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環球時報》
  翌日,

   伊麗娜就帶著團隊前往拉斯維加斯,組建新的拉斯維加斯電視台,ABC現在人手充足,弄一座地方台並不難。

   哈迪在洛杉磯還有一件事情要完成。

   他和米高梅的交易,還涉及到洛杉磯時報,現在哈迪擁有11%洛杉磯時報股份,已經成為這家報紙大股東之一。

   他看過安迪拿來的公司股東報表,洛杉磯時報屬鏡報公司,股東還包括美洲銀行與摩根家族。

   洛杉磯時報總部就在洛杉磯,哈迪讓安迪幫自己預約,昨日得到通知,公司將召開股東會和管理層會議,迎接公司新的大股東。

   今日哈迪來到洛杉磯時報總部,見到了管理層和幾位股東代表,哈迪現在的實力,雖然和摩根、美洲銀行這些大財團沒法比,可在西海岸,尤其是洛杉磯,沒人敢不重視。

   哈迪和股東、管理層寒暄後,社長向哈迪介紹洛杉磯時報現在的情況。

   編輯部有職工350餘人,在20多個國家和地區派有常駐記者,每天獲得的資訊幾千條,需要篩選最值得報道的信息登報,同時洛杉磯時報也是三大報紙中刊登廣告最多的一家,收入一直還不錯。

   洛杉磯時報是美國三大報紙之一,不得不說實力很強。

   哈迪提出自己的想法,希望ABC能和洛杉磯時報展開深度合作,尤其是在新聞這方麵,希望洛杉磯時報能給ABC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新聞,最主要是要及時推送。

   對於新聞來說,時效性非常關鍵,往往你比別人早播報幾分鍾,觀眾反應的效果就截然不同。

   社長當即表示願意與ABC合作,當然,提供新聞並不免費,洛杉磯時報也會多一筆收入。

   雙方這次見麵談的很愉快。

   離開洛杉磯時報,哈迪和安迪上車,哈迪想了想說道:“安迪,我們還需要有一家自己的報社,那種全球性的大報。”

   “和洛杉磯時報合作您覺得還不夠嗎?”安迪詫異道。

   哈迪搖搖頭,“和洛杉磯時報合作,我們隻是多了一個收聲的渠道,我們還需要一個能夠發聲的地方。”

   “ABC不就是發聲的地方嗎?”

   “電視台隻是一方麵,ABC現在隻覆蓋全美,而且電視台覆蓋的家庭,隻是那些有電視機收音機的家庭,局限性很大。”

   雖然通訊業發展很快,電視電台已經逐漸成為主流之一,可現在報紙依舊是最大的信息通道,最重要的是可以在多個國家發行,不像ABC隻在美國國內。

   報紙後世雖然沒落,那也是到90年代後,被逐漸普及的新媒體取代,可現在是1947年,在這幾十年時間裏,報紙仍會是最大的傳媒手段。

   “老板您想怎麽做?”安迪問道。

   來的路上,哈迪腦海裏已經有了初步思路,說道:“咱們有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收購。”

   “全美有50個州,咱們在每個州收購一家小報社,把他們串聯起來,就可以成為一家大報社,歐洲有40多個國家,每個國家收購一到兩家報社。”

   “亞洲有四十多個國家,咱們每個國家收購一個報社,比如日本、朝鮮、印度。”

   “還有南美洲、非洲這些地方,都收購一些報社,擴充消息來源。”

   安迪驚訝的看向哈迪,

   “老板,這可要花不少錢,最少千萬起步,而且前期還要投入不少資金養活這家報紙。”

   對安迪來說,建立這樣的報社有些得不償失,如果要新聞,已經和洛杉磯時報合作,如果想要發聲,可以打廣告,投稿,還有ABC等等,沒必要自己花這麽大投入和精力弄一份報紙。

   哈迪笑了笑,“安迪,咱們賺錢是為什麽?”

