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災難對於我們而言是什麽》
  前記:推薦影視劇作品

   電影《海邊的曼徹斯特》(喪到極致,無法放過自己,自願沉淪。)

   韓劇《隻是相愛的關係》(災後的相互治愈,可以擁有幸福的人生。)

   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非常強大的社會觀察劇本,直擊講述加害者家庭。)

   電影《三塊廣告牌》(受害者母親的抗爭,想到了江歌母親,活著的人要更好的活著即使疼痛滿身。)

   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生大地震。那時候一張丈夫騎著摩托車用床單裹著亡妻的照片廣為流傳。悲泣之餘,人們忍不住歌頌那樣平凡但顯偉大的愛情。後來沒多久傳出照片男主角再婚的消息,之前歌頌丈夫的人,又全部變成鄙夷批判的人。

   兩年後,在一本作文書上看到了以這個案例為中心的議論文。作者講述了好幾例震後因為對生活失去信心與希望而自殺的悲劇。那篇文章的中心是:為什麽災難後的人們不能再選擇過幸福的生活。

   災難是一則新聞,一組傷亡數據,一篇催淚煽情報道,一次自以為偉大的捐款——在讀到那篇文章之前,我對於災難的認識是這樣的。

   後來陸續看到對03年非典的後續報道以及另外一篇汶川地震親曆者的九周年回顧,還有2020年的抗疫劇《在一起》和今年夏天親曆的洪災,我終於漸漸認識到所謂災難,對於親曆者而言到底是什麽。

   冰冷的傷亡數據背後是一個個曾經鮮活的生命,一個個曾經完整的家庭,一段段充滿喜怒哀樂的社會關係,死去的人從此消失於世,活著的人再也不複從前。

   帶著悲痛絕望重量的生命將再也無法與災難之外的人們那樣普通的日常生活接軌。他們失去的不可能得到補償,經曆過的無法被感同身受,麵對的是沉甸甸而又毫無希望的未來。

   災難終歸會過去,眾誌成城的力量會掃除陰霾——這隻是我們一廂情願的以為而已。

   事實上,對於受災的人來說,即使過了一年兩年三年十年一百年,那場災難也不會過去。

   從沒有過去。

   寫於2020.11.23 翠環軒3號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