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基因本能
  不出意外的話,還是出意外了。

  簡易的防雨棚被變大的暴雨直接衝垮,大量棕櫚葉伴隨著雨水傾瀉而下,好在在破開口子,雨水傾瀉的一刹那,畢方提前跳了出去。

  披著綠色棕櫚葉製作的簡易雨衣,畢方將巨大的鬥笠帽待在頭頂。

  不到半小時, 畢方就成功做出了一件蓑衣,一頂蓑帽,看上去還挺像那麽一回事。

  隻是顏色稍顯怪異了一些,不同於常見的黃褐色,畢方身上的,是純綠色, 雨水順著新鮮的棕櫚葉形成小水柱般往下流淌,滴落在草鞋之上。

  “其實臨時雨衣的製作沒有那麽艱難。”畢方掀起帽簷看路,雨水一股腦得朝身後滑落, 又順著線條滴在地上。

  臨時雨衣不必要去考慮什麽耐用性和存儲,隻要能擋雨,開編就完事。

  畢方將棕櫚葉圍成一圈,中間留出一部分空隙,足夠套入腦袋,然後將葉柄全部用棕絨撚成的線捆綁在一起,能粗糙的蓋住全身,然後反複多做幾遍,幾個相疊加。

  幾層薄雨衣互相交叉,疊加,就成了厚雨衣,兩兩之間再編織得緊實一些,對應綁好,互補空缺,雨水就很難進來了。

  至於鬥笠, 則是畢方用編籃子的方式製作的。

  先收集六根柔韌性較好的枝條,在三根枝條的中間劃開一道口子, 插入另外三根枝條, 構成一個簡單的十字。

  十字接觸插入的地方要用細繩二次捆綁固定,每三根就要緊緊纏繞一次,十字的四個方向,每個方向都要做一遍,避免移位和斷裂。

  之後就能用大量的藤條來兩兩捆綁,將十字外,總共十六根的枝條延伸,均勻展開,一個完整的骨架就形成了。

  通過控製枝條間的距離,還能讓其形成一定的弧度,就能一個漏鬥狀的鬥笠帽,當然,這樣還是不能固定在頭上。

  所以需要在最初的地方自空隙處插住枝條,形成帽帶垂下,這樣戴上後,就能通過帽帶卡主下顎,以此達到固定目的。

  農村常見的鬥笠帽也都是這樣製作的,畢方的結構和他們的並沒有不同,不過更加粗糙,但表麵上,已經沒什麽不同了。

  至於防雨,有了骨架,防雨就簡單很多了,骨架本身編織的就十分密集,在上麵鋪一層捆綁好的棕櫚葉就成,稍微修建一下邊沿。

  完美。

  “就是穿起來很沉,而且也不能長期保存,可能兩三天就會腐敗。”

  為了較好的防雨效果,畢方將蓑衣疊加了好幾層,非常厚實,導致重量上有所增長,不過效果是非常不錯的。

  此刻行走在雨林之中,已經和外界的雨水徹底隔絕。

  【換新皮膚了,隻要998,雨林行者帶回家!】

  【一身綠】

  【草裙還不夠,還要加上草衣和草帽!】

  帶著一大筐的鐵細菌,畢方一下子又有了充足的時間。

  因為煉鐵最難的,毫無疑問就是尋找材料。

  當初畢方是計劃用三天時間來尋找材料的,現在這三天時間一下子節省下來,就能幹好多事。

  至少不用著急放棄鹽礦,可以將時間延長一些,在第九天,乃至第十天的時候再回去。

  【方神:荒野中這種心理是大忌,不要有僥幸心理,如果今天還沒有收獲,我就會原地返航。】

  【哈哈哈,笑死】

  【你懂什麽,計劃趕不上變化,這樣的決定是合情合理的!狗頭護體】

  ......

  第八天。

  天空依舊陰沉。

  畢方臨時搭建了一個單坡庇護所,一覺醒來,發現雨還在下,周邊全是水窪。

  雨雖然比起剛來那次小了很多,但也更連綿,經曆了一個晚上都沒有停歇,甚至還有繼續下去的趨勢。

  畢方撫了撫鬥笠,將樹皮框放下,揭開蓋子,裏麵空空如也,隻剩一堆鐵細菌構成的黃泥,頓感棘手。

  沒食物了!

  之前找到的蠐螬也全部吃光了,燒烤一下,吃起來有種十分怪異的口感,還會爆漿,味道意外的不錯。

  魔芋的塊莖也沒了,最後剩下的,隻有幾把路上摘的香茅草,但這東西隻能當做調味品,不能當飯吃啊!