   安迪有些被問愣住了。

   為了享受更好的生活,其實那花不了多少錢,隨便一個百萬富翁的生活就已經非常美好。

   為了所謂實現自己的價值,有些時候金錢隻是一個數字。

   為了讓社會更進步,世界更美好,這是政客們用的詞,不適合商人。

   “我想不明白,那老板您賺這麽多錢是為了什麽?”安迪問道。

   “哈哈哈哈,為了爽,為了想做什麽就做什麽,等老子擁有一家自己的世界性大報,到時候想罵就誰罵誰,想曝光誰就曝光誰。”哈迪笑著道。

   安迪愣住了。

   好吧。

   這很符合老板的性格。

   哈迪剛賣掉ABC廣播公司20%股份,手裏有大筆現金,而且他的產業全都在賺錢,現在拿出2千萬都輕輕鬆鬆。

   再說就算收購報社,也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完成,這筆投資恐怕需要幾年時間。

   “沒問題老板,您需要我做什麽?”安迪問道。

   “幫我找一個好社長,今後報社發展好壞全靠這個人,如果人不合適會浪費我的時間。”哈迪道。

   “我明白了老板,我會物色合適人選。對了老板,這家報紙您打算叫什麽?”安迪問道。

   哈迪想了想。

   “環球時報”。

   安迪的動作很快,幫哈迪挑選了幾個人才,哈迪看過這些人的簡曆之後,感覺其中一個還不錯。

   這人現在是洛杉磯《每日論壇報》的社長,論壇報在洛杉磯排不上號,每天的發行量隻有一萬多份,報社總人數隻有6個人,處於半虧損狀態。

   就這樣,

   這份報紙依舊堅持自己的風格。

   內容比較嚴肅,主要寫政治、經濟、軍事、國際關係、法律、人權、科學、文學、學術等內容。

   報道這些內容的,一般都是國際性大報,而一些小報為了生存,往往走專業路線,比如金融報,股票報,娛樂報等等,寫嚴肅內容的小報根本沒有生存空間。

   你既沒有權威性,也沒有廣泛的信息來源,怎麽可能幹的過那些大報。

   可這位馬克?基恩社長,卻已經堅持了兩年。

   當然,能不能繼續堅持下去不好說,不賺錢還虧錢,普通人可堅持不住。

   可能這和他的出身有關,他畢業於牛津大學伍斯特學院,後來在紐約時報工作,28歲就做到副總編,後來二戰爆發,馬克基恩毅然參軍,最後成為一名戰地記者。

   甚至在戰場上他冒著槍林彈雨深入法國腹地,報道了大量戰地新聞,還寫了不少戰地文章。

   二戰結束後他退伍,沒有回紐約時報,而是自己辦了一份小報《每日論壇報》,從自己的角度報道世界新聞。

   哈迪在辦公室見到了馬克基恩,哈迪感覺這個馬克基恩和湯姆漢克斯長得有些像,都是那種長腦袋。

   “馬克先生應該知道我們這次見麵的內容吧。”哈迪道。

   “是的,安迪先生和我說了,哈迪想組建一家世界性大報,需要一個合適的人手負責。”馬克道。

   “那你願意嗎?”

   “我當然願意,做世界性大報一直是我的夢想。”

   “那你說說自己能不能勝任這份工作。”

   馬克基恩把自己的簡曆說了一遍,隨後說道:“我會5國語言,英、法、德、意、西班牙,有這五種語言,可以在全世界大多數地方溝通交流。”

   “收購報社,在其他國家建立駐地,需要經常飛來飛去,我今年34歲,渾身充滿幹勁。”

   “我有很豐富的工作經驗,紐約時報副總編,戰地記者,自己創立報社,所以各方麵的問題我都能應付。”

   哈迪點點頭,這些確實是他優於其他人的地方。

   “那你有什麽要求,比如股份分紅,薪水?”哈迪問道。

   “老板,我不要股份分紅,薪水按照正常薪水就可以,但我有一個要求。”馬克基恩語氣變得有些嚴肅。

   哈迪知道,往往不看重錢的更難搞定。

   “說說看。”

   “我希望《環球時報》報道的新聞,力求真實,不要為了某些政治目的而偏頗,那就失去了新聞的目的,變成了操控輿論。”

   馬克基恩說完直視哈迪,眼中沒有一點畏懼。

   哈迪想了想,說道:

   “《環球時報》的原則,是力求真實,無畏無懼,不偏不倚,不分黨派、地域或任何特殊利益,這是我的想法,你覺得怎麽樣。”

   哈迪說完,馬克基恩眼睛驟然變亮。

   “哈迪先生,您真是這樣想的?”

   “當然。”

   馬克基恩變得更加激動,“我就想辦一家這樣的報紙,哈迪先生,如果您讓我做社長,我一定竭盡全力把《環球時報》壯大起來,有您的財力支持,我相信今後《環球時報》不會輸給《泰晤士報》、《衛報》、《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這些大報。”

   哈迪站起來,向馬克基恩伸出手,“那好,接下來的工作就交給你了。”

   馬克基恩激動的和哈迪握手。

   “老板,您準備給我多少錢?”馬克基恩問道。

   這家夥稱呼變得還真快。

   “你想要多少?”

   馬克基恩想了想,“我初步計劃,先在美國國內收購20家報社,然後在歐洲收購5家報社,再設立10個通訊站,在亞洲設立兩個通訊站,日本和香港,在澳大利亞收購一家報社,在南美洲收購3-5家報社。”

   “這樣咱們的報社就算立起來了,按照這個規模,恐怕需要200萬美元以上。”

   馬克基恩看向哈迪,雖說哈迪剛剛說全力支持,可他不知道老板會支持到什麽程度,畢竟200萬在這個時代可以一筆巨資,堪比後世兩億美元。

   哈迪淡淡一笑,“沒問題,我會劃撥給《環球時報》200萬資金,不過這筆錢會由安迪的財務組負責審核。”

   馬克基恩大喜。

   “太好了老板,您放心,這錢我不會亂花的,每一筆都會讓它發揮最大價值。”

   說完這句話馬克基恩停頓了一下。

   變得有些訥訥道:“老板,第一家報社,您看收購《每日論壇報》怎麽樣?”

   哈迪聽了哈哈笑起來。

   《每日論壇報》正是馬克基恩那家快要倒閉的報社。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