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九江(二)
  “噗!”

  李定國的部將吳子聖,削斷陣前的幾根長槍,一刀捅入對麵的清軍腹部。

  “第十五個”,吳子聖在心裏默默地計著數,瞥了一眼附近的靳統武。

  靳統武也剛劈倒一個清軍。

  吳子聖想,靳統武這黑廝老是自誇武藝高強,倒要看看這仗打下來,誰的戰功大。

  劉良佐見明軍攻得凶,圓陣左前方被打得陷了進去。

  對兒子劉澤涵說:“涵兒,汝帶著吾的五百親兵,封住左前方缺口”。

  劉澤涵持槍趕到左前方,看見吳子聖正在大砍大殺。

  吳子聖殺得性起,已經深深地楔入清陣中,自己卻未發覺。

  一名清軍銃手正欲點燃火繩。

  “刷”,吳子聖一刀下去,人頭滾地。

  “刺死他”,劉澤涵下令。

  幾十個清軍長槍手衝向吳子聖。

  一根又一拫長槍向吳子聖刺去。他砍斷一根,側腰避開一根,低頭躲過一根

  “卟!”

  一根毒蛇般的長槍,刺穿了吳子聖腹部,動作一慢,一根又一根長槍刺入。

  渾身被刺成血人,緩緩倒地。

  “吳兄弟!”

  吳子聖後麵的靳統武,眼睛紅了,取出弓箭,向劉澤涵射去。

  “哈哈哈”,劉澤涵見刺死了吳子聖,得意地大笑。

  忽然,身子一頓,一枝長箭從嘴裏射入,射穿了後頸。

  時間停滯,劉澤涵像條被草繩穿鰓而過的魚,猛地跌倒。

  久攻不下,朱亨嘉有些焦灼,令李成爵増援李明忠、高明貴增援白文選、馬進忠增援李定囯。

  從日出戰至日落,流血漂櫓、浮屍遍野。

  眼見天要黑了,雙方各自鳴金收兵。

  次日,譚泰見明軍兵鋒甚銳,據營寨而守。

  “這譚泰不愧是沙場老將,營寨紮得嚴實啊”,朱亨嘉感歎。

  “監囯,再牢固的營寨,也擋不住大炮轟,您就看我的吧”,車炮營總兵趙勇請命。

  “嗯,給孤狠狠地轟!”

  趙勇架好炮台、炮車,猛轟清軍營寨。譚泰不甘示弱,下令壁壘後的清軍炮手還擊。

  “轟!”

  “轟!”

  “轟!”

  震耳欲聾的轟鳴聲,猶如一支交響樂,在九江的大地上鳴奏著。

  

  建昌城攻防戰已經打了五天,血色殘陽下,一杆“清”字旗,支離破碎,卻仍然屹立不倒。

  “額真,五天時間到了,撤吧”,部下阿哈向固山額真朱馬喇請示。

  朱馬喇點點頭,“今晩悄悄地從北門撤,通知各部,鉗馬銜枚,不得發出半點聲息”。

  “喳!”

  譚泰給朱馬喇下的死命令是阻擋李赤心部十天。

  朱馬喇決定在建昌和徳安各堅守五天。

  這一夜,靜悄悄地過去了。

  次日,李赤心率軍攻城,卻發現清軍已經人去城空。

  “大帥,清軍實力未損,忽然撤軍,怕有詭計呀!”

  “大帥,這事有些不對勁,韃子才守了五天,怎麽就莫名其妙地逃了?”

  高必正、袁宗第、藺養成、李來亨等將都覺得有詐。

  “好了,別瞎猜了,爾等把建昌城守得牢牢的,等斥侯回來再說”。

  很快,斥侯回來報告,說清軍往北撤到了徳安。

  李赤心更狐疑了,難道是想在德安伏擊吾?不管那麽多,吾五萬大軍,還怕汝兩萬餘兵馬?下令三軍,小心追擊。

  

  “大將軍,朱馬喇額真來信,他已撤到德安,目前正與明軍對峙”,部下向譚泰報告。

  譚泰籲了口氣:“今天是第幾天了?”