  【地主家也沒有餘量了啊】

  【這下雨天,去哪裏找東西吃?】

  撓撓頭,畢方看了看四周,也不知道雨什麽時候才能停歇,索性坐在庇護所內,減少能量消耗,和觀眾們閑扯。

  “很多大型動物在下小雨的時候,它們一般是不會閃躲的,該幹嘛幹嘛,隻有遇到大雨的時候,才會有動作。”

  “在暴雨來臨無處可躲的情況下,像長頸鹿、大象、野牛這樣的動物一般會選擇原地不動,因為劇烈的運動反而會導致熱量快速流失。”

  “所以還不如什麽都不幹,靜靜地享受這難得的寧靜,暴雨天氣,連獅子、老虎等食肉動物也會暫時放棄捕獵,幾乎所有的動物都會放鬆警惕。”

  【這就是你躲在庇護所偷懶的理由?】

  【好家夥,怪不得一下雨我就不想動,原來我骨子是一頭猛獸】

  【嗷嗚,嗷嗚,嗷嗚,野性覺醒】

  【這就是你不去上班的理由?】

  “我說的基本隻針對哺乳動物,也不是所有動物都這樣,比如下雨天反而是很多蛇類活動的高峰期。”畢方換了個姿勢,直接躺在了地上。

  這兩天氣溫升高了不少,倒也沒有第一次淋雨那麽冷了,再加上蓑衣披在身上,進一步保暖。

  【為啥啊?】

  【蛇是我的一生之敵!世界上怎麽會有如此可怕的生物?】

  “因為下雨前後氣壓很低,洞內會很悶,而且下雨,青蛙和老鼠都會出來,它更容易墊飽肚子。”

  畢方也怕蛇,滑膩膩的,滿身寄生蟲,還十分擅於偽裝,許多還是身懷劇毒,提前發現還好,要是沒提前發現......

  直接打出gg。

  況且,怕蛇其實是生物本能。

  “我們的祖先很久以前就是肉食哺乳動物和猛禽的獵物,當然,那是非常久遠的日子了,久到人類還不是人類。”

  畢方的目光似乎變得深邃起來。

  “幸好,那時候我們進化出一個可以識別獵食者的係統,可以快速定位一般的威脅,幫助逃跑,但當蛇作為第一個獵食者出現時,這套係統就完全失效了。”

  “因為它們看上去就完全是棍狀物,根本沒有其他獵食者像蛇一樣,借助成敗的肋骨肌和腹鱗移動,隻要換上一層偽裝色,就能很好的靠近毫無防備的獵物。”

  【之後呢,之後呢?】

  【怕蛇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可能怕蛇,你看這有條五步蛇,我怕了嗎?看我分分鍾把】

  【我怕蛇怕到連看到烏龜都害怕的地步,因為烏龜的頭和脖子和蛇很像,腦子裏出現蛇的畫麵就會打冷戰,全身起雞皮疙瘩】

  【為什麽我們害怕蛇還要點進來聽我們為什麽害怕蛇?】

  “好在,最後還是有一部分靈長類動物進化出了類似蛇類感應器的東西,進化出專門用來定位蛇類的神經元,幫助原始的猴類快速避開蠕動的棍狀物,然後躲開,最終,這些東西到了人類身上。”

  “對人類的腦電波進行的觀測表明,當我們看到蛇的圖片時,我們的大腦會進行大量活動,對危險進行評估,這些活動遠多於我們看到其他獵食者的圖片。”

  畢方還記得,以前有位教授專門講過這個東西。

  當時給他們放出了兩組圖片,從模糊到清晰,最開始幾乎是馬賽克,而最後,則是一張清晰的蛇類圖片,一張清晰的貓科動物圖片。

  幾乎是放出來的一刹那,所有人都最先注意到的,都是最後麵的那張蛇類圖片。

  “相較於識別其他動物而言,我們的大腦隻需要更少的視覺信息就能分辨出一條蛇。”

  當時老教授是這麽說的,現在畢方將它轉述給屏幕前的觀眾們。

  “甚至有的研究者還認為,我們進化出如此優秀的色覺係統,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幫助辨別蛇類的。”

  “還有研究表明,我們對蛇類的敏感性讓我們更容易害怕它們,但這是為什麽至今還沒有科學結論。但毫無疑問的是,我們的腦子裏有蛇!”

  畢方用食指點了點自己的太陽穴,仿佛裏麵真的有一條蛇盤踞著。

  【奶奶的,第一隻知道為什麽每次看到方神捕蛇我都那麽緊張了。】

  【震驚,因為下雨,戶外主播轉職成為科普主播!】

  【以此類推,是不是我害怕長長的蜈蚣也是這個原因?】

  “可能吧。”

  畢方不置可否,伸出手探了探雨水,發現小了很多,順手抓起鬥笠帽待在頭上,抬腳邁向叢林。

  “走吧,雨小了很多,我們去看看,有沒有什麽吃的能填飽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