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淺談父母的教育——《2020年初夏稀鬆的日常46》
  我們家的父母,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就灌輸著“不讀書,隻能做殺豬匠”的思想,男的力氣大還能養家糊口,女的連豬都抬不動,怎麽辦?所以,好好學習是唯一的出路,我們完全想不到除了學習還能幹什麽。父母在學習上是操碎了心,知道我智力一般般,有點努力,就拚命創造好的環境讓我安心學習,經常叫讀過書的大人輔導我,滿滿的用心。當然這期間也有過一些不耐煩,會因為他們逼我報輔導班而生氣,覺得他們不信任我的實力;會因為他們瞞著我去班主任家裏送禮,覺得班主任關照我是因為這個而不是我本身的努力感到很羞恥;會因為他們每次在我考不好的時候沒有指責我而是安慰我,感到更內疚覺得自己很沒用。現在回頭看,慶幸父母堅持讓我讀書,也慶幸自己聽話,當時都是最好的選擇,即使是無趣的義務教育學習生涯,也感謝著父母的付出。我們家父母的教育在如今看來,我們是相互成全吧,父母沒有太緊逼著也沒放棄,孩子也知道努力,中間或許有小火花不愉快,那也是哭著喊著“我不念書了!”還在寫數學卷子的程度。

   從大多數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模式看,父母們都很“無私”,用自己的時間經曆去培養孩子,父母們也都很“自私”,用自己覺得對的方式去教育孩子。現在的孩子大多敏感,是比“成年人更成年人的十八歲”,孩子們從小接受著尊敬長輩的教育,但是家長們除了把為你好掛在嘴邊給孩子添加更大的壓力外,真的有認真考慮過孩子的意見嗎?

   印象裏的家長大多分為兩種,一種是表麵接收孩子的想法,但是執行與否又是另一回事,另一種直接否定孩子的想法,甚至都不給孩子開口的機會,都很壓抑。孩子們明明正是展翅飛翔的時候,偏偏被父母告知揮動翅膀是多麽危險的行為,孩子們糾結苦惱的原因正是因為這話是父母說的,他們自然知道聽不聽是由自己決定的,也會爭吵,也會冷戰,但是相比自己的願望,孩子們更不想為此失去父母,這便是孩子們對父母“無私”的愛。親情為何不能像愛情那樣,放彼此自由的空間,父母會覺得這是讓孩子少走彎路,但是人生的道路都是由自己去走的,父母給予建議是合適的,如果是交流探討方式傾聽孩子的想法再做出決定,孩子會不會更主動接受建議?

   寫於 2020.4.28 牌樓路5號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