  “回大將軍,第七天了”。

  譚泰十分鬱悶,時間快到了,自己的作戰目標卻沒有實現。

  來九江前,他雖然兵少,卻信心百倍地認為能擊敗明軍。原因就是,此番南下,他帶來了三萬滿八旗和兩萬蒙八旗。分了兩萬給朱馬喇後,手上還有足足三萬騎兵。

  滿洲不滿萬,滿萬不可敵。

  譚泰堅信,憑著自己這三萬鐵騎的戰鬥力,幾次衝鋒就能打垮明軍。所以特地趕到九江,選好戰場,紮好營寨,打算在九江中部地區痛殲明軍。

  為了阻止武昌的明軍和南昌的明軍會合,譚泰嚴令朱馬喇,一定要拖住李赤心部十天。

  他覺得有這十天時間,完全可以擊敗偽明靖王的軍隊,然後再南下消滅李赤心部。

  不料,這偽明靖王的軍隊十分難纏,不僅人多勢重,裝備還好,甲胄齊全、火器精良數量多,而且士氣還高,打起仗來死戰不退,跟以前遇到的明軍完全不同。打了七天,自己不僅沒有擊敗明軍,反而被明軍壓著打。要不是自己小心謹慎,營寨修得牢固,恐怕此時此刻,自己已經敗了。

  真平生罕見之勁敵也!

  打不過,走。九江這地方,不適合騎兵縱橫,我軍的步兵又少,隻能撤到九江府東邊的湖口、彭澤,南康府東邊的都昌,依靠鄱陽湖天險而守了。

  譚泰叫來何洛會、劉良佐、譚布、嶽爾多商議。

  “大家都議議,如何才能安全的撤退?”

  “大將軍,可丟棄糧草輜重,輕裝趁夜撤離,沿途將咱們劫掠來的金銀珠寶灑於路上,明軍見了珠寶,自然無暇追擊我軍”,何洛會出了個主意。

  “何洛會額真的法子好,就這麽辦”。

  當夜,清軍撤離。

  第二天一早,發現清軍撤了,朱亨嘉急引兵追。一路上,發現盡是清軍丟棄的金銀珠寶。嫡係部隊還好,能夠嚴守軍紀,不理不顧地繼續追敵,後麵投奔的義軍還有降軍,軍紀就差了很多,亂哄哄地爭搶財物,擁堵了道路。

  一口氣砍了幾十顆腦袋,才止住這混亂的局麵。

  朱亨嘉暗暗警惕,連戰連捷之下,軍隊擴編得太快,魚龍混雜,不整肅不行。打下九江後,得停下來,好好整頓軍紀才行。

  經此一耽誤,譚泰部安全撤到了九江府治德化縣。來到德化,發現朱馬喇也已經趕到。

  原來譚泰派人通知朱馬喇放棄德安,直接來德化。朱馬喇日夜兼程,居然跟譚泰同時抵達德化。

  時間就是生命,譚泰不敢休息,直接帶著朱馬喇來到鄱陽湖邊,坐船渡過鄱陽湖,依靠鄱陽湖天險,阻擋明軍。

  聞譚泰已撤到鄱陽湖東岸,朱亨嘉暗自佩服,這譚泰用兵,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真良將也!

  和李赤心會師後,明軍試探著強渡鄱陽湖。損失了百餘艘小船後,一無所獲。

  此番西征,朱亨嘉拿下了“九省通衢”的武漢和“七省通衢”的九江這兩個戰略要地,收獲很大,需要時間消化勝利果實。

  他決定返回桂林,臨行前任命李赤心為鎮朔副將軍、提督九江總兵官,駐守九江;任命李明忠為鎮朔大將軍、提督江西總兵官,鎮守南昌。

  自己則帶著李定囯、白文選、趙勇、李成爵、高明貴、馬進忠、秦裕春、姚友興等將返回桂林。

  這一日,來到了南昌。朱亨嘉一想,江南三大名樓,嶽陽樓、黃鶴樓,自己都留下了墨寶,沒理由不在滕王閣上留下大作。

  遂率文武百官,登滕王閣,作《浪淘沙》一首曰:

  浪淘沙·滕王閣

  仰首望蒼穹,孰是英雄?

  滕王閣上看江東。

  千裏奔流無覓處,此恨無窮。

  征戰苦匆匆,且共從容。

  桃花朵朵血染紅。

  惟願明年花更豔,笑傲芳叢。