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我們與長輩的看劇喜好——《2020年初夏稀鬆的日常41》
  假期很長,長到已經陪奶奶看了幾遍《娘親舅大》。剛開始是各種吐槽,集狗血之大成,隻想看看佟家人能倒黴到什麽地步,編劇的苦情戲能寫到人神共憤不可理喻的級別嗎?後來慢慢放棄了劇情,最終折服於演員演技,原來好演員都在演上星劇,網劇留給新演員磨練演技的。

   回歸劇本身,從一個年輕人的角度來講,這確實是一部超級狗血巨作。但如果從長輩們的角度來看,這就是一部好劇啊,主人公從小生活艱苦,養弟弟,再幫姐姐養孩子,期間遭遇各種磨難,好不容易日子過好一點,編劇又來一個癌症和搶孩子撫養權的梗,反正就是讓你不好過,然而主人公還是能在編劇的各種設定中堅強勇敢樂觀,可把長輩們感動地一塌糊塗!

   然而為什麽長輩喜愛這類型的劇呢?

   長輩們生活的那個年代,我們沒經曆過那個特殊的年代,不理解那個年代人們的三觀,不理解那個時代人們所表現出來的真善美、假醜惡。那是個人性最質樸的年代,但同時又是人性被扭曲的年代。所以,在那個年代發生的一些或極端或平庸的、在如今看來卻又不可理喻的事,會被輕狂地評論為劇情狗血到可笑。我們早已習慣如今大多數影視劇裏如同童話和傳奇般的情節,我們會認為這才是向往的生活。是的,我們生活在幻想裏,在臆想的情節裏放鬆自己,而老一輩們卻生活在回憶裏,他們會因為從柴米油鹽、家長裏短的平凡裏尋找到的共鳴而感動。他們從中找的是情懷。

   他們雖然現在是慈祥的長輩,但他們曾經或多或少都有過如這個電視裏角色一般的父母、兄弟、婚姻。

   他們或許都有過姚彩鈴她媽媽這樣一個又專製、又自私,又討人嫌、還把一切辛苦與自己的算計都歸咎於子女的母親。

   有一個像姚彩鈴爸爸一樣,雖然在外有穩定事業,卻在家裏插不上一句嘴,連自己的子女都無法保護的父親。

   像姚彩鈴和佟家庚雖然相互愛慕卻被父母拆散,還在日後的生活中做成了處處相照應的好朋友。

   像賈麗紅和佟家庚這樣伉儷情深。有幾個如佟家一樣的齊心的兄弟,相互扶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

   比起情情愛愛你儂我儂的魔幻現實主義劇,這種家庭倫理劇反而能讓人反思生活中的一切吧。

   它將那些人的醜惡嘴臉都放在你麵前讓你一覽無餘覺得臭氣熏天惡心至極,不是讓你去學它,是告誡你不要這樣做。

   它將人物之間的感情刻畫至深,甚至有些地方渲染過度,是為了激起你心中的共鳴。

   比這離奇狗血的故事在更多的地方發生,隻是我們沒經曆過罷了。

   我們口中揚言的“三觀”,在這電視劇裏好像碎了一地,**其實不是三觀碎了,而是生活中的真實衝擊著我們一直被保護著的溫室裏的“三觀”。**我們覺得狗血劇情的,說不定在哪位生活裏如實上演,創作來源於生活,視覺衝擊太大,給予觀眾的討論反思越大,像《安家》裏的賣包子的老嚴夫婦辛苦攢錢給兒子買房子最後被兒子趕出來,房似錦待寧馨如姐妹還幫忙照顧孩子最後被跳單等等,我們生氣不理解,同時也會指著電視上的播放,教育子女要贍養父母和做個知恩圖報的人。

   活在自己以為的“現世安好”又何嚐不是種幸福?

   寫於 2020.4.20 牌樓路5號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