向雲能力應該不弱。

   但僅此還不夠。要想他賈詡真心歸降。向雲不僅要祛除他的顧慮。還要表現出一定的能力。方可讓賈詡心悅誠服。

   結合以上種種。賈詡心中一狠。有了考驗向雲的念頭。

   於是。通過與史阿的接觸。賈詡傳達了他的意思。要他歸順可以。但必須滿足他的條件。隻要向雲能做到。那賈詡不僅願意歸降。還可發誓。從此必全心輔佐。絕無二心。反之。恕難從命。

   對此。負責與賈詡接頭的史阿極為不滿。在史阿眼中。主公願意招降於你。便是你偌大的福氣。你不接受便罷。何來如此多的彎彎道道。

   然而。對於史阿的不滿與憤怒。賈詡卻是視而不見。完全不予理會。

   見此。史阿雖怒。卻知道主公對這賈詡頗為看重。不敢擅自對賈詡不利。。。隻得將賈詡的回複告訴向雲。

   對此。知道賈詡本事的向雲倒是沒有那麽大反應。相反。在得知賈詡願意發誓全心輔佐自己時。向雲反而心頭一跳。

   曆史上的賈詡。即便是歸降曹操後。亦是極為低調。若曹操不問。賈詡便從不主動獻策。將明哲保身一理發揮極致。向雲很好奇。若賈詡真的全心輔佐自己。學諸葛亮般來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不知道會是如何。

   有了這個念頭。向雲對賈詡的這個條件瞬間來了興趣。

   抱著無比好奇與激動。在得知賈詡的條件後。向雲卻是久久不能平靜。更多更快章節請到。甚至是被嚇了一跳。

   為何。

   很簡單。賈詡的條件其實不多。隻有一個。甚至是隻有兩個字...

   弑君。

   看到這兩個字。即便向雲是穿越而來。對天子沒那麽敬畏。也是被嚇了一大跳。怎麽也未想到。賈詡會提出如此一個條件來。

   向雲甚至還暗暗揣測。這劉協是不是與賈詡有殺父之仇、奪妻之恨。以導致賈詡要將其除之而後快。

   當然。細想之下。這自然不可能。

   當向雲冷靜下來後。細細斟酌後。才驚覺這是賈詡對自己的考驗。

   如今漢室曆經黃巾之亂。加上董卓、李傕先後亂政。威嚴盡失。早已名存實亡。

   劉辨死後。劉協作為靈帝的幼子。成了大漢皇室的唯一血脈。如果劉協暴斃。那名存實亡的大漢恐怕連最後的名也將失去。徹底亡國。

   如此一來。不僅曹操失去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對向雲威脅直線下降。甚至整個天下的諸侯。也會借此機會。紛紛宣布自立。

   到這時。各路諸侯將再無約束。必然烽煙四起。征戰不斷。天下徹底紛亂。進入戰國時代。

   而這樣的局勢。乍一看似乎對向雲沒有好處。但卻是向雲最希望看到的。為何。

   很簡單。破而後立。天下亂得越快。才會合得越快。

   曆史上。從東漢亂起到三國歸晉。經曆了長達百年的時間。這看似必然。其實不然。

   在向雲看來。這場戰爭會經曆如此之長的時日。就是因為大漢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導致劉備借勢崛起。形成了三國鼎立之勢。天下久久不能歸一。

   如果將曆史稍微改變。沒有劉備的崛起。那麽又會如何。

   而劉備的崛起。靠的是什麽。無非就是借勢。很明顯。作為蜀漢開祖皇帝。劉備非常擅於借勢。借大漢之勢。

   不然劉備一個賣草鞋的。如何能憑借一個漢室宗親的名頭打下偌大勢力。

   如果曆史能稍微改變。在劉備崛起之前劉協突然暴斃。漢朝提前滅亡。斷了那些忠於漢室之人的念想。那劉備還能憑借一個漢室宗親的名頭崛起嗎。

   在向雲看來。這顯然不可能。

   甚至是說。連曹操沒有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在官渡之戰能否擊敗袁紹都成了未知數。也許在那樣的情況下。作為四世三公的袁紹或許能攜大勢奪得天下也未必不可能。

   顯然。沒有攜天子以令諸侯的名義。曹操還能否如曆史上迅速控製、穩定兗、豫、司隸三洲。一切都是未知之數。

   不過。這些顯然不是如今的向雲應該考慮的問題。

   如今。劉協被刺的消息已通過秘密渠道傳到向雲耳中。向雲應該思考的。是如何從中謀取更大利益。

   劉協暴斃。向雲占據益州、長安。若再能順利拿下西涼及雍州其餘各地。向雲甚至可以考慮自立一國。以提升整個勢力的凝聚力。

   然後坐看中原亂起。坐收漁翁之利。

   ......

   本書首發來自,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