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恰飯——《2020年稀鬆的日常26》
  我很少去別人家裏恰飯,感覺會給主人家帶來麻煩,畢竟做飯是體力和腦力活的結合,從買菜到做菜到收拾是個大工程,如果恰飯的人超過六人,那就得全家動員準備飯菜,作為客人怎麽也得幫忙一下,過程是其樂融融的,吃飯也是香香的,可惜這樣的聚會少之又少。同輩的朋友聚會基本上是在街邊的飯店。去同輩家裏吃飯的機會也很少,上一次還是去小霞子家@喬建霞參加婚禮,吃了阿姨煮的羊肉,一點兒也不膻,還有早飯特色粉條,阿姨每頓都會準備好多飯菜,果然天下的媽媽都是好客的,我的阿媽也是會準備超多吃的,有同學來我家必須吃好喝好,那種作為熱情好客主人的自豪感是理所當然的。去長輩家的聚會一般都是自己動手,總不能叫老人給年輕人做飯吧。

   我家裏住著長輩,所以聚會都選擇在我家進行。姑姑叔叔買好菜,提前兩三天預定好菜係和時間,來我家聚餐,人數(加小孩子)大概十五人左右,喝酒常駐的有六七人,我們這些都是上不了桌的,圓桌是留給喝酒侃大山的中年人。爸媽是屬於買菜和收拾的隊伍,掌勺的是叔叔和小姑,爺爺的做菜手藝後繼有人,我們這一輩傳給了我弟,我並不覺得可惜,做飯就跟做實驗一樣,重複改進,百分七十的概率會成功,這點自信還是有的。

   等待吃飯也是漫長的過程,大家上班的時間並不統一,隻能協調最大的可能性,但還是得等到十二點半多。小孩子是第一波吃飯的,然後是喝酒的人,最後可能是做飯或者是收拾的人。我有好好觀察過,在家裏聚餐,吃飯的人並不是一起的,喝酒的人先上桌,然後是吃菜吃飯的人夾一點菜就到邊上默默吃完,聚餐最後離桌的人還是喝酒的人,剩下的是收拾的人,龐大的工作量,鍋碗瓢盆,要用洗澡的那種大盆洗,然後就是處理剩菜,一部分倒掉,一部分折小分量放冰箱,最後就是掃地拖地,地上有一堆狗狗啃的骨頭殘渣,還有小孩子撒潑灑的飯米粒。整個聚會下來,正兒八經從早上九點準備,到下午三點結束,一天就吃這一頓也是可以的。這樣的聚會量力而行,依節日而定,依新品菜係而定,依人員歸鄉而定,依各種理由而定。

   我是喜歡這樣的聚餐,偶爾一次,大家齊心其力幹一件事的感覺很好,氛圍相當和諧。

   寫於 2020.4.3 牌樓路5號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